农药应用工艺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屠豫钦,李秉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82339
- 页数:455 页
1.1 农药与化学防治法的形成和发展 1
1.1.1 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危害 1
1 绪论 1
1.1.2 化学防治法是人类同有害生物进行斗争的必然选择 2
1.1.3 化学防治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优点 3
1.1.4 农药与化学防治法的发展历程 4
1.2.1 无机化学农药的发展及其历史背景 6
1.2 从天然源农药到化学合成农药的发展 6
1.2.2 有机合成农药的出现和发展及其历史背景 7
1.3.3 保证农产品市场供需和社会的稳定 8
1.3.2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8
1.3 化学防治法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1.3.1 挽回有害生物所造成的农产品产量损失 8
1.4.2 对各种防治法的选择原则 9
1.4.1 有害生物防治手段的多样性 9
1.3.4 化学农药提高了作物对自然能源的利用 9
1.4 化学防治法与其他防治法的协调性和兼容性 9
1.5.2 农药应用工艺学是一门研究农药使用技术各环节相互关系的科学 10
1.5.1 农药使用技术是农药使用的整体技术决策系统 10
1.5 农药使用技术与农药应用工艺学的科学范畴 10
参考文献 11
2.1 杀虫药剂侵入虫体的途径 13
2 害虫化学防治法的基本原理与毒理学基础 13
2.2.2 表皮的构造对药剂通透的影响 15
2.2.1 昆虫表皮构造 15
2.2 昆虫体壁的结构与药剂的通透 15
2.2.3 表皮通透的动力学 16
2.2.4 杀虫药剂的性质对通透的影响 17
2.2.5 助剂对药剂通透的影响 18
2.2.7 杀虫药剂对消化道的通透 19
2.2.6 药剂对卵壳的通透 19
2.3 杀虫药剂在虫体中的分布 22
2.4 杀虫药剂的毒理学机制 23
参考文献 24
3.1 害虫的行为特性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 26
3 影响杀虫剂药效的因素 26
3.1.2 蓑蛾 27
3.1.1 蚧壳虫类害虫 27
3.2.1 耐药性的基本概念 28
3.2 害虫耐药性与杀虫剂药效 28
3.2.2 中国主要农业害虫耐药性概况 29
3.3.1 害虫再增猖獗的实例 30
3.3 杀虫剂与害虫再增猖獗 30
3.3.2 再增猖獗现象的机制 32
3.4.2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湿润作用 33
3.4.1 表面张力的概念 33
3.4 植物类型与水在植物表面的行为趋势 33
3.4.3 植物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34
3.4.4 植物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35
3.5.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36
3.5 表面活性剂与杀虫剂药效的关系 36
3.5.2 药液的表面张力与疏水性植物的农药利用率 37
3.5.3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对雾滴表面张力和时间效应的影响 40
3.6 杀虫剂在植物上的不均匀分布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 41
3.8.1 害虫耐药性的治理 42
3.8 提高杀虫剂药效的基本方法 42
3.7 气候条件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 42
3.8.3 高效使用杀虫剂 43
3.8.2 控制害虫再增猖獗 43
参考文献 45
4.1.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历史回顾 47
4.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47
4 植物病害防治中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原理 47
4.1.2 化学防治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50
4.1.3 21世纪展望 53
4.2.1 芳烃类杀菌剂 55
4.2 不同类型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科学使用原理 55
4.1.4 结论 55
4.2.2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56
4.2.4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57
4.2.3 苯并咪唑类和硫酰脲类杀菌剂 57
4.2.5 有机磷杀菌剂 59
4.2.8 苯吡咯类杀菌剂 60
4.2.7 苯氨基嘧啶类 60
4.2.6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及烯丙异噻唑 60
4.2.10 杀卵菌剂 61
4.2.9 酰替苯胺类 61
4.2.12 多氧霉素类 62
4.2.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62
4.3.1 定义和测定方法 63
4.3 杀菌剂的复配及其相互作用 63
4.3.2 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 65
参考文献 69
4.3.3 结论 69
5.1.1 除草剂混土施药法及其优点 71
5.1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71
5 农田杂草化学防治中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原理 71
5.1.2 苗后施药法 73
5.1.4 涂抹施药法 74
5.1.3 撒施法 74
5.1.7 秋季施药法 75
5.1.6 甩施法 75
5.1.5 苗带施药法 75
5.1.9 地膜覆盖施药方法 76
5.1.8 航空施药法 76
5.2.2 时差选择 77
5.2.1 位差选择 77
5.2 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 77
5.2.5 生物化学选择 78
5.2.4 生理选择 78
5.2.3 形态选择 78
5.4 除草剂喷雾助剂的理论与实践 80
5.3.4 喷洒除草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80
5.3 除草剂对施药器械的特殊要求 80
5.3.1 喷嘴与过滤器 80
5.3.2 泵的压力 80
5.3.3 行走速度 80
5.4.1 除草剂喷雾助剂分类评价 81
5.4.2 植物油型喷雾助剂使用技术 82
5.5.1 影响苗前除草剂药效因素分析 83
5.5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分析 83
5.5.2 影响苗后除草剂药效因素分析 86
5.6.1 常见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与诊断 88
5.6 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诊断原则与解救方法 88
5.6.2 常见除草剂药害原因分析 91
5.7.1 除草剂混用的理论依据 95
5.7 除草剂混用和分期施药技术 95
5.7.3 除草剂混用技术的进展 96
5.7.2 除草剂混用的优点 96
5.8 混配制剂的开发问题 97
5.9.3 小麦田除草剂 98
5.9.2 玉米田除草剂 98
5.9 除草剂混用及好的混配制剂配方实例 98
5.9.1 大豆田除草剂 98
5.9.10 蔬菜除草剂混用进展 99
5.9.9 花生田除草剂 99
5.9.4 水稻田除草剂 99
5.9.5 甜菜田除草剂 99
5.9.6 马铃薯田除草剂 99
5.9.7 红小豆、芸豆田除草剂 99
5.9.8 亚麻田除草剂 99
5.11 除草剂与化肥混用 100
5.10.2 混剂与混配制剂安全性差的品种 100
5.10 除草剂混用及混配制剂存在的问题 100
5.10.1 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药效差 100
参考文献 101
6.1.1 农药的急性毒性 102
6.1 农药对高等动物毒性的表示方法及毒性分级 102
6 农药的毒性及其环境毒理学 102
6.1.2 农药的慢性毒性 103
6.2 农药对人类的危害 104
6.1.3 气体有毒物质的评价 104
6.3.1 ADI值与NOEL 105
6.3 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 105
6.2.1 如何估价农药对人类的影响 105
6.2.2 农药在人体内的残留 105
6.4.1 农药的选择性指标 107
6.4 农药的选择毒性 107
6.3.2 食物中最大允许残留量(MRL值) 107
6.3.3 中国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107
6.4.2 选择性机制 109
参考文献 112
7.1 害虫治理的现状和背景 114
7 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114
7.2.2 昆虫信息素的种类及作用 115
7.2.1 昆虫信息素研究的历史和研究概况 115
7.2 昆虫信息素的基础研究 115
7.3.1 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16
7.3 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116
7.3.2 昆虫信息素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117
7.4.2 昆虫信息素的剂型和制剂 119
7.4.1 中国对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 119
7.4 昆虫信息素的现状及需求 119
7.5.2 蚜虫信息素的研究 120
7.5.1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研究 120
7.5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利用 120
7.5.3 小蠹科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 123
7.6.3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在害虫治理中可能的作用 125
7.6.2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125
7.6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研究 125
7.6.1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 125
7.7 昆虫聚集信息素的研究 126
7.7.1 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成分 127
7.7.2 影响昆虫聚集信息素效能的因子 128
参考文献 129
7.7.3 昆虫聚集信息素的应用 129
8.1.1 农药与农药剂型 132
8.1 农药使用技术研究涉及的科学领域 132
8 农药使用技术的整体决策与农药的宏观毒理 132
8.1.2 农药施药方法 133
8.2 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134
8.1.3 农药在目标物表面上的运动和变化 134
8.2.1 农田毒力空间的毒理学意义 135
8.2.2 有害生物与农药沉积物的接触方式 138
8.2.3 农药与有害生物的接触和剂量转移作用 139
8.2.4 植物叶片表面构造与农药沉积分布的关系 141
8.2.5 农药在株冠中的沉积分布状态与农药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 144
8.3.1 农药的分散和成型 146
8.3 农药宏观毒理学研究在农药使用技术整体决策系统中的意义 146
8.3.3 施药方式和方法 147
8.3.2 施药量和施药液量 147
8.3.6 农药的变化 148
8.3.5 农药的沉积分布状态 148
8.3.4 施药器械 148
参考文献 149
8.4 结语 149
9 农药的剂型与制剂 151
9.1 农药的剂型和制剂及其种类 152
9.2 剂型的不同与农药使用技术的关系 153
9.3 农药剂型和制剂的选择依据 155
9.3.1 影响农药剂型选择的因素 156
9.3.2 农药制剂的选择 161
9.4.3 水分散粒剂 163
9.4.2 可溶性粉剂 163
9.4 常用农药剂型和制剂的科学使用 163
9.4.1 可湿性粉剂 163
9.4.4 悬浮剂 164
9.4.6 水乳剂 165
9.4.5 乳油 165
9.4.8 粉剂 166
9.4.7 微乳剂 166
9.4.10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 167
9.4.9 粒剂 167
9.5.1 农药制剂混用的方法 168
9.5 农药制剂的混合使用 168
9.4.11 种衣剂 168
9.4.12 其他农药剂型 168
9.5.3 农药的桶混助剂 169
9.5.2 农药制剂混用的原则 169
参考文献 170
10.1.1 分散体系的类型 171
10.1 农药的分散体系 171
10 农药的分散和分散体系 171
10.1.3 农药制剂的原始分散体系和二次分散体系 172
10.1.2 农药剂型与农药的分散体系 172
10.1.4 农药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173
10.2.2 按用途分类 177
10.2.1 按化学结构分类 177
10.2 表面活性剂 177
10.3 分散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及相关的热力学依据 178
10.3.1 DLVO理论 179
10.3.2 空间稳定理论 180
10.3.4 空缺稳定理论 181
10.3.3 渗透压效应 181
参考文献 182
11.1.1 根据害虫的飞行习性 184
11.1 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农药的分散体系 184
11 农药喷洒分散体系的选择原则与原理 184
11.1.2 根据病虫在作物上的发生部位 185
11.1.5 利用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 186
11.1.4 利用害虫的产卵习性 186
11.1.3 利用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86
11.2.1 根据植物叶片的表面结构选择 187
11.2 根据靶标植物的叶片表面结构与形态特点选择 187
11.1.6 根据病原菌侵染寄主作物的特性 187
11.1.7 根据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187
11.2.2 根据靶标植物的叶片形态选择 193
11.2.3 根据植株株冠的形态特征选择 197
11.3.2 气温逆增 202
11.3.1 风 202
11.3 根据自然环境条件选择 202
11.4 根据施药人员的安全性要求选择 203
11.3.3 微气候 203
参考文献 204
12.1.2 影响农药雾滴沉积的因素 207
12.1.1 农药的沉积过程 207
12 农药雾滴的沉积分布行为 207
12.1 农药的沉积过程及影响因素 207
12.2.1 农药在生物目标物上的沉积 210
12.2 生物目标物的形态对农药沉积效率的影响 210
12.2.2 雾滴在生物靶标上的沉积行为 214
12.2.3 农药在土壤中的沉积行为 218
12.3.1 风助技术 219
12.3 提高农药沉积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219
12.2.4 农药在大气中的飘移行为 219
12.3.2 防飘移技术 220
12.3.3 特殊喷头 221
12.3.5 其他方法 222
12.3.4 对靶喷雾技术 222
12.4.1 农药沉积效率的评价指标 223
12.4 农药沉积效率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223
12.4.2 各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 224
参考文献 227
13.2 农药相互作用的毒理学原理 228
13.1 农药混剂的类型 228
13 农药混用的毒理学原理 228
13.2.5 同类药剂之间混用 229
13.2.4 与菊酯类药剂混用的其他药剂 229
13.2.1 有机磷类药剂和菊酯类药剂的混用 229
13.2.2 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和菊酯类药剂混用 229
13.2.3 环戊二烯类药剂与菊酯类药剂混用 229
13.2.6 共抑制系数 230
13.3 菊酯类药剂与酯酶抑制剂混用对瓜蚜和桃蚜增效研究实例 236
13.4.1 杀虫药剂混剂常用的计算方法 238
13.4 农药相互作用方式的判别方法 238
13.5 结束语 239
13.4.2 杀菌剂和除草剂混剂常用的计算方法 239
参考文献 240
14.1 雾化原理 241
14 喷雾法及适用范围 241
14.1.2 离心式液体雾化方式 242
14.1.1 液力式液体雾化方式 242
14.2 雾滴的运动行为及其特征 243
14.1.3 气力式液体雾化方式 243
14.3.1 大容量喷雾法 244
14.3 喷雾方式及其特点 244
14.2.1 雾滴的聚并 244
14.2.2 雾滴的反弹 244
14.3.3 超低容量喷雾法 246
14.3.2 低容量和很低容量喷雾法 246
14.3.4 风送式喷雾法 248
14.3.6 弥雾法 249
14.3.5 循环喷雾法 249
14.4.1 喷幅 250
14.4 针对性喷雾法 250
14.4.3 喷洒作业的行走路线和步速 251
14.4.2 喷头高度 251
14.5.1 采用背负式弥雾喷粉机进行的飘移喷洒 253
14.5 飘移喷洒法 253
14.4.4 其他因子 253
14.5.2 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机进行的飘移喷洒 254
参考文献 257
15.1.1 喷粉法的简史 258
15.1 喷粉法简史和分类 258
15 喷粉法和喷粉器及其适用范围 258
15.2.1 粉剂的粉粒结构与运动行为 259
15.2 喷粉法的技术原理 259
15.1.2 喷粉法的分类 259
15.2.3 粉粒的沉积分布行为 260
15.2.2 喷粉技术的工作原理 260
15.2.5 植物生物行为对粉粒沉积分布的影响 261
15.2.4 粉粒细度对粉粒的覆盖与沉积的影响 261
15.3.1 丰收-5型胸挂式手动喷粉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62
15.3 喷粉器械 262
15.2.6 电荷对粉粒沉积的影响 262
15.3.3 机动喷雾喷粉机 263
15.3.2 3FL 12型背负式揿压喷粉器 263
15.4.1 粉尘法施药技术的原理 264
15.4 温室大棚粉尘法施药技术 264
15.4.3 粉尘法施药技术的作物及环境适应性 265
15.4.2 粉尘法施药所需要的粉尘剂 265
15.5 大田喷粉技术 268
15.5.2 棉田株冠下层喷粉的方法 269
15.5.1 LY-4型胸挂式立摇手动喷粉器 269
15.6.1 静电喷粉的原理 270
15.6 静电喷粉 270
15.6.3 环境条件对静电喷粉的影响 271
15.6.2 静电喷粉粉粒的运动特性 271
参考文献 272
16.1 撒粒法 274
16 撒粒法和撒滴法 274
16.1.2 撒粒法的原理 275
16.1.1 颗粒剂的粒径 275
16.1.3 撒粒法的特点 276
16.1.4 撒粒法的应用 277
16.1.5 禾谷类作物茎秆钻蛀害虫的防治 278
16.2 大粒剂的研发及其使用方法 279
16.4 土壤熏蒸剂的撒施 280
16.3 微粒剂的研发及其使用方法 280
16.5 撒滴法 281
16.4.2 土壤熏蒸微粒剂的施用方法 281
16.4.1 土壤熏蒸剂的作用方式 281
参考文献 282
16.5.3 撒滴剂的使用方法 282
16.5.1 撒滴法的原理 282
16.5.2 撒滴剂的作用方式 282
17.1.1 熏蒸法对药剂的要求 284
17.1 熏蒸法的药剂和原理 284
17 熏蒸法 284
17.1.3 熏蒸法药剂的运动特性 285
17.1.2 熏蒸药剂的作用机制 285
17.1.4 熏蒸法的影响因素 286
17.2 土壤熏蒸 287
17.2.1 溴甲烷土壤熏蒸消毒技术 288
17.2.3 棉隆土壤覆膜熏蒸消毒技术 289
17.2.2 硫酰氟土壤覆膜熏蒸消毒技术 289
17.2.4 威百亩土壤覆膜熏蒸消毒技术 291
17.2.5 氯化苦土壤注射技术 292
17.3.2 帐幕熏蒸 293
17.3.1 仓库熏蒸 293
17.3 其他几种熏蒸方法 293
17.3.3 减压熏蒸(真空熏蒸) 295
参考文献 296
18.1.2 固体毒饵法 297
18.1.1 毒饵法的原理 297
18 其他施药方法 297
18.1 毒饵法 297
18.2.1 杂草防除中的涂抹技术 298
18.2 涂抹法 298
18.1.3 液体毒饵法 298
18.1.4 毒饵喷雾法 298
18.3 树干包扎法 300
18.2.3 树干涂抹技术 300
18.2.2 棉花害虫防治中的涂茎技术 300
18.4.1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原理 301
18.4 树干注射法 301
18.4.3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应用 302
18.4.2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特点 302
18.4.4 树干注射的方法 303
18.5.1 毒环法 305
18.5 药环法和虫孔注射法 305
18.6.1 土壤浇灌、沟施、灌根 306
18.6 土壤浇灌和化学灌溉法 306
18.5.2 胶环法 306
18.5.3 虫孔注射和堵塞法 306
18.6.2 化学灌溉技术 307
参考文献 308
19.1 药械概述 309
19 植保机械概述 309
19.2.1 药械的发展 310
19.2 施药器械与植物化学保护 310
19.2.2 药械的选择和使用 312
19.2.3 药械制造质量的检查与管理 314
19.3.1 历史和现状 315
19.3 中国药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15
19.3.3 展望 316
19.3.2 存在的问题 316
参考文献 317
20.1.1 喷雾器械的种类及要求 318
20.1 喷雾器械的种类及基本组成 318
20 喷雾器械 318
20.1.2 喷雾机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319
20.2.2 液力式喷头的类型及选用 320
20.2.1 雾化装置种类 320
20.2 雾化装置及雾化性能 320
20.3.1 背负压杆式喷雾器 330
20.3 手动喷雾器械及使用技术 330
20.3.3 单管式喷雾器 336
20.3.2 背负压缩式喷雾器 336
20.3.4 踏板式喷雾器 337
20.3.5 手动吹雾器 338
20.4.1 手持电动离心式喷雾机的结构组成 341
20.4 离心式喷雾机及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341
20.4.2 手持电动离心式喷雾机超低容量喷雾的安全使用技术 342
20.5.1 机动背负式喷雾机 344
20.5 轻型机动喷雾机及使用技术 344
20.5.2 喷射式机动喷雾机 347
20.6.1 喷杆式喷雾机的种类 350
20.6 喷杆式喷雾机及使用技术 350
20.6.2 大田喷杆式喷雾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51
20.6.3 大田喷杆喷雾机的使用技术 355
20.7.1 果园喷雾机的类型与发展 360
20.7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及使用技术 360
20.7.2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的结构与原理 362
20.7.3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的校核与使用 365
参考文献 367
21.1.1 脉冲式热雾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368
21.1 热雾机 368
21 热雾机和冷雾机 368
21.1.2 热雾机的使用方法 370
21.1.3 施药中的技术规范 372
21.2.1 机具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373
21.2 冷雾机 373
21.1.4 施药后的保养、保管 373
参考文献 374
21.2.2 3YC-50型冷雾机的规格、性能、用途 374
22.1 农药飘移的概念和内涵 376
22 农药飘移问题及控制技术和检测方法 376
22.2.1 雾滴大小 377
22.2 形成飘移的原因 377
22.2.3 风速 378
22.2.2 雾滴的蒸发作用 378
22.3 农药飘移的评价 379
22.2.4 施药方法 379
22.4.1 控制农药微粒的直径 380
22.4 农药飘移的控制 380
22.4.4 改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 381
22.4.3 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 381
22.4.2 物理化学措施 381
22.5 农药飘移的检测技术 382
22.5.1 农药飘移室内测试技术 383
22.5.2 农药飘移的室外检测技术 386
参考文献 388
23.1.2 发达国家及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相关施药机械标准 389
23.1.1 有关国家施药机械质量管理及实施部门 389
23 施药器械与施药效果的质量检测 389
23.1 发达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施药机械管理状况 389
23.1.3 发达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施药机械产品质量标准管理现状 390
23.2.1 质量标准管理状况 393
23.2 中国施药机械质量标准管理现状 393
23.2.2 中国植保机械质量标准管理状况分析 394
23.3 中国施药机械产品质量管理状况 397
23.2.3 关于如何提高中国植保机械标准管理水平的问题 397
23.3.2 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查状况 398
23.3.1 生产企业及产品分布概况 398
23.4.1 施药机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落后的喷洒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400
23.4 施药机械的安全问题对农产品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400
23.3.3 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状况 400
23.3.4 检验测试技术 400
23.5 施药机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401
23.4.2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01
23.6.1 加强对根本性问题的管理 402
23.6 如何提高施药机械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02
23.6.6 加强对施药机械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工作 403
23.6.5 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强科研创新体制建设 403
23.6.2 建立健全的施药机械产品作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403
23.6.3 完善施药机械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403
23.6.4 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403
参考文献 404
23.6.7 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施药技术 404
24 小规模个体农户的农药施药器械问题 405
24.1.1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中国的梯田 406
24.1 中国农村农药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406
24.1.2 大水量粗雾喷洒方法不适应中国的主要大田作物 409
24.2 施药液量的问题 412
24.2.2 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速度与施药量和施药液量的关系 414
24.2.1 作物种类的差异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与施药液量的关系 414
24.3.1 手动吹雾器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415
24.3 适于分散的个体小农使用的施药器械——手动吹雾器 415
24.3.2 手动吹雾器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416
参考文献 419
24.4 结语 419
25.1.2 固定翼式多用途飞机 421
25.1.1 固定翼式施药专用飞机 421
25 航空施药设备及作业技术 421
25.1 施药飞机的类型与使用性能 421
25.2.1 施药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23
25.2 施药设备 423
25.1.3 旋翼式直升机 423
25.2.2 主要工作部件 425
25.3.1 航空喷雾中飞机翼尖的涡流 427
25.3 影响飞机施药质量的因素 427
25.3.3 作业参数的影响 428
25.3.2 气象因素的影响 428
25.4 航空施药的导航 430
参考文献 431
26.1.2 精确施药的意义 432
26.1.1 精确施药技术的定义 432
26 农药精确施药技术 432
26.1 精确施药技术概述 432
26.2.1 农药精确使用系统 434
26.2 精确施药原理 434
26.1.3 精确施药技术研究状况 434
26.2.2 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435
26.2.3 变量控制技术 438
26.2.4 典型精确施药系统 440
26.2.5 精确施药技术体系研究 446
26.3.2 渐进阶段性原则 451
26.3.1 操作实用性原则 451
26.3 精确施药技术实施原则 451
26.4.2 果园农药使用方面 452
26.4.1 除草剂使用方面 452
26.3.3 整体协调性原则 452
26.4 精确施药技术发展展望 452
参考文献 453
26.4.5 航空农药喷雾方面 453
26.4.3 城市行道树、风景园林和防护林病虫害防治方面 453
26.4.4 草原蝗虫防治方面 453
附录2 正在制定和修订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455
附录1 中国常用现行施药机械产品标准 455
- 《葡萄酒工艺与鉴赏 第3版》廖祖宋 2019
- 《物联网导论》张翼英主编 2020
- 《材料导论》张会主编 2019
- 《化工传递过程导论 第2版》阎建民,刘辉 2020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美物之道 日本手工艺》(日)柳宗悦著 2019
- 《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与新技术》俞娟,王斌,方钊,崔雅茹,袁艳 2019
- 《洗涤剂生产工艺与技术》宋小平,韩长日主编 2019
- 《皮革用化学品生产工艺与技术》宋小平,韩长日著 2018
- 《玉米淀粉绿色精益制造 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佟毅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