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多发伤救治学
多发伤救治学

多发伤救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连阳,白祥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136409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26章,重点介绍了多发伤流行病学、致伤机制、病理生理和严重度评估;多发伤伤情评估和紧急救治;致命性三联征及其防治;院外、院内救治及院间转运;创伤救治基本技术、营养支持、重症监护以及多发伤救治中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关节损伤、脊柱脊髓损伤、休克复苏、批量伤员、严重感染救治和择期手术中的损害控制处理等。
《多发伤救治学》目录

第1章 多发伤概论 1

第一节 多发伤概念 1

一、多发伤定义 1

二、多发伤进展 3

第二节 多发伤诊断 5

一、院外伤情评估 5

二、院内伤情评估 7

第三节 多发伤救治 9

一、多发伤临床特点 9

二、区域性分级创伤急救网络 10

三、多发伤院内整体化救治 11

第2章 多发伤流行病学 13

第一节 多发伤流行病学特征 13

一、多发伤流行病学共同特点 13

二、损伤部位流行病学特点 14

第二节 常见多发伤流行病学 14

一、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流行病学 14

二、坠落致多发伤流行病学 23

第3章 多发伤致伤机制 25

第一节 钝性多发伤致伤机制 25

一、交通伤 25

二、坠落伤 27

三、冲击伤 28

四、挤压伤 29

五、故意伤害 30

第二节 穿透性多发伤致伤机制 30

一、火器伤 30

二、砍刺伤 32

第4章 多发伤病理生理 34

第一节 多发伤病理生理概论 34

一、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 34

二、多发伤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36

第二节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38

一、SIRS定义及病理分期 38

二、SIRS与脓毒症关系 39

三、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40

第三节 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 42

一、多发伤后心功能障碍 43

二、多发伤后呼吸功能障碍 44

三、多发伤后急性肾功能障碍 45

四、多发伤后肝功能障碍 47

五、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 47

第5章 多发伤严重度评估 51

第一节 医院前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 51

一、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 51

二、类选对照表(triage checklist) 52

三、医院前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 52

四、CRAMS法(五功能评分法) 53

五、创伤计分(trauma score,TS) 53

六、改良创伤计分法(revised trauma score,RTS) 54

七、现场分拣决定分类表(field triage decision scheme) 54

第二节 医院内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56

一、医院内创伤评分的演进 56

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 58

三、多发伤严重度评价方法 62

第三节 创伤救治结局分析方法 63

一、解剖要点评分法 63

二、创伤评分与损伤严重度分析 64

三、创伤严重度特征综合评分 64

第6章 多发伤螺旋CT检查 66

第一节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66

一、检查步骤和模式 66

二、螺旋CT诊断原则与后处理技术 70

第二节 多层螺旋CT和双源CT临床应用 75

一、多发伤伤情评估中螺旋CT临床意义 75

二、螺旋CT检查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76

第三节 多发伤的螺旋CT检查 78

一、颅脑损伤螺旋CT检查 78

二、胸部损伤螺旋CT检查 83

三、腹部损伤螺旋CT检查 88

四、骨关节损伤螺旋CT检查 94

第7章 多发伤病历书写及诊断规范 100

第一节 多发伤病历书写 100

一、病史采集 100

二、体格检查 101

三、手术记录 103

第二节 多发伤诊断规范 104

一、损伤诊断 105

二、损伤并发症诊断 108

三、并存疾病诊断 108

第8章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及其防治 110

第一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机制 110

一、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发生 110

二、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分级及分类 111

三、低体温对机体影响 111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诊断 112

一、体温测量 112

二、低体温临床表现和诊断 113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防治 113

一、严重创伤后低体温预防 113

二、严重创伤后低体温治疗 114

第9章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及其防治 116

第一节 正常凝血过程 116

一、凝血级联反应 116

二、细胞-基础模式的凝血过程 117

三、抗凝血功能 118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119

一、组织损伤 119

二、休克 120

三、失血 120

四、液体复苏及输血 120

五、低体温、酸中毒 121

六、创伤患者并存疾病情况 122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诊断 124

一、临床表现 124

二、常规临床检验 124

三、血栓弹性描记图 125

第四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防治 127

一、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预防 127

二、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治疗 127

第10章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及其救治 131

第一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发生机制 131

一、代谢性酸中毒 131

二、呼吸性酸中毒 133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诊断 133

一、严重创伤后酸中毒临床表现 133

二、严重创伤后酸中毒诊断及监测 134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防治 136

一、严重创伤后酸中毒预防 136

二、严重创伤后酸中毒治疗 136

第11章 多发伤院前救治 139

第一节 多发伤院前救治组织与管理 139

一、院前急救组织形式 140

二、院前急救网络 141

三、院前急救指挥调度 142

四、院前急救监护转运 142

第二节 多发伤院前伤情评估 142

一、多发伤院前伤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143

二、多发伤院前伤情评估原则 144

三、现场检伤分类决策程序 145

第三节 多发伤院前处理 147

一、院前急救与预后 147

二、现场救治或转运选择 147

三、院前急救处理 148

第12章 多发伤院间转运 157

第一节 多发伤患者院间转运实施 157

一、转运计划制定 157

二、院间转运风险评估 158

三、患者转运前准备 158

四、转运方式选择 159

五、转运所需器材、设备和药物准备 161

六、随行医护人员 161

七、转运过程中监护和治疗 162

八、转运医院间信息交流 163

九、相关法律问题及手续完善 163

第二节 批量多发伤伤员院间转运 164

一、转运方案制定 164

二、伤情评估及分检 164

三、患者准备 164

四、转运所需器材、设备和药物准备 165

五、医疗护送人员配备 165

第13章 多发伤院内救治 167

第一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平台 167

一、多发伤院内救治对急诊外科要求 168

二、多发伤院内救治对创伤外科要求 169

三、多发伤院内救治对麻醉科手术室要求 170

四、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对ICU要求 171

五、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对辅助科室要求 173

六、基层医院多发伤院内救治平台 174

第二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基本原则 175

一、时效性原则 175

二、整体性原则 176

三、合理复苏原则 177

四、损害控制策略原则 179

第三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实施 179

一、处理危及生命情况 179

二、优先权分配 181

三、救治程序 182

第四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中处理顺序 183

一、颅脑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 183

二、胸部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 183

三、腹部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 184

四、脊柱、四肢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 184

五、软组织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 184

六、急诊科手术 185

第14章 多发伤救治技术 189

第一节 创伤复苏急救技术 189

一、气道控制技术 189

二、呼吸支持技术 192

三、循环支持技术 195

第二节 血管切开、插管及有创监测技术 196

一、静脉切开、插管及有创监测技术 196

二、动脉穿刺、插管及有创血压监测技术 201

第三节 体腔穿刺、引流术 203

一、胸腔穿刺术 203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 204

三、心包穿刺术 205

四、腹腔穿刺术 206

五、腹腔灌洗术 206

第四节 血管造影及放射介入技术 207

一、血管造影术 207

二、放射介入术 209

第五节 内镜技术 210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210

二、胸腔镜术 211

三、腹腔镜术 211

四、关节镜术 213

第六节 负压封闭引流术 215

一、负压封闭引流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215

二、负压封闭引流术方法 215

第15章 多发伤病人营养支持 217

第一节 多发伤后代谢变化 217

一、应激反应 217

二、营养物质代谢变化 218

三、能量代谢改变 220

第二节 多发伤病人营养治疗策略 220

一、营养治疗概论 220

二、多发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 229

三、多发伤病人肠外营养支持 233

第16章 多发伤救治中重症监护 240

第一节 多发伤救治中循环监测 240

一、一般监测 240

二、特殊监测 240

三、严重多发伤循环监测选择 244

第二节 多发伤救治中呼吸监测 245

一、呼吸监测 245

二、严重多发伤后ARDS救治 247

第三节 多发伤救治中肾功能监测及支持 248

一、监测指标 248

二、严重创伤后肾功能不全防治 250

第四节 多发伤救治中凝血功能监测 251

一、常规实验室监测 251

二、血栓弹力图 251

三、Sonoclot凝血功能监测 252

第五节 多发伤救治中肝功能监测 252

一、肝功能血清监测 252

二、肝血流监测 253

三、肝功能评估 253

第六节 免疫功能监测及调理治疗 254

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54

二、细胞免疫功能监测 254

三、体液免疫测定 255

四、严重多发伤后免疫调理治疗 255

第17章 多发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257

第一节 严重创伤损害控制基本概念 257

一、严重创伤损害控制定义 257

二、严重创伤损害控制适应证 258

第二节 多发伤院外救治中损害控制 258

一、多发伤院外救治策略 258

二、院外气道处置 259

三、院外呼吸循环功能维持 261

四、院外救治中骨折固定 262

五、院外救治中镇痛 263

第三节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损害控制 263

一、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损害控制策略 263

二、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损害控制方法 268

第18章 颅脑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277

第一节 神经外科与损害控制 277

第二节 颅脑损伤发病率和病因学 278

第三节 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病人评估与紧急处理 280

一、急诊室评估与紧急处理 280

二、初期的稳定与损害控制 281

第四节 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救治 289

一、颅脑损伤合并脊柱脊髓损伤 289

二、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 290

三、颅脑损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 291

四、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 291

第五节 颅脑损伤损害控制外科治疗 292

一、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概念 293

二、优先进行评估和治疗 293

三、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手术技巧 295

四、神经损伤重症监护与损害控制 297

五、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效果 299

六、非神经外科医师参与损害控制神经外科诊治 299

七、损害控制神经外科培训 300

第19章 胸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04

第一节 胸部损伤概述 304

一、胸部损伤病理生理变化 305

二、胸部损伤诊断原则 305

三、胸部损伤救治原则 308

第二节 常见胸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11

一、肋骨骨折 311

二、胸骨骨折 313

三、创伤性气胸 313

四、创伤性血胸 315

五、创伤性窒息 317

六、肺损伤 317

七、气管、支气管损伤 320

八、创伤性膈肌破裂 323

九、胸腹联合伤 324

十、心脏损伤 325

第20章 腹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29

第一节 腹部损伤损害控制外科历史 329

一、严重肝损伤救治策略发展 329

二、腹部损伤救治损害控制策略发展 331

三、严重腹部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 331

第二节 腹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手术 333

一、腹部损伤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适应证 333

二、损害控制性手术步骤 334

三、损害控制手术术后并发症防治 340

第21章 严重骨关节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43

第一节 损害控制骨科概述 343

一、损害控制骨科发展 343

二、损害控制骨科应用指征 344

三、损害控制骨科手术技术 346

第二节 损害控制骨科应用 349

一、骨盆骨折损害控制策略 349

二、股骨骨折损害控制策略 352

三、胫腓骨骨折损害控制策略 353

四、合并脑外伤骨折损害控制策略 354

五、合并胸部损伤骨折中损害控制策略 355

六、儿童骨折中损害控制策略 355

七、老年人骨折损害控制策略 356

第22章 严重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61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概述 361

一、脊柱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361

二、脊髓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363

三、脊柱脊髓损害机制 365

四、脊柱脊髓损伤病理特点 367

五、脊柱骨折分类 369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 374

一、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表现 374

二、脊髓损伤检查 375

三、脊柱的影像学检查 380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82

一、伴有脊柱损伤多发伤急救 382

二、脊柱骨折外科稳定原则 385

三、多发伤患者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 387

四、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预防 391

五、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392

第四节 常见脊柱脊髓损伤救治 393

一、颈椎骨折脱位救治 393

二、胸椎骨折救治     400

三、腰椎骨折救治    400

四、骶尾部损伤救治       401

第23章 休克复苏损害控制 404

第一节 限制性液体复苏     404

一、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论   404

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    406

第二节 稀释性凝血病     408

一、稀释性凝血病概论     408

二、稀释性凝血病防治 409

第24章 批量伤员救治中损害控制 414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特点   414

一、地震医学救援特点  414

二、矿难医学救援特点  416

三、水灾医学救援特点  417

四、海难医学救援特点  418

第二节 批量伤员救治中损害控制策略  418

一、检伤分类  418

二、分级救治     421

三、批量伤员救治中单个伤员损害控制      427

第25章 严重感染救治中损害控制 430

第一节 多发伤后感染发生机制     431

一、免疫功能紊乱     431

二、肠屏障功能损害     434

三、医源性感染机制     435

四、伤口感染机制      436

第二节 多发伤感染常见病原菌      437

一、多发伤感染微生物致病机制     437

二、常见病原菌     438

三、常见病原菌变迁      440

四、常见病原菌实验室鉴定      441

第三节 多发伤感染特点及防治      442

一、多发伤患者感染特点      443

二、细菌耐药现状      444

三、及早确定病原      445

四、经验性用药      446

五、选择适当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446

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447

七、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47

八、多发伤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48

第四节 严重腹腔感染损害控制     449

一、严重腹腔感染时手术创伤损害控制     450

二、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损害控制 453

第26章 择期外科手术中损害控制 456

第一节 手术创伤损害控制 457

一、肝胆手术中损害控制    458

二、胃肠手术损害控制 462

三、乳房手术损害控制     465

第二节 择期手术过程中大出血损害控制     467

一、择期手术过程中常见大出血原因     467

二、实施损害控制时机      468

三、损害控制方式      469

附录A AIS-2005、ICD-10与器官损伤定级(OIS)   473

附录B 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     487

附录C 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绿色通道工作手册 4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