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塑料添加剂手册
塑料添加剂手册

塑料添加剂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瑞士)汉斯·茨魏费尔(Hans Zweifel)主编;欧育湘,李建军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61889
  • 页数:7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塑料添加剂的功能、品种、配方及应用技术。
《塑料添加剂手册》目录

目录 1

高聚物的缩写及名称 1

第1章 抗氧剂 5

1.1 概述 5

1.2 经济情况 5

1.3 氧化降解原理 6

1.3.1 导言 6

1.3.2 自氧化 7

1.4 自氧化的抑制 11

1.5 抗氧剂的基本作用机理 12

1.5.1 氢供体 12

1.5.2 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13

1.5.3 烷基自由基去除剂 15

1.5.4 金属钝化剂 17

1.5.5 多功能稳定剂 17

1.6.1 概述 18

1.6 抗氧剂的测试 18

1.6.2 聚合物失效机理 18

1.5.6 复合稳定剂 18

1.6.3 试样制备 19

1.6.4 测试方法概述 20

1.6.5 熔融加工的稳定性 21

1.6.6 热分析 23

1.6.7 化学发光 25

1.6.8 长期热稳定性的测试 26

1.6.9 使用期的预测 31

1.7 常用聚合物的稳定性 33

1.7.1 聚烯烃 33

1.7.2 弹性体 48

1.7.3 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 53

1.7.4 聚酰胺 58

1.7.5 聚酯 61

1.7.6 聚甲醛 62

1.7.7 聚碳酸酯 63

1.7.8 聚氨酯 64

1.7.10 聚合物共混体与合金 65

1.8 发展趋势 65

1.7.9 高性能工程热塑性塑料 65

1.9 参考文献 66

1.10 附录 71

第2章 光稳定剂 97

2.1 概述 97

2.2 合成聚合物的光降解 98

2.2.1 太阳光的紫外光谱 98

2.2.2 光吸收引起的物理-化学过程 100

2.2.3 光的能量及光的被吸收 102

2.2.4 光氧化 103

2.2.5 聚烯烃的光氧化 105

2.2.6 弹性体的光氧化 111

2.2.7 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光氧化 113

2.2.8 聚酰胺的光氧化 115

2.2.9 PVC的光氧化 117

2.2.10 聚碳酸酯的光氧化 120

2.2.11 聚甲醛的光氧化 123

2.2.12 PUR的光氧化 124

2.2.13 线型聚酯的光氧化 126

2.2.14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光氧化 130

2.2.15 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光氧化 130

2.2.16 聚苯醚的光氧化 133

2.2.17 聚砜的光氧化 136

2.2.18 环氧树脂的光氧化 138

2.3 紫外光稳定化机理 140

2.3.1 紫外吸收 140

2.2.19 其他聚合物的光氧化 140

2.3.2 猝灭 146

2.3.3 氢过氧化物分解 148

2.3.4 自由基捕获 149

2.3.5 受阻胺光稳定剂 150

2.4 光稳定剂的检测 161

2.4.1 人工老化 161

2.4.2 自然老化 163

2.4.3 颜料对光稳定剂检测的影响 163

2.5 光稳定化的一般技术概况 164

2.5.1 光稳定剂的稳定性及挥发性 164

2.5.2 光稳定剂的溶解性、相容性、迁移性及萃取性 165

2.6 塑料的光稳定化 166

2.5.5 光稳定剂的结构 166

2.6.1 聚烯烃的光稳定化 166

2.5.4 光稳定剂的其他实际问题 166

2.5.3 光稳定剂的处理和安全性 166

2.6.2 弹性体的光稳定化 216

2.6.3 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光稳定化 224

2.6.4 聚酰胺的光稳定化 227

2.6.5 PVC的光稳定化 234

2.6.6 聚碳酸酯的光稳定化 237

2.6.7 聚甲醛的光稳定化 239

2.6.8 聚氨酯的光稳定化 244

2.6.9 线型聚酯的光稳定化 248

2.6.11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光稳定化 252

2.6.12 聚丙烯酸酯的光稳定化 252

2.6.10 不饱和聚酯的光稳定化 252

2.6.13 聚苯醚的光稳定化 254

2.6.14 聚砜的光稳定化 255

2.6.15 环氧树脂的光稳定化 256

2.8 参考文献 257

2.7 光稳定剂的商品牌号及供应商 257

2.6.16 其他聚合物的光稳定化 257

2.9 附录 276

3.1 PVC稳定剂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重要性 280

第3章 PVC稳定剂 280

3.2.1 PVC的降解机理 281

3.2 PVC的热降解和稳定化 281

3.2.2 PVC的热稳定化 287

3.3.1 锡稳定剂 291

3.3 产品的种类及其化学特性和应用范围 291

3.3.2 复合金属稳定剂 295

3.3.3 铅稳定剂 299

3.3.4 不含金属的稳定剂 301

3.3.5 共稳定剂 302

3.4 法定要求 307

3.5.1 热稳定性的测试 308

3.5 测试方法 308

3.5.2 热稳定剂对加工性能的影响测试 309

3.5.5 耐候性和光稳定性测试 310

3.5.4 雾化度测试 310

3.5.3 电性能测试 310

3.7 PVC稳定剂商品名和供应商索引 311

3.6 技术发展趋势和展望 311

3.8 参考文献 318

4.2 作用基本原理 322

4.1 概述 322

第4章 除酸剂 322

4.3.1 金属硬脂酸盐 323

4.3 除酸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23

4.3.2 水滑石 325

4.3.3 水铝钙石 326

4.3.4 氧化锌 327

4.5.1 耐腐蚀性测试 328

4.5 聚合物中除酸剂的测试 328

4.4 除酸剂和聚合物的复配 328

4.5.5 过滤指数 329

4.5.4 熔流指数(ASTM D 1238—95;DIN ISO 1133—1991) 329

4.5.2 多次挤出 329

4.5.3 黄度指数(ASTM D 1925;DIN ISO 6167) 329

4.6 除酸剂在各种聚合物中的配方示例及其性能 330

4.9 结论 337

4.8 发展趋势 337

4.7 其他添加剂的干扰作用 337

4.10 品供应商一览表 338

4.11 参考文献 339

5.1.2 定义和特性 341

5.1.1 塑料加工用润滑剂 341

第5章 润滑剂 341

5.1 概述 341

5.2.1 润滑剂作用原理 342

5.2 润滑剂的作用 342

5.1.3 润滑剂的工业重要性 342

5.2.2 内润滑作用 344

5.2.3 外润滑作用 347

5.2.4 对成品表面的影响 349

5.2.5 分散作用 350

5.3.2 塑性熔体测试 352

5.3.1 产品的特性 352

5.3 润滑剂测试 352

5.4.2 重要的润滑剂 357

5.4.1 构/效关系 357

5.3.3 成品测试 357

5.4 润滑剂类别和它们的性质 357

5.5.1 PVC用润滑剂 362

5.5 润滑剂的实际应用 362

5.5.3 聚烯烃用润滑剂 364

5.5.2 苯乙烯系聚合物用润滑剂 364

5.5.4 工程热塑性塑料用润滑剂 365

5.7 商品名和供应商名录 366

5.6 科技趋势和前景 366

5.8 参考文献 368

6.2.1 熔体破裂 371

6.2 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 371

第6章 聚合物加工助剂 371

6.1 概述 371

6.2.2 涂覆机理 372

6.3.2 含氟高聚物基添加剂 373

6.3.1 早期技术 373

6.3 加工助剂技术及历史回顾 373

6.3.3 硅树脂基添加剂 374

6.5.1 熔体破裂的消除 375

6.5 加工助剂的应用 375

6.4 加工助剂的复配 375

6.5.2 模具物料沉积的减少 376

6.5.3 生产能力的提高 377

6.5.5 塑料的回收 378

6.5.4 凝胶的减少 378

6.6.1 吹膜和铸膜 379

6.6 不同加工工艺的效果和优势 379

6.6.5 注塑成型 380

6.6.4 吹塑成型 380

6.6.2 管材的挤出 380

6.6.3 纤维和窄带的挤出 380

6.8.1 毛细管流变仪 381

6.8 加工助剂的评价 381

6.7 加工助剂在其他高聚物中的应用 381

6.7.1 热塑性橡胶 381

6.7.2 尼龙 381

6.7.3 聚酯 381

6.8.2 应用测试 383

6.9.1 燃烧分析 384

6.9 分析技术 384

6.9.2 X射线荧光光谱 385

6.9.4 核磁共振光谱 386

6.9.3 红外光谱 386

6.9.5 光学显微镜 387

6.10.1 正面相互作用 388

6.10 添加剂的相互作用 388

6.10.2 负面相互作用 389

6.13 参考文献 391

6.12 加工助剂的商品名、类别和制造商一览表 391

6.11 法律法规情况 391

7.2 作用机理 394

7.1 概述 394

第7章 防粘剂 394

7.3.2 天然二氧化硅 395

7.3.1 合成硅胶 395

7.3 防粘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95

7.3.4 沸石 396

7.3.3 滑石 396

7.4.1 PE 397

7.4 防粘剂的应用 397

7.3.5 石灰石 397

7.3.6 有机防粘剂 397

7.4.2 PP膜 398

7.4.3 聚酯膜 399

7.5 测试方法 400

7.4.5 其他膜 400

7.4.4 软PVC膜 400

7.6 添加方法 401

7.7.1 二氧化硅 402

7.7 防粘剂的毒性 402

7.6.1 母粒 402

7.6.2 直接加入 402

7.6.3 聚酯膜 402

7.9 常用防粘剂的制造商及商品名称一览表 403

7.8 发展趋势 403

7.7.2 滑石 403

7.7.3 沸石 403

7.7.4 石灰石 403

7.10 参考文献 404

8.3 滑爽剂的概述 405

8.2 滑爽剂作用的基本原理 405

第8章 滑爽剂 405

8.1 概述 405

8.6 滑爽剂性能的测试 407

8.5 滑爽剂与聚合物的复配 407

8.4 滑爽剂的结构 407

8.7 各种聚合物中滑爽剂的配方/性能示例 408

8.10 参考文献 409

8.9 商品名和供应商一览表 409

8.8 发展趋势 409

9.1.2 农膜 410

9.1.1 食品包装塑料膜 410

第9章 防雾剂 410

9.1 概述 410

9.2 防雾剂作用的基本原理 412

9.3.1 防雾剂的类型 413

9.3 防雾剂简述 413

9.4 防雾剂的结构 414

9.3.2 工业防雾剂 414

9.6.2 食品袋用塑料膜防雾性测试 415

9.6.1 评估试验程序 415

9.5 防雾剂加入塑料中的方法 415

9.6 防雾性测试方法 415

9.6.3 农膜的防雾性测试 416

9.7.1 食品包装塑料膜 417

9.7 塑料防雾剂配方及性能 417

9.8 发展趋势 418

9.7.2 农膜 418

9.10 参考文献 419

9.9 防雾剂的商品牌号及供应商 419

10.2 抗静电剂作用的基本原理 421

10.1 概述 421

第10章 抗静电剂 421

10.2.2 内抗静电剂 422

10.2.1 外抗静电剂 422

10.3.1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423

10.3 抗静电剂一般描述 423

10.2.3 导电填料 423

10.4 抗静电剂的结构 426

10.3.4 两性型抗静电剂 426

10.3.2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426

10.3.3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426

10.5 抗静电剂加入聚合物中的方法 427

10.7.1 聚烯烃 428

10.7 抗静电剂在不同塑料中的应用配方和性能 428

10.6 抗静电剂性能测试 428

10.6.1 定性测试 428

10.6.2 定量测试 428

10.6.3 半衰期与材料表面电阻率的关系 428

10.7.3 PVC 429

10.7.2 苯乙烯系塑料 429

10.9 抗静电剂的商品牌号及供货商 431

10.8 发展趋势 431

10.7.4 工程塑料 431

10.10 参考文献 432

11.1 概述 433

第11章 抗菌剂 433

11.2.3 抗菌剂的要求 435

11.2.2 抗菌剂活性成分 435

11.2 抗菌剂的使用与要求 435

11.2.1 生物稳定剂(防腐剂) 435

11.2.4 用作生物稳定剂的抗菌剂 436

11.2.5 作为活性成分的抗菌剂 438

11.4.1 琼脂板测试法 440

11.4 测试方法 440

11.3 作用方式 440

11.4.2 测试样品的直接污染 442

11.4.3 通用的测试 443

11.4.4 其他有用的测试方法 444

11.5.1 美国 446

11.5 抗菌剂的相关法规 446

11.7 产品、牌号、供应商一览表 447

11.6 发展趋势 447

11.5.2 欧洲 447

11.8 参考文献 452

12.2 阻燃机理 454

12.1 概述 454

第12章 阻燃剂 454

12.3 有机阻燃剂的结构、物理性能及典型用途 456

12.4 典型阻燃剂配方 459

12.5 阻燃性能测定 461

12.6 技术发展趋势 463

12.7 阻燃剂的商品名、制造厂及供应商 465

12.8 参考文献 467

13.2.1 一般要求和选用原则 469

13.2 发泡剂的基本作用原理 469

第13章 化学发泡剂 469

13.1 概述 469

13.3 产品分类及作用机理 470

13.2.2 主要性能 470

13.3.1 偶氮化合物 471

13.3.2 肼衍生物 474

13.3.3 氨基脲 475

13.3.5 亚硝基化合物 476

13.3.4 四唑 476

13.3.6 碳酸盐 477

13.5 化学发泡剂的检测 478

13.4 发泡剂制剂 478

13.6.2 应用 479

13.6.1 工业用发泡剂的形式 479

13.6 化学发泡剂与聚合物的混合 479

13.7 加工和应用 480

13.6.4 经济概况 480

13.6.3 聚合物 480

13.9 化学发泡剂的商品名称和生产厂家 482

13.8 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 482

13.10 参考文献 483

14.1 概述 485

第14章 聚烯烃的交联和可控降解 485

14.2.1 聚烯烃中大自由基的产生和湮灭 486

14.2 聚烯烃交联和降解控制的原理 486

14.2.2 辐射交联 490

14.2.3 过氧化物交联 491

14.2.4 硅烷交联 492

14.3.1 结构和一般性能 495

14.3 用于交联、断链和接枝反应的有机过氧化物 495

14.3.2 过氧化物的分解 498

14.3.3 贮存和安全要求 502

14.3.4 过氧化物主要的生产商和工业类别 503

14.4.1 结构和一般性质 505

14.4 有机官能化的硅烷 505

14.4.3 干硅烷配方 506

14.4.2 液态硅烷配方 506

14.5 硅烷和过氧化物的加入 507

14.5.3 液态添加剂的直接注入 508

14.5.2 液态添加剂的喷洒 508

14.5.1 固态添加剂的计量加料 508

14.5.4 计量加料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509

14.6.1 过氧化物的选择 510

14.6 过氧化物交联技术现状 510

14.6.2 加工参数 511

14.6.3 交联技术 514

14.6.4 与过氧化物相关的交联技术 516

14.7.1 硅烷接枝的聚烯烃 517

14.7 硅烷交联技术现状 517

14.7.2 乙烯-硅烷无规共聚物 519

14.7.3 硅烷改性聚烯烃的湿交联法 520

14.8.1 结构 521

14.8 交联聚烯烃的结构和一般性质 521

14.8.2 聚烯烃交联的分析方法 522

14.8.3 一般属性 523

14.9.1 产品差别和技术竞争 524

14.9 交联聚烯烃的特性和应用 524

14.9.2 电线和电缆绝缘材料 525

14.9.3 管材 527

14.9.4 交联的泡沫塑料 529

14.10 聚丙烯的降解控制 530

14.9.5 其他应用 530

14.10.1 过氧化物的选择 531

14.10.2 工艺参数的影响 532

14.10.3 CR-PP的性质 533

14.11 技术发展趋势和展望 534

14.12 供应商、商品名和生产商一览表 536

14.14 参考文献 537

14.13 缩略号及名称 537

15.1.2 颜色的定义 549

15.1.1 导言 549

第15章 着色剂 549

第一部分:颜色、颜料和染料 549

15.1 颜色 549

15.1.6 颜料和染料的定义 551

15.1.5 二向色性-光学各向异性 551

15.1.3 条件配色 551

15.1.4 透明和不透明 551

15.1.7 性质、测试方法和性能评价 552

15.2.2 染料索引 555

15.2.1 导言 555

15.2 着色剂 555

15.2.5 彩色无机颜料 556

15.2.4 黑着色剂 556

15.2.3 白着色剂 556

15.2.6 有机颜料 558

15.2.8 塑料着色用的主要颜料和染料 564

15.2.7 特殊效果颜料 564

15.3.1 分散 571

15.3 着色剂的掺入 571

第二部分:着色技术 571

15.3.2 分散和匀化 572

15.4 着色剂的选择标准 573

15.3.3 分散工艺 573

15.6 颜料供应形态 574

15.5 与分散有关的问题 574

15.6.4 固体色料浓缩物 575

15.6.3 颜料混合物 575

15.6.1 单一颜料 575

15.6.2 低粉尘、自由流动颜料 575

15.6.5 液体色料浓缩物(色浆) 576

15.7.1 颜料和颜料的形态 577

15.7 PVC用着色剂 577

15.7.3 加工 578

15.7.2 和所混合成分的相互作用 578

15.8.1 颜料和颜料形态 580

15.8 聚烯烃的着色 580

15.7.4 应用要求和测试条件 580

15.8.2 同聚合物和聚合物添加剂的相互作用 581

15.8.3 加工 582

15.8.4 应用和测试 583

15.9.2 聚苯乙烯、PMMA和SAN用着色剂 584

15.9.1 着色标准 584

15.9 苯乙烯和丙烯酸聚合物的着色 584

15.10 聚酰胺和聚碳酸酯 585

15.9.3 ABS和ASA用着色剂 585

15.12 热塑性聚酯和其他工程塑料 586

15.11 聚氨酯 586

15.14 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587

15.13 测试方法 587

15.15 着色剂供应商一览表 588

15.16 参考文献 590

16.2 增白机理的基本原理 592

16.1 概述 592

第16章 荧光增白剂 592

16.3 光学增亮的选择和技术要求 593

16.6.1 迁移和渗出 595

16.6 塑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 595

16.4 荧光增白剂(光学增亮剂)的结构 595

16.5 荧光增白剂加入聚合物中的方法 595

16.6.3 耐光牢度 596

16.6.2 增白效应 596

16.7.1 聚氯乙烯 597

16.7 荧光增白剂用于各种塑料时的性能 597

16.7.2 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共聚物 598

16.7.4 聚氨酯 599

16.7.3 聚碳酸酯 599

16.7.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600

16.7.5 聚烯烃 600

16.7.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601

16.7.7 不饱和聚酯 601

16.8 技术发展趋势 602

16.7.9 聚酰胺纤维 602

16.10 参考文献 603

16.9 FWA的商品名称、化学类别及生产商 603

17.1.2 经济情况 605

17.1.1 定义 605

第17章 填料和增强剂/偶联剂 605

17.1 概述 605

17.2.3 填充塑料的性能 606

17.2.2 填料选用准则 606

17.2 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基本作用机理 606

17.2.1 基本理论 606

17.3.3 密度 610

17.3.2 填料分类 610

17.3 填料性质和选用原则 610

17.3.1 导言 610

17.3.6 最大充填率 611

17.3.5 比表面积 611

17.3.4 颗粒大小和形状 611

17.3.8 光学性能 612

17.3.7 颗粒的几何形状 612

17.3.12 化学成分 613

17.3.11 酸溶解度 613

17.3.9 硬度和磨损性 613

17.3.10 电性能和磁性能 613

17.4 填料的特性 614

17.3.15 水分含量 614

17.3.13 烧失量 614

17.3.14 pH值 614

17.4.1 立方形和球形填料 615

17.4.2 片状填料 621

17.4.3 针状和纤维状填料 623

17.4.4 其他填料 626

17.6.3 工程塑料 627

17.6.2 聚烯烃 627

17.5 加工工艺 627

17.5.1 原理 627

17.5.2 混合和复配:分散 627

17.6 填充热塑性聚合物的性能 627

17.6.1 乙烯基聚合物 627

17.6.4 聚苯乙烯 629

17.7.3 脂肪酸 630

17.7.2 上浆乳液 630

17.7 偶联剂 630

17.7.1 原理 630

17.7.6 酸酐和不饱和聚合酸 631

17.7.5 钛酸酯和锆酸酯 631

17.7.4 硅烷 631

17.9 商标名称和生产商索引 632

17.8 发展动向 632

17.10 参考文献 635

18.1 概述 636

第18章 半结晶聚合物的成核剂 636

18.2.1 半结晶聚合物的结晶 637

18.2 半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和成核 637

18.2.2 半结晶聚合物的成核 638

18.2.5 成核剂在半结晶聚合物熔融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640

18.2.4 半结晶聚合物的结晶速率 640

18.2.3 半结晶聚合物的晶体生长 640

18.3.2 聚丙烯 643

18.3.1 聚乙烯 643

18.3 聚烯烃的成核 643

18.4.1 热塑性聚酯 646

18.4 工程塑料的成核 646

18.4.2 聚酰胺 647

18.7 化学名、商品名和供应商一览表 648

18.6 发展趋势 648

18.5 其他半结晶聚合物的成核 648

18.8 参考文献 650

19.1.1 塑料机械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653

19.1 概述 653

第19章 机械回收塑料用添加剂 653

19.1.3 回收塑料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 654

19.1.2 塑料回收法规 654

19.2.1 回收材料的结构不均匀性和杂质 655

19.2 回收材料与原材料的差别 655

19.2.2 添加剂对回收塑料的影响 656

19.3 提高回收塑料质量的方法 657

19.4 回收塑料的再稳定 658

19.4.1 聚丙烯 659

19.4.2 聚丙烯共聚物 661

19.4.3 聚乙烯 662

19.4.4 聚烯烃共混物 666

19.4.5 聚苯乙烯 667

19.4.6 PVC 669

19.4.8 聚酯/聚碳酸酯 671

19.4.7 聚酰胺 671

19.5 增容作用 672

19.5.1 增容实例 673

19.5.2 回收塑料增容的复杂性 674

19.6.2 降解材料的流变改良剂 675

19.6.1 降解材料的修复剂 675

19.6 其他添加剂 675

19.7 用后消费品回收时的故障处理 676

19.6.3 其他 676

19.9 缩写词 677

19.8 结论 677

19.11 参考文献 678

19.10 第19章涉及的试验方法 678

20.1 概述 685

第20章 添加剂的物理特性 685

20.2.1 溶解性理论 686

20.2 添加剂在聚合物中的溶解性 686

20.2.2 实际溶解性 687

20.3.1 菲克定律和扩散系数 692

20.3 添加剂在聚合物中的扩散 692

20.3.3 温度的影响 693

20.3.2 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693

20.3.4 聚合物类型的影响 694

20.3.5 扩散剂分子量的影响 695

20.4 聚合物中添加剂的物理状态 696

20.5.1 蒸发损失 698

20.5 聚合物中添加剂的损失 698

20.5.2 溶剂浸出添加剂 700

20.5.3 添加剂的析出 701

20.6 耐久添加剂的设计 702

20.8 结论 703

20.7 老化试验的物理效应 703

20.9 参考文献 704

21.2.1 薄层色谱分析 708

21.2 色谱分析 708

第21章 聚合物添加剂的分析方法 708

21.1 概述 708

21.2.2 液相色谱分析 711

21.2.3 气相色谱分析 714

21.2.4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 717

21.3.2 红外光谱分析 718

21.3.1 紫外光谱分析 718

21.3 光谱分析 718

21.3.4 核磁共振分析 720

21.3.3 质谱分析 720

21.4 生产领域中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 721

21.5.1 萃取方法 722

21.5 萃取和试样制备 722

21.5.2 萃取存在的问题 724

21.6.1 有色物质的分析 726

21.6 异常样品的分析 726

21.6.2 老化样品的分析 728

21.7 添加剂迁移性研究 729

21.6.3 回收废品的分析 729

21.9 产品缩写 730

21.8 分析结果可信度 730

21.10 参考文献 731

22.1.2 毒理学 734

22.1.1 导言 734

第22章 添加剂的工业卫生、安全及环境 734

22.1 产品安全 734

22.1.3 生态毒理学研究 737

22.1.4 物理化学性能 739

22.1.5 危险评估、责任要求及产品管理 740

22.2 法规 742

22.1.7 参考文献(用于22.1节) 742

22.1.6 安全数据表 742

22.2.2 生产和销售添加剂的法规 743

22.2.1 化学品的管理 743

22.2.3 用于与食品接触领域的添加剂的法令 746

22.2.4 参考文献(用于22.2节) 751

22.3.1 导言 752

22.3 固体添加剂的处理 752

22.3.2 添加剂处理方法 753

22.3.3 危害的来源 756

22.3.4 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实际对策 757

22.3.6 参考文献(用于22.3节) 759

22.3.5 结论 759

附录 添加剂商品牌号 7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