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中一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2214050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目录

目录 1

导论 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 1

第二节 实践掌握 2

一、实践掌握的本质特征 2

二、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美学的哲学基础 4

二、狭义艺术生产过程 (21 6

三、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美学的逻辑起点 6

四、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贯串线 8

一、西方哲学史、美学史关于精神分类的思想 11

第三节 精神掌握 11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掌握系统的分类思想 13

三、精神掌握的本质特征 17

第四节 实践—精神掌握 23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实践—精神掌握” 23

二、实践—精神掌握与实践掌握的关系 26

三、实践—精神掌握与其它精神掌握的关系 28

第五节 理论掌握 29

一、理论掌握的本质 29

二、理论掌握的思维特征 37

第六节 宗教掌握 43

一、宗教掌握的本质 43

二、宗教掌握的思维特征 48

第七节 价值掌握 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价值概念的论述 54

二、价值掌握的本质及与审美—艺术掌握的关系 59

第一节 艺术掌握的生产性 6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艺术生产”概念的一般论述 66

第一章 艺术掌握 66

二、艺术生产的本质和意义 68

三、生产论和能动反映论、对象化理论的关系 70

四、生产论和意识形态论的关系 72

第二节 艺术掌握的主体表现性 74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主体性 74

二、艺术掌握中主体表现性的特点 76

第三节 艺术掌握的客体再现性 84

一、艺术掌握对社会生活的再现性 84

二、艺术掌握再现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91

第四节 艺术产品内容的意识形态性 97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源流 97

二、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及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 100

三、艺术产品内容意识形态性的内含 107

第五节 艺术产品形式的物质性 114

一、艺术产品价值性的特征 118

第六节 艺术产品功能的价值性 118

二、娱乐价值 121

三、教育价值 123

四、认识价值 126

五、经济价值 128

六、审美价值 133

第二章 艺术生产源流 137

第一节 艺术生产的起源 137

一、艺术生产根源于物质生产劳动和人类自身生产为两大主轴的合力系统 137

二、关于艺术生产起源时限的层次论 145

第二节 艺术生产发展的历史动因 152

一、自然动因 152

二、社会动因 154

第三节 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 155

一、经济为艺术生产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55

二、分工对艺术生产发展作用的二重性 157

三、经济决定艺术生产的性质 158

四、经济决定艺术产品的形式 158

五、经济对艺术生产决定作用的特点 159

一、政治实践是影响艺术生产盛衰的关键条件 160

第四节 政治中介 160

二、阶级斗争是造就艺术产品内容和推动艺术生产繁荣的直接动力 162

三、政治意识形态是影响艺术品性质的重要因素 163

一、哲学对艺术生产影响的深广性 165

第五节 哲学中介 165

二、哲学思潮影响艺术生产的总体面貌 166

三、哲学意味影响艺术产品的思想深度 166

第六节 道德中介 167

一、道德的历史性对艺术产品意蕴的影响 167

二、阶级社会道德的阶级性对艺术产品意蕴的影响 169

三、道德的全人类性对艺术产品意蕴的影响 170

四、道德发展的两重性对艺术产品意蕴的影响 171

五、恶对历史和艺术生产的推动作用 173

第七节 宗教中介 175

一、宗教对原始神话的影响 175

二、宗教对宗教艺术的影响 177

三、宗教对宗教性题材作品的影响 178

四、艺术作品中反宗教性因素所体现的宗教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179

五、宗教对艺术生产的消极影响 180

第八节 社会心理中介 183

一、社会心理对艺术创作主体的影响 184

二、社会心理对艺术产品意蕴和人物性格的影响 184

三、社会心理通过影响艺术接受主体心理作用于艺术创作 185

第九节 艺术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因 186

一、艺术生产发展的继承性 186

二、各民族艺术生产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文学”理论 192

第十节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以及社会一般发展的“不平衡” 19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平衡”的基本论述 197

二、“不平衡”的基本类型 201

三、产生“不平衡”动力机制的多因合力系统 204

四、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社会一般发展的平衡不平衡规律 206

一、广义艺术生产过程 209

第三章 艺术生产 209

第一节 艺术生产过程 209

第二节 艺术生产力 231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艺术生产力的理论 231

二、艺术生产客观生产力系统 233

三、艺术生产主观生产力系统 236

第三节 艺术思维的运动规律 240

一、表象具有间接物质性 241

二、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242

三、表象具有混沌性 243

第四节 艺术生产规律 247

一、马克思关于“两个尺度”及“美的规律”的理论 247

二、物种尺度——文艺真实性 250

三、“内在固有的尺度”——文艺倾向性 257

四、美的尺度——“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 262

第五节 艺术生产方法 265

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美学特征 265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美学特征 274

一、艺术产品的存在方式 284

第一节 艺术产品的构成 284

第四章 艺术产品 284

二、艺术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互渗性 285

三、艺术产品的层次性和内容形式转化性 286

四、内容形式“完美融合”的审美理想 288

第二节 语言 291

一、一般文化语言的特征 291

二、广义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292

三、文学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295

第三节 题材 306

一、西方美学的题材理论及题材概念的现代价值 306

二、题材性质和功能的时代转换 308

三、作为艺术审美客体题材的多样性及其潜在审美价值的差异性 312

四、作为艺术审美对象题材的主体性 315

第四节 主题 318

一、传统的主题理论及主题概念的现代价值 318

二、主题的审美特征 320

第五节 情节 327

一、情节的审美特征 32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情节理论及情节理论的现代发展 331

第六节 典型人物 333

一、欧洲美学中的典型人物理论 333

二、黑格尔的“这一个” 334

三、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中的典型人物 335

四、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336

1.“一定的单个人” 344

2.普遍性 344

五、马克思恩格斯典型人物理论与人物理论和创作的现代发展 344

第七节 典型环境 350

一、典型环境的内含 350

二、典型环境的美学特征 352

第八节 艺术风格 360

一、艺术欣赏的本质 368

第五章 艺术消费 368

第一节 艺术消费的本质 368

二、文艺批评的性质 370

第二节 艺术欣赏的动力机制 372

一、必须具有潜在审美价值的艺术客体 373

二、必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欣赏主体 374

三、艺术欣赏主体和艺术客体必须建构起一定的审美关系 375

第三节 艺术欣赏心理 378

一、艺术感受 379

二、审美判断 380

三、品赏玩味 382

第四节 文艺批评标准 384

一、西方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论 384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和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理论 384

三、美学观点 387

四、历史观点 390

第五节 文艺批评方法 391

一、数学方法 392

二、系统方法 399

后记 4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