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四辈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489712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刑法的起源,传统刑事立法活动、法律渊源及其特点,供大学法律专业学生使用。
《中国传统刑法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节 中国刑法(法律)起源的一般条件 1

第一章 中国刑法(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1

第二节 中国刑法(法律)起源的途径 3

一、中国国家的建立 3

二、中国刑法(法律)的起源 6

三、中国刑法(法律)起源的途径 7

第三节 中国刑法(法律)起源的特点 11

一、礼刑(法)结合的特点 11

二、维护宗法伦理的特点 11

三、维护专制王权统治的特点 11

六、民族大融合的特点 12

四、法律(刑法)与道德相结合且界限不清的特点 12

五、刑事法律相对发达而民事法律相对落后的特点 12

第二章 “神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刑法 13

第一节 “神治”思想的概念与萌芽 13

一、“神治”思想的概念 13

二、“神治”思想的萌芽 14

第二节 “神治”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17

一、“神治”思想的形成 17

二、“神治”思想的完善 19

第三节 “神治”思想的动摇与过渡 21

一、“神治”思想的动摇 21

二、“神治”思想的过渡 26

第四节 董仲舒的“神治”思想 29

一、天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29

二、天是社会政治秩序的本源 30

三、“君权神授”与“王者承天意以成事” 30

四、“祥瑞灾异”与行赏施罚 31

第五节 “神治”思想在刑事法制方面的表现和特点 33

一、至上神对刑法特征的影响 33

二、至上神为世俗社会立法 34

三、至上神行赏施罚与社会政治变动 34

四、社会政治权力与“神治”思想 34

六、司法官与“神治”思想 35

五、刑事立法、司法与“神治”思想 35

第三章 “德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刑法 36

第一节 “德治”思想的概念与萌芽 36

一、“德治”思想的概念 36

二、“德治”思想的萌芽 36

第二节 “德治”思想的形成 38

一、“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38

二、西周“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9

第三节 “德治”思想的完善 43

一、“性善论”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人性基础 44

二、“仁者爱人”是儒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5

三、“修己正身”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实践基础 47

四、实行“德政”,推行“仁政”,奠定儒家“德治”思想的物质基础 49

五、循礼守法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要求 51

六、德刑并用、宽猛相济是儒家“德治”思想的治国方略 52

七、重视教化、以德去刑、息讼止争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和崇高理想 54

八、民贵君轻、暴君放伐、法简刑轻是儒家“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56

九、儒家“德治”思想的影响 59

第四节 “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变化 60

一、董仲舒的神学“德主刑辅”思想 60

二、朱熹的道德工具论 62

三、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 64

第一节 “礼治”思想的概念和起源 66

一、“礼治”思想的概念 66

第四章 礼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刑法 66

二、“礼”的起源 67

第二节 “礼治”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68

一、宗法制度 68

二、“礼治”思想的形成和完善 71

第三节 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 73

一、西周的礼 73

二、西周的礼治思想 75

第四节 儒家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79

一、等级性社会与礼之“明分” 79

二、“为国以礼”与“正名”、“克己复礼” 81

三、以“孝”、“忠”为核心,主张“教以人伦” 83

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依礼立法 85

五、依礼司法与“父子相隐”、大义灭亲、认可复仇 87

第五节 董仲舒的礼治思想 90

一、“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主张 90

二、“三纲五常”的封建立法原则 91

三、《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 92

第五章 “法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刑法 94

第一节 “法治”思想的概念和萌芽 94

一、“法治”思想的概念 94

二、“法治”思想的萌芽 95

第二节 “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流变 98

一、“法治”思想的形成 98

二、“法治”思想的流变 101

第三节 “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04

一、“法”的概念和性质 104

二、“法”的起源 106

三、实行“法治”的理论根据 108

四、实行“法治”的必要性 111

五、“垂法而治” 113

六、“事断于法” 114

七、“刑无等级” 116

八、“信赏必罚”、“严刑重罚”与“重刑止奸” 118

九、“法治”模式 122

一、夏代刑事立法概况 124

第一节 奴隶制刑事立法概况和特点 124

第六章 中国传统刑事立法概况和特点 124

二、商代的刑事立法概况 126

三、西周的刑事立法概况 128

四、春秋时期的刑事立法概况 130

五、中国奴隶制刑事立法的特点 133

第二节 封建制刑事立法概况和特点 136

一、战国时期的刑事立法概况 136

二、秦国与秦朝的刑事立法概况 137

三、汉代的刑事立法概况 141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刑事立法概况 143

五、隋唐的刑事立法概况 147

六、宋、辽、金、西夏、元的刑事立法概况 151

七、明清的刑事立法概况 157

八、中国封建制刑事立法的特点 161

第三节 封建制向近代过渡时期——清末的刑事立法概况 167

一、《大清现行刑律》 167

二、《大清新刑律》与“礼法之争” 168

三、刑事诉讼法律 171

四、刑事法律渊源 171

第七章 中国传统刑法典编纂体例结构的特点与影响 172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刑法典编纂体例结构的特点与影响 172

一、由总则和分则两部分组成 173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合一编纂 175

三、“以刑统罪”转变为“以罪统刑” 176

四、分则篇目排列标准的特点 177

五、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特征 179

六、法律责任与制裁方式的单一性 180

七、中国传统刑法典编纂体例结构的影响 183

第二节 清末刑法典编纂体例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185

一、由诸法合体转变为单一的刑法典 185

二、“名例”改变为“总则” 186

三、分则篇目名称命名标准的变化 187

四、程序法与实体法由合典编纂到分立成典 189

五、由例与律合编到弃例存律的刑法典 190

六、法律责任、制裁方式由合一性到分立性以及新形式下的专一性 191

第八章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特征及其构成要件 19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及其特征 194

一、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194

二、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基本特征 19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201

一、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主体研究 201

二、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主观方面研究 205

三、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客体研究 208

四、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犯罪客观方面研究 211

第九章 中国传统的刑法原则 21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刑法的基本原则 214

一、宗法原则 215

二、等级特权原则 218

三、罪刑法定原则 223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刑事政策和其他定罪量刑原则 228

一、刑事政策 228

二、定罪原则 230

三、量刑原则 234

第十章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罪名 238

第一节 史籍对于刑法起源时罪名的记载 238

第二节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罪名 239

一、夏朝的罪名 239

二、商朝的罪名 240

三、西周的罪名 241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罪名 244

五、秦朝的罪名 245

六、汉朝的罪名 248

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罪名 251

八、隋、唐时期的罪名 252

九、明朝的主要罪名 256

十、清朝的主要罪名 257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刑罚 259

第一节 史籍对于刑法起源时刑罚的记载 259

一、苗族的肉刑 259

二、舜帝的五刑 259

四、象刑 260

三、“刑起于兵”时的五刑 260

第二节 中国传统刑法中的刑罚 261

一、夏朝的刑罚 261

二、商朝的刑罚 261

三、西周的刑罚 262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 263

五、秦朝的刑罚 264

六、汉朝的刑罚 266

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罚 268

八、隋、唐的刑罚 269

十、元朝的刑罚 271

九、宋朝的刑罚 271

十一、明朝的刑罚 272

十二、清朝的刑罚 274

第三节 中国传统刑罚的特点 275

一、以报应为目的,充满了残酷性 275

二、缓慢地由野蛮走向文明 275

三、刑罚名称及其方法最终由物质条件决定 275

四、具有等级特权性 276

五、广泛地规定和适用财产刑 276

六、主要朝代的刑罚体系和刑罚制度均为“五刑” 276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