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本助动词语义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本)鲁晓琨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47132
- 页数:282 页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基本助动词范围确定与本书的研究目的 1
第2节 基本助动词语义研究的现状 4
1.2.1助动词语义研究是汉语语义研究的薄弱环节 4
1.2.2助动词语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
第3节 基本助动词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9
第4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
1.5.1既往研究 21
第5节 基本助动词的“情态表现”和“非情态表现” 21
1.5.2基本助动词的“情态表现”和“非情态表现” 23
1.5.3助动词的作用域 25
第2章 “能”的语义和语义构成条件 26
第1节 “能”的既往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26
2.1.1“能”的既往研究 26
2.1.2“能”的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第2节 “能”的语义 35
第3节 “能”的语义构成条件及“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 39
第4节 如何确定“能”的语义构成条件 44
第5节 如何确定“能”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 46
第6节 “能”的语义构成条件与语用效果 49
2.6.1“能”的语义构成条件与请求表现 50
2.6.2“能”的语义构成条件与许可表现 52
第7节 关于“能”的积极性语义特征问题 53
第3章 “可以”的语义及与“能”的语义语用对比 59
第1节 “可以”的既往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59
3.1.1“可以”的既往研究 59
3.1.2“可以”的既往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63
3.2.1“可以1”的语义及语义构成条件 65
第2节 “可以”的语义 65
3.2.2“可以2”的语义 68
3.2.3“可以”语义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72
3.2.4“可以”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 73
第3节 “能”与“可以”使用交叉范围的确定 75
3.3.1从“可以”出发,确定“可以”与“能”的使用交叉范围 76
3.3.2从“能”出发,确定“能”与“可以”的使用交叉范围 78
第4节 “能n”与“可以1”的语义共性特征 79
第5节 “能n”与“可以1”的语义区别特征 80
3.5.1“能n”强调VP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1”强调VP的实现无妨碍 80
3.5.2“能n”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1”具有消极性特征 85
第6节 “能n”和“可以1”的语义区别特征与语用效果 88
第7节 “可以”的多义性决定一部分“能n”不能换成“可以” 90
第4章 “能”和“不能”的不对称现象解析 92
第1节 “能”与“不能”在语义上的不对称 93
第2节 “能VC”与“不能VC”的不对称 97
4.2.1 VC结构可能表现的不对称 97
4.2.2“能VC”与“不能VC”在结构和意义上的不对称 97
第3节 表示“不可能”的“不能1VC”的成立条件 99
4.3.1.1“不能1V结”替换“V不结”表示“不可能”的条件 101
4.3.1“不能1VC”替换“V不C”表示“不可能”的条件 101
4.3.1.2“不能1V趋”替换“V不趋”表示“不可能”的条件 104
4.3.1.3“不能1VC”替换“V不C”表示“不可能”的条件 106
4.3.1.4“不能1VC”和“V不C”的语用区别 107
4.3.2只能用“不能1VC”不能用“V不C”表示“不可能”的条件 108
第4节 表示“禁止”的“不能2VC”的成立条件 110
4.4.1“不能2V”成立与否跟“不能2VC”成立与否的关系 110
4.4.2.1 “不能2VC”中“不能”的否定作用点 112
4.4.2.2 VC内部结构特点决定“不能2VC”成立与否 112
4.4.2 VC内部结构特点跟“不能2VC”成立与否的关系 112
第5节 表示可能的“能”与“不能1”在语用上的不对称 115
第5章 “能”、“可以”与反问句 118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118
第2节 反问句的表意问题 120
第3节 “能”、“可以”与反问句 124
5.3.1“能”在反问句中的意义 124
5.3.2“可以”在反问句中的意义 125
5.3.3.1 “可以2”与“能”在反问句中的意义区别 126
5.3.3“可以”与“能”在反问句中的意义区别 126
5.3.3.2“不可以”与“不能”在反问句中的意义区别 128
第6章 “会”的语义及与“能”的语义语用对比 130
第1节 “会”的既往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130
6.1.1“会”的既往研究 130
6.1.2“会”的既往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134
第2节 “会”的语义分析 136
6.2.1“会1”表示施事的本领 137
6.2.1.1“会1”表示施事具有某种本领 138
6.2.1.2“会1”表示施事的本领高 141
6.2.1.3“会1”表示本领高,“不会1”表示“无本领” 142
6.2.2“会2”表示主观推测某种情况出现或存在的必然性 144
第3节 “能”与“会”使用交叉范围的确定 148
第4节 “会1”与“能n”的语义语用区别 152
6.4.1“会1”表示“施事具有某种本领”时,与“能n”在语用范围上的区别 152
6.4.2“会1”表示“施事的本领高”时,与“能n”在语义上的区别 154
第5节 “能m”与“会2”的语义共性特征 155
第6节 “能m”与“会2”的语义区别特征 157
6.6.1“能m”具有积极性特征,“会2”具有中性特征 158
6.6.2“能m”的语义重心在前,“会2”的语义重心在后 160
6.6.3当NP能控制VP时,“能m”推测主体已具备条件,“会2”推测主体的主观决定 164
第1节 “要”的既往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171
第7章 “要”的语义及与“会2”的语义语用对比 171
第2节 “要”的虚化表现 172
第3节 “要”的义项划分 175
第4节 “要”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及内外部关联 178
7.4.1“要”的不同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 178
7.4.2“要”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及外部联系 179
第5节 “要”与“会2”的语义语用对比 180
7.5.1“要”与“会2”使用交叉范围的确定 180
7.5.2.1可以用“要4”的语义语用范围和条件 183
7.5.2“要4”与“会2”的语义语用辨析 183
7.5.2.2“要4”与“会2”的语用效果 188
第8章 “意愿类助动词”的语义语用对比 191
第1节 “想”与“要1” 193
8.1.1从“想”和“要1”接受程度副词修饰上的对立看二者的语义倾向 193
8.1.2“想”与“要1”的语义区别特征 194
8.1.2.1“想”区别于“要1”的语义特征 194
8.1.2.2“要1”区别于“想”的语义特征 196
8.1.3“想”与“要1”的语义共性特征以及与语义区别特征的关系 198
8.1.4由语义区别特征决定的“想”和“要1”的语用效果 200
第2节 “想”与“愿意” 202
8.2.1 “想”与“愿意”的语义共性特征和区别特征 202
8.2.2“愿意”所要求的预设 204
8.2.3由“想”和“愿意”的语义区别特征决定的语用对立表现 205
8.2.4“想”与“愿意”的使用替换及形成的原因 207
第3节 “愿意”与“肯” 209
8.3.1“愿意”与“肯”的语义共性特征 209
8.3.2“愿意”与“肯”的语义区别特征 210
8.3.3能用“愿意”,不能用“肯”的语境考察 211
第4节 “想”、“要1”、“愿意”、“肯”的语义特征与“家族相似性” 215
第9章 “必要类助动词”的语义及语义语用对比 218
第1节 必要类助动词的既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218
9.1.1以往对“应该”、“应当”、“该”、“应”、“得”、“要”的语义概括 218
9.1.2必要类助动词语义概括存在的问题 221
第2节 “应该”、“应当”、“该”、“应”的语义确定 223
9.2.1“应该”、“应当”、“该”、“应”表示相同意义 223
9.2.2“应该”、“应当”、“该”、“应”的语义 224
9.2.3“应该类”与“情态表现” 226
第3节 “应该/应当”与“该”的语用区别 226
9.3.1表示情理评价的“应该/应当1”与“该1” 227
9.3.2表示根据情理推测的“应该/应当2”与“该2” 229
第4节 “得”的语义及与“应该类”的区别 231
9.4.1“得”的语义与“情态表现” 231
9.4.2“得1”与“应该类1”的语义区别 233
第5节 “要2”与“应该类1”、“得1”的语义对比 236
9.5.1“要2”区别于“应该类1”、“得1”的意义 236
9.5.2“要2”与“应该类1”的语义区别 237
9.5.3“要2”与“得1”语义的相同点 238
第6节 表示现实需要的“得1”与“要2”的语用区别 239
第7节 表示主观推测的“得2”与“要4”、“会2”的对比 242
第8节 “应该类1”、“得1”、“要2”在“交往”中的语用效果 247
9.8.1在要求别人做事时,“应该1”、“得1”、“要2”可以达到相近的语用效果 247
9.8.2在请求别人做事时,“应该1”、“得1”、“要2”表现出不同的语用效果 248
第10章 结语 250
第1节 基本助动词的语义表达系统与认知心理 250
10.1.1可能类助动词的语义表达系统与认知心理 250
10.1.2意愿类助动词的语义表达系统与认知心理 254
10.1.3必要类助动词的语义表达系统与认知心理 255
10.2.1基本助动词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小结 257
第2节 基本助动词的“非情态表现”和“情态表现” 257
10.2.2基本助动词“认识情态”表达系统 258
10.2.3“认识情态”的确定性推测和不确定性推测 260
10.2.3.1确定性推测和不确定性推测的区别 260
10.2.3.2表示“认识情态”的助动词与语气副词 262
第3节 基本助动词内部肯否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条件 265
第4节 基本助动词语义语用辨析的有关问题 267
例句出处 272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0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饲养栽培图鉴》李志丹责任编辑;申文淑译;(日本)有泽重雄,月本佳代美 2019
- 《一分钟说话》泊舟,宛渠译;(日本)伊藤羊一 2019
- 《野村重存的水彩魔法课》魏笑可译;(日本)野村重存 2019
- 《旅猫日记》尹宁译;(日本)有川浩 2019
- 《太喜欢了!这样的东京》日本STUDIOWORK工作室 2019
- 《宝冢剧团经营战略 跨越百年的演艺生意经》董纾含责任编辑;方瑜译;(日本)森下信雄 2019
- 《超简单意大利菜》日本主妇之友社编著 2019
- 《重返地球》朱琨著 2019
- 《通往幸福的厨房》周倩译;(日本)小暮秀子 2019
- 《从零开始学水墨画 水墨画家的调墨、运笔秘诀》殷雨涵译;(日)日本株式会社日贸出版社 201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