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贵在有独到见解(代序) 张玉能 1
第一章 情感论 1
一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2
(一)情感对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 2
(二)情感对材料的汰变作用 8
(三)情感对语言的制导作用 13
(四)情感对篇章的组构作用 18
(五)情感对风格的渗透作用 21
二 情感显示方法 26
(一)情感的逆向显示 27
(二)情感的复合显示 44
第二章 感受论 55
一 艺术感受的特征 55
二 艺术感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58
(一)艺术感受是文艺创作的灵性之源 58
(二)艺术感受是文艺创作的个性之本 59
三 艺术感受的培养方法 61
(一)精心观察,捕捉感受 61
(二)倾情体验,强化感受 64
(三)展开想象,丰富感受 67
(四)审美静观,升华感受 69
第三章 变形论 74
一 变形的本质特征 74
(一)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变形的动力机制 79
二 变形的双重机制 79
(二)从符号学角度探索变形的操作机制 83
三 变形的方式 88
(一)谬理重组变形 90
(二)反常颠倒变形 93
(三)异化替代变形 95
(四)感觉挪移变形 98
(五)扩张收缩变形 99
(六)幻化虚拟变形 101
(七)化虚为实变形 103
(八)改变属性变形 105
四 变形的审美效应 109
(一)变形的新奇美——审美效应的力度 109
(二)变形的模糊美——审美效应的向度 112
(三)变形的延宕美——审美效应的时间长度 115
五 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 118
六 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求 125
(一)变形意象的营构要表现客体的本质特征 125
(二)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有作者真情的投射 126
(三)变形意象的营构要选择形与神的契合点 127
(四)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 128
(五)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运用意象流手段 128
(六)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特定语境的创造 129
七 诗并非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 131
第四章 色彩论 134
一 诗歌色彩表现的特征 134
(一)诗歌色彩表现的观念性 134
(二)诗歌色彩表现的模糊性 136
二 诗歌色彩的审美追求 137
(一)诗歌色彩的装饰美 137
(二)诗歌色彩的情感美 143
(三)诗歌色彩的象征美 149
三 诗歌色彩词的运用方式 152
(一)由景物带出色彩词 152
(二)由色彩词带出景物 153
(三)对色彩词加以修饰、限定或描写 153
第五章 虚实论 156
一 虚实的本质特征 156
——对学界虚实本质论的辨析 156
(一)从反映论的角度看待虚实 156
(二)从形象论的角度看待虚实 158
(三)从鉴赏论的角度看待虚实 160
(四)从创作论的角度看待虚实 161
二 虚实的表现形态 162
——对学界虚实形态论的辨析 163
(一)字的虚实辨 163
(二)景的虚实辨 167
(三)时空虚实辨 168
(四)有无虚实辨 169
(五)宾主虚实辨 170
三 虚与实的关系——对学界虚实结构论的辨析 171
(一)虚实品质具有相关性特点 172
(二)虚实结构具有相融性特点 175
第六章 结构论 180
(一)施受换位的特征 181
一 施受换位论 181
(二)施受换位的方式 182
二 方向错位论 195
(一)方向错位的特征 195
(二)方向错位的方式 195
三 两极扩位论 203
(一)两极扩位的特征 203
(二)两极扩位的方式 203
第七章 修辞论 212
一 喻体延伸论 212
(一)喻体延伸的特征 212
(二)喻体延伸的结构 213
(三)喻体延伸的形态 223
(四)喻体延伸中的误用现象 229
(五)喻体延伸与不延伸并无优劣之分 233
二 累叠论 235
(一)累叠的特征 235
(二)累叠的方式 236
(三)累叠的误用与误释 238
第八章 作家作品论 241
一 论李白诗歌的情感显示特征 241
二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 257
三 论《世说新语》的人物刻划 266
四 论《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 276
五 鲁迅作品修辞探析 289
六 李瑛《一月的哀思》修改艺术 300
-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著 2018
- 《导游词创作和讲解技巧》廖广莉主编 2019
- 《数字插画实战 人像创作30例》王鲁光著 2019
- 《艳红杯 长篇创作》玲媚著 1929
- 《郭沫若的异域体验与创作》(日)藤田梨那著 2019
- 《苏联文艺问题》华北大学第三部辑 1949
- 《英雄史诗 恢宏画卷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文献记录》卢雨 2018
- 《文艺方法总论 上》戴叔清编著 1931
- 《郭祖荣音乐创作心理研究》黄艳华责任编辑;(中国)林见南 2019
- 《文艺视阈下翻译的多向度研究》肖红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