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走出应试心理失常的误区
走出应试心理失常的误区

走出应试心理失常的误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勇,阴国恩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1001040X
  • 页数:150 页
图书介绍:
《走出应试心理失常的误区》目录

序言 沈德立 傅安球 1

引言 1

目录 1

第一篇 正常发挥篇 3

一、大意失荆州 3

(一)应试中马虎病的由来 5

(二)如何克服应试中的马虎病 6

(三)气质类型测验 12

二、做对的题为什么又改错了 16

(一)自信心在考试中的作用 16

(二)如何树立自信心 18

(三)自信心测验 20

三、小河沟里莫翻船 25

(一)心理紧张程度对考试的影响 25

(三)成就动机测验 28

(二)如何调节心理紧张程度 28

四、“心理昏眩” 32

(一)”心理昏眩”的产生原因 33

(二)如何克服“心理昏眩” 35

五、似曾相识的题反而丢了分 38

(一)思维定势对考试的影响 38

(二)如何避免思维定势 41

第二篇 焦虑缓解篇 43

一、考试焦虑及其对考试的影响 43

(一)什么是考试焦虑 44

(二)考试焦虑对考试的影响 44

二、了解自己的考试焦虑状况 49

(一)考试焦虑的产生原因 49

(二)考试焦虑的自我测查 51

(一)自信训练 58

三、通过训练消除考试焦虑 58

(二)放松训练 61

(三)系统脱敏训练 64

第三篇 应试技巧篇 70

一、防止怯场 70

(一)造成怯场的原因 70

(二)如何防止怯场 71

二、考生临场发挥的策略与技巧 74

(一)合理安排时间,不必提前交卷 74

(二)仔细审题 76

(三)注意卷面美观 78

(四)即使一分也要争取 79

(五)答案应简明扼要 80

(六)重视复核 81

三、如何审题 82

(一)作文题目的审定 83

(二)其它科目试题的审定 85

第四篇 考前复习篇 87

一、如何制订复习计划 87

(一)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鹜远 88

(二)应考虑到不同科目的不同特点 89

(三)应考虑老师的复习进度 89

(四)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90

二、如何克服考前的厌学情绪 91

(一)使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93

(二)用榜样激励自己 94

(三)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 95

三、如何度过考前的最后几天 96

(一)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96

(二)饮食安排要合理 99

四、你的记忆力并不差 100

(一)明确记忆任务 101

(二)把难记的材料经过适当转化后再记 102

(三)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道协同活动 103

(四)努力使最初的印象完整、准确、鲜明 104

(五)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104

(六)复习应多样化 105

五、提高做题的“收益率” 106

(一)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107

(二)要经常归纳总结 107

(三)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108

(四)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109

六、如何选择和使用复习参考书 110

(一)参考书的类型 110

(五)经常探索一题多解 110

(二)选择和使用参考书应注意的问题 112

第五篇 考后归因篇 113

一、走出失败的阴影 113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15

(一)知识能力因素 115

(二)考试技能因素 116

(三)心理准备因素 116

(四)运气 117

三、原因成分分析 117

(一)内在性原因 118

(二)可控性原因 119

(三)稳定性原因 120

四、归因的作用 122

(一)影响应试者对今后考试的期待 122

(二)影响应试者的情绪 124

(三)影响应试者今后的行为 125

五、归因指导 125

第六篇 求职面试篇 128

一、知己知彼 128

(一)如何“知己” 129

(二)如何“知彼” 129

二、应聘考试的形式 132

(一)笔试 132

(二)面试 132

(三)情景测验 133

三、面试如何进行 133

(一)面试的阶段 133

(二)面试的形式 134

(三)面试观察与评价要点 136

四、面试应答技术 138

(一)结论在先,议论在后 139

(二)回答要有独特见解 139

(三)言之有物 139

(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0

(五)答其所问 140

(六)冷静对待“刁难” 140

(七)反问得当 141

(八)回答要给人以成人感 142

(九)回答要积极向上 143

(十)注意仪表举止 144

五、面试问答分析 145

(一)动机、愿望 146

(二)人生、社会、事业 147

(三)性格、修养、生活 1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