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名茶图谱  绿茶篇
中国名茶图谱  绿茶篇

中国名茶图谱 绿茶篇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海根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117551
  • 页数:1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那千姿百态、清晰逼真的百余幅图片,仿佛和样盘中的名茶一模一样,犹如件件艺术珍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批用高超的摄影技术摄制而成的精彩画面,使该书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又具有宝贵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这是全书的特点之一。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首次对全国绿茶类名茶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感官审评了159只名茶的外形与内质,逐一评分并写了评语;同时,根据国家茶叶理化检测方法标准,测定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理化成分。此外,还对不同产地、种类、形状的名茶进行了比较审评,对不同冲泡时间、次数、方法的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并将数千个原始数据作了数理统计。然后,对每只名茶的产地、生态环境、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流程、品质特点和理化成分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从而使读者对每只中国名茶的概貌一目了然。这些珍贵的研究结果,是深刻认识名茶品质特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中国名茶标准的科学基础。该书的另一个特别是,对推广名茶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在总结中国名茶传统加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实践,着重对不同类型名茶外形加工手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使一些基本掌握了某种名茶加工技术的人员,运用书中手法,就可加工出具有不同外形特色的名茶。
《中国名茶图谱 绿茶篇》目录

目录 1

题词 1

序言 1

一、中国名茶的历史 1

二、中国名茶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3

(一)名茶的概念 3

(二)名茶的分类 3

(三)名茶的命名 4

1.我国现有名茶茶名浅析 5

2.名茶茶名中常用的十个字 5

3.名茶命名的原则 6

4.茶名设计的步骤 6

三、适制名绿茶的茶树品种 7

(一)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 7

1.国家级良种 8

(二)中国部分适制名绿茶的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8

2.省级良种 11

四、名茶色香味形成的生化物质基础 13

(一)色泽 13

(二)香气 14

(三)滋味 14

五、中国名绿茶手工加工工艺技术 16

(一)采摘 16

(二)摊放 16

(三)杀青 17

(四)揉捻 17

(五)摊凉 18

(六)理条 18

(七)整形 18

1.扁形名茶整形手法 18

5.片形名茶整形手法 19

4.珠形名茶整形手法 19

2.针形名茶整形手法 19

3.螺形名茶整形手法 19

(八)提毫 20

(九)辉锅 20

(十)干燥 20

1.炒干 20

2.烘干 20

六、名优绿茶机械及加工技术 22

(一)机制名茶加工工艺 22

(二)名优绿茶加工机械 22

1.杀青机 22

2.揉捻机 23

4.理条机 24

5.电炒锅 24

3.干燥机 24

七、名茶加工专用油 25

(一)传统制茶油 25

1.乌桕油 25

2.菜籽油 25

(二)制茶用油的开发应用 25

八、名茶的包装与保鲜 27

(一)名茶的特性 27

1.吸湿性 27

2.吸附性 27

3.氧化性 27

(二)造成名茶质变的主要因素 27

1.水分 27

4.高密度聚乙烯 28

5.聚丙烯 28

3.中密度聚乙烯 28

6.聚酯 28

7.蒸着铝薄膜 28

3.光线 28

1.聚乙烯 28

(三)常见名茶的包装材料及共特征 28

4.氧气 28

2.温度 28

2.低密度聚乙烯 28

8.玻璃纸 29

(四)名茶包装材料的选择 29

(五)名茶的包装 29

1.大包装 29

2.小包装 29

2.抽气充氮 30

4.吸湿法 30

3.真空包装 30

1.除氧剂 30

(六)名茶的保鲜技术 30

5.低温冷藏法 31

九、名茶的感官审评与品饮 32

(一)名茶的感官审评 32

1.名茶审评条件 32

2.名茶感官审评项目 33

3.名茶品质因子的权数 33

4.名茶审评技术 33

5.感官审评结果及分析 33

(二)名茶的品饮 35

十、名茶的理化成分分析 37

(一)名茶测定采用标准 37

(二)名茶测定结果及分析 37

2.白茶 42

1.黑茶 42

十一、中国名茶市场与销售 42

(一)中国部分茶类的历史名茶在国际茶叶市场 42

3.青茶 43

4.绿茶 43

(二)名茶作价原则及其应用 43

1.名茶作价的依据 43

2.名茶作价原则 44

(三)中国名茶市场的特点 44

(四)名茶走向市场必须遵循的原则 45

十二、中国名茶图谱 46

(一)西湖龙井 47

(二)贡字龙井 48

(四)雀舌 49

(三)银眉 49

(五)径山茶 50

(六)四明十二雷 51

(七)四明龙尖 51

(八)天目青顶 52

(九)天目雪蕊 53

(一○)千岛玉叶 54

(一一)婺州举岩 55

(一二)双龙银针 55

(一三)天尊贡芽 56

(一四)天堂莲蕊 56

(一五)五云曲毫 57

(一六)龙山银尖 57

(一八)开化龙顶 58

(一七)古山云毫 58

(一九)西施银芽 59

(二○)望府银毫 60

(二一)建德苞茶 60

(二二)松阳银猴 61

(二三)浦江春毫 61

(二四)浦江春露 62

(二五)濛洲苍翠 62

(二六)九龙银毫 63

(二七)雪龙茶 63

(二八)承天雪龙 64

(二九)香菇寮白毫 64

(三○)仙都曲毫 65

(三二)遂昌银猴 66

(三一)半天香 66

(三三)江山绿牡丹 67

(三四)盘山云雾 68

(三五)东海龙舌 68

(三六)磐安云峰 69

(三七)新昌雪芽 69

(三八)临海蟠毫 70

(三九)禹园松针 70

(四○)金奖惠明 71

(四一)惠明翠片 71

(四二)龙乾春 72

(四三)兰溪银露 72

(四四)龙潭雪毫 73

(四五)兰溪云露 73

(四六)龙王茶(龙舌) 74

(四七)小布岩茶 75

(四八)山谷翠绿 76

(四九)天工茶 77

(五○)观音茶 78

(五一)锦江云翠 78

(五二)文公银毫 79

(五三)灵岩剑峰 79

(五四)婺源墨菊 80

(五五)婺源茗眉 80

(五六)天香云翠 81

(五七)浮瑶仙芝 82

(五八)梁渡银针 82

(五九)庐山云雾茶 83

(六○)狗牯脑 83

(六一)阳羡雪芽 84

(六二)荆溪云片 85

(六三)雨花茶 86

(六四)长安寿眉 86

(六五)太湖白云 87

(六六)碧螺春 88

(六七)沙河桂茗 89

(六八)无锡毫茶 90

(六九)金坛雀舌 91

(七○)峨眉毛峰 92

(七一)蒙顶甘露 93

(七二)巴山雀舌 93

(七三)竹叶青 94

(七四)万春银叶 94

(七五)天宫柳叶青 95

(七六)雾峰翠芽 95

(七八)文君绿茶 96

(七七)云顶茗兰 96

(七九)九顶翠芽 97

(八○)千佛岩茶 97

(八一)凤羽茶 98

(八二)天岗银芽 98

(八三)朝天香 99

(八四)信阳毛尖 100

(八五)峡州碧峰 101

(八六)官山毛尖 101

(八七)官山银峰 102

(八八)金竹云峰茶 102

(八九)剑春茶 103

(九○)雾洞翠香 104

(九一)绿峰茶 104

(九三)恩施玉露 105

(九二)花枝茶 105

(九四)真香茗 106

(九五)雾洞绿峰 106

(九六)金石翠芽 107

(九七)岳北大白 108

(九八)高峰云雾 108

(九九)都梁毛尖 109

(一○○)洞庭春芽 110

(一○一)洞庭春 111

(一○二)龙舟茶 111

(一○三)碣滩茶 112

(一○四)祁山白芽 113

(一○五)风嘴毛尖 113

(一○六)狮口雪牙 114

(一○七)塔山山岚 114

(一○九)连云山金针 115

(一○八)南岳云雾 115

(一一○)韶山韶峰 116

(一一一)连云山银尖 116

(一一二)雁峰大白 117

(一一三)云峰毛尖 117

(一一四)西山茶 118

(一一五)漓江银针 118

(一一六)剑毫 119

(一一七)福建雪芽 119

(一一八)浦城剑峰 120

(一一九)紫阳翠峰 121

(一二○)紫阳毛尖 121

(一二一)汉水银梭 122

(一二二)八仙云雾 122

(一二四)午子翠柏 123

(一二三)午子仙毫 123

(一二五)南糯白毫 124

(一二六)峨山银毫 124

(一二七)天湖云螺 125

(一二八)天湖风片 125

(一二九)天湖白绒花 126

(一三○)蓬莱仙茗 126

(一三一)东坡银螺 127

(一三二)东坡毛尖 127

附录 128

(一)有文献资料记载的中国各省名茶录 128

(二)中国名茶生产及送样单位名录 131

(三)中国名茶(绿茶)国内外评优、获奖名录 135

(四)参考文献资料目录(1)、(2) 139

编后记 1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