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寅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3333150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中国诗歌的类型、作者与抒情主体;中国诗歌的结构观念;中国诗歌传统的形成及心态史意义等14章内容。
上一篇:改革名人风采录 第3卷下一篇:秋收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目录

目录 1

导论:20世纪的中国诗学 1

一、形式的传统:殊途同归的诗学研究 3

二、点与线:形而上学方式主导下的诗学研究 13

三、由形而上学回归历史:学术转型期的中国诗学研究 17

四、建立新的学术观念:中国诗学的展望 34

第一章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的本质与存在方式 37

一、一首小诗包含的复杂问题 39

二、意境作为诗歌信息传达的中介 41

三、以意境为中介范畴的理由 45

四、余论 50

第二章 中国诗歌的类型、作者与抒情主体——角色诗与作者的性别转换 52

一、作为诗歌类型的“角色诗”概念 54

二、角色诗的流变 59

三、角色诗的单一性向 62

四、压抑与宣泄 65

第三章 中国诗歌的结构观念——起承转合与机械结构论的消长 70

一、“起承转合”之说的由来 71

二、起承转合与八股文之关系 74

三、起承转合之说在诗学中的展开·(78 ) 81

四、诗学对起承转合之说的清算 81

第四章 中国诗歌传统的形成(上)——《诗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性格 89

一、忧患意识在《诗经》中的表现 90

二、忧患意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97

三、忧患意识的衍变·(101 ) 103

四、忧患意识与中国诗歌的感伤传统 103

第五章 中国诗歌传统的形成(下)——情景交融表现方式的定型 108

一、走向情景交融:动机与取境 109

二、以佛学为中介的思维转换:观物、观心与境 115

三、艺术表现的自觉:移情·烘托·象征 121

第六章 中国诗歌的心态史意义——从《离骚》看理想的冲突与悲剧的超越 129

一、生存还是毁灭 131

二、后人眼中的屈原形象·(140 ) 147

第七章 中国诗史上的接受和影响——以大历诗人对谢脁的接受为例 147

一、大历诗中的谢胱形象 148

二、谢胱诗中的吏隐主题 155

三、大历诗人接受谢胱的心理氛围 160

第八章 中国诗歌的时间意识与表达——三大诗人的三种模式 176

一、三首诗中的时间感觉 177

二、李白与杜甫的时间意识 179

三、苏东坡诗中时间意识的变化 183

第九章 中国诗歌的范式演进与个人才能——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转变 189

一、对“五言长城”的叩审 191

二、对“思锐而才窄”的检讨 194

三、写意特征与程式化倾向 197

四、范型演变的轨迹 202

五、刘长卿七律的历史地位 205

六、刘长卿诗歌的总体评价 210

第十章 中国诗史上的风格与时尚——韩翃与盛唐之音的终结 212

一、萧疏:意义与风格 213

二、滞后的装饰风格 220

三、从盛唐余韵到装饰的堕落 225

第十一章 中国诗史的发掘与深描——权德舆与贞元后期诗风 232

一、贞元八年的诗史意义 234

二、新的文坛盟主——权德舆 241

三、反抗日常经验与游戏化 248

四、权德舆与中唐诗坛 253

第十二章 中国诗史上领袖人物的作用——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 257

一、“诗余之人”与“诗余之地” 259

二、词学传统的重新确认 266

三、王渔洋词学的影响 272

第十三章  中国诗学中的声津理论——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 274

一、前《声调谱》时代:古诗声调之成为问题 275

二、《声调谱》时代:王士禛、赵执信的反律化理论与古诗声调论之草创 281

三、续《声调谱》时代:乾隆学者的拾遗补阙与古诗声调论之传播 287

四、后《声调谱》时代:嘉庆学者对规则的解释与古诗声调论之深化 296

五、新《声调谱》时代:方法论改造与仿律化理论的吊诡 300

六、反《声调谱》的理论:古诗声调说的扬弃与超越 309

第十四章 中国诗学中的学者素质——钱钟书《谈艺录》的启示 316

一、钱钟书的学术境界 317

二、学者的独立人格 318

三、博通中西的知识结构 321

四、洞幽烛微的识见 324

五、至法无法 327

六、学术的自足性 328

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