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研究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研究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栾维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2777036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为(1)面对2020年和2030年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标,淡水资源能否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如何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淡化海水能成为沿海地区“第二水源”吗?(3)根本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问题是依靠长距离调水还是依靠海水淡化,如何评估?(4)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提高海水淡化的竞争力,结合海水淡化产业化的进程有条件引导和培育海水淡化的高技术产业簇群吗?(5)如何加快推进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化过程?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我国未来淡水资源的形势严峻 1

(一)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 1

(二)北方沿海地区淡水的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1

(三)淡水危机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2

二、海水淡化可以作为沿海地区“第二水源”替代某些长距离引水 2

(一)长距离引水的环境代价较大 2

(二)海水淡化有望成为沿海地区“第二水源” 3

三、我国海水淡化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

(一)现有政策不利于海水淡化规模的扩大 4

(二)成本核算体系不合理 4

(三)没有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发展海水淡化 5

四、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5

五、加速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的建议 6

(一)提升海水利用的战略地位 6

(二)国家加强对海水淡化的宏观管理与政策扶持 7

(三)推广示范行业海水利用模式,提高企业海水利用率 8

(四)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9

(五)以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为突破点,培育海水利用产业簇群 9

(六)建立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突破技术关键 10

第一章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的研究意义、依据与框架 12

一、研究意义 12

(一)海水利用产业化是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12

(二)海水利用产业化使海水在水资源利用中更具竞争力 13

(三)海水利用产业化是国家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13

(四)海水利用产业化有利益于优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 14

二、研究依据 16

三、研究框架 16

四、研究说明 16

第二章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背景分析 19

一、淡水危机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19

(一)水资源分布不均 22

(二)水资源安全问题突出 24

(三)水权纠纷与水浪费严重 25

(四)水旱灾害频发 28

二、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9

(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1

(二)水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未得到根本遏制 32

(三)水污染与水资源浪费严重 33

(四)城镇水资源短缺严重 35

三、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加剧了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5

四、几点启示 37

(一)缺水问题已成为无国界的资源问题并列各种资源问题之首 37

(二)我国水资源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37

(三)寻求新的替代水源是解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38

第三章 淡化海水能够成为沿海地区的第二水源的可行性分析 40

一、国际淡化海水替代淡水的成功经验 40

(一)淡化海水替代传统淡水历史悠久 40

(二)国外海水淡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40

二、我国水资源开源节流的现状 45

(一)“开源”途径不少,但空间有限 45

(二)“节流”难见成效 48

三、沿海地区具备了海水淡化的综合条件 50

(一)海水淡化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51

(二)海水淡化技术条件成熟 51

(三)海水淡化经济条件可行 53

四、海水淡化已成为沿海地区新的水资源“开源”途径 54

五、几点启示 56

(一)海水淡化作为新的开源途径,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 56

(二)我国淡化海水事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56

(三)淡化海水具备比较优势,有可能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第二水源 57

第四章 海水淡化有效替代长距离引水的可行性分析 59

一、比较意义 59

(一)长距离引水与海水淡化的比较 59

(二)成本比较存在的问题 60

二、长距离引水成本与影响分析 61

(一)长距离引水的成本 61

(二)长距离引水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 67

(三)长距离引水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 70

三、海水淡化成本与影响分析 71

(一)海水淡化的成本 71

(二)海水淡化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 76

(三)海水淡化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 79

四、综合比较分析 79

(一)经济成本比较 80

(二)生态环境影响比较 80

(三)社会影响比较 81

(四)其他相关问题比较 81

五、结论 81

(一)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是海水淡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81

(二)结合产业化降低能耗 81

(三)减少余液对海域的污染 82

(四)两个内陆城市规划海水淡化的启示 82

第五章 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状况分析 86

一、海水利用(海水淡化)发展迅速 86

(一)淡化技术日趋成熟 86

(二)海水应用规模逐步扩大 88

(三)关键技术和配套装置已有基础 89

二、海水淡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90

(一)海水淡化规模小、日产水量少 91

(二)海水淡化技术力量薄弱 91

(三)海水淡化成本相对偏高 93

(四)“六无”现象限制产业发展 93

三、海水利用推进缓慢的原因 93

(一)观念、认识上的误区 93

(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 94

(三)经济条件与产业布局的影响 95

(四)现有政策不利于海水淡化规模的扩大 95

(五)成本核算体系不合理 96

(六)海水淡化产业化体系不完善 97

第六章 我国海水淡化的产业化机理研究 99

一、海水淡化产业化机理的基本问题 99

(一)内涵阐释 99

(二)理论基础 100

(三)海水淡化产业化机理的基本思路 102

(四)海水淡化产业化机理的远景设计 103

二、海水淡化与相关产业节能组合(节能)降低成本 103

(一)电力工业—海水淡化组合 103

(二)核能工业—海水淡化组合 106

(三)纯净水生产—海水淡化组合 107

(四)太阳能工业—海水淡化组合 108

三、循环利用淡化余液来实现减排提高综合效益 109

(一)淡化余液——新型盐化工 109

(二)淡化余液——人工死海 109

(三)淡化余液——高盐水养殖 111

四、引导培育海水淡化的高技术与设备产业簇群,提高效益 111

(一)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簇群的市场需求分析 112

(二)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簇群的增长潜力分析 112

(三)沿海城市发展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簇群的支撑基础分析 112

(四)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簇群的核心产业链 113

(五)海水淡化高技术产业簇群的培育机制 114

五、结论 114

(一)海水淡化与相关产业结合达到节能降耗来降低成本 114

(二)循环利用淡化余液来实现减排并提高综合效益 115

(三)培育海水淡化的高技术产业簇群来提高效益 115

第七章 我国发展海水利用产业布局条件分析 117

一、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理论依据 117

(一)产业区位理论 117

(二)产业生态学理论 117

二、海水利用产业化条件评价的内容 117

(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17

(二)海水利用规模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18

(三)海水利用产业化的技术经济条件 120

(四)海水利用成本降低的内动力 124

(五)淡水成本和价格增长的外部动力 124

(六)国家政策背景 125

三、海水利用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6

第八章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128

一、提升海水利用的战略地位 128

(一)改变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128

(二)制定海水利用规划,纳入国家水资源规划体系中 128

二、国家的宏观管理与政策扶持 129

(一)调整传统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 129

(二)加强对海水利用的宏观管理 129

三、统筹规划,空间有序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 130

四、推广示范行业海水利用模式,提高企业海水利用率 130

(一)出台不同行业用海水替代的标准 130

(二)政府宏观引导企业的海水替代 131

(三)不同的示范行业采用相应的海水淡化技术路线 132

五、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132

(一)对海水利用企业提供财政补贴 132

(二)对海水利用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132

(三)筹建水务产业基金,为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投融资渠道 132

六、以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为突破点,培育海水利用产业簇群 133

(一)组织实施海水淡化装备、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 133

(二)加大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攻关费用的支持力度 133

(三)政府对海水淡化国产装备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优先予以安排 133

七、建立示范城市,突破技术关键,取得经验 134

(一)选择示范城市的依据 134

(二)示范城市的遴选 135

(三)示范城市的发展举措 136

第九章 实证研究:以大连市创建海水淡化示范城市为例 138

一、大连市水资源特点及供水能力分析 138

(一)大连市水资源特点 138

(二)大连市水资源供给能力分析 144

二、大连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47

(一)大连市水资源利用特点 147

(二)金州以南地区水资源需求形势分析 152

(三)几点思考 162

三、挖潜本地水资源并提高中水利用率可部分缓解大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166

(一)本地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66

(二)中水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68

四、长距离引水可行性论证 170

(一)长距离引水的利弊分析 170

(二)长距离引水的成本结构 170

(三)长距离引水成本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172

(四)长距离引水成本研究引发的几点思考 173

五、大连市发展海水淡化具备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76

(一)大连市自然条件优越 176

(二)已经具备良好的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基础 176

(三)良好的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支撑 177

(四)淡化成本与引水成本接近 178

(五)大连市委、市政府重视海水淡化 178

六、对大连市争创海水利用产业化示范城市的建议 178

(一)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相关政策性依据 179

(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相关政策性依据 180

(三)大连市具备建立海水利用示范基地的相关条件 181

(四)围绕海水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181

后记 1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