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名师名课名教材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巡礼
名师名课名教材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巡礼

名师名课名教材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巡礼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颖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309058079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近年来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名师名课名教材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巡礼》目录

理论篇 1

第一章 资源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1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含义与特征 1

一、资源型城市及相关概念 1

二、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5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特征 7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与生命周期 9

一、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9

二、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10

第三节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11

一、资源衰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11

二、新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9

第二章 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9

第一节 国外典型资源型城市概况 29

一、法国洛林 29

二、德国鲁尔 30

三、美国休斯敦和洛杉矶 32

四、日本北九州 32

五、加拿大萨德伯里 33

六、澳大利亚珀斯 33

第二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34

一、法国洛林产业主动转型的发展模式 34

二、德国鲁尔的产业形成及转型原因 37

三、美国休斯敦和洛杉矶的发展模式 40

四、其他国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 41

第三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43

一、法国洛林的成功 43

二、美国休斯敦的荣耀 45

第四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47

一、国家主导的洛林转型措施 47

二、国家与市场结合的鲁尔产业转型措施 49

三、市场调节的美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措施 52

四、其他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措施 53

第五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比较 56

一、政府主导型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型 57

二、资源型产业整体退出模式、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模式和新主导产业扶植模式 58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60

第一节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60

一、工业化过程中污染排放的阶段划分 60

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追溯 64

第二节 生态工业基本原理与生态工业园建设 71

一、生态工业的基本原理 72

二、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 79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方法 82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与内涵 83

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 85

三、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 89

四、清洁生产的主要促进工具 90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与制度条件 95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95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97

三、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 102

第五节 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104

一、工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 105

二、推动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109

三、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111

战略篇 115

第四章 榆林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115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116

一、风貌独特的自然地理 116

二、历史悠久的要塞重镇 118

三、贡献卓越的革命老区 120

四、淳朴粗犷的民俗风情 122

第二节 已具规模的工业基础 123

一、赋存丰饶的矿产资源 123

二、品种多样的农林产品 124

三、优势凸显的能化基地 125

四、跨越发展的社会经济 127

第五章 榆林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131

第一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业发展环境 131

一、国际能源化工产业转移加快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1

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加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1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2

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2

五、“呼包银榆经济开发带”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3

第二节 工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 133

一、能源化工产业基础雄厚 133

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资源优势凸显 134

三、工业集约化发展平台已具雏形 134

四、工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134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须着力协调的十大关系 135

一、必须努力协调的“三个失衡” 135

二、必须着力缓解的“三个制约” 137

三、必须尽快扭转的“三个滞后” 138

第四节 榆林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139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产资源开采工业体系 139

二、着力打造优势独具的能源化工工业体系 139

三、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工业基地 140

四、扎实推进焦化、载能与材料产业的优化发展 140

五、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140

六、积极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 141

七、高标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141

八、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 142

第六章 全面构建“一体两翼”的新型工业体系 143

第一节 “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 143

一、指导思想 143

二、发展思路 143

第二节 “又好又快”的发展原则 144

一、快速持续发展原则 144

二、依托优势资源原则 144

三、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144

四、重点项目带动原则 145

五、产业集约发展原则 145

六、企业投资主体原则 145

七、技术创新推动原则 145

八、源头治理为主原则 145

九、工业强市富民原则 146

十、区域经济协调原则 14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近期目标 146

一、工业经济总量目标 146

二、工业结构优化目标 146

三、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147

四、工业技术创新目标 147

五、工业企业发展目标 147

六、工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148

第四节 “两区六基地”的建设任务 148

一、建成资源保护型开采工业体系 148

二、实现矿产资源的“三个转化” 148

三、规范发展材料工业 149

三、建设装备制造基地 149

五、振兴农产品深加工业 149

六、建设示范工业园(区) 149

产业篇 151

第七章 榆林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51

第一节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现状 151

一、矿产资源的总量、特点及优势 151

二、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现状 154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55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发展趋势 156

一、煤炭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方向 156

二、石油天然气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方向 157

三、岩盐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方向 158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59

一、国家能源安全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优势资源开发的要求 159

二、实现“三个转化”需要大量的优质资源作支撑 159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藏为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159

四、运输能力不足制约着矿产资源开发 160

五、环境保护对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0

六、水资源匮乏制约着矿产的开发与利用 160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 160

一、发展思路 160

二、发展目标 161

三、主要任务 161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与布局 162

一、资源开发项目 163

二、资源勘探项目 164

三、综合项目 164

第六节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目标的保障措施 165

一、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全面推进资源整合 165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资源开发秩序 165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165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资源开发质量 166

五、完善资源保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66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满足资源开发资金需要 166

七、实施绿色矿业工程,构建和谐生态矿区 166

附表 榆林市“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 167

第八章 榆林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71

第一节 化学工业发展现状 171

一、化学工业的基本情况 171

二、“十五”化学工业的主要成就 171

三、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72

第二节 化学工业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74

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74

二、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77

三、盐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77

第三节 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80

一、化学工业的发展机遇 180

二、化学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81

第四节 化学工业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 182

一、发展思路 182

二、发展目标 182

三、主要任务 182

第五节 化学工业重点发展项目 183

一、煤化工重点项目 184

二、石油化工重点项目 184

三、天然气化工重点项目 184

四、盐化工重点项目 184

五、精细化工重点项目 185

第六节 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185

一、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组织保证体系 185

二、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宏观调控 185

三、建立创新机制,推进科技创新 185

四、扩大开放力度,融入世界经济 186

五、做好服务工作,优化竞争环境 186

六、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186

附表 榆林市“十一五”化学工业重大建设项目 187

第九章 榆林煤电一体化工业基地建设 192

第一节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192

一、电力工业现状 192

二、“十五”期间电力工业的主要成就 193

三、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

第二节 电力工业发展趋势 195

一、产业发展趋势 195

二、负荷增长趋势 197

三、市场需求趋势 197

第三节 电力工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199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原则 199

二、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199

三、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

第四节 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与布局 201

一、电网建设与改造 201

二、电源建设 204

第五节 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206

一、加强电力法制建设 206

二、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206

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206

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206

五、强化需求侧管理 207

第十章 榆林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的规范优化发展 208

第一节 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208

一、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的内涵 208

二、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9

第二节 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市场状况及产品发展方向 210

一、焦化产品 210

二、载能产品 210

三、建材工业产品 213

第三节 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发展趋势 217

一、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国际发展趋势 217

二、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国内发展趋势 217

三、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趋势 217

四、内蒙古乌海市发展相关产业的启示 218

第四节 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 218

一、发展思路 218

二、发展目标 219

三、主要任务 219

第五节 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重点发展项目 221

一、重要项目集中布局选址条件 221

二、焦化工业集中区选择条件 221

三、载能工业总体项目布局 221

四、建材工业项目布局 223

第六节 实现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223

一、强化宏观调控,落实职能责任 223

二、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取缔高污染项目 224

三、严格审批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条件 224

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225

五、实施电费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单产用电额度 225

六、发展产业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25

附表 榆林市“十一五”焦化、载能及建材工业重大建设项目 226

第十一章 榆林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28

第一节 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的现状、成就及问题 228

一、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发展现状 228

二、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取得的成就 228

三、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存在的问题 229

第二节 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的发展趋势 231

一、产业发展链条化 231

二、产业布局集中化 232

三、产业环节专业化 232

四、经营机制一体化 232

五、质量标准国际化 233

六、产品加工精细化 233

七、生产过程清洁化 233

八、加工技术高新化 233

第三节 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3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4

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4

三、工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4

四、推进南北工业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5

五、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5

第四节 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发展原则、思路、目标及任务 236

一、发展原则 236

二、发展思路 236

三、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的发展目标 237

四、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238

第五节 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的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 240

一、产业布局 240

二、重点项目 241

第六节 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241

一、加大政府扶持支持力度 241

二、加快农牧产品加工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 242

三、进行定向招商引资 242

四、建立健全规划体系 242

五、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242

附件一 榆林市“十一五”农产品深加工及轻纺工业发展目标预测 243

附件二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选址评价 245

第十二章 榆林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 249

第一节 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 249

一、装备制造业是新型工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49

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思路 249

第二节 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250

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50

二、装备制造业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力 250

三、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 251

四、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251

第三节 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与任务 251

一、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 251

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任务 252

第四节 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 252

一、总体布局 252

二、重点项目 253

保障篇 255

第十三章 榆林工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255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 255

一、世界环境评价的发展历程 255

二、我国环境评价的发展与意义 261

三、环境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264

四、榆林工业发展环境评价的方法选择 267

第二节 工业发展环境资源消耗预测 271

一、环境资源消耗预测 271

二、工业发展污染排放量预测 275

第三节 生态环境容量分析 278

一、生态足迹状况 278

二、2005年生态容量计算 284

第四节 工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分析 286

一、工业发展对生态占用的影响 286

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影响 289

三、工业发展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289

第十四章 榆林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污染防治 291

第一节 工业污染防治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291

一、工业污染治理的成效 291

二、工业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293

第二节 国内外工业污染防治的现状与趋势 295

一、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成为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95

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 296

三、我国推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策略 297

第三节 工业污染防治的原则、思路与目标 298

一、工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298

二、工业污染治理的基本思路 298

三、工业污染治理的近期目标 299

第四节 工业污染治理的主要任务 300

一、全面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大工业污染防治的力度 300

二、按照循环经济要求,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301

三、依靠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301

四、治理矿区塌陷,修复矿区生态系统 301

第五节 工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工程 302

一、碧水工程——工业水污染防治工程 302

二、蓝天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302

三、资源再造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 302

四、惠民工程——矿区保护及塌陷防治工程 303

五、示范工程——生态工业园建设工程 303

六、创新工程——环保科技创新工程 303

七、监管提升工程——环境综合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304

第六节 环保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304

一、环保项目五年总投资额度 304

二、工业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投资预估 305

三、工业污染防治资金筹措途径 307

第十五章 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生态工业园区 309

第一节 工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309

一、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309

二、工业园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310

第二节 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311

一、工业园区的兴起与发展 311

二、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312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区域分布 313

第三节 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的重要意义 314

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提升环境承载力的必然要求 314

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然选择 314

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 315

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315

第四节 工业园区建设思路、原则、目标与任务 316

一、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316

二、工业园区建设原则 316

三、工业园区建设目标 318

四、工业园区建设任务 319

第五节 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320

一、园区工业链分析 320

二、典型生态工业项目集成 325

三、工业园区几种典型污染物零排放设计 327

四、工业园区产业布局 330

第六节 实现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 331

一、加快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331

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331

三、积极推进ISO14000环保认证 332

四、全面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 332

五、建立健全园区环境监测系统 332

六、建立健全完全成本考核制度 332

七、建立健全园区环境预警机制(APELL) 333

八、实行工业园区环境信息公示制度 333

第十六章 榆林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政策 334

第一节 环境管理政策目标 334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 334

二、环境管理的政策目标 334

三、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35

第二节 污染销纳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 336

一、污染销纳评价 336

二、环保资金评价 337

第三节 环境管理政策分析 338

一、环境管理政策总体要求 338

二、国内外环境管理政策评价 341

第四节 环境管理政策建设 345

一、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345

二、结合大气污染排放情况制定造林计划 347

主要参考文献 348

编后语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