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耀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654199
  • 页数:1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循环经济诸多方面对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角度,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是重视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在分析国外典型循环经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源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构模型。并通过分析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挖掘发展循环经济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本书从制度角度提出了建议。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循环经济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1.2.1 国外循环经济科学研究进展 3

1.2.2 国内循环经济科学研究进展 4

1.2.3 国内外循环经济科学研究进展的比较 8

第2章 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17

2.1 定义的界定 17

2.2 循环经济的3种运行模式 19

2.3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1

2.3.1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 21

2.3.2 零排放理论 21

2.3.3 系统控制与自组织原理 22

2.3.4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23

2.3.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4

2.3.6 生态经济理论 24

2.4 理论原则 25

2.4.1 减量化 25

2.4.2 再使用 25

2.4.3 再循环 26

2.5 循环经济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6

2.5.1 可持续发展是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26

2.5.2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 26

2.5.3 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7

2.5.4 保护环境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目的与必然结果 28

2.5.5 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28

2.6 循环经济的新观点 28

2.6.1 新的经济观 28

2.6.2 新的价值观 28

2.6.3 新的生产观 29

2.6.4 新的消费观 29

2.6.5 新的综合观 29

2.7 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良性影响分析 29

第3章 循环经济拐点理论研究 33

3.1 相关研究回顾 33

3.2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下经济—环境分析模型 34

3.2.1 假设与建模 34

3.2.2 模型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致性分析 36

3.2.3 模型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横向影响分析 38

3.3 循环经济模式下经济—环境分析模型 40

3.3.1 模型的建立 40

3.3.2 模型的实证分析 41

3.4 循环经济“拐点”理论的启示 44

第4章 循环经济各阶段仿真研究 46

4.1 仿真技术 46

4.1.1 系统仿真 47

4.1.2 系统仿真的基本框架 47

4.2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仿真研究 48

4.2.1 模型建立的背景 48

4.2.2 模型建立的依据 49

4.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50

4.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 51

4.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缺陷 51

4.4 弱肉强食模型 53

4.4.1 二物种弱肉强食系统 53

4.4.2 系统模型构建 54

4.4.3 系统的平衡点和长期性态 54

4.4.4 生态学解释 55

4.5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二维分析模型及仿真分析 55

4.5.1 假设与建模 56

4.5.2 模型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致性分析 57

4.5.3 模型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横向影响分析 60

4.5.4 实证研究 62

4.6 线形经济模式下的三维模型及仿真分析 66

4.6.1 假设与建模 67

4.6.2 模型的仿真分析假设与建模 68

4.7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三维模型及仿真分析 78

4.7.1 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模型 78

4.7.2 循环经济各阶段仿真分析 81

4.7.3 循环经济仿真分析的启示 91

第5章 循环经济的多阶段非平衡性成长模式研究 93

5.1 循环经济起步阶段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93

5.1.1 模型构建 93

5.1.2 模型的改进与实证分析 98

5.2 循环经济发展成熟阶段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100

5.2.1 模型构建 100

5.2.2 实证分析 102

5.3 循环经济多阶段非平衡性成长模式研究的启示 104

第6章 循环经济的和谐性本质 105

6.1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105

6.1.1 循环经济中的资源界定 105

6.1.2 循环经济积极探索替代技术 106

6.2 外部性内部化 108

6.2.1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08

6.2.2 外部性内部化 110

6.3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效用价值论 110

6.4 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分析 111

6.5 循环经济和谐性本质的研究结论 112

第7章 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113

7.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3

7.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13

7.1.2 指标的基本框架 114

7.2 循环经济度评估模型的构建 115

7.2.1 循环经济度的数学模型 115

7.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16

7.2.3 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 118

7.2.4 各指标的综合合成 118

7.3 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度比较分析 118

7.4 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度比较分析的启示 121

第8章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22

8.1 国外典型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122

8.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因素分析 123

8.2.1 发展循环经济是顺应国际形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124

8.2.2 资源的相对匮乏促使我国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124

8.2.3 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的现实促使我国走循环经济之路 124

8.2.4 发展循环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124

8.2.5 发展循环经济是扩大就业的迫切需要 125

8.2.6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125

8.3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模型 125

8.3.1 资源、环境发展动力机制 125

8.3.2 经济发展动力机制 127

8.3.3 社会发展动力机制 127

8.3.4 国际竞争动力机制 127

8.4 适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 128

8.4.1 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28

8.4.2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28

8.4.3 深入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29

8.4.4 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129

8.4.5 注重市场机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129

第9章 城市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研究 130

9.1 城市循环经济抽象实现途径的研究 130

9.1.1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32

9.1.2 城市循环经济的法律与法规研究 132

9.2 城市循环经济具体实现途径的研究 134

9.2.1 城市循环经济共同途径的研究 134

9.2.2 城市循环经济特殊途径的研究 135

9.3 城市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研究的不足 137

9.4 中国城市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研究的展望 137

第10章 山西省循环经济实证研究 139

10.1 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39

10.2 山西省资源消耗节约指数与其他省区的比较分析 140

10.3 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141

10.4 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142

10.4.1 区位商测算模型构建 142

10.4.2 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143

10.5 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途径及保障措施 144

10.5.1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144

10.5.2 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生态环境整治 144

10.5.3 进行规模整合,扩大集约化生产 145

10.5.4 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45

10.5.5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45

10.6 山西省循环经济实证分析的结论 145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46

11.1 研究结论 146

11.2 研究的局限性 147

11.3 研究展望 147

参考文献 149

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 1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