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印会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22021380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从外感染热病和伤内杂病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目录

第一篇 外感热病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什么是外感热病 1

二、外感热病的分类 1

(一)温热 1

(二)湿热 3

(三)温热夹湿 3

(四)伤寒 4

三、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 4

(一)卫气营血辨证及论治 4

附一 伤寒太阳、少阳证 7

附二 少阳兼里 10

附三 温毒 11

(二)三焦辨证及论治 25

(三)温热夹湿辨证及论治 32

附 论外感热病的“从化”问题 36

一、什么叫“从化” 36

二、发生“从化”的原因 36

三、产生“从化”的条件 36

四、为什么产生“直中” 37

五、非“从化”的次第相传 37

第二章 各论 38

一、感冒 38

(一)风寒感冒 38

(二)风热感冒 39

(三)风湿感冒 44

(四)表寒里热感冒 45

(五)感冒寒热往来 45

二、大叶性肺炎 47

(一)肺热咳喘 47

(二)咳吐脓血 49

(三)燥热咳喘 50

附 论肺痿与肺痈 51

(四)热陷神昏 57

(五)正气虚脱 58

三、麻疹 58

(一)疹前期 58

(二)发疹期 59

(三)恢复期 59

(四)逆证的处理 59

四、猩红热 63

(一)发热期 64

(二)出疹期 64

(三)恢复期 65

五、流行性腮腺炎 65

(一)轻型 66

(二)重型 66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7

(一)普通型 67

(二)暴发型 68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70

(一)暑湿期 70

(二)暑热期 71

(三)气血两燔 71

(四)血热期 72

附一 湿热见症处理 73

附二 病后处理 74

八、肠伤寒 74

(一)初期(湿重期) 75

(二)中期(湿热期) 75

(三)末期(化燥、化寒或深入下焦期) 76

第二篇 内伤杂病 83

第一章 咳喘 83

第一节 总论 83

第二节 各论 84

一、支气管炎 84

(一)急性支气管炎 84

(二)慢性支气管炎 87

二、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 88

(一)痰实喘 89

(二)气虚喘 92

三、支气管哮喘 93

(一)冷哮 94

(二)热哮 96

四、肺结核 99

(一)气阴两亏 99

(二)阴虚火旺 100

第二章 呕吐 103

第一节 总论 103

第二节 各论 104

一、急性胃炎 104

(一)外感呕吐 104

(二)痰热扰胃 105

二、神经性呕吐 106

(一)气火生痰 106

(二)肝胃气逆 108

附 梅核气 109

三、幽门梗阻 110

四、食管癌 111

(一)胃阴不足 112

(二)血瘀津枯 114

附 呃逆 114

第三章 泻痢 119

第一节 总论 119

第二节 各论 120

一、急性肠炎 120

(一)外受湿邪 120

(二)伤食腹泻 121

(三)寒湿困脾 122

(四)肠热下利 123

二、慢性肠炎 124

(一)脾虚湿渍 124

(二)脾肾阳虚 125

(三)久泻滑脱 127

三、功能性腹泻 128

(一)肝脾不和 128

(二)火郁热泻 129

四、溃疡性结肠炎 130

(一)湿热积滞 131

(二)湿渍肠道 132

附 论清理肠道方 133

(三)脾胃虚弱 137

五、细菌性痢疾 137

(一)肌热下痢 138

(二)湿热痢下脓血 138

(三)气滞下痢 139

(四)热重下痢 140

六、原虫痢 144

(一)湿热在肠 144

(二)脾肾阳虚 144

(三)虚寒久痢 145

(四)久痢肺伤 145

附 便秘 147

第四章 黄疸、积聚、膨胀 151

第一节 总论 151

一、黄疸 152

二、积聚 153

三、膨胀 153

第二节 各论 154

一、黄疸型肝炎 154

二、无黄疸型肝炎 157

三、阻塞性黄疸 160

附一 黑疸 162

附二 湿疸 164

附三 黄汗 166

附四 水行皮中发黄 166

四、溶血性黄疸 168

五、脾肿大 170

六、肝硬化及腹水 172

附一 论肝性腹胀 179

附二 论扶正祛邪法 181

附三 乙型肝炎 182

第五章 淋、癃、浊、小便不禁 185

第一节 总论 185

第二节 各论 187

一、尿道炎 187

(一)痛淋 187

(二)石淋 188

二、膀胱炎 190

三、肾盂肾炎 191

四、前列腺炎 192

(一)肝经湿热 192

(二)肾虚流浊 193

(三)脾虚湿盛 194

五、前列腺肥大 194

(一)三焦火热 194

(二)前阴癥积 195

附 论疏肝散结方 197

(三)肺热气壅 205

附 尿失禁 206

第六章 水肿 210

第一节 总论 210

第二节 各论 211

一、急性肾炎 211

(一)肺失宣降 212

(二)咽喉不利 213

二、慢性肾炎 213

(一)脾虚水肿 213

(二)脾肾两虚 214

(三)三焦壅滞 215

(四)风水型“肾炎” 217

三、心力衰竭水肿 220

(一)心阳不足 220

(二)肾阳式微 220

四、营养不良水肿 222

第七章 消渴 224

第一节 总论 224

第二节 各论 225

一、糖尿病 225

(一)肺胃阴伤 225

(二)胃实劫津 226

(三)肾阳虚不能摄尿 227

(四)气阴两虚 228

二、尿崩症 230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 231

(一)热郁胸膈 231

(二)痰气互阻 231

四、原因不明消渴 232

第八章 诸气总论 233

一、气郁 234

二、火郁 236

三、肝风 239

四、痰郁(包括湿郁) 240

五、血郁 242

第九章 眩晕 245

第一节 总论 245

第二节 各论 246

一、高血压 246

(一)肝火上炎 246

(二)肝阳上亢 247

(三)肾阴不足 248

(四)痰湿中阻 249

(五)水饮内停 250

二、低血压 250

(一)清气不升 251

(二)肾精不足 251

(三)内耳性眩晕 252

第十章 中风及其后遗症 255

第一节 总论 255

第二节 各论 256

一、脑出血 256

(一)热闭 256

(二)寒闭 257

(三)阳气虚脱 259

二、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259

(一)气血逆乱 259

(二)血瘀络阻 260

(三)痰浊中阻 262

(四)血虚风乘 262

(五)肝阳上亢 263

三、面神经瘫痪 264

四、脊髓炎及脊髓痨 265

(一)热病痿躄 265

(二)阴虚痿躄 266

(三)肝肾阳虚痿躄 266

(四)肝肾阳虚风痱 267

第十一章 癫、狂、痫 270

第一节 总论 270

第二节 各论 270

一、精神分裂症 270

(一)寒痰发癫 271

(二)瘀血发狂 272

(三)痰火狂乱 273

二、癔病 276

(一)血虚脏躁 276

(二)痰实发癔 277

(三)奔豚气冲 278

三、癫痫 278

(一)外伤癫痫 279

(二)风痰发痫 282

第十二章 惊悸 284

第一节 总论 284

第二节 各论 284

一、风湿性心脏病 284

(一)风痨发热 284

(二)水气凌心 285

(三)肾虚水泛 286

二、肺源性心脏病 286

(一)心肺停饮 286

(二)水停心下 287

(三)肾不纳气 288

第十三章 不寐、阳痿、遗精 290

第一节 总论 290

第二节 各论 290

一、神经官能症 290

(一)心肝血虚 291

(二)痰火郁结 291

(三)心肾两虚 293

二、治失眠十法 295

(一)除痰降火 295

(二)活血化瘀 296

(三)清肝泻火 296

(四)平肝潜阳 296

(五)清泄肝胆 297

(六)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297

(七)疏肝解郁,和胃制酸 298

(八)滋补肝肾,调和阴阳 298

(九)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298

(十)养心益肾,镇惊安神 299

三、阳痿 299

(一)肝经湿热 300

(二)肾精不足 301

四、遗精 302

(一)阴虚火旺 302

(二)阳虚不能摄精 303

第十四章 诸痛总论 305

一、按气血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305

(一)气痛 305

(二)血痛 306

(三)寒痛 306

(四)热痛 307

(五)虚痛 307

(六)实痛 308

二、按疼痛部位辨证论治 308

(一)痹痛 308

(二)头痛 317

附 笔者在日本讲学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经验 324

(三)胸痛 327

(四)胁痛 332

(五)胃脘痛 338

(六)腹痛 349

(七)少腹痛 351

(八)腰痛 354

第十五章 诸血总论 358

一、血的生理 358

(一)血的生成 358

(二)血的功能 359

(三)与血有关的脏器 359

二、血证及其治疗大法 359

(一)出血性疾患 360

(二)非出血性疾患 3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