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学概论
佛学概论

佛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维乔著
  • 出 版 社:佛光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957543028X
  • 页数:155 页
图书介绍:
《佛学概论》目录
标签:佛学 概论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佛教以前印度之思想界 3

印度之古宗教 四吠陀圣典 3

优波尼沙土哲学 六大学派 4

四姓之阶级 5

婆罗门教之末流 宗教之革新 6

第二章 原始佛教 7

释迦之降生及出家 正觉之内容 7

释迦之说法及入湼盘 佛教在印度之兴衰 8

佛教之传播 9

第三章 佛教之经典 9

结集遗教 第一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初期之佛典 10

巴利语佛典 梵语佛典 11

西藏之佛典 12

蒙古语藏经 我国翻译经典 译经之初期 译经之第二时期 13

译经之第三时期 旧译新译之不同 宋代始雕大藏经 14

契丹之藏经 高丽之藏经 明之南北藏 清之龙藏 15

日本之藏经 16

第四章 佛教之分派 16

大小二乘 16

有空二论 18

显密二教 教禅二宗 20

第二篇 本论 27

第一章 教理论 29

考察宇宙之二方面 宇宙论之归结 佛教之宇宙论 29

缘起论与实相论 30

第一节 缘起论 30

佛教之因果律 泛神论之结果 31

(1)业感缘起论 31

业力之所感召 惑业苦 断尽惑业证得湼盘 32

(2)赖耶缘起论 32

妙有论之二种倾向 32

阿赖耶识为宇宙万有之根元 赖耶缘起之创设者 33

种子与现行 34

(3)真如缘起论 34

真如为宇宙万有之第一原因 34

一心二门 无明之生起 35

真如门与生灭门之关系 染熏与净熏 36

(4)法界缘起论 36

真如缘起论与法界缘起 36

能缘起与所缘起 一卽一切一切卽一 宇宙为缘起之一大系统 圣凡之别 37

(5)六大缘起论 38

法界缘起与六大缘起 人格的宇宙论 六大无碍常瑜伽 38

卽身成佛 六大卽物心二元 39

第二节 实相论 39

佛教之实相论三分种 40

(1)消极的实在论 40

甲·普通消极说 40

不能写象 41

乙·特殊消极说 41

空寂说 凝然不作 41

(2)积极的实在论 42

普通的写象 关系的写象 42

内存的写象 43

(3)理想的实在论 44

因的实在与果的实在 理想实在之消极积极说 44

第二章 解脱论 45

佛教之解脱论 45

佛教之解脱与他宗教之不同 46

第一节 解脱之实质 46

解脱之实质分两种 47

(1)解脱之出发点 47

大小共通之出发点 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 47

(2)解脱之到着点 48

与实在一致之观念 绝对的一元解脱 48

第二节 解脱之形式 48

形式方法之不同一 自力他力二门 48

(1)自力论 49

开发的解脱方式 时间的解脱方式 49

(2)他力论 49

归入的解脱方式 空间的解脱方式 50

第三篇 各论 53

第一章 绪言 55

我国之十宗 佛教分显密二大部 55

第二章 俱舍宗 56

第一节 宗义 57

俱舍宗之由来 俱舍宗之盛行 57

第二节 七十五法 57

有为法与无为法 57

色法 心法 心所法 不相应行法 59

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 虚空无为 60

第三节 四谛 61

四谛之名称及意义 俱舍论之本旨 61

第四节 十二因缘 61

十二因缘之名称及意义 62

十二因缘不出因果二种 63

十二因缘与四谛之关系 64

第五节 湼盘 64

湼盘之境界 64

小乘二种湼盘 65

第六节 三乘之因果位 65

声闻缘觉菩萨之因位果位 65

七方便 四果 见思二惑 67

第三章 成实宗 68

第一节 宗义 68

成实宗之由来 世界门及第一义门 68

成实论之内容 69

第二节 断二障 69

烦恼障所知障 人空观法空观 69

第三节 圣贤位阶 70

二十七位 阿那含十一位 70

有学位与无学位 罗汉九位 71

见惑易断思惑难断 73

第四节 八十四法 75

八十四法与俱舍论有出入 75

第四章 三论宗 75

第一节 宗义 75

性相二宗 百论中论十二门论 三论宗之由来 四论宗 76

第二节 二藏及三法轮 76

声闻藏菩萨藏 根本法轮 枝末法轮 76

摄末归本法轮 77

第三节 破邪显正 77

本宗立论之大纲 破邪有四 显正之本意 77

第四节 二谛及八不中道 78

真谛俗谛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 78

第五节 行位 78

成佛之真俗二门 众生成佛迟速视根性利钝 五十二修行位 79

第五章 法相宗 79

第一节 宗义 79

法相宗所依之经论 法相宗之由来 法相宗之盛行 80

第二节 三时判教 80

第一时有教 第二时空教 第三时中道教 81

第三节 五位百法 82

五位名义 合成百法 82

心王 84

心所 色法 85

不相应行法 无为法 86

第四节 种子及现行 87

阿赖耶识含藏种子 有漏无漏 本有与新熏 种现相生 87

第五节 四分及三境 88

相分 见分 自证分 证自证分 性境 88

独影境 带质境 89

第六节 三性及三无性 89

徧计所执性 依他起性 89

圆成实性 百法分配三性 相无性 生无性 90

胜义无性 91

第七节 五重唯识观 91

遣虚存实识 舍滥留纯识 摄末归本识 91

隐劣显胜识 遣相证性识 相唯识与性唯识 转识成智 92

第八节 四智 93

成所作智 妙观察智 平等性智 大圆镜智 93

第六章 天台宗 93

第一节 宗义 94

天台宗之由来 天台宗之大成 94

第二节 五时八教 94

华严时 阿含时 方等时 般若时 法华湼盘时 95

顿敦 渐教 秘密教 不定教 96

藏教 通教 别教 圆教 法华高出八教 97

第三节 教相及观心 98

敦相观心二门 佛法根本思想全在自己之心 98

第四节 十界十如 98

六凡四圣 一界具余九界 吾人心识亦具余九界 99

十如是 100

百界千如 101

第五节 一念三千 101

一念三千之法数 依正二报之构成 101

理具与事造 102

第六节 三谛圆融 102

空假中三谛 三谛圆融无碍自在 102

第七节 三惑 103

见思惑 尘沙惑 无明惑 10

第八节 一心三观 103

空假中三观 一切智 道种智 一切种智 法身德 般若德 解脱德 104

第七章 华严宗 105

第一节 宗义 105

华严经之由来 105

华严宗之要义 六十华严 八十华严 106

第二节 三时五教 106

先照时 转照时 106

还照时 小教 始教 终教 顿教 圆教 107

第三节 十宗 109

小乘六宗 大乘四宗 109

第四节 四法界 111

一真法界 事法界 理法界 理事无碍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 111

第五节 十玄缘起 112

同时具足相应门 一多兼容不同门 诸法相印自在门 112

因陀罗网境界门 微细相容安立门 秘密隐显俱成门 诸藏纯杂具德门 113

十世隔法异成门 唯心回转善成门 托事显法生解门 114

第六节 六相圆融 115

六相之由来 总相 别相 同相 异相 成相 坏相 115

圆融门与行布门 116

第七节 法界观 116

法界观所依之体 法界唯依后三界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117

周徧含客观 118

第八章 律宗 119

第一节 宗义 119

戒为佛教之法典 南山宗 宝华山重兴此宗 119

第二节 分部 119

根本律藏 分部之由来 四律五论 120

第三节 四分律所以独盛之故 120

律之传入中国 120

四分律之应机 121

第四节 止持及作持 121

止作二门 比丘二百五十戒 121

五篇之区分 六聚及七聚 122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 123

二十犍度 124

第五节 通戒及别戒 125

通戒有三 别戒无量 125

第六节 四位五类及七众 126

五戒 八斋戒 十戒 六法 四位 五类 126

出家五众在家二众 127

第七节 四科 127

戒法 戒体 戒行 戒相 128

第八节 五义及二致 128

四分律通大乘有五义 128

化制二教 129

第九章 禅宗 130

第一节 教外别传 130

教与禅之分 所以名教外别传 禅宗印最上乘禅 130

第二节 源流 131

正法眼藏 禅宗之成立 北渐南顿 131

第三节 禅法 132

调身调心二法 坐禅与参禅 132

第四节 悟道境界 132

所谓悟道境界 禅法通于各宗 本来面目 133

第十章 净土宗 133

第一节 宗义 134

难行易行门 三经一论 慧远始创念佛法门 134

第二节 弥陀行愿 135

阿弥陀佛之名义 四十八愿 135

第三节 净土 136

净土之意义 四种净土 136

第四节 信、愿、行 137

信愿行三者不可缺 137

次信明愿 修行以持名为最方便 138

第五节 念佛法门 138

觉性念 138

观相念 持名念 和缓念 追顶念 禅定念 139

参究念 140

第十一章 密教 真言宗 140

第一节 宗义 140

真言宗特重事相 140

真言宗之得名 中国有真言宗之始 真言宗独盛于日本 西藏之密教 东密与藏密 141

第二节 两部曼荼罗 142

金刚界与胎藏界 金胎二界之意义 卽身成佛 142

第三节 四种曼荼罗 142

大曼茶罗 142

三昧耶曼茶罗 法曼茶罗 羯磨曼茶罗 四曼之广说 四曼不离 143

第四节 六大五智五佛 144

六大为宇宙之根本 色心分属金胎两界 识大分为五智 五智分配五佛 144

第五节 三密加持 145

身密 语密 意密 145

加持之意义 146

第六节 三种成佛 146

理具成佛 加持成佛 显得成佛 146

第七节 二教十住心 147

横判教 竖判教 异生羝羊心 愚童持斋心 婴童无畏心 唯蕴无我心 147

拔业因种心 他缘大乘心 觉心不生心 如实一道心 极无自性心 秘密庄严心 148

第十二章 结论 149

各宗不外空有二门 佛教一贯之原理 1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