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复合材料设计指南
复合材料设计指南

复合材料设计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T.理查森)Terry Richardson著;杨进勇等译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2912092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
《复合材料设计指南》目录

第一章 复合材料的定义 1

1.1 引言 1

1.2 复合材料的定义 5

1.3 复合材料的分类 6

1.3.1 纤维状复合材料 6

1.3.2 片状复合材料 7

1.3.3 颗粒型复合材料 7

1.4 基体 7

1.4.1 碳基体 8

1.4.2 陶瓷基体 8

1.4.3 玻璃基体 8

1.4.4 金属基体 8

1.4.5 聚合物基体 10

1.5 增强与增强作用 10

1.6 层压与层压作用 12

第二章 聚合物的选用 13

2.1 引言 13

2.2 聚合物的分类 14

2.2.1 按来源分类 14

2.2.2 按热反应分类 16

2.2.3 按聚合反应分类 17

2.2.4 按分子结构分类 22

2.2.5 按晶体结构分类 24

2.3 热塑性聚合物 27

2.3.1 乙缩醛共聚物 28

2.3.2 乙缩醛均聚物(POM) 29

2.3.3 丙烯酸系塑料 30

2.3.4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 32

2.3.5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33

2.3.6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CS) 33

2.3.7 纤维素塑料 34

2.3.8 乙烯酸聚合物 36

2.3.9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 36

2.3.10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 36

2.3.11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36

2.3.12 氟塑料 37

2.3.13 离子交联聚合物 40

2.3.14 腈类聚合物 40

2.3.15 聚异质同晶物 41

2.3.16 聚酰胺(PA) 41

2.3.17 聚酰胺—酰亚胺 43

2.3.18 聚芳酯 44

2.3.19 聚芳砜 44

2.3.20 聚丁烯(PB) 44

2.3.21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 45

2.3.22 聚碳酸酯(PC) 46

2.3.23 芳香聚酯 47

2.3.24 聚醚醚酮(PEEK) 47

2.3.25 聚酰胺酯 48

2.3.26 聚醚砜(PES) 48

2.3.27 聚乙烯(PE) 49

2.3.2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52

2.3.29 聚酰亚胺(热塑性) 53

2.3.3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3

2.3.31 聚甲基戊烯 53

2.3.32 聚戊烯(PPE) 53

2.3.33 聚苯撑氧(PPO) 54

2.3.34 聚苯撑硫(PPS) 55

2.3.35 聚丙烯(PP) 55

2.3.36 聚苯乙烯(PS) 57

2.3.37 聚砜 57

2.3.38 聚醋酸乙烯酯 57

2.3.39 聚乙烯醇(PVAI) 59

2.3.40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59

2.3.41 聚氯乙烯(PVC) 59

2.3.42 聚氟乙烯(PVF) 60

2.3.43 聚乙烯醇缩甲醛 60

2.3.44 聚偏二氯乙烯(PVDC) 61

2.3.45 聚偏二氟乙烯(PVDF) 61

2.3.46 烯烃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OSA) 61

2.3.47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 61

2.3.48 苯乙烯—丁二烯塑料(SBP) 62

2.3.49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 62

2.4 热固性聚合物 63

2.4.1 醇酸树脂 65

2.4.2 烯丙树脂 66

2.4.3 氨基树脂 67

2.4.4 环氧树脂(EP) 69

2.4.5 酚醛树脂 71

2.4.6 聚酯树脂 73

2.4.7 热固性聚酰亚胺 76

2.4.8 聚氨酯(PU) 76

2.4.9 硅树脂(SI) 78

第三章 添加剂的选择 80

3.1 引言 80

3.2 添加剂 81

3.2.1 抗氧剂 81

3.2.2 抗静电剂 82

3.2.3 着色剂 82

3.2.4 偶联剂 83

3.2.5 阻燃剂 84

3.2.6 发泡剂 84

3.2.7 热稳定剂 85

3.2.8 抗冲击改性剂 85

3.2.9 润滑剂 85

3.2.10 固化剂 86

3.2.11 增塑剂 87

3.2.12 防腐剂 87

3.2.13 加工助剂 88

3.3 颗粒状添加剂 88

3.4 纤维增强材料 92

3.4.1 界面粘结 94

3.4.2 纤维的性质 102

3.4.3 纤维的尺寸与形状 102

3.4.4 纤维的用量 107

3.4.5 加工工艺 110

3.4.6 纤维的取向 112

3.5 层压材料 117

3.5.1 层压板 119

3.5.2 夹芯材料 121

第四章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24

4.1 引言 124

4.2 模塑工艺 124

4.2.1 注塑 126

4.2.2 共注塑 128

4.2.3 反应注塑 129

4.2.4 模压 131

4.2.5 压延 132

4.2.6 吹塑 132

4.2.7 挤出模塑 135

4.2.8 层压工艺 139

4.2.9 增强工艺 149

4.3 铸塑工艺 179

4.3.1 简易铸塑 179

4.3.2 薄膜铸塑 181

4.3.3 热熔体铸塑 181

4.3.4 糊料铸塑和静态铸塑 181

4.3.5 浸渍铸塑 183

4.4 热成型工艺 184

4.4.1 凹模真空成型 186

4.4.2 凸模真空成型 187

4.4.3 对模模塑成型 188

4.4.4 压缩空气加压模塞助压真空回吸热成型 189

4.4.5 模塞助压真空热成型 189

4.4.6 真空回吸热成型 192

4.4.7 压缩空气加压真空回吸热成型 192

4.4.8 固定板材接触加热压缩空气加压成型 192

4.4.9 滑溜成型 192

4.4.10 自由成型 192

4.4.11 机械成型 193

4.5 膨胀工艺 195

4.6 涂层工艺 204

4.6.1 手工铺叠涂层 205

4.6.2 喷涂 205

4.6.3 浸渍涂层 206

4.6.4 挤涂 206

4.6.5 压延涂层 208

4.6.6 粉末涂层 208

4.6.7 流化床涂层 209

4.6.8 静电床涂层 209

4.6.9 传递涂层 209

4.6.10 金属涂覆 210

4.6.11 辊涂 210

4.6.12 刷涂 211

4.7 二次加工 211

4.7.1 粘接 212

4.7.2 连接 213

4.7.3 机械紧固 216

4.7.4 摩擦配合 216

4.8 辐射工艺 217

4.8.1 损伤 218

4.8.2 改性 218

4.8.3 聚合和接枝 218

第五章 模具和模具参数 222

5.1 引言 222

5.1.1 计算机辅助模具制造(CAMM) 222

5.1.2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222

5.1.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24

5.1.4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225

5.1.5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226

5.1.6 模具类型 227

5.2 金属模具 229

5.2.1 铝 230

5.2.2 铜 230

5.2.3 锌 231

5.2.4 钢 231

5.3 石膏模具 235

5.4 聚合物模具 239

5.5 木模 242

5.6 混合模具 243

第六章 复合材料制品设计参数的确定 245

6.1 引言 245

6.2 基本设计惯例 246

6.3 原材料选择的依据 249

6.3.1 功能性因素 250

6.3.2 工艺参数 256

6.4 生产所需考虑的问题 263

6.5 设计所需考虑的问题 265

6.5.1 设计分析 266

6.5.2 安全系数 268

6.5.3 基本设计实例 269

6.5.4 机械加工 300

6.6 标准、技术规格及其来源 304

6.7 性能检测 307

6.8 产品应用 310

第七章 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 316

7.1 引言 316

7.2 人身安全 317

7.3 安全情报来源 322

附录A 名词和缩写 327

附录B 温度转换表 332

附录C 重量、长度和体积当量 334

附录D 吋等量关系和拔模角度 337

附录E 相对密度 339

附录F 圆直径和温度/压力 341

文献目录 3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