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天然药物化学  第7版  本科药学  配增值
天然药物化学  第7版  本科药学  配增值

天然药物化学 第7版 本科药学 配增值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月湖,娄红祥主编;张卫东,邱峰,张勇慧副主编;王立波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7220231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每门教材都以上版教材为基础,结合调研反馈意见对原有主体框架适度调整;充实更新近年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内容,对实践案例进行更新与增补;对知识内容进行文字叙述的精炼和合理的图表化;根据本门课程增加一些特色栏目。
《天然药物化学 第7版 本科药学 配增值》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

二、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2

三、天然药物化学与新药发现 5

第二节 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7

一、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 7

二、生物合成的基本构建单元 8

三、生物合成途径 11

第三节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0

一、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20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22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36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37

二、结构研究中的主要谱学方法 37

三、结构解析程序 49

第二章 糖和苷 55

第一节 单糖的立体化学 55

第二节 糖和苷的分类 58

一、单糖类 58

二、低聚糖类 61

三、多聚糖类 62

四、苷类 65

第三节 糖的化学性质 70

一、氧化反应 70

二、糠醛形成反应 72

三、羟基反应 73

第四节 苷键的裂解 75

一、酸催化水解 75

二、乙酰解反应 77

三、碱催化水解和β-消除反应 78

四、酶催化水解反应 79

五、过碘酸裂解反应 80

六、糖醛酸苷的选择性水解反应 81

第五节 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82

一、糖的1H-NMR性质 82

二、糖的13C-NMR性质 83

第六节 糖链的结构测定 87

一、糖链的结构测定 87

二、糖链结构研究实例 92

第七节 糖及苷的提取分离 97

一、提取 97

二、分离 98

三、多糖的提取分离实例 99

第三章 苯丙素类 102

第一节 苯丙酸类 102

一、苯丙酸类化合物 102

二、苯丙酸类的提取 103

三、苯丙酸类的研究实例 104

第二节 香豆素类 104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105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106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107

四、香豆素的谱学特征 107

五、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109

六、香豆素的研究实例 110

第三节 木脂素类 111

一、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112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119

三、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120

四、木脂素的波谱性质 121

五、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124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128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128

一、苯醌类 128

二、萘醌类 129

三、菲醌类 129

四、蒽醌类 130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33

一、性状 133

二、升华性及挥发性 133

三、溶解度 133

四、光稳定性 133

五、酸性 133

六、显色反应 134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36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136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37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138

一、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38

二、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40

三、醌类化合物的1H-NMR谱 140

四、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141

五、醌类化合物的MS 143

六、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144

七、结构研究实例 145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46

一、泻下作用 147

二、抗菌、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147

三、抗氧化作用 147

四、抗肿瘤作用 147

五、其他作用 147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149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149

一、黄酮类和黄酮醇类 150

二、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 151

三、异黄酮类 151

四、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152

五、黄烷醇类 152

六、花青素类 153

七、?酮类 153

八、高异黄酮类 153

九、双黄酮类 154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155

一、性状 155

二、溶解性 156

三、酸性与碱性 156

四、显色反应 156

五、Wessely-Moser重排 159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59

一、提取 159

二、分离 160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162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163

二、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163

三、核磁共振氢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65

四、核磁共振碳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70

五、质谱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173

六、黄酮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 177

七、结构研究实例 179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82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82

二、保肝作用 182

三、抗炎作用 183

四、雌性激素样作用 183

五、抗氧化作用 183

六、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83

七、抗肿瘤作用 184

八、降糖作用 184

九、其他作用 184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186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187

第二节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化合物 189

一、单萜 189

二、环烯醚萜 192

三、倍半萜 195

四、二萜 200

五、二倍半萜 205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06

一、性状 206

二、溶解性 206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06

一、萜类的提取 206

二、萜类的分离 206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207

一、波谱法在萜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07

二、结构鉴定实例 208

第六节 挥发油 210

一、概述 210

二、挥发油的性质 212

三、挥发油的提取 212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213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215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221

第一节 概述 221

第二节 四环三萜 221

一、达玛烷型 222

二、羊毛脂烷型 224

三、环阿屯烷型 225

四、甘遂烷型 226

五、葫芦烷型 226

六、楝烷型 227

第三节 五环三萜 228

一、齐墩果烷型 228

二、乌苏烷型 230

三、羽扇豆烷型 231

四、木栓烷型 232

第四节 理化性质 233

一、性状及溶解性 233

二、显色反应 233

三、表面活性 234

四、溶血作用 234

五、沉淀反应 234

第五节 提取分离 234

一、三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34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35

三、提取分离三萜皂苷实例 235

第六节 结构测定 237

一、紫外光谱 237

二、质谱 237

三、核磁共振谱 239

四、结构测定实例 241

第七节 生物活性 243

一、抗炎活性 243

二、抗肿瘤活性 243

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244

四、降低胆固醇作用 244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45

六、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45

七、杀软体动物活性 245

八、抗生育作用 245

九、其他活性 246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第二节 强心苷类 249

一、强心苷概述 249

二、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和实例 249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52

四、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257

五、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259

六、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265

第三节 甾体皂苷 267

一、甾体皂苷概述 267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和实例 268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72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72

五、甾体皂苷元的波谱特征 273

六、甾体皂苷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实例 279

第四节 其他甾体化合物 280

一、C21甾类化合物 280

二、植物甾醇类 282

三、昆虫变态激素 283

四、胆酸类 283

第九章 生物碱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生物碱的研究简史 285

二、生物碱的定义 286

三、生物碱的分布 286

四、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287

第二节 生物碱的生源及分类 287

一、吡咯类生物碱 288

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289

三、托品烷类生物碱 289

四、哌啶类生物碱 290

五、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290

六、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291

七、喹啉类生物碱 291

八、吖啶酮类生物碱 291

九、简单苯丙胺类生物碱 292

十、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292

十一、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292

十二、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295

十三、吐根碱类生物碱 295

十四、吲哚类生物碱 296

十五、萜类生物碱 298

十六、甾体生物碱 299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301

一、性状 301

二、旋光性 301

三、溶解性 302

四、生物碱的碱性 302

五、生物碱的检识 308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310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310

二、生物碱的分离 312

第五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315

一、紫外光谱 315

二、红外光谱 316

三、核磁共振波谱 316

四、质谱 317

五、结构解析实例 318

第十章 海洋药物 323

第一节 概述 323

一、海洋药物的发展历史 323

二、海洋药物的研究特点 324

三、海洋药物的来源 325

第二节 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 326

一、大环内酯类 326

二、聚醚类化合物 330

三、肽类化合物 332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 336

五、C15乙酸原化合物 338

六、前列腺素类似物 341

七、甾体及其苷类 342

八、萜类化合物 346

第三节 海洋药物的生物活性 349

一、抗肿瘤活性 351

二、神经系统活性 352

三、心、脑血管活性 353

四、抗病毒活性 353

五、抗菌活性 354

第四节 海洋药物的研究实例 354

一、提取分离 355

二、结构确定 356

三、生源合成 357

四、抗肿瘤试验 358

五、构效关系 359

六、化学合成 359

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 362

第一节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 362

一、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方式 362

二、新药开发的阶段 363

第二节 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364

一、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原生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364

二、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 365

三、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366

四、活性成分追踪分离的实例 368

第三节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374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374

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 375

三、中药复方安全性评价 377

四、中药复方新药研究 377

五、中药复方研究实例——“黄连解毒汤”的研究 378

第十二章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 384

第一节 改善天然产物的药动学性质 384

一、增加天然产物的溶解性 384

二、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386

三、提高天然产物代谢稳定性 387

第二节 天然产物的结构简化 388

第三节 提高天然产物的化学稳定性 390

第四节 提高天然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391

第五节 降低天然产物的毒性 392

第六节 天然产物前药设计 393

第七节 天然产物的临床新用途开发 394

附录 药用天然化合物 396

中文索引 408

英文索引 4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