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永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4659514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以袁隆平、李振声为代表的中国育种人在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粮食增产和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是通过对袁隆平和李振声取得的重要成就的研究,以探究其中蕴含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等。这一研究与当今国家创新战略相呼应,对国家推进创新战略的推进有积极的意义。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目录
标签:育种 大师

前言 1

第一章 袁隆平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 15

一、中国最著名的农民 17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20

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4

四、重视交流,淡泊名利 28

五、爱好广泛的“八得”干部 32

六、“杂交水稻之父”的学术贡献 36

1.水稻杂种“优势论” 36

2.“三系法”水稻杂交研究 37

3.杂交水稻发展的“袁隆平思路” 40

4.“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42

5.超级杂交水稻研究 44

6.创立杂交水稻学科 45

七、杂交水稻从中国走向世界 46

第二章 袁隆平的水稻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 53

一、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53

1.摸索无性杂交 54

2.攻克“三系配套” 57

3.“两系法”的辉煌 62

4.再攀超级稻高峰 66

二、第一秘诀:思维突破前人 69

1.“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 69

2.“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70

3.强烈的辩证色彩 72

4.“战略科学家” 74

三、以无厚入有间 75

1.培养超强的动手能力 75

2.“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76

3.“切勿放过思想火花” 77

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78

5.分解目标,逐步推进 78

6.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79

四、术业有专攻 80

五、从“鹤立鸡群”株到“矮培64S/E32” 83

第三章 李振声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 88

一、“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90

二、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93

三、荣誉首先归于集体 100

四、无情未必真大师 103

五、要吃面,种小偃 108

1.开创偃麦草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 108

2.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 110

3.开创了提高小麦氮、磷养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效率的育种新方向 111

4.“小偃4号”与“小偃759” 112

5.“小偃6号” 113

6.缺体回交法与蓝粒小麦单体系统的应用 114

7.“小偃54” 115

8.“小偃81” 115

六、中国科技的“脊梁” 116

第四章 李振声的小麦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 120

一、“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是如何炼成的 121

1.给小麦作“月老” 121

2.做遗传工程的减法 124

3.高效利用土壤营养和日光能 125

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129

1.实现粮食总产从4000亿千克到4500亿千克跨越的对策研究 129

2.实现粮食总产从4500亿千克到5000亿千克跨越的对策研究 130

3.实现粮食重回5000亿千克恢复性增长的对策研究 132

4.博鳌论坛上的声音 133

5.呼吁农业节约用水与出台节粮法 135

三、学点哲学,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37

1.方法论意识 137

2.自然史思维 140

3.发散、交叉与跨学科 142

四、独门秘技:远缘杂交与缺体回交 144

1.小麦远缘杂交方法 144

2.小麦缺体回交法 150

3.对育种新方法的运用 152

五、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154

1.长穗偃麦草 154

2.“小偃55-6” 156

3.小偃蓝粒小麦 156

4.其他新材料 157

第五章 育种大师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方法引领 159

一、善于借力“举国体制” 159

1.全国协作攻克杂交水稻难关 159

2.防治小麦条锈病中的国家动员 163

3.国家战略中的“黄淮海战役” 165

4.农业科研需要国家支撑 167

二、精心打造一流团队 169

1.袁隆平团队建设经验 169

2.李振声团队建设经验 171

3.大力建设农业科研队伍 172

三、坚持产学研一体化 174

1.“南袁北李”重视产学研结合 174

2.必须注重农业科研需求导向 177

四、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178

1.从“南袁北李”看创新型人才 178

2.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183

五、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 185

六、研究推广创新方法 189

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 194

结语 中国育种创新展望 199

一、“绿色革命”之后 199

二、为了不再饥饿 202

参考文献 207

附录 218

一、袁隆平年表 218

二、李振声年表 219

后记 2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