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强大的弱连接  中国Web2.0网络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强大的弱连接  中国Web2.0网络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强大的弱连接 中国Web2.0网络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关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建国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9086102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社会学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Web2.0时代三种主要网络使用行为及使用时间对网民具有的社会资本(社会信任、社会网络以及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存在于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强大的弱连接 中国Web2.0网络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关系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Web2.0与社会性软件 14

第一节Web2.0的定义 14

第二节Web2.0的技术基础 17

一、Ajax 17

二、RSS 18

三、标签(Tag) 20

第三节Web2.0出现的原因 20

一、计算机:从贵族到平民 21

二、互联网:从精英到大众 23

三、应用软件:从私有到自由 27

四、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到来 29

第四节 社会性软件的兴起及其历史 30

一、社会性软件的兴起 31

二、社会性软件历史溯源 32

第五节Web2.0的内在规律 44

一、涌现行为和自组织理论 44

二、分享原则 49

三、集体智慧 53

四、大规模定制 57

第六节Web2.0的人类传播和社会文化意义 59

一、从原子到比特 61

二、从以机器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62

三、从下载到上传 64

四、从后台到前台 67

五、从被动到主动 69

六、从公民到网民 73

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媒介使用 75

第一节 社会资本 75

一、社会资本的界定 78

二、社会资本的作用 84

三、社会资本的产生 87

四、社会资本的测量 89

第二节 媒介使用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96

一、传统媒介对受众社会资本的影响 97

二、互联网对网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两种观点 102

第三节 媒介对使用者社会资本的影响:我国学者的研究 112

第三章 博客:网络空间的人际对话 120

第一节 博客的力量 120

第二节 博客的由来和内在原理 123

一、RSS/ATOM 125

二、Trackback 126

三、Pingback 127

第三节 有关博客的研究 128

一、国外的博客研究 128

二、我国的博客研究 132

三、我国现有博客研究的不足 139

第四节 博客中的人际对话与自我披露 140

一、对话的内涵及其历史沿革 141

二、互联网时代人际对话的作用更为突出 145

三、博客与此前的网络传播方式的不同 147

四、博客能激发网络空间的对话 154

第四章 网络大众分类:信息过滤中的集体智慧 158

第一节 网络大众分类介绍 158

第二节 人类信息分类的历史 160

一、分类的基本概念 160

二、分类的意义 162

第三节 传统信息分类法及其不足 164

一、未能在分类者与信息之间建立最佳联系 164

二、无法充分反映丰富的客观世界 165

三、传统信息分类方法规则复杂 165

第四节 网络时代对传统分类方法提出的挑战 168

一、网络用户多样 168

二、网络信息芜杂 169

第五节 网络信息的大众分类和分享——以Delicious.com为例 170

一、关于Delicious 173

二、Delicious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174

三、Delicious的群体信息过滤和分享功能 178

第六节 网络大众分类的传播学分析 180

一、网络大众分类满足了网民的自主信息管理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 180

二、网络大众分类使网民集体智慧得以凸显 186

三、网络大众分类促成了新型网络群体的产生 188

四、网络大众分类:意见的“长尾”与“沉默的螺旋” 189

第五章 社会交友网站:强大的弱连接 198

第一节 社会交友网站 198

一、社会交友网站介绍 198

二、社交网站举例:若邻网络(Wealink.com) 201

第二节 社会交友网站的特点 204

一、用户真实性 205

二、用户自主性 205

第三节 社会交友网站背后的理论 206

一、“正在缩小的世界” 207

二、米尔格伦的“六度分隔”实验 207

三、弱连接(weak ties)理论 209

四、结构洞理论 211

第四节 网络传播与人际关系 213

一、人际关系失落说 215

二、人际关系解放说 218

三、已有网络人际关系研究的不足 221

第六节 社会交友网站的传播学意义 227

一、通过网络效应降低了人际传播的建立和维护成本 227

二、通过增加和转移信任,维持认知平衡来促进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230

三、通过增加和转移信任,促进创新(知识)的扩散 237

四、社会交友网站为传播网络分析提供了可能 241

第七节 社会交友网站面临的挑战 244

第六章 本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246

第一节 研究逻辑结构和研究假设 246

一、研究逻辑结构 246

二、研究假设 247

第二节 研究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249

一、社会资本 249

二、社会性媒体 251

三、社会性媒体使用者 251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51

一、定性研究方法: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253

二、定量研究方法:网上问卷和网下问卷调查 254

第五节 研究样本获得与问卷设计 255

一、研究样本获得 255

二、问卷设计 256

第六节 网络问卷正式调查和数据初步处理 259

一、网下调查 259

二、网上调查 260

第七节 数据回收和处理 261

一、样本量 261

二、统计分析方法 261

第七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63

第一节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64

一、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 264

二、因子数目的挑选 264

三、共同因子的命名 266

第二节 研究样本基本资料描述 268

一、性别 268

二、年龄 269

三、受教育程度 270

四、样本中各种网络使用者分布 270

第三节 博客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 272

一、博客使用者的人口统计与行为特征 272

二、博客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资本差异及相关分析 274

第四节 社会网络书签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 290

一、社会网络书签使用者人口统计与行为特征 290

二、社会网络书签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社会资本差异及相关分析 292

第五节 社会交友网站与网民社会资本 303

一、社会交友网站使用者人口统计与行为特征 303

二、社会交友网站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社会资本差异及相关分析 306

第六节 三种网络使用时间与使用者网上社会资本量多元回归分析 316

第八章 本书的结论与讨论 319

第一节Web2.0网民的特性 319

一、博客使用者 319

二、社会网络书签使用者 320

三、社交网站使用者 321

第二节Web2.0网民网络行为特征 322

一、Web2.0网民属于互联网社会性使用者 322

二、Web2.0网民属于互联网重度使用者 323

三、Web2.0网民具有更多的“自愿人际关系” 324

四、Web2.0网民实现了网上关系和网下关系的互补和互促 325

五、Web2.0网民主要通过增加自己的“弱连接”来增加社会资本 326

第三节 增强网络信任:Web2.0网民增加社会资本的主要途径 327

一、Web2.0网民具有更大的自我披露倾向,有利于建立网络信任 329

二、Web2.0网民具有相对稳定的网络身份,有利于建立网络信任 331

三、Web2.0网民彼此认同,因而具有较多的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 332

第四节 不同Web2.0网络行为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各有侧重 334

第五节Web2.0网民的网上、网下社会资本相互促进 335

第六节 关于Web2.0和社会性媒体的最后思考 337

一、Web2.0与“和谐社会” 337

二、Web2.0:匿名与实名 338

三、Web2.0:作为一种技术 340

四、Web2.0:去中心化还是控制的革命? 343

第七节Web2.0与传统新闻业 349

一、挑战:Web2.0个性化时代造成受众分化 349

二、媒介融合:有机聚合受众、大规模定制内容、提高新闻质量 351

三、媒介融合实践案例:美国甘耐特集团的“激进”报业改革 356

第八节 本研究的贡献、限制与建议 363

一、研究贡献 363

二、研究限制 363

三、后续研究建议 365

附录“Web2.0时代网络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调查问卷 367

后记 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