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5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5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语星,尚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2327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4篇、30个章节。顺序依次如下:第一篇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篇,增加或补充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检测、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质量保证以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要求和新的进展。后三篇为并列的“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和“临床病毒学”,每篇中的第一章为概述,每个具体微生物的描述均以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的次序展开。第五版教材全书采用彩色版,沿用和增加了许多精美的插图以方便教学。本版的内容和文字尽可能精炼,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采用问题式教学的理念,在每一章的前面均有4~6个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相应的章节。在每一章的后面还有小结和参考文献,便于学生复习、总结、归纳和进一步学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5版》目录

绪论 1

一、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

二、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2

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3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7

第一章 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7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 7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8

二、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9

三、生物安全技术 10

四、暴露的处理 11

五、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12

六、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12

第二节 消毒灭菌 12

一、消毒灭菌技术 12

二、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13

第三节 医院感染 13

一、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14

二、常见的医院感染 14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5

四、医院感染的调查 17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20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20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0

二、标本的处理 21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 22

一、标本采集 22

二、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2

三、临床意义 23

第三节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24

一、标本采集 24

二、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4

三、临床意义 24

第四节 脓液标本的采集 25

一、标本采集 25

二、脓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5

三、临床意义 26

第五节 痰液标本的采集 26

一、标本采集 26

二、痰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6

三、临床意义 27

第六节 粪便标本的采集 27

一、标本采集 27

二、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7

三、临床意义 28

第七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 28

一、标本采集 28

二、尿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9

三、临床意义 29

第八节 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29

一、标本采集 29

二、生殖道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29

三、临床意义 30

第九节 厌氧培养标本的采集 30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30

二、临床重要的厌氧菌 30

三、临床意义 31

第三章 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33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33

一、不染色标本 33

二、染色标本 33

第二节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35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35

二、分离培养 36

三、生化反应 37

四、鉴定 41

第三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42

一、免疫学检测 42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43

三、细菌毒素检测 44

四、动物实验 45

第四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47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47

一、青霉素类 47

二、头孢菌素类 48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48

四、氨基糖苷类 49

五、喹诺酮类 49

六、大环内酯类 49

七、糖肽类和环脂肽类 49

八、磺胺类 50

九、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类 50

十、其他抗菌药物 50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50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 51

二、纸片扩散法 52

三、稀释法 53

四、E-test法 54

五、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54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 55

一、产生药物灭活酶 55

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57

三、抗菌药物渗透障碍 58

四、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亢进 58

五、耐药表型检测 58

六、耐药基因型检测 61

第五章 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63

第一节 检验前质量保证 63

一、检验申请 63

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64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保证 64

一、人员 64

二、试剂 64

三、培养基 65

四、设备 67

五、检验过程 67

第三节 检验后质量保证 69

一、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 69

二、检验后标本的处置 70

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71

第六章 细菌学概述 71

第一节 细菌分类 71

一、概述 71

二、细菌的分类等级 72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 72

第二节 细菌命名 74

一、概述 74

二、细菌命名法 74

三、细菌分类命名系统 75

第三节 细菌鉴定 75

一、概述 75

二、鉴定的方法 75

三、鉴定程序 76

第七章 球菌 78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79

一、分类 79

二、临床意义 80

三、微生物学检验 81

第二节 链球菌属 83

一、分类 83

二、临床意义 84

三、微生物学检验 86

第三节 肠球菌属 89

一、分类 89

二、临床意义 89

三、微生物学检验 90

第四节 其他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91

一、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91

二、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92

第五节 奈瑟菌属 92

一、分类 92

二、临床意义 93

三、微生物学检验 93

第六节 卡他莫拉菌 95

第八章 肠杆菌科 97

第一节 概述 97

一、分类 97

二、临床意义 98

三、微生物学检验 99

第二节 埃希菌属 102

一、分类 102

二、临床意义 102

三、微生物学检验 104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06

一、分类 106

二、临床意义 107

三、微生物学检验 108

第四节 志贺菌属 112

一、分类 112

二、临床意义 112

三、微生物学检验 113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116

一、分类 116

二、临床意义 11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17

第六节 枸橼酸杆菌属 119

一、临床意义 119

二、微生物学检验 119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121

一、分类 121

二、临床意义 121

三、微生物学检验 122

第八节 肠杆菌属、泛菌属、哈夫尼菌属 123

一、肠杆菌属 123

二、泛菌属 125

三、哈夫尼菌属 125

第九节 沙雷菌属 125

一、分类 126

二、临床意义 12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26

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127

一、变形杆菌属 128

二、普罗威登菌属 130

三、摩根菌属 131

第九章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33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134

一、概述 134

二、铜绿假单胞菌 137

三、临床常见的几种假单胞菌 139

第二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140

一、分类 140

二、临床意义 140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1

第三节 窄食单胞菌属 142

一、分类 142

二、临床意义 142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2

第四节 不动杆菌属 143

一、分类 143

二、临床意义 143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3

第五节 产碱杆菌属 145

一、分类 145

二、临床意义 14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6

第六节 黄杆菌属 147

一、分类 147

二、临床意义 147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7

第七节 莫拉菌属 148

一、分类 148

二、临床意义 148

三、微生物学检验 148

第八节 军团菌属 150

一、分类 150

二、临床意义 151

三、微生物学检验 152

第十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56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156

一、分类 156

二、临床意义 15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57

第二节 鲍特菌属 159

一、分类 159

二、临床意义 159

三、微生物学检验 160

第三节 布鲁菌属 162

一、分类 162

二、临床意义 162

三、微生物学检验 163

第四节 巴斯德菌属 165

一、分类 165

二、临床意义 165

三、微生物学检验 165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 167

一、分类 167

二、临床意义 167

三、微生物学检验 167

第十一章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 169

第一节 弧菌属 169

一、霍乱弧菌 170

二、副溶血性弧菌 173

三、其他弧菌 175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176

一、气单胞菌属 176

二、邻单胞菌属 177

第三节 弯曲菌属 178

一、分类 178

二、临床意义 178

三、微生物学检验 179

第四节 螺杆菌属 180

一、分类 181

二、临床意义 181

三、微生物学检验 181

第十二章 棒状杆菌属 184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184

一、临床意义 184

二、微生物学检验 185

第二节 类白喉棒状杆菌 187

一、假白喉棒状杆菌 187

二、化脓棒状杆菌 187

三、溃疡棒状杆菌 187

四、假结核棒状杆菌 188

五、杰克群棒状杆菌 188

六、溶血棒状杆菌 188

七、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188

第十三章 其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190

第一节 有芽胞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190

一、炭疽芽胞杆菌 190

二、蜡样芽胞杆菌 194

第二节 无芽胞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196

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196

二、红斑丹毒丝菌 198

三、阴道加特纳菌 199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 20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204

一、分类 204

二、临床意义 204

三、微生物学检验 205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210

一、分类 210

二、临床意义 210

三、微生物学检验 211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213

一、临床意义 214

二、微生物学检验 214

第四节 放线菌属 214

一、分类 215

二、临床意义 215

三、微生物学检验 215

第五节 诺卡菌属 216

一、分类 216

二、临床意义 216

三、微生物学检验 217

第十五章 厌氧菌 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基本概念、种类与分布 219

二、厌氧菌感染的条件 220

三、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220

四、厌氧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 221

第二节 厌氧球菌 223

一、消化球菌属 223

二、消化链球菌属 223

三、韦荣球菌属 224

第三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24

一、类杆菌属 224

二、普雷沃菌属 225

三、卟啉单胞菌属 225

四、梭杆菌属 226

第四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26

一、丙酸杆菌属 227

二、优杆菌属 227

三、双歧杆菌属 227

四、乳杆菌属 228

第五节 梭状芽胞杆菌 228

一、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229

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230

三、肉毒梭状芽胞杆菌 232

四、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235

第十六章 螺旋体 237

第一节 分类 237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 238

一、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238

二、双曲钩端螺旋体 243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243

一、伯氏疏螺旋体 243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 246

三、奋森疏螺旋体 247

第四节 密螺旋体属 247

一、梅毒螺旋体 247

二、其他密螺旋体 251

第十七章 支原体 253

第一节 分类 253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253

一、临床意义 254

二、微生物学检验 254

第三节 溶脲脲原体 257

一、临床意义 257

二、微生物检验 258

第四节 其他支原体 260

一、人型支原体 260

二、穿通支原体 260

第十八章 衣原体 263

第一节 分类 263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 263

一、临床意义 264

二、微生物学检验 264

第三节 肺炎衣原体 267

一、临床意义 267

二、微生物学检验 268

第四节 鹦鹉热衣原体 269

一、临床意义 269

二、微生物学检验 269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272

第一节 分类 272

第二节 立克次体属 273

一、临床意义 273

二、微生物学检验 274

第三节 东方体属 278

一、临床意义 278

二、微生物学检验 279

第四节 埃立克体属 280

一、临床意义 281

二、微生物学检验 281

第五节 柯克斯体属 283

一、临床意义 283

二、微生物学检验 284

第六节 汉赛巴通体 285

一、临床意义 285

二、微生物学检验 285

第三篇 临床真菌学 287

第二十章 真菌学概述 287

第一节 分类 287

第二节 真菌的基本特性 288

一、形态特性 288

二、培养与繁殖 289

三、致病性 290

第二十一章 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 292

第一节 毛癣菌属 292

一、分类 292

二、临床意义 292

三、微生物学检验 293

第二节 表皮癣菌属 295

一、分类 295

二、临床意义 295

三、微生物学检验 296

第三节 小孢子菌属 296

一、分类 296

二、临床意义 296

三、微生物学检验 296

第四节 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其他浅部真菌 296

一、糠秕马拉色菌 297

二、暗色真菌 297

三、孢子丝菌 298

第二十二章 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 300

第一节 念珠菌属 300

一、分类 300

二、临床意义 300

三、微生物学检验 301

第二节 隐球菌属 304

一、分类 304

二、临床意义 304

三、微生物学检验 304

第三节 曲霉菌属 305

一、分类 305

二、临床意义 306

三、微生物学检验 306

第四节 组织胞浆菌属 308

一、分类 308

二、临床意义 308

三、微生物学检验 309

第五节 卡氏肺孢菌 310

一、分类 310

二、临床意义 310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1

第六节 毛霉目真菌 311

一、分类 311

二、临床意义 311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2

第七节 马尔尼菲青霉 314

一、分类 314

二、临床意义 314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4

第八节 镰刀菌 316

一、分类 316

二、临床意义 316

三、微生物学检验 316

第四篇 临床病毒学 319

第二十三章 病毒学概述 319

第一节 分类 319

一、分类依据与原则 319

二、分类系统和命名 320

三、非寻常病毒的分类 323

第二节 基本特性 323

一、形态学特性 323

二、结构 324

三、增殖 325

四、遗传和变异 326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 327

一、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327

二、分离与鉴定 327

三、快速诊断 329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331

第一节 正黏病毒科 332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333

二、禽流感病毒 336

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 337

第二节 副黏病毒科 337

一、麻疹病毒 337

二、腮腺炎病毒 338

三、副流感病毒 339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 339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340

一、腺病毒 340

二、风疹病毒 341

三、冠状病毒 342

四、鼻病毒 343

五、呼肠病毒 344

第二十五章 肠道感染病毒 345

第一节 人类肠道病毒 345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345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347

三、新型肠道病毒 349

第二节 轮状病毒 350

一、分类 350

二、临床意义 350

三、微生物学检验 351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35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355

一、临床意义 355

二、微生物学检验 35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 357

一、乙型肝炎病毒 357

二、丁型肝炎病毒 361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362

一、临床意义 362

二、微生物学检验 362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 365

一、临床意义 365

二、微生物学检验 365

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 368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369

一、分类 369

二、临床意义 369

三、微生物学检验 370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70

一、临床意义 371

二、微生物学检验 371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372

一、临床意义 372

二、微生物学检验 372

第四节 EB病毒 373

一、分类 373

二、临床意义 373

三、微生物学检验 373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6、7、8型 374

一、人疱疹病毒6型 374

二、人疱疹病毒7型 375

三、人疱疹病毒8型 375

第二十八章 黄病毒、出血热病毒 378

第一节 黄病毒 378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78

二、登革病毒 379

三、森林脑炎病毒 381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381

一、汉坦病毒 382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383

第二十九章 反转录病毒 385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85

一、分类 385

二、临床意义 386

三、微生物学检验 386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390

一、临床意义 390

二、微生物学检验 391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朊粒 393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393

一、临床意义 393

二、微生物学检验 394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395

一、临床意义 395

二、微生物学检验 396

第三节 细小病毒B19 396

一、临床意义 397

二、微生物学检验 397

第四节 朊粒 397

一、临床意义 397

二、微生物学检验 39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