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两汉儒生的社会角色
两汉儒生的社会角色

两汉儒生的社会角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禹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29892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眼于儒生群体及汉代社会的历史视野,将研究的视点定格为汉代儒生的社会活动。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从缕述儒生的渊源入手,勾画出汉代儒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轨迹,在分类描述的基础上,对儒生群体的整体特征及其在政治、经济、礼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活动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两汉儒生的社会角色》目录

第一章 两汉儒生的历史渊源 1

第一节 先秦的儒生 1

一 儒的起源 1

二 早期儒生的主要特点 3

第二节 秦朝的儒生 8

一 “一任于法”的统治思想下儒生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9

二 秦末的社会动荡与儒生的际遇 13

第二章 两汉儒生的分类 15

第一节 汉代人对儒生的分类 15

一 董仲舒、何休与应劭对儒生的分类 16

二 王充的儒生分类 19

三 其他具有儒生分类性质的叙述 21

第二节 今人关于两汉儒生分类问题的阐述 22

第三节 本书关于汉代儒生分类问题的基本看法 24

第三章 两汉儒生群体社会角色的构成及变化 28

第一节 儒生群体社会角色的构成情况 28

一 在学的儒生 28

二 事教的儒生 35

三 从政的儒生 42

四 隐逸的儒生 43

第二节 两汉儒生群体总量变化的阶段性特点 51

一 汉初的儒生群体 52

二 武帝至新莽时期儒生群体 55

三 东汉时期儒生群体 58

四 汉代儒生群体的来源 61

第三节 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的一般特征 66

一 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 66

二 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的特征 68

第四章 儒生与两汉政治统治 72

第一节 建言议政 72

一 汉初儒生安定国家的建言 77

二 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策 78

三 西汉后期儒臣应对社会危机的主张 81

四 东汉儒生反宦官的“清议” 82

五 儒生担任议政的主要职官 85

第二节 参与行政管理 97

一 儒生出任地方长吏 97

二 儒生仕朝入拜卿相 118

第三节 儒生在西汉统治集团内从边缘到核心的地位变化 128

一 汉初儒生在政治上的边缘地位 128

二 武宣时期从边缘到核心的过渡 129

三 元帝以后儒生主导地位的确立 130

第五章 儒生与两汉社会经济 136

第一节 参与国家经济政策的议定 136

一 西汉时期儒生的经济政策之议 137

二 新莽时期王莽的经济改革 147

三 东汉时期儒生有关经济的建言 150

第二节 从事经济事务管理 152

一 儒官参与国家的经济管理 153

二 儒吏从事地方的经济管理事务 154

第三节 经营生计活动 158

一 西汉儒生的生计活动 160

二 东汉儒生的生计活动 165

第六章 儒生与两汉礼制建设 169

第一节 儒生与汉初至宣帝时期礼制的建立 169

一 叔孙通制朝仪、宗庙礼 169

二 文景时期儒生对礼制建设的建言与贡献 178

三 武帝至宣帝时期礼仪活动中的儒生 180

第二节 元帝到新莽时期的礼制变革 185

一 元帝至西汉末儒生主导的礼制变革 186

二 王莽新朝礼制 196

第三节 儒生与东汉时期的礼制完善 200

一 光武帝时期的礼制创建 200

二 汉明帝时期的礼制建设 208

三 章帝以后的礼制建设 213

第七章 儒生与两汉文化教育 217

第一节 儒生的经学传承活动 217

一 两汉儒生传经的学术源流 218

二 两汉儒生经学传承的具体方式 230

三 儒生经学传承活动的特点 232

第二节 儒生的著书立说 238

一 说经解经类 239

二 政论史著类 245

三 诗赋文论类 247

四 其他杂著类 247

第三节 儒生保存整理典籍文献的活动 263

一 从事典籍的搜集管理 263

二 从事典籍的整理 267

三 从事典籍的训释 270

第四节 儒生与两汉文化交流 274

一 儒生与中原、边郡间的文化交流 274

二 儒生与中外文化交流 278

结语 280

参考文献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