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学讲义
针灸学讲义

针灸学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渭南地区中医学校教材编写组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38 页
图书介绍:
《针灸学讲义》目录

第一章经络学说概述 1

第一节经络的意义 1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一、十二经脉 1

1、十二经脉与脏腑表里关系 1

2、十二经脉的概括分布及走向 1

3、十二经脉命名 1

4、十二经脉的重要性 2

二、奇经八脉 2

第三节经络的功能和应用 3

一、生理方面 3

二、病理方面 3

三、诊断方面 4

四、治疗方面 4

第二章刺法 4

第一节基础知识 4

一、针具的种类 4

1、毫针 4

2、三棱针 5

3、皮肤针 5

4、皮内针 5

5、火针 6

二、针刺练习 6

三、针刺应注意事项 6

1、对初诊病员应做好思想工作 6

2、选择针刺体位 6

3、针具选择 7

4、定穴与消毒 7

5、对孕妇禁忌 7

四、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7

1、针刺的角度 7

2、针刺深度 7

第二节毫针刺法 8

一、押手法与进针法 8

1、押手法 8

2、进针法 8

二、行针与得气 8

1、基本手法 9

2、辅助手法 9

三、针刺补泻 9

四、留针和起针 10

1、留针 10

2、起针 10

五、针刺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处理 10

1、注意事项 10

2、异常情况处理 10

第三节其他针刺法 11

一、三棱针 11

二、皮肤针 11

三、皮内针 12

四、火针 12

第三章灸法 12

第一节灸的作用 12

第二节常用的灸法 12

一、直接灸 12

1、无瘢痕灸 12

2、瘢痕灸 12

二、间接炙 12

1、隔姜灸 12

2、隔蒜灸 13

3、隔盐灸 13

三、艾条灸 13

四、温针 13

第三节灸的适应症与禁忌 13

一、适应症 13

二、禁忌 13

第四节灸的注意事项 13

第四章输穴总论 13

第一节输穴的概念 13

第二节输穴分类 13

一、十四经穴 14

二、经外奇穴 14

三、阿是穴 14

第三节输穴取法 14

一、骨度取穴法 14

二、中指同身寸取穴法 15

三、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 15

四、简便取穴法 16

第四节特定穴位的含义和作用 16

一、原穴 16

二、络穴 16

三、背俞穴 16

四、募穴 16

五、八会穴 16

六、郄穴 16

七、下合穴 16

第五章输穴各论 18

第一节十四经输穴 18

一、任脉 18

中极 18

关元 20

石门 20

气海 20

神阙 20

中脘 20

巨阙 21

膻中 21

天突 21

承浆 21

二、督脉 23

命门 24

至阳 24

大推 24

哑门 24

风府 25

百会 25

水沟 25

三、手太阴肺经 27

中府 28

尺泽 28

列缺 28

太渊 28

少商 28

四、手阳明大肠经 29

商阳 30

合谷 31

曲池 31

肩髃 31

迎香 31

五、足阳明胃经 33

四白 34

地仑 34

颊车 34

下关 34

头维 34

梁门 34

天枢 35

髀关 35

梁丘 35

犊鼻 35

足三里 35

上巨虚 36

丰隆 36

内庭 36

六、足太阴脾经 38

隐白 39

太白 40

公孙 40

三阴交 40

阴陵泉 40

血海 40

大包 41

七、手少阴心经 42

少海 43

通里 44

神门 44

八、手太阳小肠经 45

少泽 46

后溪 46

小海 46

曲? 46

听宫 46

九、足太阳膀胱经 47

睛明 49

攒竹 49

天柱 49

风门 49

肺俞 49

心俞 50

膈俞 50

肝俞 50

脾俞 50

肾俞 51

大肠俞 51

膀胱俞 51

次髎 51

委中 51

承山 52

昆仑 52

申脉 52

至阴 52

十、足少阴肾经 55

涌泉 56

太溪 57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 59

曲泽 60

内关 60

中冲 60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 61

中诸 63

外关 63

夭并 63

翳风 63

耳门 63

丝竹空 63

十三、足少阳胆经 65

瞳子髎 66

听会 67

阳白 67

风池 67

带脉 67

环跳 67

风市 67

阳陵泉 68

绝骨 68

侠溪 68

十四、足厥阴肝经 70

大敦 72

太冲 72

章门 72

期门 72

第二节经外奇穴 73

太阳 73

印堂 74

鱼腰 74

金津·玉液 74

四缝 74

十宣 75

腰眼 75

鹤顶 75

兰尾穴 75

第三节新穴位 76

头项部 76

腹部 77

腰背部 78

上肢部 78

下肢部 79

第六章其他疗法 82

一、耳针疗法 82

二、头皮针疗法 92

三、穴位注射疗法 100

四、拔灌疗法 101

五、刺血疗法 103

第七章临床治疗 104

第一节针灸治疗法则 104

第二节针灸处方规律 105

第三节常见病症治疗 106

一、内科病症 106

昏厥 106

休克 106

中暑 107

感冒 107

支气管哮喘 108

头痛 109

胃痛(附:呃逆,胃下垂) 110

呕吐 112

腹痛 113

胸胁痛 113

腰痛 114

腹泻 115

遗尿,尿闭 115

遗精,阳瘘 116

眩晕 117

高血压病 118

中风 118

癔病 120

关节炎 121

大骨节病 122

二、外科疾症 122

落枕 122

急性兰尾炎 123

急性乳腺炎 123

腮腺炎 124

荨麻疹 124

三、儿科病症 125

从儿疳积 125

小儿麻痹 125

惊风 126

四、妇科病症 127

痛经 127

月经不调 127

功能性子宫出血 128

带下 129

胎位不正 129

乳汁缺少(附:回乳) 130

子宫脱垂 130

五、五官科病症 131

聋哑 131

结膜炎 131

牙痛 132

咽喉肿痛 132

鼻炎、鼻窦炎 133

第八章针刺麻醉 134

第一节针麻的特点 134

第二节针麻的方法 135

一、术前准备 135

二、选穴 135

三、刺激及诱导 136

四、术中管理及术后随防 136

第三节常见手术针麻选穴举例 137

第四节辅助用药 137

第五节针麻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1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