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高等学校教材  古生物学  下
高等学校教材  古生物学  下

高等学校教材 古生物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京大学,张永辂,刘冠邦,边立曾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660 页
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教材 古生物学 下》目录

目录 365

第三部分 古脊椎动物 365

第十七章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365

一、起源 365

二、鉴别特征 365

三、骨骼特征 365

四、分类和地质史 368

第十八章 鱼形动物超纲无颌纲(AGNATHA) 370

第一节 七鳃鳗亚纲(Petromyzones)和盲鳗亚纲(Myxini) 370

第二节 骨甲亚纲(Osteostraci) 371

第三节 盔甲亚纲(Galeaspida) 372

第四节 异甲亚纲(Heterostraci) 373

第十九章 鱼形动物超纲(续) 376

第一节 盾皮鱼纲(Placodermi) 376

第二节 棘鱼纲(Acanthodii) 381

第三节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382

一、形态 382

二、分类 384

第四节 硬骨鱼纲(Osteoichthyes) 387

二、分类 388

一、形态 388

第五节 鱼形动物超纲小结 395

第二十章 两栖纲(AMPHIBIA) 396

第一节 形态 396

第二节 分类 397

第二十一章 爬行纲(REPTILIA) 401

第一节 形态 401

一、羊膜卵的形态和功能 401

二、硬体特征 401

第二节 分类 402

一、无孔亚纲(Anapsida) 403

二、双孔亚纲(Diapsida) 405

三、上孔亚纲(Euryapsida) 411

四、下孔亚纲(Synapsida) 412

第三节 起源、进化及恐龙绝灭 415

第二十二章 鸟纲(AVES) 417

第一节 形态 417

第二节 分类 417

一、骨骼 422

第一节 形态 422

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新鸟亚纲(Neornithes) 422

第二十三章 哺乳纲(MAMMALIA) 422

二、牙齿 424

三、表皮衍生物 427

第二节 分类 427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427

二、兽亚纲(Theria) 429

古兽次亚纲(Pantotheria)·后兽次亚纲(Metatheria)·真兽次亚纲(Eutheria)第三节 哺乳动物的发展 466

第四节 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 466

一、形态 468

二、分类 468

第二十四章 低等植物 附: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468

第一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468

第四部分 古植物 468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469

一、形态 469

二、化石蓝藻 470

非骨架蓝藻·骨架钙质蓝藻 475

第三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475

一、化石藏卵器的形态 480

非骨架绿藻·骨架钙质绿藻 480

第四节 轮藻门(Charophyta) 480

二、分类和化石代表 483

三、生态 484

四、进化趋向和地质史 485

第五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485

第六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486

一、内生孢子 486

二、颗石藻类(Coccolithoporids) 486

三、硅鞭毛藻类(Silicoflagellates) 487

第七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489

第八节 甲藻门(Pyrrophyta) 490

第九节 疑源类(Acritarch) 493

第十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494

一、壳壁构造 494

二、分类 495

三、生态和地质意义 495

第十一节 红藻门(Rhodophyta) 496

第十二节 褐藻门(Phaeophyta) 498

一、形态 499

第十三节 叠层石(Stromatolith) 499

二、形成方式和生态 502

三、分类 503

四、地质史 504

第十四节 粘菌门(Myxomycophyta)和真 504

菌门(Eumycophyta) 504

第十五节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附) 505

二、分类 506

第二十五章 原始陆地维管植物——无叶植物 506

一、形态 506

瑞尼蕨目(Rhyniales)·工蕨目(Zosterophyllales) 510

·三枝蕨目(Trimerophytales) 510

第二十六章 小叶植物门(MICROPHYLLOPHYTA) 510

一、两种不同起源的叶 510

二、分类 511

一、形态 521

二、分类 521

镰木目(Drepanophycales)·原始鳞木目(Protolepidodendrales) 521

·石松目(Lycopodiales)·鳞木目(Lepidodendrales)·水韭目(Isoetales)·卷柏目(Selaginellales)第二十七章 有节植物门(ARTHROPHYTA) 521

假波尼目(Pseudoborniales)·楔叶目(Sphenophyllales)·芦木目 531

(Calamitales)·木贼目(Equisetales) 531

第二十八章 羽叶植物门(PTEROPHYTA) 531

第一节 隐花羊齿植物(Cryptogamic fern) 531

瓢叶目(Noeggerathiales)(附) 540

第二节 裸子植物(Gymnosperms) 540

一、前裸子植物(Progymnosperms) 540

(Marattiales)·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真蕨目(Filicales) 540

枝叶蕨目(Cladoxylales)·对叶蕨目(Zygopteridales)·观音座莲目 540

二、种子蕨纲(Pteridospermopsida) 541

古生代种子蕨·中生代种子蕨·舌羊齿类(Glossopterides)·开通蕨(Caytonia)三、苏铁纲(Cycadopsida) 552

本内苏铁目(Bennettilales)·苏铁目(Cycadales)·尼尔桑目(Nilssoniales)四、苛达树纲(Cordaitopsida) 556

五、银杏纲(Ginkgopsida) 559

六、松柏纲(Coniferopsida) 561

伏脂杉目(Voltziales)·松杉目(Coniferales)和红豆杉目(Taxales) 565

七、买麻藤纲(Gnetopsida) 565

第三节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566

三、叶化石的研究 567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s) 567

二、分类 567

一、形态 567

四、地质史 568

五、叶化石对古气候的指示作用 570

第二十九章 孢子和花粉(SPORES AND POLLENS) 572

第一节 概述 572

第二节 形态 573

二、裸子植物花粉的形态 578

一、蕨类植物孢子的形态 578

第三节 各类植物的孢子花粉形态 578

壁部构造·外壁的纹饰 578

孢子花粉的形成·极性和对称性·形状、大小和轮廓·萌发孔· 578

三、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态 581

第四节 化石孢子花粉的分类 581

第五部分 亲缘关系不明的门类和遗迹化石 583

第三十章 牙形刺(CONODONTS) 583

第一节 形态 583

单锥型·复合型·台型 586

第二节 牙形刺集群和牙形刺动物 586

第三节 古生态和地质意义 587

第一节 形态 590

第三十一章 几丁虫(CHITINOZOA) 590

第二节 地质意义和生态 593

第三十二章 遗迹化石(ICHNOFOSSIL) 594

第一节 概述 594

一、研究范围 594

二、特征 594

三、保存 596

四、命名 596

二、形态分类 597

第二节 分类 597

一、系统发生分类 597

三、行为分类 600

第三节 研究意义 601

一、古生态学意义 601

二、沉积学意义 603

三、生物地层学意义 603

索引 605

主要参考文献 6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