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1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其主要成就 3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 5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6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6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6
一、对免疫的认识 6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6
三、现代“免疫”的概念 7
第二节 机体的免疫系统 8
一、中枢淋巴器官 9
二、外周淋巴器官 10
三、免疫活性细胞 12
第三节 抗原 13
—、抗原的基本特性 13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6
第二章 非特异性免疫 20
第一节 生理屏障作用 20
一、外部屏障 20
二、内部屏障 21
第二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22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来源、组成和定位 22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免疫功能 23
一、补体系统 26
附 吞噬细胞缺陷症 26
第三节 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26
二、干扰素 32
三、其它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32
第三章 特异性免疫(一) 34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4
一、感应阶段(识别和加工处理抗原的阶段) 34
二、反应阶段(淋巴细胞分化增殖阶段) 34
三、效应阶段(发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35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特征 35
一、淋巴细胞的膜受体 35
二、淋巴细胞的新群与亚群 37
第三节 细胞免疫 39
一、细胞免疫的概念 39
二、细胞免疫的功能 39
第四章 特异性免疫(二) 43
第一节 体液免疫的概念 43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43
一、基本结构 43
二、水解片段 45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形成 45
一、形成部位 45
二、形成的一般规律 46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功能 47
三、形成的机制 47
一、结合特异性抗原 48
二、激活补体 48
三、亲和细胞 48
四、主动地通过屏障 48
五、结合细菌蛋白 49
第五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49
—、IgG 49
二、IgA 49
三、IgM 51
四、IgD 51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法 52
第六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症 52
五、IgE 52
第五章 免疫应答的自控与调节 54
第—节 免疫遗传学基础 54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54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控制 59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61
一、免疫系统的内调节 61
二、免疫系统的外调节 63
第三节 外界因素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64
一、内在因素 64
二、外在因素 65
一、细菌的致病性 66
第六章 传染性免疫 66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在传染性免疫中的作用 66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门户及定位 69
第二节 机体抗传染性免疫的机制 70
一、抗毒索性免疫的机制 70
二、抗菌性免疫的机制 70
三、抗病毒性免疫的机制 72
四、抗真菌性免疫机制 72
一、隐性传染和显性传染 74
二、局部传染与全身传染 75
一、临床类型 77
二、发生机制 78
一、临床类型 80
二、发生机制 81
一、临床类型 82
二、发生机制 84
附 Arthus反应 85
一、临床类型 86
二、发生机制 87
一、寻找变应原 89
二、恢复机体免疫调节功能 89
一、传染病的免疫诊断 91
二、免疫病的免疫诊断 92
一、免疫预防制剂的种类 94
二、免疫预防制剂的应用 95
一、免疫增强剂 97
二、免疫抑制剂 100
第二篇 细菌学 102
第九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02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102
一、球菌 102
二、杆菌 103
三、弧菌与螺菌 103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03
—、基本结构 104
二、特殊结构 110
一、光学显微镜检查 113
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113
二、电子显微镜检查 114
第十章 细菌的代谢和繁殖 116
第一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16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116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17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及其繁殖 117
一、细菌的营养需要 117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18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119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其产物 121
二、细菌的代谢和呼吸 122
一、细菌的酶 122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124
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30
第一节 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 130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3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131
第二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32
一、物理因素的影响 133
二、化学因素的影响 135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噬菌体 138
二、菌落的变异 142
一、形态结构的变异 142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142
第十二章 细菌的变异 142
三、毒力的变异 143
四、耐药性的变异 144
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机理 144
一、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144
二、基因的突变 145
三、染色体内和染色体外基因的转移 147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151
一、预防中的应用 151
二、在诊断中的应用 151
三、在治疗中的应用 152
一、生物学性状 153
第一节 葡萄球菌 153
第十三章 病原性球菌 15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55
三、检验诊断 156
四、防治原则 156
第二节 链球菌 156
一、生物学性状 15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58
三、检验诊断 160
四、防治原则 160
第三节 肺炎球菌 161
一、生物学性状 161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61
第四节 脑膜炎球菌 162
一、生物学性状 162
三、检验诊断 162
四、特异防治 16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3
三、检验诊断 164
四、特异防治 164
附 淋球菌 165
附 其他奈瑟氏菌 165
第十四章 厌氧杆菌 167
第一节 梭状芽孢杆菌 167
一、破伤风杆菌 168
产气荚膜杆菌 170
二、气性坏疽病原菌 170
第二节 无芽孢厌氧菌 172
一、脆弱类杆菌 172
二、产黑色素类杆菌 172
第十五章 肠道杆菌 173
第一节 大肠杆菌 174
一、生物学性状 174
二、致病性 175
三、检验诊断 176
第二节 沙门氏菌 176
一、生物学性状 17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79
三、检验诊断 180
四、特异防治 181
第三节 痢疾杆菌 181
一、生物学特性 18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84
三、检验诊断 185
四、防治原则 185
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 185
一、变形杆菌 185
二、肺炎杆菌 186
三、不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187
霍乱弧菌 189
一、生物学性状 189
第十六章 霍乱弧菌 18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91
三、检验诊断 192
四、特异防治 193
附 副溶血性弧菌 194
第十七章 结核杆菌 195
第一节 结核杆菌 195
—、生物学性状 195
二、菌体成分与抗原结构及毒力的关系 196
三、致病性 197
四、免疫性与变态反应 198
五、检验诊断 199
六、特异防治 200
第二节 麻风杆菌 201
附 非典型分枝杆菌 202
第十八章 白喉杆菌属 203
一、生物学性状 203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204
三、检验诊断 206
四、特异防治 207
附 类白喉杆菌 208
第十九章 动物疫源菌 209
第一节 炭疽杆菌 209
一、生物学性状 209
第三节 致瘤病毒 21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12
三、检验诊断 213
四、特异防治 214
第二节 布氏杆菌 215
一、生物学性状 215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217
三、微生物学检验 217
四、特异防治 218
第三节 鼠疫杆菌 219
一、生物学性状 21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20
三、检验诊断 222
附 士拉热杆菌 223
马鼻疽杆菌 223
四、特异防治 223
类鼻疽杆菌 224
第二十章 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225
一、流行性感冒杆菌 225
二、百日嗽杆菌 226
三、弯曲菌属 228
空肠弯曲菌 228
四、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 230
五、嗜肺军团杆菌 231
第三篇 病毒学及其他病原微生物 234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34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235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35
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236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238
一、吸附 238
二、穿入 238
三、脱壳 238
四、生物合成 239
五、装配与释放 241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242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242
二、病毒的变异 243
附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44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247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47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247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248
三、病毒的致病机理 252
第二节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 253
一、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254
二、破坏和清除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254
三、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255
第二十三章 实验室诊断与特异防治 258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58
一、病毒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258
二、病毒快速检验诊断 258
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59
一、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 263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63
二、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 264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266
第一节 正粘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266
一、生物学性状 26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0
三、病毒学检验 270
四、防治原则 271
第二节 副粘病毒 271
一、副流感病毒 271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 272
三、麻疹病毒 272
四、腮腺炎病毒 273
第三节 腺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 274
一、腺病毒 274
二、其他呼吸道病毒 276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 277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77
一、生物学性状 27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8
三、检验诊断 279
四、特异预防 279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280
一、生物学性状 280
第三节 其他肠道病毒 28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1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282
二、肠胃炎病毒 282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28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83
一、生物学性状 28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4
三、检验诊断 285
四、特异防治 28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85
—、生物学性状 285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287
三、检验诊断 289
四、防治原则 290
附 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290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 292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93
一、生物学性状 29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94
三、检验诊断 294
四、特异防治 295
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 295
第四节 登革热病毒 296
第三节 出血热病毒 296
附 马脑脊髓炎病毒 296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297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298
附 黄热病病毒 299
马堡病毒 299
拉沙病毒 300
埃波拉病毒 300
第二十八章 疱疹病毒 302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302
一、生物学性状 30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02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04
四、特异防治 304
三、检验诊断 304
一、水痘 305
二、带状疱疹 305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 306
一、巨细胞病毒 306
二、EB病毒 307
第二十九章 其它病毒 308
第—节 狂犬病病毒 308
一、生物学性状 30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08
第二节 风疹病毒 309
四、特异防治 309
三、检验诊断 309
一、DNA致瘤病毒 310
二、RNA致瘤病毒 310
第三十章 衣原体与支原体 312
第一节 衣原体 312
一、一般特性 312
二、衣原体引起的疾病 313
三、检验诊断 314
第二节 支原体 315
一、一般性状 315
二、肺炎支原体 317
一、生物学性状 318
第三十一章 病原性立克次氏体 318
第一节 立克次氏体的共性 31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21
三、检验诊断 323
第二节 常见的病原性立克次氏体 325
一、斑疹伤寒组立克次氏体 325
二、恙虫病立克次氏体 327
三、Q热立克次氏体 328
第三十二章 病原性螺旋体 329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330
一、生物学性状 330
二、病性与免疫性 331
三、检验诊断 332
四、特异防治 333
第二节 回归热螺旋体 334
一、生物学特性 33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34
三、检验诊断 335
四、防治原则 335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 335
一、生物学特性 33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36
四、防治原则 337
三、检验诊断 337
第三十三章 病原性真菌与放线菌 338
第一节 病原性真菌概述 338
一、生物学性状 33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40
三、检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341
第二节 浅部真菌 341
第三节 深部真菌 343
一、白色念珠菌 343
二、新型隐球菌 344
第四节 放线菌 345
一、以色列放线菌 346
二、星形奴卡氏菌 346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微生物学》杨革主编 2018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