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护理药理学
实用护理药理学

实用护理药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盛树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38925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桥梁课,它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重点研究在护理中药物与病人之间产生各种反应的规律和内容。护用药理学的任务在于掌握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尤其是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配伍用药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实用护理药理学》的课程目标就是在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和辅助治疗工作中为防治疾病打好基础,其目的是保证病人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提高护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实用护理药理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

第三节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3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5

第一节 药物跨膜转运 5

一、被动转运 5

二、主动转运 6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6

一、吸收 6

二、分布 7

三、生物转化 8

四、排泄 8

第三节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参数 9

一、时量关系 9

二、消除动力学 9

三、半衰期 10

四、表观分布容积 10

五、稳态浓度 11

六、生物利用度 11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3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1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3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3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4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15

一、剂量 15

二、剂量-效应曲线 15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17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7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7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17

一、受体概念 17

二、受体学说 18

三、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拮抗药 18

四、受体的调节 19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20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20

一、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20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20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22

一、生理因素 22

二、病理状况 22

三、心理因素 23

四、遗传异常 23

五、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23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24

第二篇 调节外周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25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25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分类 25

一、传出神经的分类 25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26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与效应 27

一、受体类型及分布 27

二、受体的生理效应 28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29

一、作用方式 29

二、药物分类 30

第六章 拟胆碱药 31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31

一、完全拟胆碱药 31

二、M受体激动药 32

第二节 胆碱酯酶抑制药 33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34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有机磷酸酯类 35

第七章 抗胆碱药 40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40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40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43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44

一、N1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44

二、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45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49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50

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 51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54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7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57

一、α1,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7

二、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9

三、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9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59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62

第一节 概述 62

第二节 常用局麻药 64

一、酯类局麻药 64

二、酰胺类局麻药 64

第三篇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67

第十一章 全身麻醉药 67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 67

一、概述 67

二、常用吸入麻醉药 68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69

第三节 复合麻醉 70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72

第一节 苯二氮?类 72

第二节 巴比妥类 74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75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78

第一节 抗癫痫药 78

一、概述 78

二、常用抗癫痫药 79

第二节 抗惊厥药 81

第十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 84

第一节 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84

第二节 中枢抗胆碱药 86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88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88

一、吩噻嗪类 88

二、硫杂蒽类 90

三、丁酰苯类 90

四、其他类 90

第二节 抗躁狂症和抗抑郁症药 91

一、抗抑郁症药 91

二、抗躁狂症药 93

第三节 抗焦虑症药 93

第十六章 镇痛药 96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96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98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00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00

第五节 用药注意及脱瘾治疗 101

一、用药注意事项 101

二、脱瘾治疗 102

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第二节 常用药物 105

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的配伍应用 107

第十八章 中枢兴奋药 110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110

第二节 大脑功能促进药 111

第三节 呼吸中枢兴奋药 111

第四篇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药物 115

第十九章 钙通道阻滞药 115

第一节 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115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115

第二十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119

第一节 正性肌力作用药 119

一、强心苷类 119

二、儿茶酚胺类药物 123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123

第二节 逆转心肌肥厚与重构药 124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24

二、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AT1受体)拮抗药 124

三、醛固酮拮抗药 124

四、β受体阻断药 125

第三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26

一、利尿药 126

二、血管扩张药 126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 128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28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29

一、利尿药 129

二、钙通道阻滞药 130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30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131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34

一、交感神经抑制药 134

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134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35

第二十二章 抗心绞痛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39

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 139

一、硝酸酯类 139

二、β受体阻断药 141

三、钙拮抗剂 142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43

一、调血脂药 143

二、抗氧化剂 144

三、动脉内皮保护药 145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147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和药物分类 147

一、心肌电生理简介 147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147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48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48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48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 152

三、Ⅲ类——延长APD的药物 152

四、Ⅳ类——钙拮抗药 153

第五篇 调节内脏和血液系统功能的药物 157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57

第一节 利尿药 157

一、肾脏泌尿生理及利尿药作用部位 157

二、常用的利尿药 159

第二节 脱水药 161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164

第一节 平喘药 164

一、扩张支气管平喘药 164

二、抗炎平喘药 166

三、抗过敏平喘药 167

第二节 镇咳药 168

一、中枢性镇咳药 168

二、外周性镇咳药 169

第三节 祛痰药 169

一、痰液稀释药 169

二、黏痰溶解药 170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73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73

一、抗酸药 173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174

三、胃黏膜保护药 176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77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177

一、助消化药 177

二、止吐药与胃肠动力药 177

三、胃肠解痉药 179

四、泻药与止泻药 179

第三节 利胆药 181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子宫的药物 184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184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186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88

第一节 抗贫血药 188

第二节 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191

一、抗凝血药 191

二、促凝血药 193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 194

四、抗血小板药 195

第三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196

第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 196

第五节 糖类、盐类和酸碱平衡调节药 197

一、糖类 197

二、盐类 198

三、酸碱平衡调节药 199

第六篇 调节自体活性物质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药物 203

第二十九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 203

第一节 组胺 203

第二节 抗组胺药 204

一、H1受体阻断药 204

二、H2受体阻断药 205

第三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07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207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211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11

一、促皮质素 211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11

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14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14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15

一、硫脲类 215

二、碘及碘化物 216

三、放射性碘 217

四、β受体阻断药 217

第三十二章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219

第一节 胰岛素 219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21

一、胰岛素分泌促进药 221

二、双肌类 221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22

四、胰岛素增敏药 222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与抗生育药 224

第一节 性激素类药 224

一、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224

二、孕激素类药 225

三、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225

第二节 抗生育药 226

一、避孕药 226

二、抗早孕药 228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物 231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 231

第一节 常用术语 232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32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32

二、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233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233

四、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233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233

一、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234

二、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措施 234

第三十五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5

第一节 青霉素 235

一、天然青霉素 236

二、半合成青霉素 237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238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9

第三十六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243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43

一、概述 243

二、常用药物 243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45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245

第三十七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247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47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47

二、各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应用 248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250

第三十八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252

第一节 四环素类 252

第二节 氯霉素 254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57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257

一、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257

二、氟喹诺酮类药理学的共同特性 257

三、各种喹诺酮类药的特点 258

四、用药护理注意 260

第二节 磺胺类药及甲氧苄啶 260

一、磺胺类药 260

二、甲氧苄啶 262

第三节 硝基呋喃类药和硝基咪唑类药 262

一、硝基呋喃类药 262

二、硝基咪唑类药 263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266

第一节 抗真菌药 266

一、抗生素类 266

二、唑类 267

三、丙烯胺类 268

四、嘧啶类 269

第二节 抗病毒药 269

一、抗疱疹病毒药 269

二、抗流感病毒药 270

三、抗HIV药 271

四、其他抗病毒药 272

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275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75

一、各类抗结核病药 275

二、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78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278

第四十二章 消毒防腐药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第二节 常用消毒防腐药 281

第三节 用药与护理 282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 284

第一节 抗疟药 284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284

二、疟原虫的耐药性 285

三、常用抗疟药 285

四、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288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288

一、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药 288

二、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289

三、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289

第三节 抗滴虫病药 289

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药 290

第五节 抗丝虫病药 291

第六节 抗肠蠕虫病药 291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295

第一节 概述 295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 295

二、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296

三、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297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297

一、烷化剂 297

二、抗代谢药 299

三、抗肿瘤抗生素类 301

四、激素类 302

五、抗癌植物药 302

六、其他药物 303

第三节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303

第八篇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药及解毒药 307

第四十五章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药 307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307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308

第四十六章 解毒药 311

第一节 金属、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311

第二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312

一、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312

二、供硫剂 313

第三节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药物 313

第四节 其他解毒药 314

实验 317

药理学实验课须知 317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317

二、药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317

三、写好实验报告 318

实验项目 318

实验一 实验动物捉拿和给药方法 318

实验二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21

实验三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21

实验四 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22

实验五 不同溶媒对药物溶解性的影响 323

实验六 静脉注射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24

实验七 药物配伍禁忌 324

实验八 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325

实验九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 325

实验十 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小白鼠腺体分泌的影响 326

实验十一 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兔瞳孔的影响 327

实验十二 局麻药的毒性比较 327

实验十三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328

实验十四 艾司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329

实验十五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329

实验十六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330

实验十七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331

实验十八 药物对肠蠕动的影响 332

实验十九 药物对血凝时间的影响 332

实验二十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