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国新,吉逸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50648X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目录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网络的发展 1

1.2 网络的功能 2

1.3 网络的类型 2

1.3.1 按网络的跨度分类 2

1.3.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3

1.3.3 按管理性质分类 3

1.3.4 按交换方式分类 4

1.3.5 按功能分类 4

2 数据通信原理 5

2.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5

2.2 信道 6

2.2.1 有线信道 6

2.2.2 无线信道 6

2.2.3 模拟信道 6

2.2.4 数字信道 6

2.2.5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 7

2.2.6 差错率 7

2.3 调制/解调与编码/解码 7

2.3.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7

2.3.2 模拟传输系统 8

2.3.3 数字传输系统 8

2.3.4 调制/解调 8

2.3.5 编码/解码 11

2.3.6 发送和接收 12

2.4 传输编码 12

2.4.1 字符编码 12

2.4.2 通信编码 14

2.5 传输方式 16

2.5.1 并行传输 16

2.5.2 串行传输 16

2.5.3 同步技术 17

2.6 传输形式 17

2.7 传输差错处理 18

2.7.1 反馈重传法(ARQ) 18

2.7.2 前向纠错法(FEC) 18

2.7.3 混合纠错法(HEC) 19

2.8 常用检错码 19

2.8.1 检错码的构造 19

2.8.2 奇/偶校验码 19

2.8.3 正反码 20

2.8.4 循环校验码(CRC) 21

2.9 传输控制规程 23

2.9.1 面向字符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24

2.9.2 面向二进制位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27

2.10 多路复用与集中传输 32

2.10.1 多路复用 32

2.10.2 集中传输 34

2.11 数据交换 34

2.11.1 线路交换 35

2.11.2 报文交换 36

2.11.3 分组交换 36

2.11.4 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 37

2.12 数据报和虚电路 37

2.12.1 数据报(Datagram) 37

2.12.2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37

2.12.3 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比较 38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40

3.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式的提出 40

3.1.1 建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目的 40

3.1.2 标准化组织 41

3.2 OSI/RM的设计原理 42

3.2.1 分解 42

3.2.2 抽象 42

3.2.3 子模块(层)划分的原则 42

3.2.4 OSI的层次 43

3.3 基本术语 43

3.3.1 一般名词 43

3.3.2 服务原语 44

3.3.3 层间通信 44

3.3.4 数据类型 45

3.3.5 数据传输方式 46

3.4 物理层 46

3.4.1 术语 46

3.4.2 物理层功能 46

3.4.3 物理层服务 47

3.4.4 物理层协议 47

3.5 数据链路层 48

3.5.1 基于物理层的问题 48

3.5.2 数据链路层功能 49

3.5.3 数据链路层服务 49

3.5.4 数据链路层协议 49

3.5.5 多链路规程(MLP) 49

3.6 网络层 51

3.6.1 基于DL层的问题 51

3.6.2 网络层功能 51

3.6.3 网络地址和路由选择 51

3.6.4 数据链路的复用 52

3.6.5 网络层服务 52

3.6.6 网络层协议 52

3.7 运输层 53

3.7.1 基于网络层的问题 53

3.7.2 术语 53

3.7.3 运输层功能 54

3.7.4 运输层服务 54

3.7.5 运输层协议 54

3.8 会话层 55

3.8.1 基于运输层的问题 55

3.8.2 术语 55

3.8.3 会话层功能 56

3.8.4 会话层服务 56

3.8.5 会话层协议 57

3.9 表示层 58

3.9.1 基于会话层的问题 58

3.9.2 术语 58

3.9.3 表示层功能 58

3.9.4 表示层服务 58

3.9.5 表示层协议 59

3.10 应用层 59

3.10.1 应用层的目的 59

3.10.2 应用服务分类 59

3.10.3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 60

3.10.4 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 60

3.11 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 61

3.11.1 一般概念 61

3.11.2 虚拟文件库 61

3.11.3 FTAM服务 63

3.11.4 FTAM协议 64

3.11.5 FTAM应用举例 65

3.12 电文处理系统(MHS) 67

3.12.1 MHS的特点 67

3.12.2 MHS功能模型 68

3.12.3 MHS的层次模型 70

3.12.4 MHS处理的数据单元 72

3.13 电子数据交换(EDI) 73

3.13.1 EDI概述 73

3.13.2 UN EDIFACT介绍 75

3.13.3 EDI通信 79

3.14 OSI实现 81

3.14.1 OSI通信举例 81

3.14.2 OSI/RM的物理映射 82

3.15 其他著名的网络体系结构 83

3.15.1 IBM SNA 83

3.15.2 Netware体系结构 84

3.15.3 Windows NT 85

3.15.4 MAP/TOP体系结构 88

4 局域网 91

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91

4.1.1 局域网的特点 91

4.1.2 LAN的拓扑结构 92

4.1.3 传输媒体和传输技术 93

4.1.4 LAN的逻辑结构 97

4.2 星形网 98

4.2.1 星形网的构造 98

4.2.2 星形网的工作方式 98

4.3 总线局域网 99

4.3.1 总线局域网的结构 99

4.3.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100

4.3.3 以太网 102

4.3.4 令牌总线 109

4.3.5 ARCnet 112

4.4 环形局域网 113

4.4.1 环形局域网的结构 113

4.4.2 令牌环 114

4.4.3 DOMAIN网 116

4.4.4 IBM令牌环 117

4.4.5 CSMA/CD网、令牌总线网和令牌环网的比较 120

4.4.6 时间片环 120

4.4.7 Tornet网络 122

4.4.8 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 124

4.5 场地总线网 130

4.6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31

4.6.1 LLC网络层接口服务规范 131

4.6.2 LLC/LLC对等协议规程 132

4.6.3 LLC/MAC接口服务规范 133

4.7 LAN的网络层及其高层 134

5 广域网 135

5.1 广域网的特点 135

5.2 SONET/SDH 135

5.2.1 SDH的提出 135

5.2.2 SDH的原理 137

5.2.3 数字数据网(DDN) 138

5.3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 139

5.3.1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的组成 139

5.3.2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编址方式 141

5.3.3 端用户系统 141

5.3.4 PSDN可提供的服务 142

5.4 帧中继网络 142

5.4.1 帧中继的提出 142

5.4.2 帧中继的原理 143

5.4.3 帧中继的帧格式 143

5.4.4 帧中继的工作过程 144

5.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45

5.5.1 ISDN概述 145

5.5.2 ISDN的组成 145

5.5.3 BRI分析 146

5.5.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147

5.6 异步传输模式(ATM) 147

5.6.1 ATM的提出 147

5.6.2 ATM交换的概念 148

5.6.3 ATM的特征 149

5.6.4 ATM体系结构 151

5.6.5 ATM物理层 151

5.6.6 ATM层 152

5.6.7 ATM适配层(AAL) 153

5.6.8 ATM网络的工作过程 155

6 网络互连 157

6.1 网络互连概述 157

6.1.1 网络互连的目的 157

6.1.2 网络互连的准则 158

6.1.3 网络互连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158

6.2 网络互连部件 159

6.3 转发器/集线器(Repeater/HUB) 159

6.4 网桥/交换器(Bridge/Switch) 160

6.4.1 网桥的体系结构 160

6.4.2 网桥的特点 161

6.4.3 网桥的类型 162

6.4.4 网桥的路径选择 162

6.4.5 网桥的应用 164

6.5 路由器(Router) 166

6.5.1 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166

6.5.2 路由器的特点 166

6.5.3 路由器的应用 167

6.6 网关(Gateway) 167

7 因特网 169

7.1 因特网简介 169

7.1.1 因特网的提出 169

7.1.2 因特网的规则 171

7.1.3 因特网的结构 171

7.2 因特网地址 172

7.2.1 因特网地址分类 172

7.2.2 IP地址的表示 173

7.2.3 IP地址的分配 173

7.2.4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175

7.2.5 域名 175

7.2.6 IP地址的补充说明 176

7.3 因特网协议集 177

7.4 地址映射 178

7.4.1 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映射 178

7.4.2 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映射 179

7.4.3 域名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 179

7.5 IP协议 181

7.5.1 IP协议提供的服务 181

7.5.2 IP路由 181

7.5.3 IP协议(IRv4) 182

7.5.4 新型IP协议(IPv6) 184

7.6 传输控制协议(TCP) 186

7.6.1 TCP协议的特性 186

7.6.2 TCP端口和连接 187

7.6.3 TCP窗口机制 187

7.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87

7.7.1 ICMP报文的传输 188

7.7.2 ICMP报文的类型 188

7.7.3 ICMP应用 189

7.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0

7.9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190

7.10 基本的应用服务 191

7.10.1 远程登录(Telnet) 191

7.10.2 文件传输(FTP) 192

7.10.3 电子邮件(SMTP) 193

7.10.4 其他应用 196

7.10.5 万维网(WWW) 198

8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204

8.1 网络管理 204

8.1.1 网络管理的一般概念 204

8.1.2 网络管理中心 205

8.1.3 网络管理数据库 205

8.1.4 网络管理的功能 206

8.1.5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207

8.1.6 网络管理协议举例 208

8.2 网络安全 209

8.2.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09

8.2.2 网络安全的目标 210

8.2.3 数据加密 211

8.2.4 数字签名 215

8.2.5 密钥管理 216

8.2.6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16

8.2.7 防火墙 217

9 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 221

9.1 标准与规范 221

9.1.1 实施原则 221

9.1.2 实施步骤 222

9.2 用户需求分析 222

9.2.1 明确目标 222

9.2.2 描述问题 223

9.3 可行性分析 224

9.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24

9.3.2 效益分析 225

9.3.3 社会条件可行性分析 225

9.4 设计与选型 225

9.4.1 产品选择 225

9.4.2 供应商选择 227

9.5 安装与调试 228

9.6 培训和维护 229

参考文献 2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