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党的领导通论
党的领导通论

党的领导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成荣,马伯良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5016136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
《党的领导通论》目录

第一章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1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适应领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1

(一)政党的产生及其特征 1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4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作用 5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7

(一)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探索与失败 7

(二)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 8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巩固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9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0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11

(二)现代化建设战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表明:唯有共产党领导才能顺利发展中国 14

(三)正确对待党的错误和失误 16

四、党的领导的历史过程 18

(一)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18

(二)党的领导贯穿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全过程 20

五、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2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2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4

第二章 党的领导的条件 27

一、研究党的领导的条件的意义 27

(一)明确党的领导的条件,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党 29

(二)研究党的领导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9

(三)研究党的领导的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30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30

(一)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1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3

(三)批判“全民党”观点,为保持党自身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斗争 36

(四)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才能坚持党的领导 39

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 40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40

(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 44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奋斗 45

四、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47

(一)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依据 47

(二)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主要表现 49

五、党有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1

(一)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5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符合国情民意的正确科学的路线 54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56

(四)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59

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 59

(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 59

(二)党有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党员队伍 60

(三)党有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队伍 63

(四)党的组织具有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 67

七、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69

(一)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69

(二)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创造了富有成效的建党方式 70

(三)全党聚精会神抓党建 72

第三章 党的领导的含义、本质和特点 75

一、党的领导的含义 75

(一)领导的一般含义 75

(二)党的领导的含义 78

(三)科学地认识党的领导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83

二、党的领导的本质 85

(一)领导本质的含义 85

(二)以往一切剥削阶级领导的本质 86

(三)党的领导的本质 86

三、党的领导的特点 91

(一)党的领导是组织的领导 92

(二)党的领导是总体领导 92

(三)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94

(四)党的领导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95

第四章 党的领导职能 99

一、党的领导职能的含义 99

(一)领导职能的含义 99

(二)党的领导职能的含义 100

二、党的领导的根本职能 102

三、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 104

(一)党的领导的政治决策职能 104

(二)党的领导的组织协调职能 106

(三)党的领导的思想教育职能 111

四、不同层次党组织的职能 113

(一)党中央的职能 113

(二)地方党组织的职能 115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 116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职能 117

第五章 党的领导体制 119

一、党的领导体制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119

(一)党的领导体制的含义 119

(二)党的领导体制在实现党的领导职能中的重要作用 121

二、党的领导体制的沿革与评价 123

(一)党的领导体制的沿革 123

(二)党的领导体制的评价 127

三、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4

(一)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依据 134

(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实践成果 135

(三)进一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应注意的问题 139

第六章党的领导制度 141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 141

(一)民主集中制的由来和发展 141

(二)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中的作用 143

(三)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46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149

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151

(一)党的代表大会的地位 151

(二)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 152

(三)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153

三、集体领导制度 155

(一)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155

(二)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基本要求 157

(三)集体领导必须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158

第七章党的领导原则 159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59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 160

(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根结合,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62

(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164

二、党政分开原则 171

(一)党政分开的依据 171

(二)党政分开的含义 173

(三)党政分开的意义 174

三、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原则 176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形成 176

(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178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 179

四、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181

(一)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依据 181

(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会削弱党的领导 183

(三)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184

第八章 党的领导方式 185

一、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185

(一)党的领导首先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185

(二)路线和政策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186

(三)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188

(四)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191

二、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192

(一)做好党的组织工作 192

(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 195

(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97

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

(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 201

(二)新时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 203

第九章 党的领导方法 206

一、领导方法是实现领导的重要保证 206

二、党的领导的思想方法 210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211

(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219

(三)加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226

三、党的领导的工作方法 230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230

(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236

(三)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239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241

(五)抓紧中心工作与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地工作的方法 243

第十章党的领导作风 246

一、领导作风是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 246

(一)党的领导作风是党的世界观的体现 246

(二)领导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 248

(三)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领导作风问题更具有重要性 251

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作风 253

(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作风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25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54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理论与实际联系的作风 256

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258

(一)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形成 258

(二)能否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259

(三)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基本要求 261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262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自我净化、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 262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要求 263

(三)恢复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263

第十一章 党的领导主体 265

一、党的组织 265

(一)党的组织的特点 266

(二)党的组织的作用 268

(三)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70

二、党员 275

(一)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取决于党员质量 275

(二)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78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质量 281

(四)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283

三、党的干部 285

(一)党的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决定因素 285

(二)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 287

(三)按照“四化”方针建设干部队伍 290

四、党的领导班子 294

(一)领导班子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核心力量 295

(二)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296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297

第十二章党的领导对象 301

一、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301

(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301

(二)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必然性 304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307

二、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30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08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12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313

三、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318

(一)党对工会的领导 319

(二)党对共青团的领导 322

(三)党对妇联的领导 326

四、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30

(一)统一战线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330

(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32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34

五、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36

(一)人民军队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36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 337

(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339

第十三章 党的领导环境 342

一、领导与环境的一般关系 342

(一)领导环境的含义与分类 342

(二)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制约作用 343

(三)领导者对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 345

二、党的领导的国内环境 348

(一)资源环境 348

(二)人口环境 351

(三)历史环境 354

(四)现实环境 358

三、党的领导的国际环境 364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64

(二)“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370

第十四章 党的领导的监督 374

一、加强党的领导的监督的重要性 374

(一)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374

(二)加强对党的领导的监督的重要性 376

二、党内监督 380

(一)党内监督的目的和任务 381

(二)党内监督的形式与渠道 382

(三)党内监督的原则 385

(四)健全党内监督法规,完善监督办法 388

(五)保护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正当权益 389

三、群众监督 390

四、民主党派的监督 394

后记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