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现代德育论
现代德育论

现代德育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戚万学,杜时忠等编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2824470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
《现代德育论》目录
标签:德育 编著

第一章 德育的本质、功能和地位 1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1

一、德育是什么——事实分析 2

二、德育应该是什么——价值分析 7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13

一、德育的文化功能 15

二、德育的政治功能 17

三、德育的经济功能 19

四、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21

五、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22

第三节 德育的地位 24

一、五育并重 25

二、德育首位 25

三、德育地位的历史考察 27

第二章 德育经验论:学校德育的纵向考察 3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育及其现代意义 31

一、中国传统德育的嬗变历程 31

二、中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39

三、中国传统德育的批判继承 45

第二节 欧美国家德育的历史变革及启示 58

一、欧美国家德育变革的历史线索 58

二、欧美国家德育的主要特征 77

三、欧美国家德育批判 83

第三章 德育模式论:学校德育的横向比较 88

第一节 几种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 88

一、当代道德教育理论流派、学说和模式 88

二、“强硬派”、“温和派”和“折衷派” 92

第二节 几个主要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 113

一、中国的学校德育 113

二、美国的学校德育 124

三、英国的学校德育 134

四、日本的学校德育 146

五、新加坡的学校德育 158

第四章 道德发展论:现代德育的心理学基础 172

第一节 道德发展概述 172

一、什么是发展 172

二、道德发展的性质 173

第二节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174

一、国外几种主要道德发展理论 174

二、国内品德发展研究 195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99

一、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200

二、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的动力 203

三、道德的发展乃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205

四、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208

五、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发展 210

第四节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211

一、心理学与道德教育 212

二、个体道德发展与学校道德教育 214

第五章 德育目的论 218

第一节 德育目的的意义 218

一、目的、教育目的、德育目的 218

二、德育目的与德育手段 221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价值结构 223

一、价值与教育价值 223

二、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 227

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229

四、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 230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不同形态 233

一、神学目的论 233

二、个人中心目的论 235

三、社会中心目的论 242

四、实践目的论 246

第六章 德育内容论 248

第一节 德育内容的历史沿革 249

一、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249

二、奴隶社会的德育内容 250

三、封建社会的德育内容 253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内容 255

第二节 现代德育内容及特点 258

一、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重 260

二、独特的民族性与普遍的国际性并重 263

三、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与综合素养、能力并重 264

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并重 265

五、注重国情和国策教育 267

六、注重公民教育 268

七、注重劳动教育 269

第三节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考 270

一、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270

二、关于集体主义教育 277

第七章 德育课程论(上) 285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286

一、什么是“课程” 286

二、德育课程:一种特殊的课程形式 289

第二节 德育课程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291

一、道德教育是否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来开设 291

二、关于道德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95

三、道德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的关系 297

第三节 道德学习与德育课程 299

一、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自然、心理因素 300

二、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教育因素 304

三、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社会因素 310

第八章 德育课程论(中) 317

第一节 学科课程论 317

一、学科课程——德育的基础课程 317

二、学科课程的理论设计 322

三、德育学科课程的实践探讨 333

第二节 活动课程论 337

一、活动课程概说 337

二、活动课程——德育的主导课程 339

三、实施活动课程的基本原则或指导思想 351

第九章 德育课程论(下) 356

第一节 隐性课程概说 356

一、课程领域的“革命”:隐性课程的提出 356

二、隐性课程的基本原理 361

第二节 德育隐性课程 362

一、隐性课程对学校德育的特殊意义 362

二、德育隐性课程分类 364

三、校园文化与德育 367

第十章 德育教师论 371

第一节 德育教师概论 371

一、教师与德育 371

二、德育教师与德育 372

第二节 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74

一、关于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证 375

二、正确认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86

第三节 德育教师的素质 388

一、德育教师有无特别的素质要求 389

二、理想的德育教师 392

三、我国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3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