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琳主编;刘雅文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0181653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围绕群体、环境和预防的基本观念,强化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控制等的了解。在编写过程中,本书注重体现教改成果,明确教材定位;在取材上,力求立足国情,充分运用本国资料,又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博采众长。
《预防医学》目录

绪论 1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特点 1

二、预防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三、医学模式和健康观 3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4

五、我国预防医学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5

六、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6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7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7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7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7

二、环境的构成要素 8

三、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10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2

一、环境污染与公害 13

二、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3

三、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自净 14

四、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5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9

一、规划措施 19

二、环境立法与管理 19

三、健康教育 20

四、技术措施 20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22

第一节 空气 22

一、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2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4

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6

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28

第二节 水 28

一、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28

二、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 29

三、水污染与健康 30

四、改良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对策 33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土壤 35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35

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9

第三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41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41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41

二、职业性损害 42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44

一、铅 44

二、汞 46

三、苯 47

四、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48

五、刺激性气体 51

六、窒息性气体 53

第三节 农药 55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57

一、概述 57

二、矽肺 59

三、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 61

第五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62

一、高温作业 62

二、噪声 64

第六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65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 65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66

三、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67

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 69

第一节 营养素和热能 69

一、蛋白质 69

二、脂类 71

三、碳水化物 72

四、热能 73

五、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74

六、维生素 75

第二节 合理营养 77

一、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77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 77

第三节 特殊人群营养 79

一、孕妇及乳母营养 79

二、婴幼儿营养 82

三、儿童青少年营养 83

四、老年人营养 84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 85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85

二、肥胖症 86

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87

四、营养与糖尿病 88

五、营养与肿瘤 89

第五节 临床营养 90

一、病人营养工作的内容 90

二、医院膳食 90

三、营养支持 93

第六节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97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分类 97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 98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99

四、其他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100

第五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103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103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 103

二、社会文化与健康 105

三、家庭与健康 108

四、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 109

第二节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111

一、心理因素与健康 111

二、行为因素与健康 113

第二篇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118

第六章 医学统计方法 118

第一节 医学统计方法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118

一、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118

二、医学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19

第二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20

一、设计 120

二、收集资料 121

三、整理资料 121

四、分析资料 121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122

第七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23

第一节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23

一、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 123

二、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描述 125

三、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描述 129

第二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133

一、正态分布 133

二、正态分布的应用 135

三、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136

第三节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137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137

二、t分布的特征 138

三、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139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41

五、t检验和u检验 142

六、方差分析 145

七、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与注意事项 151

第八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157

第一节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57

一、常用相对数 157

二、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58

三、率的标准化法 159

第二节 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161

一、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率的估计 161

二、率的u检验 161

三、x2检验 163

第九章 秩和检验 171

第一节 配对资料符号秩和检验 171

第二节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73

第三节 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75

第十章 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 180

第一节 线性相关 180

一、线性相关的概念 180

二、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 181

三、线性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183

第二节 线性回归 184

一、线性回归的概念 184

二、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 185

三、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187

四、线性回归的应用 188

第十一章 实验设计与医学论文撰写 190

第一节 实验设计 191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91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93

三、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195

第二节 统计表 197

一、统计表的结构 197

二、统计表的种类 197

三、制表原则和基本要求 199

四、统计表的绘制方法 199

第三节 统计图 200

一、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200

二、常用统计图的绘制原理及注意事项 200

第四节 医学论文撰写 210

一、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210

二、医学论文的格式和撰写方法 211

第三篇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十二章 流行病学概述 216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概念 216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216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217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 217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18

一、描述流行病学 218

二、分析流行病学 218

三、实验流行病学 219

四、理论流行病学 21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应用 219

一、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19

二、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19

三、疾病的监测 220

四、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220

五、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效果评价 220

第十三章 疾病的分布 221

第一节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221

一、率和比的概念 221

二、疾病指标 221

三、死亡指标 223

四、疾病负担指标 224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225

一、散发 225

二、暴发 225

三、流行 225

第三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 226

一、时间分布特征 226

二、地区分布特征 228

三、人群分布特征 230

第十四章 描述性研究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第二节 现况研究 234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234

二、现况研究的特点 234

三、现况研究的应用 234

四、现况研究的类型 235

五、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36

六、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239

第三节 实例 240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240

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0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240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241

五、调查结论 241

第十五章 分析性研究 242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243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243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243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244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44

五、因素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 246

六、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47

七、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250

八、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51

九、实例 251

第二节 队列研究 253

一、基本概念 253

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253

三、队列研究的特点 254

四、队列研究的目的 254

五、队列研究的类型 254

六、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55

七、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261

八、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62

九、实例 262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比较 263

第十六章 实验性研究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一、定义 264

二、基本特点 264

三、主要类型 265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265

第二节 临床试验 266

一、主要用途 266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66

三、常用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266

四、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267

五、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271

第三节 社区干预试验 273

一、社区干预试验概念及特点 273

二、社区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273

三、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275

第四节 实例 275

一、临床试验 275

二、社区干预试验 277

第十七章 病因探索 279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与病因模式 279

一、病因的概念及发展 279

二、病因模式 280

三、现代病因概念 282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283

一、实验研究 284

二、临床研究 284

三、流行病学研究 285

第三节 病因的因果推断 286

一、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286

二、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 286

第四节 实例 288

第十八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290

第一节 概述 290

一、筛检的概念 290

二、筛检的目的 291

三、筛检的分类 291

四、筛检的原则 291

五、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区别 291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292

一、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292

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293

三、阳性结果界值的确定 296

第三节 诊断和筛检效果的评价 298

一、收益 298

二、卫生经济学评价 298

三、筛检的生物学效果评价 299

第四节 实例 299

第十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301

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301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02

一、传染源 302

二、传播途径 304

三、人群易感性 306

四、疫源地 306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307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07

一、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原则和策略 308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309

三、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与处理 313

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315

一、预防接种 315

二、计划免疫方案 316

第二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318

第一节 概述 318

一、概念 318

二、流行概况 318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20

一、吸烟 320

二、过量饮酒 321

三、膳食因素与肥胖 321

四、体力活动不足 321

五、病原体感染 322

六、遗传与基因因素 322

七、社会心理因素 322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323

第二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 325

第一节 概述 325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325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325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326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327

一、暴发调查 327

二、突发事件的一般调查方法 330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 331

第四篇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334

第二十二章 预防保健的目标和策略 334

第一节 概述 334

一、预防保健的概念 334

二、预防保健的原则与内容 335

三、预防保健目标与策略的制订原则 336

第二节 全球卫生战略目标与策略 337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337

二、初级卫生保健 339

第三节 我国预防保健的目标和策略 340

一、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340

二、农村卫生保健的目标与策略 341

三、城市社区卫生保健的目标与策略 343

四、“健康中国2020”战略 343

第二十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对象 346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 347

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348

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349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服务方式 350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350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 352

第三节 社区诊断 353

一、社区诊断的概念、目的和步骤 353

二、社区卫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55

三、社区卫生计划的评价 358

附:案例分析 359

第二十四章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61

第一节 概述 361

一、健康教育 361

二、健康促进 363

三、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64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 366

一、健康相关行为 366

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368

第三节 危害健康行为的干预 371

一、吸烟的干预 371

二、酗酒的干预 373

三、静坐生活方式的干预 375

第四节 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 377

一、高血压 377

二、糖尿病 379

附:案例分析 383

主要参考文献 3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