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灾害学新论
灾害学新论

灾害学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车安宁,尚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3544897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有关灾害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研究思考和应对各种灾害,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会有一定帮助。本书分前言、九章节、参考文献和后记:灾害与灾害学、灾害形成与分类、防灾减灾法律与政策研究、灾害与社会文化、灾害与经济、灾害与人、灾害学与相关研究、灾害与灾害史、我国未来面临的灾害形势与挑战。
《灾害学新论》目录

第一章 灾害与灾害学 1

一 灾害的概念和定义 1

二 灾害的特征与特点 2

三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四 灾害的“倍增效应” 6

五 灾害与事故的异同区分 7

六 灾害学的源起与发展态势 8

七 灾害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学术特征 9

八 国际社会灾害学的创立与发展 11

九 我国灾害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3

十 我国开展灾害学研究的优势、现状与不足 14

十一 国际灾害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16

第二章 灾害的形态与分类 20

一 对灾害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分类 20

二 狭义灾害与广义灾害 22

三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22

四 社会灾害与技术灾害 24

五 人文灾害与混合灾害 25

六 次生灾害、衍生灾害与派生灾害 25

七 硬灾害与软灾害 26

八 传统灾害与现代灾害 27

九 常规灾害与特殊灾害 28

十 准灾害与隐性灾害 29

十一 史前灾害与未来灾害 31

第三章 防灾减灾法律与政策研究 32

一 灾害管理与灾害应急管理 32

二 灾害管理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33

三 加强我国灾害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5

四 为何说我国今后面临的防灾减灾压力特别大 36

五 我国的应急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37

六 我国今后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有哪些 38

七 关于防灾减灾中的国际合作问题 41

八 应当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 42

九 我国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亟待加强 43

十 我国救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救灾资金的构成 44

十一 保险业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与角色 46

十二 完善灾害的风险评估制度 48

十三 应对灾害时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50

第四章 灾害与社会文化 52

一 灾害观与灾害文化 52

二 关于国民的灾害文化教育 54

三 灾害谣言和误传事件也是一种灾害 54

四 灾害法学与灾害新闻学的研究和应用 56

五 面对灾害时普通公民与职业公民的行为准则 58

六 “气候难民”的悲哀 59

七 战争也是一种特殊灾害 60

八 如何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认识人类的存在 61

九 灾害学研究的受灾对象不应当仅仅是人 64

十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灾害的关系 65

十一 如何看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 66

十二 从灾难影片看灾害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67

十三 中国传统农业谚语对农业灾害研究的启发 69

第五章 灾害与经济 71

一 什么是灾害经济学 71

二 防灾减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73

三 灾害评估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74

四 防灾减灾成本投入与效果的关系 76

五 贫困化算不算灾害 78

六 从餐桌上的浪费说灾害 79

七 灾害统计学的概念与确立 80

八 从灾害学角度评价和看待金融危机 81

九 防灾减灾能成为一个产业吗 82

十 关于修建中华文明实物永久贮藏基地的策划 84

第六章 灾害与人 88

一 人类对地震之谜的认识 88

二 人与自然和灾害 90

三 为什么现代人对灾害的敏感度加剧 92

四 现代灾害救援医学的意义和特点 94

五 灾害心理学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学问 96

六 灾害伦理学与人的个体道德行为 97

七 “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99

八 灾害与军事战争 100

九 频发的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103

十 未来人类文明有可能遭遇哪些毁灭性自然灾害 105

十一 未来人类有可能自己制造哪些毁灭性社会灾害 107

第七章 灾害学与相关研究 111

一 如何认识灾害的成因 111

二 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是什么 112

三 中国是否有“南北地震带”的存在 113

四 “温室效应”——也许是个“天大”的误区 115

五 对“盖亚假说”理论的再推演 121

六 什么是灾害的“延期效应” 122

七 灾害政治学及其研究范围 123

八 大面积草原退化的历史比较与借鉴 125

九 灾后重建的决策与理念 127

十 防灾减灾的未来发展趋势 128

十一 被开采的地下水到哪儿去了 129

十二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 134

第八章 灾害与灾害史 137

一 灾害史学的意义及如何划分灾害史 137

二 灾害史与文明史的关系 138

三 从史书记载看我国历史灾害的主要情况 139

四 我国历代政府的防灾救灾对策 141

五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迁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43

六 我国历史上灾荒与政权的博弈 145

七 关于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 147

八 中国农业灾害史的研究现状 148

九 大禹治水对现代防灾减灾的启示 149

十 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教训 150

十一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意义 152

十二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153

第九章 我国未来面临的灾害形势和挑战 156

一 未来我国还将长期面临地震灾害的威胁 156

二 全球性水危机与我国面临的情况 157

三 近些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日益严重 159

四 我国18亿亩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 161

五 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灾害隐患多 163

六 人口问题将对社会发展形成长期困扰 166

七 技术灾害的不断出现将是长期危害 169

八 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70

九 要全面有效地提高我国全社会的抗灾能力 173

十 加强我国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174

参考文献 176

后记 1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