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维洲,许玉韵等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4115132
- 页数:597 页
心血管药物药理学 1
1 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阻滞剂 1
1.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型及生理效应 1
1.2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2
1.2.1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2
1.2.2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 3
1.2.3兼有其他药理作用的α1受体阻滞剂 5
1.3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药理作用 6
1.3.1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6
1.3.2药理作用 8
1.4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9
1.5各种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特点 10
1.5.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10
1.5.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13
1.5.3兼有α1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15
2.1.2钙通道 20
2.1.1钙离子 20
2.1钙离子与钙通道 20
2 钙通道阻滞剂 20
2.2钙通道阻滞剂的发展简史 23
2.3钙通道阻滞剂的分类 23
2.3.1 WHO分类 23
2.3.2 IUPHAR分类 24
2.4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24
2.4.1对心脏的作用 24
2.4.2对血管的作用 26
2.4.3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28
2.4.4其他作用 29
2.5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29
2.5.1钙通道阻滞剂在通道蛋白上的结合部位 29
2.5.2状态-依赖性结合 29
2.5.3频率-依赖性阻滞 30
2.5.4钙通道阻滞剂对通道的激活作用 30
2.6临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 31
2.7关于长期用药安全性问题 39
3.1.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42
3.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42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42
3.1.2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44
3.2 ACE抑制剂 45
3.2.1 ACE抑制剂的分类 46
3.2.2 ACE抑制剂的基本药理作用 46
3.2.3临床应用与药效学 47
3.2.4 ACE抑制剂的差别与选药 49
3.2.5 ACE抑制剂的主要特点 50
3.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 56
3.3.1 AT1拮抗剂作用特点 56
3.3.2 AT1拮抗剂比较 59
3.3.3进行中的AT1拮抗剂临床试验 59
4 抗心肌缺血药 63
4.1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 63
4.1.1心肌缺血的病因发病学因素 63
4.1.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63
4.1.4药理性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 64
4.1.3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 64
4.2抗心肌缺血药的作用原理、选择与联合用药 65
4.2.1抗心肌缺血药的作用原理 65
4.2.2常用抗心肌缺血药的选择与联合用药 66
4.3抗心肌缺血药 67
4.3.1硝酸酯类 67
4.3.2 β受体阻滞剂 68
4.3.4 ACE抑制剂 69
4.3.5心肌代谢改善药 69
4.3.3钙通道阻滞剂 69
4.3.6中草药抗心肌缺血成分 70
5 抗高血压药 76
5.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76
5.2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选择 77
5.3各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特点 78
5.3.1利尿降压药 78
5.3.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79
5.3.3钙拮抗剂 82
5.3.4影响肾素-血管素系统的降压药物 85
5.3.5中枢性降压药 89
5.3.6血管平滑肌扩张剂 91
5.3.7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剂 92
5.3.8其他抗高血压药 93
6 治疗脑血管病药物 95
6.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95
6.1.1抗血栓药 95
6.1.2降低脑水肿和颅内压的药物 99
6.1.3脑(神经)保护剂 99
6.2.1麦角碱类 106
6.2治疗慢性脑血管病和脑卒中后遗症的药物 106
6.2.2银杏叶提取物 107
6.2.3长春胺和长春西丁 108
6.2.4艾地苯醌 108
6.2.5吡咯烷酮类 108
6.2.6二苯美伦 109
6.2.7其他 109
7.2.1冲动发生异常 112
7.2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12
7.1心律失常的分类 112
7 抗心律失常药 112
7.2.2冲动传导异常 113
7.2.3冲动发生和冲动传导异常 113
7.3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13
7.4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学特点 114
7.4.1 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114
7.4.2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118
7.4.3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19
7.4.4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121
7.4.5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122
7.4.6中草药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 123
7.5抗心律失常药的选用 124
7.6今后的研究方向 125
8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28
8.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28
8.1.1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改变 128
8.1.2细胞内Ca2+自动平衡状态改变 128
8.1.3力量-频率关系 129
8.1.4收缩性和舒张性功能障碍 130
8.2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130
8.2.1正性肌力药 130
8.2.2利尿剂 135
8.2.3血管扩张药 136
8.2.4 ACE抑制剂 136
8.2.5 β受体阻滞剂 137
9.1.1血液凝固系统 142
9.1抗凝血药 142
9 抗血栓药 142
9.1.2各种抗凝血药的作用特点 143
9.2抗血小板药 148
9.3溶栓药 153
9.3.1各种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特点 154
9.3.2各种去纤维蛋白药的作用特点 157
10 利尿药 159
10.1肾脏的生理功能与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159
10.1.1肾小球滤过功能 159
10.1.2肾小管和集合管再吸收与分泌功能 160
10.2常用利尿药 162
10.2.1高效利尿药(髓襻利尿药) 162
10.2.2中效利尿药 165
10.2.3低效利尿药 167
10.2.4渗透性利尿药 169
10.3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170
10.3.1治疗水肿 170
10.3.2治疗非水肿性疾病 173
10.3.3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74
10.3.4利尿药的耐药性 176
11 抗休克药 178
11.1休克的病理生理 178
11.2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180
11.2.1β肾上腺素受体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180
11.2.2阿片受体阻断剂 181
11.2.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82
11.3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183
11.3.1扩张血管药物 183
11.3.2改善血液流变学疏通微循环的药物 185
11.4.1缩血管药 186
11.4升高血压的药物 186
11.4.2高渗溶液 188
11.5糖皮质激素 188
11.6改善能量代谢的药物 189
11.6.1三磷酸腺苷-氯化镁 189
11.6.3双丁酰环磷腺苷 190
11.6.4 1,6-二磷酸果糖 190
11.6.2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190
11.7钙通道阻滞剂 191
11.8抗休克的中药 191
11.9抗休克药物研究新的探索 192
11.9.1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 192
11.9.2休克细胞因子拮抗剂 192
11.9.3内毒素拮抗剂 192
11.9.4抗氧自由基药物 192
11.9.5作用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药物 193
12.1.1肝脏药物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 196
12.1与肝、肾代谢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196
12 心血管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96
12.1.2与肾脏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197
12.2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97
12.2.1β受体阻滞剂 197
12.2.2钙拮抗剂 198
12.2.3 ACE抑制剂 198
12.2.4强心苷 199
12.2.5抗心律失常药物 199
12.2.6抗血小板药/抗凝剂 200
12.2.7调脂药物 201
12.3心血管药物与非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02
12.3.1抗生素 202
12.3.2抗组胺药 202
12.3.3非甾体类抗炎药 202
12.3.4抗精神病药物 203
12.3.5抗肿瘤药物 203
12.3.6其他药物 203
13.1.2老年人药效动力学特点 205
13.1.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205
13 老年人心血管药物应用问题 205
13.1老年人药理学特点 205
13.1.3老年人常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206
13.2老年人常用心血管药物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206
13.2.1硝酸酯类 206
13.2.2洋地黄 208
13.2.3钙拮抗剂 209
13.2.4β受体阻滞剂 210
13.3老年人心血管药物应用原则 211
13.2.5 ACE抑制剂 211
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213
14 冠心病的治疗 213
14.1心绞痛 213
14.1.1心绞痛的分型 214
14.1.2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 215
14.1.3不稳定性心绞痛 221
14.1.4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 224
14.1.5非Q波心肌梗死 225
14.1.6变异型心绞痛 226
14.2急性心肌梗死 227
14.2.1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228
14.2.2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 246
14.2.3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247
14.3猝死 250
14.3.3手术和介入治疗 251
14.3.5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 251
14.3.4抗血小板制剂 251
14.3.2心室颤动的预防 251
14.3.1心室颤动的治疗 251
14.4缺血性心肌病 252
14.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53
15 高血压的治疗 258
15.1概述 258
15.1.1高血压的分类、分级 258
15.1.2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259
15.2.2降压药物的选择 260
15.2.1药物治疗的原则 260
15.2高血压病的治疗 260
15.2.3采用合理膳食 268
15.3药物的联合应用 269
15.4理想的降压目标 270
15.5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271
15.6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对策 273
15.7Ⅱ型糖尿病人的高血压治疗 274
15.8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274
15.9妊娠期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275
15.10高血压急症 276
15.10.1基本概念 276
15.10.2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77
15.11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 279
15.12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预防和逆转 281
15.13警惕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的危险性 281
15.14关于谷峰比值的建议 281
16.1.2缺血性卒中 285
16.1.1出血性卒中(脑出血) 285
16.1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 285
16 高血压性脑卒中的治疗 285
16.2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和处理 286
16.2.1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 286
16.2.2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处理 286
16.3出血性卒中的治疗 287
16.4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288
17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291
17.1药物治疗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地位 291
17.2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机制 291
17.2.1构成动作电位的基本离子流 291
17.2.2心律失常机制 294
17.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靶点 295
17.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296
17.5几种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选择 297
17.5.1早期搏动的治疗 297
17.5.2心房颤动的治疗 297
17.5.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298
17.5.3心房扑动的治疗 298
17.5.5室速或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治疗 299
17.5.6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治疗 300
17.6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300
17.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 301
17.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前景 302
17.9总结 303
18.2心力衰竭的治疗 304
18.2.1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04
18.1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 304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04
18.2.2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316
18.2.3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16
18.2.4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注意事项 317
18.2.5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18
18.2.6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318
19.1.3调理血脂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新见解 321
19.1.2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认识 321
19.1.1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321
19.1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321
19 调理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321
19.1.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观念的转变 322
19.2调血脂药 322
19.2.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 322
19.2.2 苯氧芳酸类 330
19.2.3离子交换树脂或胆汁酸螯合剂类 335
19.2.4烟酸类 336
19.2.5其他调血脂药 338
19.2.6调血脂药的选择 340
20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343
20.1一般治疗 343
20.1.1减轻心脏负担,注意休息和营养 343
20.1.2心律失常的治疗 343
20.1.3心力衰竭的治疗 345
20.1.4改善心肌代谢 345
20.2黄芪及其他中药治疗 345
20.2.1黄芪 345
20.3.1免疫抑制剂 346
20.2.2其他中药 346
20.3其他药物的治疗 346
20.3.2免疫调节剂 348
20.3.3牛磺酸 349
20.3.4钙通道阻滞剂 349
20.3.5 ACE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 350
21 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353
21.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353
21.1.1病因 353
21.1.2治疗 353
21.1.3预防 354
2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54
21.2.1控制呼吸道感染 354
21.2.2保持呼吸道通畅 355
21.2.3纠正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58
21.2.4纠正酸碱失衡 359
21.2.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61
21.2.6降低肺动脉压 362
21.2.7右心衰竭的治疗 369
21.2.8脑水肿的处理 369
21.2.9营养支持疗法 370
21.2.10缓解期的治疗 370
22 肺血栓栓塞的治疗 373
22.1概述 373
22.2一般治疗 373
22.3溶栓治疗 373
22.4抗凝治疗 374
22.5外科治疗 375
23 昏厥和休克 376
23.1昏厥 376
23.1.1急症处理原则 376
23.1.2病因治疗和驱除诱因 376
23.2休克 378
23.2.1心源性休克 379
23.2.2低血容量性休克 383
23.2.3感染性休克 384
23.2.5神经源性休克 385
23.2.4过敏性休克 385
24 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的治疗 387
24.1基础生命支持阶段 387
24.1.1保持气道通畅 387
24.1.2人工呼吸 388
24.1.3恢复血液循环 388
24.2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 388
30.1.4房颤手术与其他非药物治疗之间的选择 389
24.2.1建立有效血液循环 389
24.2.2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的应用 390
24.2.3静脉通道的建立和复苏药物的应用 390
24.3延长生命支持阶段 391
24.3.1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有效维护 392
24.3.2脑缺氧和脑水肿的防治 392
24.3.3防治继发感染及病因治疗 393
24.4预防 393
24.4.1积极防治器质性心血管病 393
24.4.3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394
24.4.2及时发现高危患者 394
25 心肌病的治疗 396
25.1概况 396
25.2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396
25.2.1心力衰竭的治疗 396
25.2.2涉及病因的治疗 399
25.2.3介入性治疗 399
25.2.4外科治疗 400
25.3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401
25.3.1药物治疗 402
25.3.2介入性治疗 403
25.3.3手术治疗 404
25.3.4并发症的处理 404
25.4限制型心肌病 405
25.5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406
25.5.1药物治疗 407
25.5.2导管消融术 407
25.5.3置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 407
25.6.1糖尿病性心肌病 408
25.6特异性心肌疾病 408
25.5.5心脏移植 408
25.5.4手术治疗 408
25.6.2泻粉样变心肌病 410
25.6.3血色病性心肌病 410
25.6.4围生期心肌病 411
25.6.5克山病 412
2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416
26.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416
26.2.1抗生素的治疗原则 417
26.2抗生素治疗 417
26.2.2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418
26.2.3经验性治疗方法 419
26.2.4血培养阴性者的治疗 420
26.3外科手术治疗 420
26.3.1手术指征 420
26.3.2手术时机 421
26.3.3手术后的抗生素应用 421
27.2.1心包积液的处理 422
27.2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 422
27.1急性心包炎 422
27 心包疾病的治疗 422
27.2.2心脏压塞的处理 423
27.2.3心包引流 423
27.3缩窄性心包炎 424
27.4不同病因的心包炎和心包疾病的治疗 424
27.4.1病毒性及特发性心包炎 424
27.4.3细菌性(化脓性)心包炎 425
27.4.4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包炎 425
27.4.2结核性心包炎 425
27.4.5尿毒症性心包炎 426
27.4.6心包肿瘤 426
27.4.7放射性心包炎 426
27.4.8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心包炎 427
27.4.9心包创伤 427
27.4.10先天性心包疾病 427
27.4.11其他心包疾病 428
27.4.12医源性心包疾病 428
28.1.1二尖瓣病变状况及瓣口狭窄程度的判断 429
28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429
28.1二尖瓣狭窄 429
28.1.2内科治疗 430
28.1.3球囊二尖瓣扩张术治疗 430
28.1.4外科手术治疗 433
28.2二尖瓣关闭不全 433
28.2.1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434
28.2.2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435
28.3主动脉瓣狭窄 437
28.3.1内科治疗 437
28.3.2外科治疗 438
28.3.3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扩张术 439
28.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39
28.4.1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40
28.4.2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40
28.5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病变 441
28.5.1三尖瓣狭窄 441
28.5.3肺动脉瓣狭窄 442
28.5.2三尖瓣关闭不全 442
28.5.4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443
28.6单瓣膜的复合病变和多瓣膜病变 443
28.6.1单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并存 443
28.6.2二尖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存 444
28.6.3二尖瓣狭窄与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 444
28.6.4二尖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存 444
28.6.5二尖瓣狭窄与主动脉瓣狭窄并存 444
28.6.6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存 444
28.7.2抗栓治疗 445
28.7人工瓣置换患者的处理 445
28.7.1积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445
28.7.3病情的随访观察 446
28.7.4重新置换人工瓣 446
28.8瓣膜病患者兼患冠心病的处理 446
28.8.1重度主动脉瓣病变与冠心病并存的处理 446
28.8.2冠心病时主动脉瓣狭窄的处理 447
28.8.3二尖瓣病变与冠心病并存的处理 447
29.1冠心病介入性治疗 448
心血管病的非药物治疗 448
19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 448
29.1.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449
29.1.2冠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454
29.1.3经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机械切除术 457
29.1.4经皮冠状动脉激光血管成形术 459
29.1.5经皮腔内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462
29.1.6冠状动脉超声血管成形术 463
29.2心瓣膜病的介入性治疗 464
29.2.1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465
29.2.2经皮穿刺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467
29.2.3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469
29.3经皮电极导管心内消融术 473
29.2.4经皮穿刺球囊三尖瓣成形术 473
29.3.1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74
29.3.2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78
29.3.3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480
29.3.4射频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482
29.3.5射频消融的并发症 485
29.3.6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 486
30 心房颤动的手术治疗 488
30.1手术指征 488
30.1.1适应证 488
30.1.2禁忌证 488
30.1.3手术耐受性的估计 488
30.2手术方式的选择 489
30.3迷宫Ⅲ型手术 489
31.1永久起搏的适应证和起搏器的选择 496
31.1.1植入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 496
31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496
31.2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498
31.2.1起搏器植入术的准备 498
31.1.2起搏器的选择 498
31.2.2永久起搏电极插入静脉的技术 499
31.2.3永久电极的安置与定位技术 505
31.2.4起搏和感知阈值的测定 508
31.2.5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管的连接和植入 509
31.3心脏起搏器的随访、程序控制和处理 509
31.3.1随访的目的 509
31.3.2随访的内容 509
31.3.3随访时间的计划 510
31.3.4心脏起搏器资料库的建立 510
31.3.5随访的诊断和处理 510
31.4心脏起搏的应用新进展 514
31.4.1长QT综合征的起搏治疗 515
31.4.2心房颤动的起搏治疗 515
31.4.3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起搏治疗 518
31.4.4扩张型心肌病的起搏治疗 520
31.4.5神经心脏源性昏厥 521
31.4.7多感知器起搏 522
31.4.6体位性低血压 522
31.4.8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 523
32.2急救性非同步电除颤 525
32.1电复律除颤的机制 525
32.2.1电除颤的适应证 525
32 体外心脏电复律的临床应用 525
32.2.2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526
32.2.3影响电除颤成功的因素及其处理 526
32.3.1电复律的适应证 527
32.3.2电复律的操作步骤 527
32.3择期性或紧急性同步电复律 527
32.3.3使用电能剂量的评估 528
32.3.4影响电复律成功的因素及其处理 528
32.3.5电复律除颤的并发症 529
33.1.1闭式二尖瓣扩张术 530
33.1二尖瓣狭窄 530
20.4中西医结合治疗 530
33 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 530
33.1.2直视二尖瓣切开术 532
33.1.3二尖瓣替换术 535
33.2二尖瓣关闭不全 540
33.2.1二尖瓣成形术 541
33.2.2二尖瓣替换术 543
33.4三尖瓣关闭不全 545
33.3三尖瓣狭窄 545
33.5 Ebstein畸形 547
33.6主动脉瓣狭窄 550
33.6.1主动脉瓣替换术 550
33.6.2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 551
33.6.3主动脉环拓宽术 551
33.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52
33.7.1主动脉瓣替换术 552
33.7.3 Bentall手术 553
33.7.2主动脉瓣成形术 553
33.8联合瓣膜病 555
33.9再次心脏瓣膜替换 557
34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559
34.1冠状动脉应用解剖 559
34.2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559
34.2.1手术适应证 559
34.2.4移植血管的取材 560
34.2.3术前准备 560
34.2.2手术禁忌证 560
34.2.5手术技术 561
34.2.6常见并发症及对策 561
34.2.7手术结果 562
34.3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562
34.3.1适应证 562
34.3.2禁忌证 562
34.3.3手术方法 562
34.4.1室壁瘤 563
34.4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563
34.4.2室间隔穿孔 564
34.4.3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564
34.5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 565
34.5.1手术适应证 565
34.5.2手术技术 565
34.5.3手术结果 566
35.1.2人工心脏的基本构造 568
35.1.1人工心脏的历史 568
35 人工心脏与心脏移植 568
35.1人工心脏 568
35.1.3人工心脏的类型 570
35.1.4理想人工心脏的标准 570
35.1.5人工心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71
35.1.6人工心脏的植入技术 571
35.1.7人工心脏的并发症及防治 572
35.2原位心脏移植 573
35.2.1心脏移植的发展历史 573
35.1.8人工心脏的热点问题及前景 573
35.2.2心脏移植受体的选择 574
35.2.3心脏移植供体的选择 574
35.2.4心脏移植的手术步骤 574
35.2.5心脏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 575
36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578
36.1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78
36.1.1外源性基因的选择 579
36.1.2重组DNA技术与外源重组基因的制备 580
36.1.5外源性基因在靶细胞内的整合过程 581
36.1.3胚胎细胞基因治疗与体细胞基因治疗 581
36.1.4基因载体与基因转移 581
36.1.6反义寡核苷酸原理 582
36.2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常用技术 582
36.2.1病毒性基因转移系统 583
36.2.2非病毒性基因转移系统 584
36.2.3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靶器官 585
36.3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适应证 586
36.3.1增殖性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587
36.3.3基因治疗在心肺移植中的应用 590
36.3.2移植血管病的基因治疗 590
36.3.4高血压的基因治疗 591
36.3.5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591
36.3.6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 592
36.3.7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治疗 593
36.3.8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593
36.3.9糖尿病的基因治疗 593
36.3.10其他与心血管功能有关的疾病的基因治疗 594
36.4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展望 595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运动治疗技术》章稼,王于领主编 2019
-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加拿大)奥卢费米·锐·艾尼,(瑞典)乔 2019
- 《物理治疗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3版》姜贵云,陈和木 2018
- 《实用老年病治疗学》蒲娟娟主编 2018
- 《颅脑创伤和脑科危重症治疗学 第2版》(美)Jack Jallo,(美)Christoopher M. Loftus 2020
-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 儿童发育障碍作业治疗技术》刘晓丹,姜志梅 2019
- 《常见病舌象辨证与中医治疗》周幸来主编 2019
- 《实用危重症监护治疗学》潘渝主编 2018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