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布鲁氏菌病学
实用布鲁氏菌病学

实用布鲁氏菌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热合木·吾马尔,金根源主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720280X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实用布鲁氏菌病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布鲁氏菌病的定义及名称 1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的历史 1

第三节 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态 3

第二章 布鲁氏菌病病原学 4

第一节 布鲁氏菌的发现及分类概况 4

一、布鲁氏菌的发现 4

二、布鲁氏菌属的分类概况 4

第二节 布鲁氏菌属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6

一、布鲁氏菌属的形态 6

二、布鲁氏菌属的染色特点 6

三、布鲁氏菌属的培养特性 7

第三节 布鲁氏菌属的变异及检查方法 7

一、影响布鲁氏菌变异的因素 8

二、光滑型和粗糙型布鲁氏菌的区别 8

三、布鲁氏菌变异检查法 9

四、L—型布鲁氏菌 11

第四节 布鲁氏菌属的抵抗力 13

一、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13

二、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13

三、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14

第五节 布鲁氏菌属的致病力 14

一、对动物的致病性 14

二、对人的致病力 14

一、布鲁氏菌的毒力及影响其毒力的各种因素 15

第六节 布鲁氏菌的毒力及其测定 15

三、致病力与酶系统活性的关系 15

二、布鲁氏菌属常用的测毒方法 16

三、测毒时记录细菌生长的方法 17

四、测毒方法的评价 18

五、悬液中布鲁氏菌浓度的测定 18

第七节 布鲁氏菌属的抗原结构及内毒素 20

一、布鲁氏菌属的抗原结构 20

二、布鲁氏菌的内毒素 21

一、布鲁氏菌产生细菌素的特性 24

第八节 布鲁氏菌属的细菌素 24

二、细菌素的测定方法 25

第九节 布鲁氏菌属种及生物型的鉴定 25

一、布鲁氏菌属的鉴定 25

二、布鲁氏菌属内种、型分类方法 26

三、布鲁氏菌菌苗菌株的鉴定 47

四、布鲁氏菌属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鉴别 48

五、布鲁氏菌属各种的特点及世界分布 48

六、我国及新疆布鲁氏菌的种型及特点 51

七、目前布鲁氏菌属国际分类一览表 54

第十节 布鲁氏菌属的噬菌体 54

一、噬菌体的概念 54

二、噬菌体的生长与繁殖 54

三、布鲁氏菌属噬菌体的来源及分群 56

四、布鲁氏菌属噬菌体的增殖及活性测定 56

五、布鲁氏菌噬菌体的特性 58

六、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 61

七、噬菌体的应用与保存 61

八、抗噬菌体血清的制备 63

第一节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 64

一、国外布病流行概况 64

第三章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64

二、我国布病流行概况 66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 70

一、各种家畜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70

二、野生动物和节肢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72

第三节 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73

一、传播途径 73

四、布鲁氏菌的转移现象 73

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73

二、传播因子 75

第四节 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76

一、分布特征 76

二、不同类疫区的流行特征 78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80

第五节 布鲁氏菌病的自然疫源性 80

一、基本概念 80

三、布病自然疫源性类型 81

二、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依据 81

第六节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82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82

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4

第七节 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 86

一、监测的意义 86

二、监测组织 87

三、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87

四、监测报告 89

第八节 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89

一、常用的统计学指标 89

二、常用统计图表 94

三、常用计量资料 99

四、显著性检验 101

五、直线相关与回归 109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法 114

一、细菌学检查方法 114

第四章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114

二、生物学检查法 115

三、分离布鲁氏菌的注意事项及评价 115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117

一、概述 117

二、血清凝集试验 122

第三节 乳环试验 154

第四节 皮肤过敏试验 155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 156

第五节 细胞学诊断技术 156

二、玫瑰花形成试验 158

三、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法 166

四、其它细胞学检查方法 172

第六节 免疫复合物测定 177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 179

一、人血清IgG的分离与提纯 179

二、IgA的分离与提纯 181

三、人血清IgM的分离与提纯 181

第八节 细胞杂交单克隆技术在布病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182

一、细胞融合简史及布病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简况 183

三、杂交细胞选择性原理 184

二、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184

四、选择性培养的作用机理 185

五、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85

六、抗体筛选 189

第五章 动物布鲁氏菌病 191

第一节 牛布鲁氏菌病 191

一、病原学 191

二、流行病学 191

四、病理变化 192

三、临床表现 192

五、诊断 193

六、防制措施 194

第二节 绵羊布鲁氏菌病 194

一、病原学 194

二、流行病学 195

三、临床表现 195

四、病理变化 195

六、防制措施 196

五、诊断 196

一、病原学 197

二、流行病学 197

三、临床表现 197

四、诊断 197

第三节 山羊布鲁氏菌病 197

五、防制措施 198

第四节 猪布鲁氏菌病 198

一、病原学 198

四、防制措施 199

二、临床表现 199

三、诊断 199

第五节 公绵羊附睾炎 200

一、病原学 200

二、传染途径 200

三、临床表现 200

四、诊断 200

第六节 狗布鲁氏菌病(附犬种布鲁氏菌病) 201

一、病原学 201

五、防制措施 201

二、临床表现 202

三、诊断 202

四、防制措施 202

第七节 马布鲁氏菌病 202

第八节 鹿布鲁氏菌病 203

第九节 牦牛布鲁氏菌病 203

一、豚鼠实验性布鲁氏菌病 204

第十一节 实验动物布鲁氏菌病 204

第十节 骆驼布鲁氏菌病 204

二、小鼠实验性布鲁氏菌病 206

三、家兔实验性布鲁氏菌病 207

第十二节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207

一、豚鼠 208

二、小鼠 208

三、家兔 209

第一节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理 210

一、布鲁氏菌病的发病过程 210

第六章 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和治疗 210

二、发病过程中的致病因素 212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形态学 213

一、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演变过程 213

二、各系统病理变化 214

三、肉芽肿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216

第三节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 216

一、临床表现 217

二、临床检验 223

三、病程和转归 227

第四节 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和不同菌种感染的临床特点 228

一、近年来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特点 228

二、布鲁氏菌病再感染的临床特点 229

三、接种过布鲁氏菌活菌苗的人感染布病后的临床特点 230

四、不同种布鲁氏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230

五、潜隐性布鲁氏菌病 231

第五节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31

一、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231

二、鉴别诊断 232

一、Г.п.PyднeB分型法 235

第六节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分型 235

三、外科型布鲁氏菌病分类法 236

第七节 布鲁氏菌病治疗原则及疗效判定标准 236

一、治疗原则 236

二、我国的分型法 236

二、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237

三、参考的客观指标 238

第八节 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239

一、常用的抗生素及其评价 239

二、磺胺类药物及其评价 242

三、支持疗法 243

第九节 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244

一、抗菌疗法 244

二、抗原疗法 244

三、免疫学疗法 252

四、物理疗法 254

一、中医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 255

二、中医对布鲁氏菌病的辨证分型 255

第十节 祖国医学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其治疗 255

三、治疗布鲁氏菌病的常用方剂和药物 256

四、中药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机理 256

五、中药单方的临床应用 258

第七章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 260

第一节 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基本现象 260

一、机体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产生的免疫力 260

二、预防接种产生的免疫力 261

第二节 影响布鲁氏菌病免疫的因素 261

一、布鲁氏菌病免疫与生物种及年龄的关系 262

二、传染免疫与传染后免疫 263

三、布鲁氏菌病免疫的相对性 265

第三节 布鲁氏菌病的体液免疫 267

一、布鲁氏菌进入机体后抗体反应及作用 267

二、体液免疫因子在抗布鲁氏菌感染中的作用 270

第四节 布鲁氏菌感染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其作用 272

一、细胞介导免疫概念及其作用 272

二、T细胞数量变化对反映布鲁氏菌病免疫状态的意义 272

四、布鲁氏菌病的CMI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274

三、T细胞亚类——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在免疫中的调节作用 274

第五节 细胞吞噬作用在抗布鲁氏菌感染中的作用 275

一、布鲁氏菌吞噬作用一般概况 275

二、吞噬布鲁氏菌的过程 276

三、特异性血清调理吞噬反应 278

四、影响布鲁氏菌吞噬作用的因素 279

五、吞噬作用在布鲁氏菌病中的意义 281

第六节 布鲁氏菌抗原的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 282

二、布鲁氏菌抗原所致的免疫抑制及免疫耐受 283

一、免疫抑制及免疫耐受的概念 283

第七节 布鲁氏菌病的自家免疫 285

一、布鲁氏菌病的自家免疫现象 285

二、布鲁氏菌病的自家抗体现象 285

三、布鲁氏菌病患者出现的自身抗体与病期关系 286

四、布鲁氏菌病自家抗体与治疗后的变化 286

第八节 布鲁氏菌病的变态反应 287

一、布鲁氏菌病的Ⅰ型变态反应 287

二、布鲁氏菌病的Ⅱ型变态反应 288

三、布鲁氏菌病的Ⅲ型变态反应 288

四、布鲁氏菌病的Ⅳ型变态反应 289

第九节 布鲁氏菌的非特异性免疫 292

一、布鲁氏菌与B淋巴细胞的自然结合 292

二、布鲁氏菌诱发干扰素 293

三、布鲁氏菌抗肿瘤作用 293

第八章 布鲁氏菌病的防制措施 295

第一节 国内外采用的主要措施 295

一、国外采用的主要措施 295

二、我国采用的主要措施 295

三、新疆采用的主要措施 297

第二节 防治原则和组织措施 298

一、防治原则 298

二、组织措施 298

第三节 家畜检疫 301

一、疫区检疫 301

二、调运牲畜时的检疫 302

三、牲畜交易市场的检疫 303

四、海关检疫 303

一、疫区的控制和消灭 304

第四节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304

二、作好非疫区的保护工作 306

第五节 切断传播途径 306

一、经消化道感染的预防 307

二、经体表接触感染的预防 308

三、经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309

四、个人防护 309

五、对家畜、粪便和水源的管理 310

一、人用菌苗 311

第六节 布鲁氏菌免疫制剂 311

二、畜用菌苗 313

第七节 人群预防接种 316

一、人群菌苗接种的发展情况 316

二、接种对象及时间 317

三、接种用的菌苗和接种方法 317

第八节 家畜预防接种 319

一、牛种19号菌苗预防接种 319

二、S2号菌苗预防接种 320

三、M6菌苗预防接种 321

五、淘汰病畜和预防接种方法的合理应用 323

第九节 布鲁氏菌病暴发点的处理方法 323

四、畜间的计划免疫 323

第十节 奶牛场防制布鲁氏菌病的办法及要点 325

二、报告要求 326

三、报告时间 326

四、报告制度 326

一、立法规定 326

第十一节 疫情报告 326

五、报告内容 327

第十二节 效果考核与巩固 328

一、控制标准 328

二、抽检的数量 329

三、实施考核的要求 329

四、成果的巩固与提高 330

附件 332

参考文献 3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