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岭南维新思想述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岭南维新思想述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岭南维新思想述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德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1032915
  • 页数:515 页
图书介绍:19世纪末叶,伴随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出现了颇有声势的维新思潮。这一思潮波及相当多的省份,而岭南堪称其主要发源地之一,岭南维新派则是此思潮的一批最重要的代表。所谓岭南维新思想,就是将岭南地域、岭南人物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维新思想,它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等早期专门著述问世以来,学术界研究维新思潮的成果日渐丰富,其中很大部分与岭南维新思想相关(大批研究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著述可以说都是对岭南维新思想的研究)。但是,明确而集中地以岭南维新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尚未见到。
《岭南维新思想述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目录
标签:维新 思想

导论 1

一 兴起的原因 2

二 发展的轨迹 12

三 历史作用 16

第一章 突破中学束缚的新思想体系 19

第一节 崇尚新知的哲理思想 20

一 新气质论 20

二 新人性论 27

三 新发展论 39

第二节 注重人道的行为准则 44

一 自主人权与天赋人权 45

二 普遍的平等 50

三 兴爱去恶与去苦求乐 62

四 对传统纲常礼教的否定和批判 67

第三节 追求民主的大同构想 74

一 大同构想的三个阶段 74

二 大同理想制度的主要设计 86

三 实现大同的渐进之路 113

第二章 疑古用古的学术观 143

第一节 研究传统文化的新思路 144

一 以求道之心和经世之念治学 144

二 《民功篇》与《教学通义》 149

第二节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重释 183

一 新学伪经说 186

二 孔子改制说 213

第三节 孔子之道的重建 241

一 融孔子、董仲舒和康有为为一体的《春秋董事氏学》 241

二 阐释孔子大同论文依据的《礼运注》 262

第三章 成熟完备的变法观(上)——变法指导思想 280

第一节 必变大变速变论 280

一 必变论 281

二 大变论 294

三 速变论 301

第二节 君权变法论 304

一 理论与事实依据 304

二 以变法为实质 309

三 对君权现状认识不足 322

第三节 “变于下”论 324

一 “变于下”的必要性 325

二 兴学开智论 328

三 合群论 331

四 人人发愤知耻救亡论 338

五 振士气论 344

六 办报以去塞求通 349

第四节 兴民权论 351

一 议院观 352

二 民主权势论 366

三 公私权限论 369

四 重民论 374

五 男女平等平权论 378

六 权智关系论 380

第四章 成熟完备的变法观(下)——变法方略和变法主张 384

第一节 变法纲领及次第 384

一 上清帝一至四书的变法纲领 385

二 从《上清帝第五书》起的新变法纲领 388

三 变法次第 397

第二节 变法策略 399

一 君主以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 400

二 分别官差,以行新政 400

一 改革科举制 404

第三节 变法主张 404

二 尊崇孔教 408

三 奖励创新 410

四 设立学堂 412

五 开报馆定报律 413

六 振兴商务 414

七 禁止缠足 416

八 振兴农业 417

九 设议政之官 418

第五章 逐步深化的西学观 420

第一节 中西之学的全面比较 420

一 中西之异的辨析 421

二 中西之同的定位 428

三 力主中西结合 438

第二节 《日本书目志》:中西比较的深化 442

一 强调讲求西学的重要性 443

二 考求西政西学与中国经义的“暗合” 447

三 揭露中国历史和观实之弊 455

第三节 西方富强之道的总结 457

一 诸国并立激发竞争 458

二 农、工、商、财皆行新法 459

三 文教、科技开智创新 463

四 广设学会、社团、政党 465

第四节 《日本变政考》——实践和转换西方富强之道的个案考察 468

五 设议院以通下情、尊民权 468

一 变法总类 470

二 君臣关系 476

三 政治改革 478

四 民事改革 479

五 经济改革 494

六 文教改革 496

七 社会改革 501

八 法律改革 506

九 军事改革 507

十 外交改革 508

主要参考书目 510

后记 5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