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人际交往奥秘
当代人际交往奥秘

当代人际交往奥秘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杜克斯(Deaux,K.),赖茨曼(Wrightsman,L.S.)著;邵晟东等译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22005137
  • 页数:84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谈判指南下一篇:谈判与思维方式
《当代人际交往奥秘》目录

第一章 解释社会行为的理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3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9

第三节 角色理论 13

一、基本假设和概念 13

二、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16

三、案例解释 17

第四节 强化理论 18

一、基本假设和概念 18

三、案例解释 23

二、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23

第五节 认知理论 24

一、基本假设和概念 24

二、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25

三、案例解释 26

第六节 理论的比较 27

第七节 概要 30

第二章 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33

第一节 系统地提出假设 34

第二节 检验假设 39

一、假设 39

三、现场研究 40

二、实验室研究 40

四、跨文化研究 41

五、方法的选择 43

第三节 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43

一、实验室实验 43

二、现场实验 48

三、准实验研究 51

四、现场研究 54

五、档案研究 57

六、模拟和角色扮演 60

七、问卷调查和访问 62

一、方法和背景的选择 66

第四节 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66

二、分析的单位 68

三、研究的道德标准 71

第五节 概要 74

第三章 自我 76

第一节 自我的性质 77

一、关于自我的理论 78

二、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 79

三、自我图式 81

四、自我评价 83

一、自我认识的理论 85

第二节 意识到自我 85

二、情绪的自我认识 86

三、自我注意的情况 89

四、自我注意的个体差异 92

第三节 分析自我 93

一、评价能力 94

二、原因的归属 96

第四节 表现自我 100

一、关于自我表现的理论 101

二、选择自己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 103

三、自我表现的手法 107

四、自我表现中的个体差异 110

五、自我表现与人性 114

第五节 概要 115

第四章 社会知识:对人的印象和解释 118

第一节 形成对人的印象 120

一、印象的准确性 120

二、印象形成的特点 121

第二节 组织印象:分类和原则 127

一、内隐个性理论 128

二、图式和原型 131

三、刻板印象 135

四、对正义世界的信念 140

第三节 解释行为:原因的归属 142

一、协变和原因图式 143

二、一致性推论 147

三、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149

四、归因过程中的偏向 152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过程 157

一、编码:接收信息 158

二、存储和提取:取出信息 160

第五节 概要 161

第五章 人际信息交流 164

第一节 信息交流的含义 165

一、语言和副语言 169

第二节 信息交流的渠道 169

二、目光接触 172

三、面部表情 178

四、身体动作和姿势 180

五、触摸 182

六、人际距离 184

第三节 渠道的结合 186

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方面 187

二、亲密行为的平衡模式 192

三、亲密行为的激起模式 195

第四节 信息交流的一些具体情况 196

一、初次相遇 197

二、自我暴露 198

三、说谎 199

第五节 信息交流和社会相互作用 201

第六节 概要 203

第六章 合群、吸引和爱 207

第一节 独处?还是与别人在一起? 208

一、隔绝和孤独感 208

二、合群的原因 211

三、日常生活中的合群型式 214

一、人际吸引的前提 217

第二节 吸引 217

二、对人际吸引的理论解释 226

第三节 罗曼司和爱 230

一、爱的概念 231

二、浪漫主义爱的测量 231

三、激发浪漫主义爱的因素 233

四、爱的发展阶段 236

第四节 失去爱情 239

一、终断是困难的 240

二、不公平与不长久 244

三、结婚和离婚 245

第五节 概要 247

第七章 关于性行为的社会心理学 249

第一节 性行为研究的背景 250

第二节 性行为的形式和出现率 253

一、金西对男性和女性性行为的研究 253

二、亨特的较新近的调查 255

三、大学生中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变化 256

第三节 性行为的理论问题 258

一、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 259

二、性行为的认知方面 260

三、异性恋和同性恋的选择 262

一、非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 266

第四节 各种关系中的性行为 266

二、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 270

第五节 性行为和避孕 272

第六节 色情材料和性欲唤起 274

一、性刺激的定义 274

二、对色情刺激的生理反应 275

三、对色情刺激的心理反应 280

四、对色情刺激的行为反应 282

五、暴力色情材料引起的侵犯性反应 284

第七节 概要 287

第八章 侵犯行为和暴力 290

一、心理分析学派的定义 291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定义 291

二、生态学的定义 292

三、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 293

第二节 关于侵犯行为的各种理论观点 294

一、从本能和生物学角度做出的解释 294

二、从功能角度做出的解释 296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303

第三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条件 306

一、挫折 306

二、口头的和身体的攻击 307

三、第三方的影响 309

四、非个体化 311

五、毒品和酒精 313

六、环境因素 315

七、跨文化的比较 318

第四节 暴力与大众信息传播工具 319

第五节 社会中的暴力 323

一、家庭中的暴力 324

二、街道上的暴力 326

三、群体暴力 327

第六节 将来:怎样才能控制侵犯行为? 329

一、本能论和生物学的观点 329

二、动机论的观点 330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331

第七节 概要 335

第九章 亲社会行为 338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与人性 341

一、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与利他主义 341

二、社会生物学理论与利他主义 343

第二节 我们为什么帮助别人?亲社会行为的模式 346

一、情绪的唤起和移情作用 346

二、规范 350

三、做出决定与得失分析 353

第三节 情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357

一、需要帮助的人 357

二、其他人的影响 364

第四节 个人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371

一、品质:寻找生性乐善好施者 371

二、心理状况和帮助 375

第五节 寻求和接受帮助:从接受帮助者的角度看问题 380

第六节 通向和睦社会的道路 383

一、在儿童中鼓励亲社会行为 384

二、谋取对慈善事业的支持 385

三、通过立法产生和睦社会 386

第七节 概要 387

第十章 态度、偏见和歧视 391

一、种族主义 393

第一节 偏见和歧视:一些案例研究 393

二、性别主义 396

三、隔离主义 401

第二节 偏见和歧视的起因 402

一、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 402

二、社会文化因素 404

三、情境因素 405

四、心理动力的重要性 406

五、现象学的解释 408

六、赢得的名声 409

一、态度的定义 410

第三节 态度的性质 410

二、态度的测量 413

三、态度的形成 417

第四节 态度:作为行为的预告 421

一、态度预告行为吗? 421

二、态度与行为问题的解决 425

三、对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有影响的因素 427

第五节 概要 428

第十一章 态度改变的理论 431

第一节 态度改变的学习模式 433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433

二、霍夫兰的信息交流研究方案 434

三、代表性研究 435

四、应用 442

第二节 社会判断理论 445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445

二、社会判断理论的基本概念 445

三、代表性研究 449

四、应用 451

第三节 一致性理论 452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452

二、平衡理论 453

三、认知不协调理论 455

四、代表性研究 458

五、应用 461

第四节 功能理论 463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463

二、基本概念 464

三、代表性研究 466

第五节 在什么情况下态度不改变 467

一、提前发生的态度改变 468

二、对说服的抵制 469

三、实质性说服和表面性说服 471

第六节 概要 472

第十二章 社会影响与个人控制 475

一、阿施情境 476

第一节 从众 476

二、情境因素对从众的影响 478

三、研究中的问题 479

第二节 依从 482

一、“登门槛”效应 483

二、“闭门羹”效应 485

三、“低价引诱” 486

四、依从的通则 487

第三节 服从 489

一、米尔格拉姆对危害性服从进行的实验研究 489

二、对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的批评 493

第四节 控制感 495

一、对控制的错觉 496

二、相信控制的结果 497

三、控制感的个体差异 499

第五节 对失去控制的反应 501

一、关于抗拒的理论 502

二、习得的无能为力 504

三、自我感生的依赖性 508

第六节 概要 510

第十三章 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513

一、社会心理学的传统 515

第一节 群体间的相似与差异 515

二、重叠分布原理 516

三、群体差异的起因 517

第二节 跨文化的比较 520

一、跨文化心理学的一些原则 521

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例子 523

第三节 人口统计学的范畴 525

一、种族和种族优越感 526

二、性别 530

三、人口统计上的变量带来的困难 532

第四节 个性变量 534

一、权力主义 535

二、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和两性气质 543

第五节 个性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547

一、有关个性的一些问题 548

二、有关情境的一些问题 551

三、个性与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552

第六章 概要 553

第十四章 群体中的行为 555

第一节 他人的影响 557

一、观众的影响 557

二、社会促进 559

三、做同样事情的观众 562

第二节 群体的特征 564

一、群体的规模 565

二、交流的机会 569

三、内聚性 571

第三节 群体内的相互作用 573

一、群体解决问题和群体活动 573

二、集团思想的危险 577

三、群体相互作用的极化效应 580

第四节 群体社会化 583

一、群体社会化的基本过程 584

二、群体社会化的阶段 586

第五节 活动中的群体 590

一、陪审团 591

二、家庭 592

三、经验群体 594

第六节 概要 597

第十五章 领导 599

第一节 寻找领导的特征 600

一、领导者有一定的特征吗? 600

二、关于领导的“伟人”理论 603

三、“女伟人”理论在哪里? 607

第二节 领导行为 609

一、领导与被指派的领导者 609

二、领导者的实际行为 611

第三节 关于领导的相倚理论 616

一、菲德勒的相倚模式的要素 617

二、把各种要素加在一起 621

三、领导与改变 624

第四节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 626

一、对领导的认识 626

二、对领导者的行为的反应 627

三、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行为的影响 630

第五节 概要 631

第十六章 群际关系 633

一、少数派是怎样形成的? 635

第一节 积极的少数扮演的角色 635

二、少数派群体的影响 636

第二节 群际关系的性质 638

一、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看法 638

二、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力量差异 642

三、内群体的内聚性 642

第三节 相互作用的方式 643

一、合作与竞争 644

二、协商和谈判 649

三、第三方的介入 654

第四节 群际冲突的减少 655

一、超级目标 656

二、群际接触 657

三、减少威胁 661

第五节 概要 662

第十七章 物质环境与社会行为 665

第一节 退隐 668

第二节 领地 672

一、基本领地中的相互作用 675

二、“可防御空间” 677

三、公共场所中的临时领地 678

四、组织和群体内的领地 681

第三节 环境压力 682

一、适应 684

二、噪音 686

三、高温 688

第四节 拥挤 690

一、社会病理学假设 690

二、关于拥挤的理论 692

三、当前研究的证明 695

第五节 建筑式样和建筑环境 698

一、舒适的环境 698

二、“社会花瓣”空间 700

三、座位安排和小组讨论 702

四、邻近和友谊 704

五、宿舍里的社会超负荷 705

六、城市里的超负荷 707

第六节 概要 710

第十八章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 713

第一节 纯科学还是应用科学?或者两者都是? 714

一、在应用方面兴趣的减少和增加 715

二、库尔特·莱温的行动研究 716

第二节 重要问题的研究 718

一、卫生事业和医疗实践 718

二、能源保护 727

三、法律体系 732

第三节 从问题到解决 741

一、确定问题 742

二、评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744

三、提供变革的方法 748

第四节 社会变革的性质 749

一、变革的方法 750

二、社会科学家在变革中的角色 755

三、社会技术的发展 757

第五节 概要 758

术语总表 761

主题索引 7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