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养生学
中国养生学

中国养生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希亮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6923880
  • 页数:88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养生学》目录

绪论篇 1

中国养生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1

一、先秦时期 1

目录 1

二、汉唐时期 7

三、宋元时期 13

四、明清时期 19

基础篇 27

第一章 天年、衰老与寿夭 27

第一节 天年 27

一、衰老的过程 28

第二节 衰老 28

二、衰老的简易估计方法 31

第三节 寿夭的原因 35

一、肾气强弱 35

二、先天禀赋 37

三、阴阳失调 38

四、外界因素 39

第四节 传统养生学学派 41

一、古代养生学发展中两种基本观点 42

二、传统养生学学派 42

第五节 养生的原则 44

一、法于阴阳 45

二、和于术数 45

三、调养精神 45

四、起居有常 46

五、饮食有节 46

六、不妄作劳 46

第二章 养生学的有关基础理论 48

第一节 天人相应论 48

一、易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关系 48

二、天人相应论 51

第二节 形神合一论 58

一、心主神明 59

二、头者精明之府 61

三、形神合一整体观 62

第三节 精、气、神论 63

一、精 63

二、气 65

三、神 66

四、精、气、神三者的关系 70

五、精、气、神论与养生 71

第四节 经络说 72

一、经络的作用 72

二、经络与健身 73

三、经络与气功 77

第五节 脏象论 78

一、心 79

二、肺 80

三、肾 80

四、肝 81

五、脾 82

第六节 气血津液 83

一、气 83

四、气、血、津液的作用 84

三、津液 84

二、血 84

五、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85

第七节 阴阳五行说 86

一、阴阳 86

二、五行 87

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88

四、阴阳五行说在养生上的应用 89

第八节 体质论 90

一、体质说 90

二、体质分形 90

三、体质和形态的关系 96

四、不同体质人的养生 97

五、炼形 99

第九节 饮食养生说 102

一、饮食养生的整体观 103

二、重视个体因素为特点的食养观 105

三、清淡饮食为主的营养观 106

四、杂食为主,注重搭配、烹调的多样化饮食 108

五、饮食有节 110

六、饮食养生的基本法则 111

一、气功健身的原理 113

第十节 运动健身论 113

二、气功的现代科学研究 117

三、太极拳及其它动功的健身原理 121

精神调摄篇 126

第三章 调神 126

第一节 养性全德 126

一、仁者寿 126

二、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127

三、家和者寿 129

第二节 清静养神 131

第三节 畅神志,以情制情 134

一、音乐 134

二、琴 135

三、棋 136

四、书画 137

五、舞蹈 138

六、垂钓 138

七、种花养鸟 140

八、风筝 140

九、山溪逸游 141

十、广交朋友 143

第四节 节制感情,寄托精神 144

一、调节情绪 144

二、解脱逆境情绪 146

三、制怒 148

第五节 恬愉乐观,知足常乐 149

一、恬愉乐观 149

二、知足常乐 150

三、自乐之道 151

四、宽以为乐 153

五、书中求乐 153

第四章 起居有常 156

第一节 起居有常 156

一、一日作息 156

二、起居调摄 158

三、晨昏怡养 159

四、生物钟养生法 160

第二节 居室安处 161

第三节 个人卫生 162

一、衣着 162

二、洗漱 163

第四节 不妄作劳 166

一、防五劳 166

二、戒房劳 168

三、房中养生 174

一、睡民 178

第五节 睡眠与失眠 178

二、失眠 185

食养篇 187

第五章 食物的加工和利用 187

第一节 食物的分类和性能 187

一、食物及其分类 187

二、食物的性能 187

第二节 食物烹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90

一、食物烹调的基本原则 190

二、食物的合理烹调方法 190

一、食物的搭配 192

第三节 食物的合理利用 192

二、食物的搭配原则 193

三、食物的禁忌 193

第六章 食养 195

第一节 正常人食养 195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195

二、合理营养 197

三、常人食养 199

一、妇人日常食养 201

第二节 妇人食养 201

二、孕期食养 202

第三节 小儿食养 204

第四节 老年食养 206

第五节 食粥养生 208

一、粥的功能 208

二、药粥的煮制及服食 210

三、养生补益粥方 211

人参粥 211

大枣粥 211

马齿苋粥 212

木耳粥 212

大蒜粥 212

山药粥 212

贝母粥 213

牛乳粥 213

车前子粥 213

生姜粥 213

玉米粉粥 214

白扁豆粥 214

百合粉粥 214

竹沥粥 215

芝麻粥 215

羊肉粥 215

肉苁蓉粥 216

苋粥 216

芹菜粥 216

鸡汁粥 216

何首乌粥 217

麦门冬粥 217

佛手柑粥 217

赤小豆粥 217

狗肉粥 218

胡桃粥 218

枸杞粥 218

栗子粥 219

胡萝卜粥 219

荠菜粥 219

荔枝粥 219

荷叶粥 220

莲子粉粥 220

萝卜粥 220

黄芪粥 220

甜浆粥 221

菠菜粥 221

绿豆粥 221

葱白粥 221

薤白粥 222

蔗浆粥 222

酸枣仁粥 222

薏苡仁粥 223

藕粥 223

第六节 常见病食疗 223

感冒 223

咳嗽 224

哮喘 226

肺痨 227

心悸 229

阳痿 230

不寐 230

早泄 231

遗精 232

中风 233

眩晕 236

痹证 237

胃痛 238

呕吐 240

咯血 242

吐血 243

便血 243

尿血 244

鼻衄 245

泄泻 246

便秘 249

黄疸 251

水肿 252

消渴 254

遗尿 257

淋症 258

头痛 259

痛经 260

闭经 262

月经不调 263

崩漏 266

恶阻 267

胎动不安 268

缺乳 270

带下 271

第七章 戒烟酒 273

第一节 戒烟 273

第二节 戒酒 279

粳米 283

第一节 谷豆、油料类 283

第八章 补养食物 283

糯米 284

粟米 285

黍米 285

小麦 286

大麦 286

养麦 287

玉米 287

高粱 288

黄豆 289

赤小豆 292

黑豆 292

绿豆 293

豆豆 294

豌豆 294

刀豆 295

蚕豆 296

扁豆 296

花生 297

芝麻 298

第二节 蔬菜类 299

葱 299

大蒜 301

姜 302

辣椒 303

韭菜 304

芹菜 305

菠菜 306

白菜 307

洋白菜 308

油菜 309

香菜 309

芥菜 310

苋菜 311

蕹菜 312

茄子 313

荠菜 313

番茄 315

黄瓜 315

冬瓜 317

南瓜 318

丝瓜 319

萝卜 320

胡萝卜 322

山药 323

马铃薯 323

竹笋 324

莴苣 325

藕 325

洋葱 327

番薯 327

香菇 328

蘑菇 329

黄范菜 330

黑木耳 331

西瓜 332

第三节 水果干果类 332

甜瓜 333

苹果 334

梨 335

桔子 336

桃 338

柿 338

葡萄 339

石榴 340

杏 341

樱桃 342

梅 343

猕猴桃 343

杨梅 344

香蕉 345

李子 346

荔枝 346

龙眼 347

菠萝 348

椰子 349

枇杷 349

山楂 350

沙果 351

橄榄 352

甘蔗 352

香榧 353

枣 354

栗子 355

核桃 356

松子 356

柚子 357

葵花子 358

菱 359

桑椹 359

荸荠 360

无花果 361

第四节 畜禽蛋乳类 362

猪肉 362

牛肉 364

羊肉 365

鸡肉 367

鸭肉 368

鹅肉 369

蛋类 369

乳类 372

鹌鹑肉 374

狗肉 375

鸽肉 375

兔肉 376

蛇肉 376

野鸡 377

麻雀 378

马肉 378

鹿肉 379

蜂蜜 379

熊肉 381

猫肉 381

鲤鱼 382

第五节 水产类 382

鲫鱼 383

草鱼 384

鲢鱼 384

鲇鱼 385

青鱼 386

黑鱼 386

鲥鱼 387

鳜鱼 387

鳙鱼 388

鲟鱼 388

鲈鱼 389

鳊鱼 389

银鱼 390

鲍鱼 391

鲳鱼 391

黄鱼 392

带鱼 393

乌贼鱼 393

鲨鱼 394

比目鱼 395

鳝鱼 396

鳗鲡鱼 396

鱿鱼 397

鳖 398

龟 399

田螺 400

螺蛳 400

蚶 401

蟹 402

虾 402

干贝 403

蛏子 403

蛤蜊 404

泥鳅 405

文蛤 405

青蛙 406

海参 407

牡蛎 408

海蜇 409

海带 410

第六节 调味类 411

茶 411

酒 412

醋 413

糖 414

酱油 415

盐 415

茴香 416

花椒 417

桂皮 418

四季养生篇 419

第九章 四季养生 419

第一节 春季养生 419

一、春捂秋冻 420

二、春眠不觉晓 421

三、预防伤风感冒 421

四、春天预防肝病复发 422

五、清明踏青 423

六、春天预防“老伤”复发 423

七、春暖防“流脑” 424

八、菜花黄,防痴忙 425

九、春天要小心胃病复发 426

十、花开时节“吼病”多 427

十一、春季桃花癣 428

十二、夏病春防 429

十三、春季灭鼠好处多 429

第二节 夏季养生 431

一、入夏话饮食 432

二、饮水洁净,不得瘟病 433

三、热天午睡,有益健康 434

四、酷暑谈饮料 434

五、端午佳节话驱虫 435

六、六月债,还得快 436

七、夏治三伏 437

八、孕产妇安度炎热天 437

九、盛夏当心“热伤风” 438

十、夏季易患皮肤病 439

十一、夏季游泳讲安全 440

十二、预防疰夏和中暑 441

十三、冬病夏治 442

十四、虫兽毒伤,治疗有方 442

十五、黄梅天防心痛 445

十六、湿热天食物防霉变 446

第三节 秋季养生 447

一、长夏天气防湿邪 448

二、秋季预防肠道传染病 449

三、婴儿要防秋腹泻 450

四、吃蟹和柿子的卫生 451

五、秋燥伤肺 452

六、灭蚊预防大脑炎 453

七、秋防“打谷黄” 454

八、哮喘病人慎防“寒露风” 455

九、重阳登高抒情怀 455

第四节 冬季养生 456

一、冬病早防——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458

二、“老慢支”要注意安全过冬 459

三、冬季进补 460

四、重症痼疾注重“冬至关” 462

五、冬天穿戴的学问 463

六、冬天预防皮肤皲裂和冻疮 464

七、防治“冬痒症” 465

九、严冬谨防心肌梗塞 466

八、气候转寒防中风 466

十、老胃病的冬季保养 468

十一、当心煤气中毒 469

十二、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470

十三、腊八节与腊八粥 470

十四、“血管体操”——冷水洗脸、擦澡 471

十五、迎春说辛盘 472

十六、春节欢聚防暴食 472

十七、迎春除尘 473

第五节 十二月养生法 474

第一节 春季饮食养生 478

第十章 四季饮食养生 478

第二节 夏季饮食养生 479

第三节 秋季饮食养生 480

第四节 冬季饮食养生 480

药养篇 482

第十一章 中药进补 482

第一节 不同季节的进补 483

一、春季进补 484

二、夏季进补 484

三、秋季进补 484

四、冬季进补 485

第二节 中药进补的方法 486

第三节 不同年龄的进补 488

一、老年人进补 488

二、中年人进补 489

三、儿童进补 489

第四节 不同体质的进补 490

一、脑力劳动者的进补 490

二、体力劳动者的进补 490

三、胖人的进补 490

四、瘦人的进补 490

一、自煎汤药 491

第五节 补药的使用方法 491

二、煎熬膏滋 492

三、浸泡药酒 493

四、服药方法 493

第六节 进补的注意事项 494

一、补品的服用量 494

二、进补与饮食宜忌 494

三、患热性病忌进补 495

四、进补要注意脾胃功能 495

五、防止“虚不受补” 496

第七节 补品的选购与贮藏 496

一、补品的选购 496

二、补品的贮藏 497

第八节 补酒、膏滋及其制作 498

一、补酒及其制作 498

二、自制膏滋药 499

三、宫廷典型补益增寿方药 500

第十二章 抗衰老中药及方剂 503

第一节 抗衰老中药 503

一、补气药 503

人参 503

西洋参 505

黄芪 506

太子参 506

党参 508

刺五加 508

灵芝 510

茯苓 511

白术 511

山药 512

五味子 513

蜂王浆 514

二、补血药 514

当归 514

何首乌 516

鸡血藤 516

阿胶 517

熟地黄 518

芍药 519

桑寄生 520

三、补阳药 521

山茱萸 521

巴戟天 521

冬虫夏草 522

肉苁蓉 523

沙苑子 523

补骨脂 524

仙茅 524

杜仲 525

阳起石 526

狗脊 526

蛤蚧 527

骨碎补 527

益智仁 528

海龙 529

海马 529

淫羊藿 530

鹿茸 531

菟丝子 531

紫河车 532

锁阳 533

续断 533

四、补阴药 534

天冬 534

玉竹 535

玉沙参 535

女贞子 536

百合 537

石斛 537

龟板 538

鳖甲 538

黄精 539

枸杞子 540

旱莲草 541

麦冬 541

第二节 抗衰老中药方剂 542

一、补气血 542

独参汤 542

参芪膏 543

参芪精 543

两仪膏 543

参芪大补丸 544

双宝素 544

河车粉 544

复方胎盘片 544

延年益寿精 544

十全大补丸 545

人参养荣丸 545

人参健脾丸 545

当归补血膏 545

二、补脾胃 546

全鹿丸 546

四君子丸 547

香砂六君子丸 547

健脾丸 547

枳术丸 547

补中益气丸 548

参苓白术丸 548

附子理中丸 548

四神丸 548

龟龄集 549

右归丸 549

三、补肾壮阳 549

金匮肾气丸 549

参茸片 550

人参鹿茸丸 550

参茸丸 551

参茸卫生丸 551

三肾丸 551

琼浆 552

阳春药 552

至宝三鞭精 552

海马补肾丸 553

三鞭酒 553

蛤蚧党参膏 554

五子丸 554

大菟丝子丸 554

益肾糖浆 554

金锁固精丸 555

四、滋阴补肾 555

六味地黄丸 555

大补阴丸 555

桑椹膏 556

二至丸 556

三才封髓丸 556

河车大造丸 556

七宝美髯丹 557

首乌片 557

九转黄精丹 557

康复丸 557

地骨皮露 557

玉泉丸 558

五、补肾益心 558

补心丹 558

枕中丹 559

琥珀多寐丸 559

柏子养心丸 559

归脾丸 559

朱砂安神丸 560

复脉汤 560

生脉饮 560

六、补益肝肾 560

滋补大力丸 561

补肾强身片 561

健步虎潜丸 561

健腰丸 561

磁朱丸 562

七、益肾潜阳 562

杜仲虎骨酒 562

虎骨参茸酒 562

耳聋左慈丸 563

第三节 维生素 563

一、维生素A 563

二、维生素D 566

三、维生素B1(硫胺素) 567

四、维生素B2(核黄素) 569

五、尼克酸 570

六、维生素B6 571

七、维生素C(抗坏血酸) 572

八、其它维生素 574

第四节 中医抗衰药研究现状 576

一、细胞传代与生存实验 576

二、调节免疫功能 577

三、改善机体代谢 578

四、改善内脏机能 579

五、抗感染、微量元素及其它 581

六、现状和展望 581

一、净功 583

第一节 概述 583

第十三章 气功功法总论 583

运动健身篇 583

二、动功 584

三、内功按摩 584

第二节 气功的练功基本方法 584

一、气功的练功要领 584

二、气功练功的基本方法 587

三、气功练功的注意事项 594

第三节 气功的练功反应,偏差及偏差的纠治 596

一、练功的正常反应 596

二、练功的异常现象 596

三、练功偏差及纠治 597

第十四章 气功功法 600

第一节 静功功法 600

一、放松功 600

二、松静功 602

三、内养功 603

四、强壮功 604

五、六字诀 606

六、胎息法 608

七、吐纳功 609

八、郭林气功 610

九、太极内功 615

十、意气功 622

十一、虚明功 623

十二、真气运行功 627

十三、周天功 629

十四、止观法 637

十五、六妙法 644

十六、四禅定功 645

十七、站桩功 648

十八、采日精月华法 671

十九、因是子静坐法 672

二十、马山气功 673

二十一、东海功 676

二十二、小练形 679

二十三、守窍法 686

第二节 动功功法 686

一、太极气功 687

二、返还功 690

三、太极十五势 691

四、八段锦 700

五、易筋经 705

六、五禽戏 710

七、鹤翔桩功法 716

八、大雁功 725

九、铁裆功 736

十、长寿功 737

十一、叫化功 743

十二、虎步功 744

十三、跷步运化功 747

十四、金刚功 752

十五、空劲气功 754

十六、保健功 756

十七、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761

第十五章 散步健身法与健身跑 806

第一节 散步健身法 806

第二节 健身跑 808

一、关于掌握适当运动量的问题 809

二、长跑锻炼需要掌握的几个原则 810

三、如何做好自我监督 811

养生文献篇 812

第十六章 历代养生文献选辑 812

第一节 综论 812

第二节 慎起居 839

第三节 远房室 852

第四节 节饮食 861

第五节 适四时 872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8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