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劳动工资工作方法
企业劳动工资工作方法

企业劳动工资工作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北电力劳动学会,机械工业沈阳教材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10062255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
《企业劳动工资工作方法》目录

第一章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概述 1

第一节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基础知识 1

1、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概念 1

2、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要性 2

3、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体系 4

第二节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职能 4

4、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特征 10

5、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职能 12

第三节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2

6、劳动工资管理的基本任务 14

第四节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15

7、劳动工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5

8、企业 18

9、企业管理 20

10、企业自主权 20

11、经济责任制 22

12、经济效果 22

13、经济效益 23

14、劳动 24

15、劳动的社会性质 25

16、简单劳动 26

17、复杂劳动 26

20、活劳动与物化劳动 27

21、劳动二重性 27

18、体力劳动 27

19、脑力劳动 27

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8

23、个别劳动时间 28

24、无效劳动 29

25、有效劳动 29

2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9

第二章劳动工资干部的素质修养第一节政治品德 29

27、提高政治品德的意义 31

28、政治品德的内容 31

29、怎样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2

30、怎样树立开拓创新精神 34

31、如何防止和抵制不正之风 36

第二节理论知识 37

32、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 37

33、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性 38

34、劳动科学体系的基础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 38

35、我国初步形成的劳动科学体系包括的主要学科 39

36、国外在劳动管理方面的新理论 40

37、全面劳动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42

38、理论修养的主要方法 43

第三节生产经营知识 43

39、企业劳动工资干部掌握生产经营知识的必要性 44

40、基本生产经营知识的主要内容 45

41、劳动工资干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 47

42、掌握生产动态的主要渠道 47

45、组织能力的内涵和培养 48

44、劳动工资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48

43、企业劳动工资干部应当掌握的生产经营基础资料 48

第四节工作能力 48

46、协调能力的内涵与做好协调工作 50

47、应变能力的内涵与能力的提高 51

48、分析能力的内涵与做好工作的分析 52

49、判断能力与应变的内涵与正确判断的条件 53

50、办事能力的内涵与提高办事能力 54

第五节工作作风 54

51、工作作风对劳动工资干部的特殊意义 55

52、劳动工资干部必备的优良作风 56

第三章劳动工资工作基本方法第一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业务 56

53、劳动工资业务是企业经营的组成部分 57

55、劳动工资政策包含的范围 58

54、怎样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58

第二节正确理解和执行劳动工资政策 58

56、正确执行政策必须注意的环节 59

57、怎样理解政策 59

58、怎样结合企业实际贯彻政策 60

59、怎样依靠群众贯彻政策 62

60、怎样做好政策反馈 62

第三节运用理论指导业务 62

61、用理论启迪思路 63

62、用理论检验业务活动 63

第四节怎样当好领导的谋参助手 63

63、参谋助手的内涵 64

第五节搞好调查研究 65

65、怎样当好参谋助手 65

64、当好参谋助手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65

66、调查是做好劳动工资工作的前提 68

67、调查形式有哪几种 68

68、调查的主要方法 68

69、调查应注意哪些事项 69

70、怎样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 69

第六节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69

71、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内涵 70

72、怎样摆正本身业务的位置 70

73、怎样处理和领导的关系 71

74、怎样处理和下属的关系 72

75、怎样处理好内部同志之间的关系 72

第七节练好基本功 73

76、怎样处理好部门之间关系 73

77、劳动工资干部基本功的内涵 74

78、企业劳动工资干部的基本功标准 74

第八节“工作研究”简介 74

79、“工作研究”的内涵 76

80、方法研究的步骤 77

81、工作测定的方法 80

第四章企业劳动组织管理 80

第一节劳动组织的任务与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知识 80

82、企业劳动组织的内涵 81

83、企业劳动组织的具体任务 81

84、劳动组织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82

85、企业劳动组织专业干部应掌握的情况 83

第二节企业的领导体制 84

86、劳动组织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84

87、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的沿革 85

88、实行厂长负责制应做的几项工作 86

第三节企业管理组织与机构形式 86

89、企业管理组织的内涵 91

90、直线制组织机构形式 91

91、职能制组织机构形式 92

92、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形式 94

93、事业部制组织机构形式 95

94、矩阵式组织机构形式 97

第四节企业车间与班组设置 97

95、车间设置原则 98

96、企业的车间设置模式举例 99

97、班组设置原则 103

第五节调整组织机构的程序和方法 103

98、调整组织机构的内容和权限 104

99、调整组织机构的依据 105

100、调整组织机构的程序和方法 105

第六节定员工作方法 105

101、定员的基本内容 107

102、定员的基本原则 107

103、当前定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104、定员工作改革方向 111

105、现行定员方法的探讨 113

106、对企业定员方法的设想 114

第七节企业的工作时间组织 114

107、企业工作时间的内涵 115

109、怎样选用不同的生产班制 117

第八节国外工作时间组织动态 117

108、工作时间组织的具体内容 117

110、弹性工时制 121

111、非全日工作制 122

112、在家工作制 122

113、周期性休息制度 123

第九节搞好劳动组织工作的配合 123

114、搞好基层、部门、专业之间配合协作的意义 123

115、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24

第十节应当掌握的基础资料和情况 124

116、应当搜集掌握的有关资料 125

第五章劳动定额的制定与应用 126

第一节劳动定额的内涵及其作用 126

117、应当建立健全的资料 126

118、应掌握的情况 126

119、什么叫劳动定额 127

120、劳动定额形式 128

121、劳动定额作用 129

122、劳动定额种类和用途 130

第二节劳动定额的制定原则 130

123、坚持科学方法提高定额的准确度 132

124、坚持先进合理定额水平,发挥定额对生产经营的推动作用 132

125、坚持快、准、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133

126、坚持群众路线,定额必须为群众所掌握,自觉执行 133

第三节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133

127、经验估工法 134

129、统计分析法 137

128、比较类推法 137

130、技术测定法 138

第四节技术测定法的具体运用 138

131、技术测定法的特点和运用步骤 138

132、工时分类 139

133、工作日写实 141

134、测时 144

135、工作抽样 149

第五节时间标准与定额标准化 149

136、标准化是实现劳动定额化的捷径 151

137、标准化的作用 152

第六节劳动定额管理 153

138、定额标准的类别 153

139、劳动定额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154

140、劳动定额的修订 155

141、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 156

142、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 157

143、定额机构的设置 157

第七节国外劳动定额简介 157

144、西方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 158

145、西方劳动定额常用术语的涵义 159

146、西方劳动定额制定的环节——评比 160

147、西方劳动定额制定的特有概念——宽放 166

第六章企业劳动力管理第一节劳动力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任务 166

148、劳动力管理的内涵 169

149、企业现行用工制度 170

150、企业劳动力管理的主要任务 172

151、企业劳动力管理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173

第二节劳动力的补充与更新 173

152、补充劳动力的依据 174

153、怎样制定招工方案 176

154、招收新职工的程序与方法 177

155、中等专业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接收与分配 179

156、退伍军人的接收与安置 179

157、做好新职工入厂教育 180

158、怎样进行新职工工种岗位分配 181

159、做好试用期的考核和转正 182

第三节劳动力的平衡与调配 183

160、临时工的使用 183

161、劳动力平衡调配的目的和作用 185

162、劳动力调动的原则 185

163、劳动力调动的依据 186

164、劳动力调动分类 188

165、劳动力调动的程序和方法 188

第四节劳动力的退出 188

166、企业劳动力退出的范围 193

167、怎样办理退休与退职 194

168、怎样办理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解除或中止合同手续 195

169、对参军、入学(退职升学)职工应办的手续 196

170、开除、除名,死亡职工手续的办理 196

第七章巩固与加强劳动纪律第一节劳动纪律的内涵和作用 196

171、企业劳动纪律内涵 197

第二节怎样巩固劳动纪律 198

172、劳动纪律的作用 198

173、立法——使职工有章可循 199

174、宣传——使职工自觉遵守纪律 200

175、检查——督促职工遵守纪律 200

176、奖惩树立遵守纪律光荣、违犯纪律可耻的新风尚 201

第三节劳动纪律的日常管理 201

177、要参与对优秀职工的奖励工作 201

178、对违纪职工的处分 202

179、怎样起草处分决定和通报 202

180、做好职工违纪动态分析 203

181、做好奖、惩资料的整理与保管 205

第八章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和形式第一节按劳分配 205

184、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06

182、对按劳公配的一般理解 206

183、按劳分配反映的经济关系 206

185、按劳分配的范围 208

186、按劳分配量的计算 209

187、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210

188、按劳分配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212

第二节社会主义工资 212

189、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知识 213

190、社会主义的工资来源 214

191、社会主义工资工作的基本原则 217

192、工资水平 220

193、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220

第三节工资等级制度 220

194、工资等级制度 222

195、工人工资等级制度 223

196、岗位工资等级制度 227

197、职务工资等级制度 227

第四节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27

198、工资形式 229

199、计时工资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230

200、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 231

201、计件工资的具体形式和计算方法 232

202、计件工资的三要素 234

203、计件工资的支付和分配 235

204、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38

第五节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些新作法 238

205、浮动工资 239

206、结构工资 240

207、内部承包工资 241

208、工人技术职称工资制 242

209、工资总额包干制 242

210、全额浮动计件计时工资制 242

第六节选择最佳工资制度和形式的基本原则 242

211、要以劳动差别为内在依据 243

212、报酬形式要与劳动差别相适应 244

213、给企业经营者和直接生产指挥者以较大的工资分配自主权 248

第九章企业工资支付第一节企业新用职工的工资确定 248

214、工资支付的内涵 250

215、新用工人的工资确定 250

216、新用干部的工资确定 254

217、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确定 258

218、志愿兵、义务兵退出现役到企业工作后的工资确定 263

219、从社会聘用干部的工资确定 264

220、重新就业的合同制工人的工资确定 264

221、在职职工提高学历后的工资确定 265

第二节职工工作调动的工资确定 265

222、调入职工工资确定 266

223、企业内部调动工作的工资确定 267

224、调出职业的工资处理 268

第三节几种特殊工资的支付 268

225、附加工资 269

226、保留工资 269

228、加班加点工资 270

227、临时工工资 270

229、病假工资 271

230、事假工资处理 271

231、其它工资处理 271

第十章调整工资和日常工资管理第一节调整工资 271

232、调整工资的主要形式 274

233、调整工资的资金来源 277

234、调资方案的种类 277

235、调资方案的内容 278

236、如何制定调资方案 280

237、调资对象的选择方法 280

238、调资指标的分配方法 284

239、调资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286

第二节工资日常管理 286

240、工资卡片 289

241、工资变动通知单 290

242、工资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294

第十一章奖金与津贴管理第一节奖金的基本知识与管理 294

243、奖金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296

244、目前国家对企业奖金的主要政策 297

245、企业奖金管理的基本任务 298

第二节奖励基金和奖金税的预测方法 298

246、怎样测算“利润承包超利提成”的奖励基金 301

247、怎样预测上级规定的单项奖金 303

248、怎样测算应缴奖金税和可用奖金 304

第三节奖金形式的选择 304

249、企业现行奖金形式的种类 306

250、选用奖金形式的原则 307

251、选用奖金形式的方法 309

第四节奖励办法和承包合同的制订与实施 309

252、怎样制定奖励办法 310

253、奖励办法的贯彻与实施 311

254、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的总类和特点 312

255、承包合同的内容 313

256、怎样履行合同 314

第五节津贴管理 314

257、有关津贴的基本知识 314

258、企业现行津贴制度 315

259、企业如何选用和建立津贴制度 316

260、怎样做好津贴的日常管理工作 318

第十二章劳动工资计划的编制第一节劳动计划的基本知识与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318

261、企业劳动工资计划的内涵 319

第二节编制劳动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321

262、劳动计划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321

263、编制劳动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322

264、编制劳动计划应遵循的程序 323

第三节编制劳动计划必备的资料和数据 323

265、必备的综合性资料 325

266、编制职工人数计划必备的资料 325

267、编制工资总额计划必备的资料 326

268、编制劳动培训计划需要具备的资料 326

第四节职工人数计划的编制方法 327

270、如何确定基础数据 327

269、基础资料的搜集渠道 327

271、如何确定计划期内职工增、减数 328

272、怎样计算期末和平均人数 328

第五节工资总额的编制方法 328

273、编制工资总额计划的几种不同依据 329

274、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作用 330

275、工资总额计划的几种计算方法 331

第六节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培训计划的编制 331

276、劳动生产率及其表现形式 335

277、怎样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 336

278、怎样编制劳动培训计划 336

第七节怎样编写劳动计划说明 336

280、编制计划说明要注意的问题 338

第八节劳动计划的实现 338

279、计划说明应包括的内容 338

281、实现劳动计划的主要措施 339

282、计划的分解与落实 339

283、做好对基层的指导和配合 341

284、做好计划的分段调整 341

285、运用行政与经济手段促使劳动计划的实现 341

第十三章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一节劳动工资统计的性质与任务 341

286、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简称劳动统计)的性质 347

287、劳动统计的任务和内容 347

288、企业劳动统计纪律 348

第二节劳动统计主要指标与含义 348

289、劳动统计指标的内涵及作用 349

290、企业职工的范围 349

291、职工分类 350

292、工资总额构成 351

第三节原始资料的建立与搜集 351

293、必须建立与积累的资料 352

294、需要搜集的原始资料 354

295、原始资料搜集渠道与方法 357

第四节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加工 357

296、原始资料整理的目的和作用 357

297、原始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358

第五节统计报表的填报 358

298、统计报表的种类及内容 368

299、怎样做到报表内容全面 369

300、怎样才能保证报表数字准确无误 370

第六节劳动统计分析 371

303、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劳动统计 371

302、怎样编写数字说明 371

301、怎样做到报表及时 371

304、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 372

305、企业劳动统计分析的内容 372

306、劳动统计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373

307、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74

第七节统计资料的积累与保管 374

308、累积统计资料的目的 375

309、劳动统计资料保存的项目 375

310、统计资料保管的注意事项 376

第十四章劳动保险与保护第一节企业劳动保险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376

312、企业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内容 377

311、什么叫劳动保险 377

313、劳动保险专业干部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378

第二节劳保待遇摘要简介 378

314、劳保待遇包括哪些种类 378

315、各项劳保待遇标准 379

第三节工龄和供养置系亲属 379

316、什么叫工龄、工作年限 384

317、确定职工连续工龄的主要政策 384

318、工龄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386

319、确定供养直系亲属的原则 386

320、享受供养直系亲属劳保待遇的具体对象 386

第四节办理劳保待遇的程序和方法 386

321、办理劳保待遇应履行的程序 387

第五节劳动保险的基础工作 388

322、办理劳保待遇的具体依据 388

323、劳保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分工 390

324、怎样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险组织 390

325、怎样做好劳保卡片的登记和管理 392

326、怎样做好劳动保险的群众工作 393

第六节企业劳动保护工作 393

327、企业劳动保护的内涵 394

328、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内容 394

329、怎样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395

330、劳动保护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分工 396

第十五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在劳动工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第一节微型计算机操作基础 396

331、IBM—PC微型机的基本配置 398

332、什么是DOS 399

334、怎样启动CC—DOS 400

333、什么是CC—DOS 400

335、DOS常用命令 402

第二节当前微机在劳动工资工作中的应用 402

337、应用微机辅助管理的条件 405

336、应用情况 406

338、劳动工资管理应用于微机的程序 407

第三节dBASE—Ⅲ汉字数据库应用前程序的使用方法 407

339、dBASE—Ⅲ汉字数据库简介 409

340、dBASE—Ⅲ的启动 409

341、汉字dBASE—Ⅲ总述 410

342、文件的建立 411

343、输入数据项内容 412

344、数据库的调用查询 413

345、数据库统计 4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