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回顾与思考  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  下
回顾与思考  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  下

回顾与思考 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士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187431
  • 页数:530 页
图书介绍:
《回顾与思考 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 下》目录

目 录 3

第四部在调整中探路 3

——经济调整时期 3

十六、走向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3

八字方针 3

1.水落石出:“大跃进”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再难 3

维持 3

2.毛泽东的“十年总结”和自我批评 12

3.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

4.《农村人民公社紧急指示信》的制定和发出 26

5.外来的冲击:中苏矛盾升级 33

1.清新的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8

实施 38

十七、“今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调整方针的初步 38

2.农村调查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初步调整 43

3.退的限度:责任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核算单位 61

4.“我们终于有了一套章法”:一批经济条例的制定 71

5.体制的集中 76

6.方针转变和调整的方略 79

十八、路在何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探索 95

1.“七千人大会”:是“三面红旗”错了,还是执行 95

的具体方法错了 95

2.扭转经济形势的乾坤:“西楼会议”及其之后的 109

努力 109

3.革命的良心:对包产到户的支持 122

4.八届十中全会:一条新路的提出 130

1.再用三年时间调整 141

十九、矛盾的兼顾——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 141

2.阶级斗争的调子升高 146

3.“三五”计划和“三线”建设:由吃穿用计划转向 163

备战计划 163

4.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171

5.十字路口上的摇摆 176

第五部在泥泞中跋涉 187

——“文化大革命”十年 187

二十、“建设一个新世界” 187

1.“五·七指示”:提出了新的体制模式 187

2.经济形势恶化的开端:“我的意见是乱他几个月” 196

拾了” 199

3.周恩来的忧虑:“经济基础一乱,局面就没法收 199

4.工交会两军对垒 206

二十一、“抓革命、促生产”的迷雾 210

1.“抓革命、促生产”的提出 210

2.毛泽东心中的革命与生产 214

3.周恩来心中的革命与生产 215

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谓的革命与生产 216

5.抓“革命”能促进生产吗 217

二十二、政治动乱、经济劫难与经济调整 221

1.大串连对交通运输和国家财政的冲击 221

2.1967年:全面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破坏 225

3.1968年:本年度无国民经济计划 233

4.“什么比例不比例,打仗就是比例” 238

5.大寨——一曲走调的赞歌 242

6.在“统”与“放”之间摇摆的宏观经济体制 247

7.周恩来:“政治挂帅要挂到业务上,挂到生产上” 253

二十三、拓展对外经贸工作的努力与顿挫 260

1.陈云语惊四座:“和资本主义打交道大势已定” 260

2.江青发难——小蜗牛引发大风波 267

3.造船、买船、租船——“风庆轮”风波 271

二十四、纠正“文革”错误——邓小平与1975年的 277

全面整顿 277

1.邓小平复出 277

2.“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279

3.全面整顿的过程与成效 283

4.“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遑论魏晋” 291

1.“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294

二十五、风波再起 294

2.“四人帮”丧心病狂:“革命搞好了,生产下降 297

也可以” 297

第六部新的征程 309

——改革开放时期 309

二十六、徘徊中前进——拨乱反正中的“洋跃进” 309

1.揭批斗争的分歧:两个“凡是”还是有错必纠 309

2.邓小平再次复出 313

3.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较量 317

4.“洋跃进”风潮 323

二十七、工作重心转移和新一轮调整 330

1.工作重心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330

2.新的“八字方针” 340

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 346

3.一个来之不易的结论:解放以来经济建设上的 346

4.宝钢:“下马”还是“上马” 354

二十八、“包公”升堂——农村改革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361

1.第一个农村“责任制”文件 361

2.三中全会的提法:可承包到作业组 366

3.农民的发明:家庭联产承包 372

4.“政社合一”的终结 378

5.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化的希望 384

二十九、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391

1.走出封闭——对外开放政策的确定 391

2.“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的创立 398

3.惊涛拍岸——沿海城市的进一步开放 406

1.打破坚冰:扩大企业自主权 413

三十、推进改革——城市改革的起步 413

2.“包”字进城:推广经济责任制 426

3.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436

三十一、不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43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43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50

3.“三步走”的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61

4.改革开放思想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 471

5.“两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好精神文明 485

建设,打击经济犯罪 485

6.新的篇章——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 506

7.“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514

后 记 5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