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医学史略
中国医学史略

中国医学史略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得道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7706344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医学史略》目录

第一章 春秋时代以前的医学 1

前 言 1

第一节 我国医学的起源 4

第二节 医学知识的初步积累 7

第三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12

第二章 战国时代的医学 15

第一节 实践医学的进步 16

第三节 医家和医著 19

第二节 思想基础的奠定 21

一、关于气的学说 21

二、关于阴阳学说 24

三、关于五行学说 26

八、叶桂、薛冒、吴沟通、章摘、王士雄及其著作 28

四、关于天人相应思想 31

第三节 中医理论的形成 33

一、生理学说的形成 34

二、病理学说的形成 38

三.诊断和治疗 40

四、预防思想 40

第四节 医家和医学著作 42

第三章 《黄帝内经》 47

(一)生命物质—精神气血和律液 49

一、生理学说 49

第一节 《内经》的基本理论 49

(二)脏腑器官 52

(三)经络 58

(四)阴阳学说与生理 60

二、病理学说 61

(一)病因和发病 61

(二)病机和病变 63

(三)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64

一、按系统认识的疾病 65

第二节 《内经》对疾病的认识 65

二、按病因认识的疾病 67

三、按疾病特点命名的疾病 68

第三节 《内经》的诊法 69

一、问诊、闻诊和望诊 69

二、脉诊 70

第四节 《内经》的治疗 73

一、治法、治则和药理 73

二、针灸 75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医学 78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一般情况 80

一、药物和方剂的进步 81

二、对疾病认识的进步 83

三、针灸的进步 84

四、基本理论及其它 85

五、医事制度 87

第二节 张机及其著作 88

一、生平事迹 88

二、医学著作及其影响 94

三、张机的学术贡献 101

第五章 两亚至隋唐五代的医学 114

第一节 医学发展概况 117

一、疾病认识的进步 118

二、诊疗方法 120

三、药物方面的进步 123

四、服石和炼丹 125

五、基本理论和医学教育 127

一、王叔和及其《脉经》 129

第二节 医家和医著 129

二、皇甫谧及其《甲乙经》 132

三、葛洪及其《肘后方》 134

四、陶弘景及其著作 135

五、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38

六、孙思速及其《各急于金要方》 142

七、王煮《外台我要》 147

八、《中藏经》及《褚氏遗书》 149

九、其它医家、医著 151

(一)范汪 151

(二)法支存 152

(三)案承祖 152

(四)徐文伯 152

(五)徐嗣伯 153

(六)徐之才 153

(七)陈延之 154

(九)杨上善 155

(八)姚僧垣 155

(十一)甄权、甄立言 156

(十二)孟洗 156

(十)崔知保 156

(十三)张文仲 157

(十四)徐仁则 157

(十五)徐引宗 157

(十九)李殉 158

(十八)雷 敩 158

〔十六)苏敬 158

(十七)陈藏器 158

(二十)刘泪子 159

(二十二)《颅囱经》 159

(二十一)咎殷 159

(二十三)龙树眼论 160

(二十四)全元起 160

(二十五)王冰 160

第六章 宋金兄时代的医学 162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165

第二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 178

一、《伤寒论》的研究 179

二、运气学说的盛行 182

三、医学流派的出现 185

四、医学理论发展的结果和影响 187

二、庞安时、朱肢、许叙微及其著作 194

三、成无已及其著作 198

(五)释住想 200

四、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及其他有关儿科著作 200

五、陈言、王硕、严用和及其著作 203

六、陈自明及其著作 206

七、张元素、辛呆、王好古、罗天益及其著作 208

八、刘完素、张从政及其著作 214

九、朱震亨、戴思恭、王履及其著作 217

其著作 220

第七章 明清时代的医学 224

第一节 医学发展概述 226

第二节 实践医学的进步 229

第三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 232

一、命门与相火学说的形成 232

二、关于三焦问题的争论 237

三、沈派论争的继续 239

四、解剖学方面的成就 245

一、新的病原学说 247

第四节 传染病学的进步 247

二、天花接种的发明与推广 250

三、温病学说的形成 253

第五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255

第六节 医家和医著 259

一、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其他有关本草方剂物善作 260

二、楼英、虞持、徐春甫、龚廷贤及其著作 266

三、迂机、孙一查、李中柞及其著作 269

四、薛己、赵献可、张介宾及其著作 271

五、王肯党《证治准绳》及其他综合性著作 274

六、张碘、兵谦、沈金整及其著作 277

七、吴有性、周扬俊、余师愚及其著作 279

九、徐大椿、程钟今、陈念祖及其著作 284

家医著 289

十一、《傅青主女科》及其它妇科著作 292

十二、陈复正《幼幼集成》及其他儿科著述 293

十三、《内经》及《伤寒论》注家 294

(二)杨继洲 299

(一)高 武 299

十四、其它医家及医著 299

(三)江瓘 300

(四)傅允科 300

(六)王清任 301

医学 303

第一节 西医的传入 305

一、西医发展史概述 305

二、西医传入的经过 316

第二节 中医的继续发展 318

(一)中医学校的创办 319

一、中医事业方面的发展 319

(二)学术团体的成立 320

(三)中医药刊物的创办 322

二、中医学术的发展 324

第三节 中西医的论争 328

一、废止中医派的主张 329

二、反废止派的理由 332

三、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 335

四、总结和展望 339

第四节 医家和医著 346

一、陆思修、曹领甫、包识生 347

二、王奉林、费伯雄、陆定园、朱沛文 348

三、唐宗海、何廉臣、张锡纯、曹炳章 350

四、丁甘仁、丁福保、谢 观、裘吉生 353

五、挥铁桶、杨则民、祝味菊、陆渊雷 355

六、张山雷、时逸人、秦伯味、余无言 357

七、施今墨、肖戈友、孔伯华、黄竹奇 359

八、伍连德、王吉民、陈邦贤、李 涛 360

命云岫 362

十、医学丛书的大量出版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