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应答  免疫建立的机理
免疫应答  免疫建立的机理

免疫应答 免疫建立的机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时常仁,张绍伦,王振业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048·3922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免疫应答 免疫建立的机理》目录

1·抗体产生理论的变迁 村松 繁 1

1·1 Ehrlich的侧锁学说——选择学说的开端 2

1·2 免疫化学的发展和诱导学说的确立 5

1·2·1 直接模板学说 6

1·2·2 间接模板学说 10

1·3 重返选择学说 12

1·3·1 Jerne的自然选择学说 13

1·3·2 Burnet的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 14

1·3·3 特异性的多样性与基因组 21

文献 23

后记 23

2·抗体的结构和特异性 尾上 薰 28

2·1 抗体分子的结构 29

2·1·1 组成抗体的多肽链 30

2·1·2 抗体分子的三个组成部分 33

2·1·3 抗体的立体结构 34

2·2 抗体分子的多样性 38

2·2·1 抗体的类别及其性质 38

2·2·2 抗体分子的抗原性 42

2·2·4 抗体的不均质性 43

2·2·3 抗体和正常丙种球蛋白 43

2·3 抗体的结合部位 46

2·3·1 抗原-抗体反应的性质 47

2·3·2 抗原和抗体结合的本质及特异性 52

2·3·3 抗体结合部位的大小 53

2·3·4 抗体的价数 54

2·3·5 抗体的多肽链和结合部位 55

2·4 抗体的一级结构 57

2·4·1 骨髓瘤蛋白 57

2·4·2 呈抗体活性的骨髓瘤蛋白 58

2·4·3 骨髓瘤蛋白的一级结构 60

2·4·4 抗体的特异性和一级结构 65

2·5 抗体分子和生物学作用 67

补遗 68

1·抗体分子的立体结构 68

2·个体基因型 71

3·可变区亚组 73

文献 76

3·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 森沢成司 84

3·1 B细胞和T细胞 84

3·1·1 外周淋巴组织中B细胞、T细胞的性质 89

3·2 巨噬细胞 101

3·2·1 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102

3·2·2 抗原的残留时间 103

3·2·3 巨噬细胞中抗原处理的程度与免疫应答 104

3·2·4 巨噬细胞的输入与抗体产生 105

3·2·5 巨噬细胞功能的种系差异 107

文献 108

4·抗原的识别和参与免疫应答细胞的相互作用 森沢成司 110

4·1 抗原的识别 111

4·1·1 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111

4·1·2 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14

4·1·3 B细胞和T细胞在抗原识别上的差异 115

4·1·4 对抗原发生反应淋巴细胞的活化 117

4·2 抗体产生中细胞的相互作用 119

4·2·1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 119

4·2·2 巨噬细胞的识别抗原功能和对T细胞的作用 123

4·2·3 抗体产生中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124

4·3 免疫记忆 133

文献 136

5·抗体产生的调节 松冈雄治 138

5·1 通过抗原调节抗体的产生 138

5·1·1 对胸腺非依赖型抗原的抗体产生及其调节 139

5·1·2 对胸腺依赖型抗原的抗体产生及其调节 142

5·2 通过抗体调节抗体产生 158

5·2·1 抗体引起的抗体产生增强 158

5·2·2 抗体引起的抗体产生抑制 160

5·3 血清成分对抗体产生的调节 164

5·4 总结——从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途径及其间的调节机制 165

5·4·1 巨噬细胞摄入及处理抗原 165

5·4·2 B细胞、T细胞协同作用以识别抗原——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166

5·4·4 通过抗体的调节 167

5·4·3 免疫记忆细胞的活化——二次应答 167

文献 168

附记 抗体产生与基因 170

6·抗体产生的增强和抑制 中野昌康 174

6·1 抗体产生功能的变化 174

6·2 抗体产生的促进 175

6·2·1 佐剂 175

6·2·2 佐剂的作用机理 184

6·3 抗体产生的抑制 186

6·3·1 免疫耐受性 186

6·3·2 特异性抗体或抗个体基因型抗体引起的抗体产生抑制 190

6·3·3 射线照射或投予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抑制 191

6·3·4 免疫抑制剂引起抗体产生抑制 192

6·3·5 抗免疫细胞血清、抗免疫球蛋白血清引起的抗体产生抑制 195

6·3·6 外科处理引起抗体产生抑制 198

6·3·7 抗原竞争 199

6·4 抗体产生抑制剂引起的抗体产生增强和佐剂引起的抗体产生抑制 199

6·5 引起抗体产生变动的内在因素 201

6·6 抗体产生的调节 203

文献 205

7·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 森沢成司 207

7·1 免疫核糖核酸 208

7·2·1 抗体产生与淋巴系统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合成 212

7·2 免疫应答与应答细胞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212

7·2·2 各种代谢拮抗剂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214

7·3 免疫球蛋白生物合成中mRNA的作用 215

7·3·1 免疫球蛋白在核糖体上的合成 216

7·3·2 在抗体产生细胞中多核糖体的存在形式 222

7·3·3 免疫球蛋白L链和H链的装配 224

7·4 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控制 231

7·5 免疫球蛋白糖质部分的合成和分泌 232

7·6 细胞膜结合性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235

7·7·2 J链生物合成的问题 236

7·7 与抗体产生有关的其它问题 236

7·7·1 免疫球蛋白亚单位合成的前体 236

文献 237

8·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形成机制 野本?久雄 239

8·1 迟发型变态反应及类似的体内反应 240

8·1·1 结核菌素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40

8·1·2 Jones-Mote型皮内反应 240

8·1·3 对单纯化学物质的接触性变态反应 241

8·1·4 同种移植反应 242

8·1·5 自身免疫 244

8·1·6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45

8·1·7 腹腔内巨噬细胞消失试验 246

8·2 试管内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247

8·2·1 淋巴细胞的母细胞转化 247

8·2·2 巨噬细胞移行抑制试验 248

8·2·3 靶细胞破坏 248

8·3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作用物质 252

8·3·1 结核菌素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52

8·3·2 同种移植反应 254

8·3·3 其它反应的发生机制 255

8·4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建立和抗体产生的相关性 256

8·4·2 致敏淋巴细胞的来源和特性 257

8·4·1 迟发型变态反应反应能力的胸腺依赖性 257

8·4·3 易于建立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刺激 258

8·4·4 抗原的改变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建立 259

8·4·5 免疫转向(偏差) 260

8·4·6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建立和基因控制 261

文献 261

9·1 细胞免疫的介质 263

9·2 淋巴细胞介质的概念 263

9·细胞免疫的介质及其产生 青木隆一 263

9·3 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及其产生 269

9·3·1 巨噬细胞移行抑制现象和巨噬细胞移行抑制试验 269

9·3·2 MIF的理化性状 272

9·3·3 MIF的产生 276

9·4 巨噬细胞集聚因子及其它 277

9·4·1 巨噬细胞集聚因子 277

9·4·2 巨噬细胞抵抗性因子 278

9·4·3 巨噬细胞武装因子 278

9·5 趋化性淋巴因子及其产生 279

9·5·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279

9·5·2 多核白细胞趋化因子 282

9·5·3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283

9·6 细胞毒因子及其产生 284

9·6·1 淋巴毒素的产生 284

9·6·2 LT的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活性 285

9·7 干扰素 286

9·7·1 干扰素的产生 286

9·7·2 干扰素的性状 287

9·8 有关细胞增殖抑制的因子 287

9·8·3 DNA合成抑制因子 288

9·8·2 增殖抑制因子 288

9·8·1 集落抑制因子 288

9·9 促分裂因子或母细胞生成因子 289

9·9·1 促分裂因子或母细胞生成因子 289

9·10 皮肤反应因子及其他 292

9·10·1 皮肤反应因子 292

9·10·2 淋巴结活化因子 294

9·10·3 巨噬细胞消失因子 294

文献 294

索引 300

译后记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