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微生物和寄生虫学
微生物和寄生虫学

微生物和寄生虫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子哲,仝允山主编;马学汇等编写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目录

目 录 1

上篇 微生物学 1

绪 言 1

第一章细菌总论 3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3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3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5

三、微生物变异的实际意义 (3 7

三、细菌的特殊构造 9

四、细菌染色法 13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16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16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16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20

第三节微生物的分布 23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3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24

第四节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7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7

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9

三、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33

三十五、真菌形态和菌落观察 (2 34

二、微生物变异的实例 35

第五节微生物的变异性 35

一、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35

一、传染的概念 38

二、细菌的毒力 38

第六节细菌的致病性 38

三、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和门户 43

四、传染源与传染方式 44

五、传染的类型 45

第二章免疫学基础 47

二、抗原的性质 48

一、抗原的概念 48

第一节抗原 48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50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54

一、机体的屏障功能 54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5

三、正常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56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60

一、免疫系统 60

二、免疫反应 64

三、体液免疫 65

四、免疫球蛋白 66

五、细胞免疫 71

第四节变态反应 74

一、Ⅰ型变态反应 74

二、Ⅱ型变态反应 78

三、Ⅲ型变态反应 80

四、Ⅳ型变态反应 82

第五节免疫学应用 85

一、免疫学诊断 85

二、免疫学防治 94

第三章细菌各论 97

第一节病原性球菌 97

一、葡萄球菌属 97

二、链球菌属 102

三、奈瑟氏菌属 107

第二节肠道杆菌 110

一、大肠杆菌 111

二、沙门氏菌属 114

三、志贺氏菌属 119

四、变形杆菌属 122

五、肺炎杆菌 123

第三节弧菌属 124

一、霍乱弧菌 124

二、副溶血性弧菌 127

第四节布鲁氏杆菌属 128

一、绿脓杆菌 129

第五节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29

二、流行性感冒杆菌 130

三、百日咳杆菌 131

第六节需氧芽胞杆菌 132

炭疽杆菌 132

第七节厌氧芽胞杆菌 134

一、破伤风杆菌 134

二、产气荚膜杆菌 136

第八节白喉杆菌 138

三、肉毒杆菌 138

一、生物学特性 139

二、致病性抗疫性 13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41

四、防治原则 142

第九节分枝杆菌属 142

一、结核杆菌 143

二、麻风杆菌 147

第一节病毒概论 149

一、病毒的基本特性 149

第四章病毒 149

二、病毒的致病性 155

三、抗病毒免疫 156

四、微生物学检查 158

第二节呼吸道毒病 159

五、防治原则 159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60

二、麻疹病毒 163

三、腺病毒 164

四、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166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67

第三节肠道病毒 167

二、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 169

三、轮状病毒 169

一、甲型肝炎病毒 170

第四节肝炎病毒 170

二、乙型肝炎病毒 171

第五节疱诊病毒与痘病毒 175

一、单纯疱疹病毒 175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76

三、巨细胞病毒 177

四、EB病毒 177

第六节狂犬病毒 178

一、生物学特性 178

二、致病性 179

三、防治原则 179

第七节媒虫病毒 180

一、乙型脑炎病毒 180

二、森林脑炎病毒 181

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82

第五章 其他微生物 183

第一节支原体 183

第二节立克次氏体 184

一、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 185

二、恙虫热立克次氏体 187

〔附〕衣原体 187

第三节病原性螺旋体 188

一、钩端螺旋体 189

二、回归热螺旋体 192

四、梅毒螺旋体 193

三、奋森氏螺旋体 193

一、概述 195

第四节病原性真菌 195

二、浅部真菌(皮肤丝状菌) 198

三、深部真菌 199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203

实验室规则 203

细菌总论 204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 204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 205

三、细菌动力的观察 206

四、革兰氏染色法 207

五、常用培养基制备原则 208

六、细菌接种法 209

七、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观察 212

八、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212

九、土壤、水、空气中细菌检查 213

十、咽喉部细菌的检查 214

十一、皮肤上细菌的检查及消毒试验 214

十二、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法 215

十三、热力灭菌试验 216

十四、抗生素抑菌试验 216

免疫学基础 217

十五、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观察 217

十六、毒素的毒性作用与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218

十七、补体的溶血作用 218

十八、豚鼠过敏反应 219

十九、玻片凝集试验 220

二十、试管凝集试验 221

二十一、琼脂双向扩散试验 223

二十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观察 224

二十四、常用生物制品 224

二十二、E玫瑰花结试验结果观察 224

细菌各论 225

二十五、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和培养物的观察 225

二十六、血浆凝固酶试验一玻片法 226

二十七、脓汁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 227

二十八、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测定 227

二十九、肠道杆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生长情 228

况及主要生化反应观察 228

三十、肥达氏反应 230

菌和麻风杆菌的形态观察 232

三十一、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的形态和绿脓 232

三十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 232

杆菌培养观察 232

三十三、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 233

病毒及其他微生物 234

三十四、病毒包涵体立克次氏和螺旋体的 234

形态观察 234

下篇寄生 虫 学 236

第一章 总 论 236

一、寄生生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236

二、常用名词的含义 236

三、寄生虫的形态、生理特征与寄 237

生生活的关系 237

四、寄生虫的传播方式与侵入途径 238

五、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239

六、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防治原则 240

七、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 240

第二章医学蠕虫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虫纲……………………………………… (243 )一、蛔虫 243

二、钩虫 247

三、蛲虫 251

四、丝虫 254

五、其他线虫(鞭虫、眼线虫) 258

第三节吸虫纲 261

一、华枝睾吸虫 261

二、卫氏并殖吸虫 265

〔附〕斯氏狸殖吸虫 268

三、布氏姜片吸虫 269

四、尾蚴性皮炎 272

第四节绦虫纲 273

一、猪带绦虫 273

二、牛带绦虫 277

三、细粒棘球绦虫 279

第三章 医学原虫 282

第一节根足虫纲 284

痢疾阿米巴 284

第二节鞭毛虫纲 290

一、阴道毛滴虫 290

二、兰氏贾第鞭毛虫 293

第三节孢子虫纲 295

疟原虫 295

二、形态及分类 303

第四章 医学昆虫 303

一、医学昆虫的概念及学习目的 303

三、生活史 304

四、生活习性 304

五、常见昆虫种类 310

六、对人类的危害 312

七、防治原则 313

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316

线虫实验 316

吸虫实验 317

绦虫实验 318

原虫实验 319

昆虫实验 3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