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瑞耀等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268643
- 页数:194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学得性质和地位 1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1
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
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一、动物实验 2
二、临床观察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
三、流行病学调查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 4
一、健康 4
二、疾病 4
第二节 病因学 5
一、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5
二、病因分类 5
第三节 发病学 7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8
一、疾病时内环境稳态的紊乱 8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8
四、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9
一、潜伏期 9
四、转归期 10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10
一、康复 10
三、症状明显期 10
二、前驱期 10
二、死亡 11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3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生理学基础 13
一、体液的种类与分布 13
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 14
三、不同体液之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15
四、水与电解质的动态平衡 15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8
五、体液平衡的调节 18
一、脱水 19
二、水中毒 22
三、盐中毒 23
四、水肿(有专章介绍) 2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3
一、低钾血症 23
二、高钾血症 25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27
一、低镁血症 27
二、高镁血症 27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30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30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30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32
二、二氧化碳分压 33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33
三、二氧化耐烦结合力 33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3
一、pH 33
五、缓冲碱 34
六、碱剩余和碱缺失 34
七、阴离子间隙 35
第三节 酸中毒 35
一、代谢性酸中毒 35
二、呼吸性酸中毒 38
一、代谢性碱中毒 40
第四节 碱中毒 40
二、呼吸性碱中毒 43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4
一、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44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45
第五章 水肿 46
第一节 概述 46
一、水肿的概念 46
二、水肿的类型 46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47
第二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47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48
第三节 常见水肿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49
一、心性水肿 49
二、肾性水肿 50
三、肝性水肿 51
四、肺水肿 52
一、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53
第四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和水肿的防治原则 53
五、脑水肿 53
二、水肿的防治原则 54
第六章 缺氧 55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5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56
一、低张性缺氧 56
二、血液性缺氧 57
三、循环性缺氧 59
四、组织性缺氧 59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轼能代谢变化 60
一、代偿性反应 61
二、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障碍 63
三、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精性的因素 65
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 65
一、氧疗 65
二、氧中毒 66
一、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 67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67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67
第七章 发热 67
二、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 69
三、体温调定点 71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与热代谢特点 71
一、体温上升期 71
二、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72
三、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72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生理功能代谢的变化 72
一、发热时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 72
二、发热时机体代谢的变化 73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74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74
第八章 应激 75
第一节 概述 75
第二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75
一、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75
二、应激时物质代谢的变化 77
三、应激时机体功能的变化 78
一、应激与心血管功能异常 79
第三节 应激和疾病 79
四、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79
二、应激性溃疡 80
第四节 急性期反应蛋白与热休克蛋白 81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分类与生物学功能 81
二、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82
第五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 83
一、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83
二、应激的防治原则 83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85
第九章 休克 85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85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86
三、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的特点分类 86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86
一、休克Ⅰ期 86
二、休克Ⅱ期 88
三、休克Ⅲ期 89
二、酸碱平衡紊乱 90
三、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 90
一、物质代谢障碍 90
第三节 休克时代谢的变化 90
第四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的改变 91
一、心功能的改变 91
二、肾功能的改变 92
三、肺功能的改变 92
一、感染性休克 93
第五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93
五、肝和胃肠功能的改变 93
四、脑功能的改变 93
六、多器官功能衷竭(见第十八章) 93
二、过敏性休克 94
三、心源性休克 94
四、神经源性休克 94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95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96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的基本地程 96
一、凝血过程 96
第二节 DIC 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97
二、抗凝血过程 97
一、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被激活 98
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被激活 98
三、血细胞的大量破坏 98
四、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99
第三节 DIC 的诱因 99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受损 99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99
一、DIC 的分期 100
第四节 DIC 的分期与分型 100
二、DIC 的分型 100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00
五、其他 100
四、微循环障碍 100
第五节 DIC 对机体功能代谢的影响 101
一、出血 101
二、循环功能紊乱引起休克 102
三、微血管阻塞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102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3
第六节 DIC 的诊断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03
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103
二、防治原则 104
第十一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05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05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05
二、钙反常和氧反常 105
一、无复流现象 106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06
二、钙超载 107
三、白细胞的作用 108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 108
五、自由基的作用 109
第三节 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11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11
二、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11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12
一、尽量缩短组织器官缺血的时间 112
二、采取低温下低压再灌注 113
三、清除自由基 113
四、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 113
五、改善缺血组绢代谢、促进能量的合成与补充 113
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114
一、高血压的概念 115
三、高血压的分期 115
二、高血压分类 115
第一节 高因压的概念、分类与分期 115
第十二章 高血压 115
第二节 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116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116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118
第三节 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120
一、心输出量的改变 120
一、对心脏的影响 121
第四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121
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121
二、血管阻力的改变 121
二、对脑的影响 122
三、对肾脏的影响 122
四、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123
第五节 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123
一、高血压的预防 123
二、高血压的治疗 123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 124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第十三章 心力衷竭 124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25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26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127
一、心肌收缩性降低 128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130
四、心室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 131
五、肥大心肌向衰竭转化 131
三、心室顺应性降低 131
第四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 132
一、心率加快 132
二、前负荷增加 132
三、心肌肥大 133
四、血容量增加和血液的重新分配(心外代偿) 133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改变 134
一、心脏动力学的改变 134
二、呼吸功能的变化 135
二、消除诱因 136
一、防治原发病 136
三、改善心轼能 136
三、肝脏、胃肠及其他器官的功能变化 136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的原则 136
四、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36
四、控制水肿和降低血容量 137
五、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37
六、改善组织供氧 137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138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概念与类型 138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机制 138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38
二、气体弥散障碍 140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40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143
一、酸碱平衡紊乱与电解质紊乱 143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肺性脑病) 144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肺心病) 145
四、呼吸系统的变化 146
六、胃肠道机能障碍 147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47
五、肾机能障碍 147
一、防治原发病 148
二、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诱因 148
三、改善肺通气 148
四、吸氧 148
五、改善机体内环境与重要器官的功能 148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 149
一、氨中毒学说 149
第十五章 肝性脑病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51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153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154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55
一、防止诱因 155
附:肝功能衰竭 156
四、恢复血浆氨基酸的平衡 156
二、降低血氨 156
三、促进正常神经递质功能的恢复 156
一、肝功能衰竭分类 157
二、肝功能衰竭的原因 157
三、肝功能有衰竭对机体的严生危害 157
第十六章 黄疸 160
第一节 胆色素的正常代常 160
一、游离非酯型胆红素的生成与来源 160
二、非酯型胆红素的血液中的运输 160
三、酯型胆红素的形成与排泄 161
四、胆红素的肠肝物质物质循环 162
第二节 几种主要黄疸及基发生机理 162
一、肝前性黄疸 162
二、肝性黄疸 163
三、肝后性黄疸 167
第三节 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69
一、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6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慧杰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