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解维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2458386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的生成、煤的岩石组成、煤的结构、煤的性质、煤的分类;煤的采样、制样;各种煤质化验项目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以及煤质分析结果的综合审查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了各种工业用煤对煤质的要求。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以供从事煤质化验及煤炭加工利用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目录

1 煤的生成 1

1.1 成煤物质 1

1.1.1 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 1

1.1.2 成煤的原始物质 3

1.1.3 植物的有机族组成 4

1.2 成煤作用过程 7

1.2.1 泥炭化阶段 7

1.2.2 煤化阶段 10

1.3 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 14

1.3.1 影响成煤期的主要因素 14

1.3.2 主要聚煤期和主要煤田 16

2 基础煤岩学 18

2.1 宏观煤岩组成 18

2.1.1 宏观煤岩成分 18

2.1.2 烟煤宏观煤岩类型 20

2.1.3 褐煤宏观煤岩类型 21

2.2 煤的显微组分 22

2.2.1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22

2.2.2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 29

2.2.3 显微煤岩组分分类 30

2.3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 32

2.3.1 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33

2.3.2 煤岩分析样品的制备 33

2.3.3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 36

2.3.4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 37

2.4 煤岩学在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应用和发展 38

2.4.1 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 38

2.4.2 煤岩学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39

2.4.3 煤岩学的发展 40

3 煤的结构 42

3.1 煤的大分子结构 42

3.1.1 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42

3.1.2 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 42

3.1.3 基本结构单元的官能团和烷基侧链 44

3.1.4 链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 46

3.1.5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46

3.1.6 煤分子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48

3.2 煤的结构模型 49

3.2.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49

3.2.2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54

3.2.3 煤结构的综合模型 57

3.3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 57

4 煤样的采取与制备 59

4.1 概述 59

4.1.1 有关术语 59

4.1.2 采样及其精密度 60

4.1.3 煤样的代表性 60

4.2 商品煤样的采取 61

4.2.1 采样基本原则 62

4.2.2 各种情况的采样 63

4.2.3 全水分煤样的采取 65

4.2.4 采样精密度核对 65

4.3 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的采取 66

4.3.1 生产检查主要项目和采样一般原则 66

4.3.2 采样点及采样方法 67

4.3.3 自动采样机 67

4.4 矿井生产煤样的采取 69

4.5 煤层煤样的采取 70

4.6 煤样的制备 71

4.6.1 制样工序 71

4.6.2 煤样的制备方法 73

4.6.3 全水分煤样的制备 73

4.6.4 日常生产检查煤样的制备 74

4.6.5 煤样的减灰 75

4.6.6 存查煤样 76

5 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77

5.1 工业分析 77

5.1.1 煤中的水分及其测定 77

5.1.2 煤中矿物质及灰分的测定 81

5.1.3 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 88

5.1.4 固定碳含量的计算 91

5.1.5 各种煤的工业分析指标范围 92

5.2 煤的灰成分分析 93

5.2.1 煤灰的组成 93

5.2.2 煤灰中各成分的测定方法 94

5.3 元素分析 98

5.3.1 煤的元素组成 98

5.3.2 煤中碳、氢含量的测定 100

5.3.3 煤中氮含量的测定 103

5.3.4 煤中硫的测定 104

5.3.5 煤中氧元素的计算 108

5.3.6 煤中微量元素 109

5.3.7 煤中有害元素 110

5.4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 112

5.4.1 煤质指标及基准的表示方法 112

5.4.2 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 113

6 煤的一般性质 114

6.1 煤的物理性质 114

6.1.1 煤的密度 114

6.1.2 煤的力学性质 120

6.1.3 煤的磁性质 126

6.1.4 煤的电性质 127

6.1.5 煤的光学性质 129

6.2 煤的化学性质 135

6.2.1 煤的氧化性质 135

6.2.2 煤的加氢 137

6.2.3 煤的磺化 145

6.2.4 煤的其他化学性质 146

6.3 煤的物理化学性质 150

6.3.1 煤的润湿性 150

6.3.2 煤的润湿热 151

6.3.3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 152

7 煤的工艺性质 156

7.1 煤的发热量测定及其计算 156

7.1.1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 156

7.1.2 煤在大气中燃烧与在氧弹中燃烧的区别 158

7.1.3 煤的发热量与煤质的关系 159

7.1.4 煤发热量的估算 160

7.1.5 发热量各种基准间的换算 162

7.2 煤的热解和黏结成焦性质 162

7.2.1 煤的热性质 162

7.2.2 煤的热解 164

7.2.3 煤的黏结与成焦机理 169

7.3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 175

7.3.1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175

7.3.2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的评定方法 175

7.3.3 煤的各种黏结性、结焦性指标间的关系 183

7.4 煤的气化与燃烧工艺性质 185

7.4.1 煤灰熔融性 185

7.4.2 煤灰黏度 187

7.4.3 煤的结渣性 188

7.4.4 气化反应性 189

7.4.5 煤的着火温度 191

7.5 煤的可选性 192

7.5.1 煤的可选性曲线 192

7.5.2 煤的可选性评定 194

7.5.3 影响煤可选性的因素 195

8 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 197

8.1 煤炭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指标 197

8.1.1 煤炭分类的意义 197

8.1.2 煤炭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197

8.1.3 煤炭分类的指标 198

8.2 中国和国际煤炭分类 199

8.2.1 中国煤炭的分类 199

8.2.2 国际煤炭的分类 212

8.2.3 国际煤炭分类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异同 213

8.3 煤质评价 215

8.3.1 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 215

8.3.2 煤质评价的内容 216

8.3.3 煤质评价的方法 216

8.4 各种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17

8.4.1 炼焦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17

8.4.2 气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18

8.4.3 液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19

8.4.4 发电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20

8.4.5 高炉喷吹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21

8.4.6 其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221

参考文献 2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