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工科化学
工科化学

工科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棂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542507
  • 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包括:物质聚集状态、化学键、配位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及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等。
《工科化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4

第一节 理想气体 4

一、理想气体 4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

三、摩尔气体常数R的求取 5

四、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6

五、气体分子运动论 7

一、压缩因子 8

二、范德华方程 8

第二节 实际气体 8

第三节 液体和溶液 9

一、液体的蒸发和蒸气压 9

二、溶液的一般概念 10

三、溶液(混合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10

四、拉乌尔定律 11

五、亨利定律 12

第四节 固体 12

第五节 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12

科学家道尔顿 14

习题 14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16

一、含核的原子模型 16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6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16

第二节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8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8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 20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23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周期律 25

一、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25

二、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周期律 27

三、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28

四、原子结构和周期律 32

五、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 33

第四节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3

一、原子半径 33

二、元素的电离能I 34

三、电子亲和能EA 35

四、元素的电负性 36

五、氧化数 37

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38

科学家门捷列夫 38

习题 39

第一节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41

一、离子键理论 41

第三章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41

二、离子晶体 43

第二节 共价键与原子晶体 45

一、共价键的价键理论 45

二、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49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3

四、分子轨道理论 56

第三节 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 60

五、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60

一、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极化 61

二、分子间作用力 62

三、氢键 64

四、分子晶体 65

第四节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65

一、自由电子理论 66

二、能带理论 66

三、金属晶体 68

一、层状结构晶体 69

二、链状结构晶体 69

第五节 混合型晶体 69

第六节 离子极化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70

一、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 70

二、离子极化对化学键性质和晶体类型的影响 71

第七节 晶体缺陷 72

一、整比缺陷 72

二、非整比缺陷 73

第八节 非晶体 液晶 74

一、非晶体 74

二、液晶 75

科学家鲍林 75

习题 76

第四章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78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78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78

二、配合物的组成 78

三、配合物的命名 80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1

一、价键理论 81

二、晶体场理论 85

第三节 配合物的应用 90

一、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90

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90

科学家维尔纳 91

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91

习题 92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93

第一节 序言 93

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术语 94

一、系统与环境 94

二、系统的性质 94

三、状态与状态函数 95

四、热力学平衡态 95

六、热与功 96

五、过程与途径 96

七、可逆过程 98

八、热力学能U 100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1

一、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101

二、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01

第四节 定容热、定压热与焓 102

一、定容热Qv与热力学能U 102

二、定压热Qp与焓H 102

第五节 热容 103

一、热容的定义 103

二、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104

三、Cp与Cv的关系 105

第六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应用 105

一、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105

二、理想气体的定值过程 106

三、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06

四、相变过程 109

第七节 热化学概论 109

一、化学反应方程式 110

二、反应进度ξ 110

三、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 111

四、定压反应热和定容反应热 112

五、盖斯定律 113

第八节 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的计算 114

一、标准摩尔生成焓△fH? 115

二、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5

三、标准摩尔燃烧焓△cH? 116

四、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6

五、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17

第九节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117

第十节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119

一、焦耳-汤姆逊实验 119

二、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 120

习题 121

科学家焦耳 121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4

第一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5

一、热机效率η 125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25

第二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126

一、卡诺循环 126

二、卡诺定理 127

第三节 熵 128

一、熵概念的引入 128

二、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 129

三、熵判据 130

第四节 熵变的计算 131

一、简单状态变化 131

二、相变化 133

三、化学变化 134

第五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 135

一、热力学第三定律 135

二、规定熵和标准熵S?(T) 135

三、标准摩尔反应熵△rS?(T) 135

第六节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136

一、亥姆霍兹函数A 136

三、△A和△G的计算 137

二、吉布斯函数G 137

一、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G?(T) 139

二、△rG?的计算 139

第七节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G? 139

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40

第八节 热力学基本方程 142

一、热力学基本方程 142

二、U,H,A,G的一阶偏导数和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142

三、麦克斯韦关系式 143

第九节 偏摩尔量 143

一、偏摩尔量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143

一、化学势的定义 145

二、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145

第十节 化学势 145

二、化学势判据 146

第十一节 各种物质的化学势——逸度和活度 148

一、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148

二、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f 148

三、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化学势 149

四、真实液态混合物的化学势——活度αB 150

五、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 151

六、真实溶液的化学势 154

一、蒸气压降低 155

二、凝固点降低(不生成固溶体) 155

第十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155

三、沸点升高(溶质不挥发) 157

四、渗透压П 158

科学家吉布斯 159

习题 160

第七章 化学平衡与平衡原理 162

第一节 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平衡常数 162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 162

二、各类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63

三、标准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165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66

四、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166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166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67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67

四、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168

第三节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169

一、平衡常数的间接计算 169

二、平衡组成的计算 170

第四节 酸碱平衡 171

一、酸碱质子理论 171

三、酸碱溶液pH的计算 173

二、酸碱电子理论 173

四、缓冲溶液 177

第五节 配位平衡 178

一、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 178

二、配离子溶液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179

三、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179

四、EDTA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 181

第六节 氧化还原平衡 184

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84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84

二、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 185

第七节 沉淀溶解平衡 185

一、溶度积常数K? 185

三、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186

四、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187

科学家拉瓦锡 189

习题 190

第八章 电化学基础 194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194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194

二、法拉第定律 195

一、迁移数的定义 196

第二节 离子的迁移数 196

二、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希托夫(Hittorf)法 197

第三节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198

一、定义 198

二、电导的测定 199

三、摩尔电导率Am与浓度c的关系 200

四、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200

五、电导测定的应用 201

第四节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202

一、平均离子活度和平均离子活度系数 203

二、离子强度I 204

三、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205

第五节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206

一、可逆电池 206

二、电极的类型 207

三、电池电动势E的测定 208

第六节 原电池热力学 208

一、由可逆电动势E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 208

二、由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熵变△rSm 209

三、电池反应的摩尔焓变△rHm 209

四、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的反应热Qr 209

二、液体接界电势△?3 210

一、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210

第七节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210

第八节 电极电势 211

一、电极电势 211

二、标准氢电极 211

三、参比电极 212

四、标准电极电势E?及其测定 212

五、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212

六、条件电极电势 215

一、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17

二、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常数K? 217

第九节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应用 217

三、计算难溶电解质溶度积K? 218

四、电解质溶液平均活度系数γ±和标准电极电势E?的测定 218

五、pH的测定 219

六、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219

七、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219

八、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220

九、元素的标准电势图 220

第十节 浓差电池 221

一、电极浓差电池 221

二、电解质浓差电池 221

一、电解现象和电解池 222

二、分解电压 222

第十一节 电解 222

三、极化和超电势 223

四、电解池中两极的电解产物 224

五、电解的应用 225

第十二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25

一、腐蚀的分类及其机理 226

二、腐蚀的防护 227

科学家阿仑尼乌斯 227

习题 228

二、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 232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32

第一节 分析化学概述 232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 232

第九章 化学分析法 232

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33

一、基本概念与术语 233

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35

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37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239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239

二、滴定分析法分类与滴定方式 239

三、标准溶液与基准物 240

四、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241

第四节 滴定反应和滴定曲线 244

一、常见的滴定反应 244

二、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244

第五节 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247

一、指示剂法 247

二、仪器分析法 249

第六节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249

一、酸碱滴定法 249

二、配位滴定法 253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 256

二、沉淀的形成过程 259

一、沉淀重量法的测定步骤 259

第七节 重量分析法 259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260

四、沉淀条件的选择 260

五、沉淀重量法分析结果的计算 261

科学家诺贝尔 262

习题 262

第十章 相平衡 264

第一节 相律 264

一、基本概念 264

二、相律 266

一、单组分系统的相律分析 267

三、相律的应用 267

第二节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267

二、水的相图 268

第三节 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269

一、克拉贝龙方程 269

二、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270

三、方程的应用 271

第四节 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272

一、二组分系统相图的相律分析及分类 272

二、液态完全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272

三、部分互溶双液系的液-液和气-液平衡相图 280

四、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282

一、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固液平衡系统 283

第五节 二组分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283

二、生成化合物的低共熔系统相图 286

三、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系统的固液平衡相图 287

科学家莫瓦桑 288

习题 288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292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 293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293

一、基元反应 293

二、基元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294

四、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295

三、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 295

五、反应速率的测定 296

第三节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296

一、一级反应 296

二、二级反应 298

三、零级反应 300

第四节 速率方程的建立 301

一、积分法 301

二、微分法 301

三、半衰期法 302

二、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303

一、范特霍夫(van’t Hoff)规则 303

第五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3

第六节 活化能 305

一、活化能Ea 305

二、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306

第七节 复杂反应(复合反应) 307

一、对行反应 307

二、平行反应 309

三、连串反应(连续反应) 309

第八节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310

三、平衡态近似法 311

二、稳态近似法 311

一、选取控制步骤法 311

第九节 链反应 312

一、直链反应 312

二、支链反应与爆炸 313

第十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15

一、碰撞理论 315

二、单分子反应 318

三、过渡状态理论 318

一、“笼(罩)”效应 320

第十一节 溶液中的反应 320

二、溶液反应动力学 321

三、扩散控制的反应 321

四、活化控制的反应 321

五、溶剂对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322

第十二节 光化学 322

一、光化学定律 322

二、量子效率 323

三、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323

第十三节 催化作用概述 324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324

科学家范特霍夫 325

二、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325

习题 326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 329

第一节 前言 329

一、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的研究对象 329

二、比表面 329

三、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330

第二节 表面张力 331

一、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331

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332

第三节 润湿现象——接触角和杨氏方程 333

第四节 弯曲液面的一些现象 334

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334

二、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335

第五节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338

一、基本概念 338

二、等温吸附 339

三、等温吸附式 340

第六节 溶液表面的吸附 343

一、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343

二、吉布斯吸附公式 344

三、表面活性剂 344

一、胶体系统的制备 347

第七节 胶体系统的制备和性质 347

二、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348

三、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348

四、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350

五、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351

第八节 胶体系统的稳定与聚沉 352

一、胶体系统的稳定——DLVO理论 352

二、胶体系统的聚沉 353

第九节 乳状液 354

一、乳状液的定义及类型 355

二、乳状液的稳定性 355

科学家能斯特 356

三、乳状液的去乳化 356

习题 357

第十三章 单质 360

第一节 元素的发现、分类及其在自然界的存在 360

一、元素的发现与分类 360

二、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361

三、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 362

四、主族元素的通性 362

第二节 非金属单质 364

一、非金属单质的结构 364

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367

二、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367

四、稀有气体 368

第三节 金属单质 369

一、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69

二、金属的存在与冶炼 370

三、成碱金属 372

四、轻金属 376

五、过渡元素的通性 377

六、稀土金属 378

七、难熔金属 382

八、铁系金属 386

九、贵金属 388

十、易熔金属 389

科学家居里夫人 390

习题 391

第十四章 无机化合物 392

第一节 卤化物 392

一、卤化物的键型和晶体结构 392

二、卤化物的性质 394

第二节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96

一、氧化物的分类 396

二、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396

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397

三、氧化物的酸碱性 397

五、氢氧化物的脱水作用 399

六、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和溶解 400

第三节 硫化物 400

一、硫化物概述 400

二、硫化物的溶解性 400

三、硫化氢 402

第四节 含氧酸及其盐 402

一、概述 402

二、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403

四、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404

三、含氧酸酸性强度变化规律 404

五、含氧酸盐的溶解性 405

六、碳酸及其盐 405

七、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407

第五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409

一、陶瓷材料 409

二、玻璃 411

三、水泥 411

四、耐火材料 411

第六节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412

一、常见阳离子的鉴定 412

二、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416

科学家戴维 417

习题 418

第十五章 有机化合物 421

第一节 概述 421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421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21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421

四、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422

五、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423

第二节 脂肪烃和脂环烃 423

一、脂肪烃和脂环烃的结构和构造异构 424

二、脂肪烃和脂环烃的命名 427

三、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430

四、脂肪烃和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431

五、共轭效应和共轭系统 441

六、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442

七、脂肪烃和脂环烃的来源和制法 444

第三节 芳香烃 444

一、苯的结构 445

二、单环芳烃的命名 445

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46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446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449

六、稠环芳烃 451

七、芳烃的来源 454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454

一、构象异构 454

二、对映异构 456

第五节 卤代烃 458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458

三、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459

四、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 459

二、卤代烃的制法 459

五、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464

第六节 醇、酚、醚 465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465

二、醇的制法 465

三、醇的物理性质 466

四、醇的化学性质 466

五、酚的分类和命名 468

六、酚的制法 468

七、酚的物理性质 469

八、酚的化学性质 469

十、醚的制法 471

九、醚的分类和命名 471

十一、醚的物理性质 472

十二、醚的化学性质 472

十三、环醚和冠醚 473

第七节 醛和酮 473

一、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 474

二、醛和酮的制法 474

三、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474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475

第八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 480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480

三、羧酸的物理性质 481

二、羧酸的制法 481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 482

五、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484

六、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485

七、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85

第九节 硝基化合物和胺 488

一、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488

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88

三、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88

四、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489

六、胺的物理性质 490

七、胺的化学性质 490

五、胺的制法 490

第十节 杂环化合物简介 493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493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494

三、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494

科学家格利雅 495

习题 495

第十六章 高分子化合物 503

第一节 高分子化合物概述 503

一、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背景 503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作用 504

三、高分子学科的研究对象 505

四、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505

五、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506

六、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508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化学反应 510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510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515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517

一、聚合物结构 517

二、高分子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517

三、高分子形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519

四、凝聚态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521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 523

一、无机聚合物 523

二、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524

科学家弗洛里 525

习题 525

第十七章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527

第一节 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527

一、仪器分析的种类 527

二、仪器分析的特点 528

一、电势分析法 529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法 529

二、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531

三、极谱分析法 532

第三节 光谱分析法 533

一、引言 533

二、分光光度法 534

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538

四、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541

五、红外吸收光谱法 543

六、核磁共振谱法 545

一、色谱法的特点 548

二、色谱法的种类 548

第四节 色谱分析法 548

三、气相色谱仪 549

四、气相色谱分析 550

第五节 质谱分析法 551

一、基本原理 551

二、质谱仪 551

三、质谱解析 552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553

第六节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简介 553

二、热重分析 555

一、引言 555

第七节 热分析 555

三、差热分析 556

四、差示扫描量热法 558

第八节 其他分析测试技术简介 559

一、电子能谱法 559

二、荧光光度分析法 559

科学家本生 559

习题 560

第十八章 环境与化学 563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化学 563

一、大气的性质与化学反应 563

二、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565

第二节 水环境与化学 567

一、水的组成和性质 567

二、水中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 568

第三节 土壤环境与化学 570

一、土壤的组成 570

二、土壤环境的化学性质 571

三、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572

四、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和残留 573

第四节 生物圈与环境化学 574

一、生物对环境元素的吸附和富集 575

二、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 576

科学家奥斯瓦尔德 577

习题 578

第十九章 材料与化学 579

第一节 引言 579

第二节 金属材料 579

一、轻质合金 580

二、形状记忆合金 580

三、贮氢合金 580

四、金属磁性材料 580

第三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81

一、特种陶瓷 581

第四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 583

二、激光晶体 583

一、工程塑料 584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 585

三、高技术和高分子材料 586

第五节 复合材料 587

一、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587

二、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587

三、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 588

第六节 纳米材料 588

一、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588

二、纳米技术的应用 588

科学家施陶丁格 590

习题 591

第二十章 信息与化学 592

第一节 引言 592

第二节 半导体 593

一、半导体的分类和导电性 593

二、硅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595

三、砷化镓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596

第三节 光导纤维 598

一、光导纤维的种类和特性 598

二、光导纤维的制备 599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 601

第四节 传感器 601

二、化学传感器 602

科学家普朗克 603

习题 603

第二十一章 能源与化学 604

第一节 能源与社会进步 604

一、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604

二、能源与社会进步 604

第二节 化石燃料 605

一、煤与洁净煤技术 605

一、电池概述 607

二、石油和天然气 607

第三节 化学电源 607

二、原电池(一次电池) 608

三、蓄电池(二次电池) 609

四、锂电池 609

五、贮备电池简介 610

六、燃料电池 610

第四节 核能 611

第五节 氢能 611

一、氢气的制备 612

三、氢化学能的利用 613

二、氢的输送与贮存 613

第六节 太阳能 614

一、太阳能热利用 614

二、太阳电池 615

第七节 生物质能 615

一、生物质能概述 615

二、生物质的利用 616

科学家侯德榜 617

习题 618

第二十二章 生命与化学 619

二、生命元素的生物功能 620

一、生命元素定义及分类 620

第一节 生命的元素 620

第二节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 622

一、生物分子的多样性 622

二、糖类 622

三、脂类 622

四、蛋白质 623

五、酶 625

六、核酸 625

第三节 新陈代谢 629

一、物质代谢 629

一、抗生素与结构改造 631

第四节 疾病与药物设计 631

二、能量代谢和生物氧化 631

三、代谢调控 631

二、阿司匹林与植物药 633

三、逆转录病毒和抗艾滋病药物 633

四、癌基因与反义药物 634

科学家梅里菲尔德 635

习题 635

附录1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636

附录2 某些气体的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636

附录3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 637

附录4 常见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 640

附录5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641

附录6 常见难溶和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642

附录7 25℃时在水溶液中一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643

附录8 常用的指示剂 644

附录8-1 常用金属指示剂 644

附录8-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 645

附录8-3 常用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 645

附录8-4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条件电极电势及颜色变化 646

附录9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646

主要参考文献 648

部分习题答案或解题思路 6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