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K.L.密特(K.L.Mittal),(法)A.皮兹(A.Pizzi)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48335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国际知名专家所著,全书以粘接机理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促进材料粘接的各种表面改性的黏接技术。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目录

第一章 粘接理论和机理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粘接机理 2

一、机械互锁理论 2

二、电子理论(也称双电层理论,或者静电理论,或者平行板电容器理论) 3

三、弱界面层理论-界面相的概念 4

四、吸收(或热力学)理论(也称润湿和酸碱理论) 5

五、扩散理论 12

六、化学键理论 14

第三节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利用酸碱作用原理提高粘接强度 21

第一节 引言 21

第二节 酸碱相互作用的范围、特征和评价 23

一、软硬酸碱 25

二、Dragon 的 E 和 C 常数 26

三、Gutmann 授受体数目 28

四、Bogler 的ΔA 和ΔB 相互作用参数 28

一、粘接热力学功 29

第三节 酸碱作用理论在粘接方面的应用 29

二、Fowkes 和 Mostafa 方法(1978年提出) 30

三、Van Oss,Good 和 Chaudhury 方法(1988年提出) 31

第四节 聚合物和其他材料酸碱特性试验评价 32

一、XPS 中分子探针技术的使用 33

二、反向气相色谱(IGC) 38

第五节 酸碱相互作用的一些实际应用 44

一、分子结合力的测定 45

二、普通柔性聚合物(PMMA)在刚性导电聚合物(聚吡咯)上的吸附 47

三、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的浸润和粘接特性 55

第六节 结论 62

参考文献 63

第三章 分子力学-动力学模型与粘接 68

第一节 引言 68

第二节 分子学中使用的运算法则 69

第三节 普通的颗粒-表面和颗粒-颗粒模型 71

第四节 明确的聚合物与表面之间的粘接模型 74

一、粘接、网络、粘接功、消耗粘弹能和柔顺性 79

第五节 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粘接模型 89

第六节 结论 91

参考文献 92

第四章 原子显微镜方法在粘接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95

第一节 引言 95

第二节 AFM 方法论 95

一、弹簧常数偏移的常规(z 轴)校正 97

二、压力扫描仪的校正 98

三、负载作用力 99

四、胶体探针的相互作用 99

一、AFM 尖端与样品之间的粘接 100

五、摩擦力 100

第三节 综述 100

二、含有胶体探针的粘接 102

第四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五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等离子处理方法 110

第一节 前言 110

一、背景 110

二、低压等离子体方法 112

一、等离子体处理的物理化学效应 114

第二节 等离子体与聚合物表面的反应 114

二、表面改性的表征 116

第三节 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粘接性能 116

一、概述 116

二、聚合物与聚合物的粘接 117

三、聚合物-母体复合材料 119

四、真空沉积膜的粘接 121

第四节 等离子体来源与工业过程 126

一、概述 126

二、工业等离子体反应器 128

第五节 结论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六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火焰处理方法 138

第一节 引言 138

第二节 燃烧过程 138

第三节 各种特性研究 140

第四节 一般性讨论 147

第五节 结论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一节 引言 150

第七章 聚合物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 150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51

第三节 电晕处理机理 155

第四节 最近的发展趋势 156

第五节 结论 158

参考文献 159

第八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激光表面处理方法 161

第一节 引言 161

二、预处理工艺 162

一、概述 162

第二节 粘接的表面预处理 162

第三节 激光的类型 163

第四节 准分子激光的应用 167

第五节 胶黏剂和粘接件 169

第六节 表面测试 173

一、分析方法 173

二、测定步骤 173

第七节 最佳辐照参数 174

第八节 表面处理后的形态 175

第九节 激光处理的效果 182

第十节 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比较 186

第十一节 表面激光处理的模型 186

第十二节 激光处理方法的缺陷 188

第十三节 激光处理方法的优势 188

第十四节 激光处理后的粘接使用寿命 188

第十五节 结论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一节 引言 194

第九章 用紫外激光和低能离子提高金属膜和陶瓷基材的粘接强度 194

第二节 金属膜与绝缘材料之间化学键的形成 196

第三节 分析技术和粘接强度测试技术 200

一、俄格(Auger)电子能谱 200

二、X 射线和紫外光电子能谱 201

三、用表面敏感技术分析界面 202

四、粘接强度测试 204

第四节 通过界面改性提高金属-绝缘材料的粘接强度 204

一、金属沉积形成薄膜后用离子轰击和离子注入来提高粘接强度 204

二、金属沉积形成薄膜后用脉冲激光照射来提高粘接强度 205

三、薄膜沉积后激光促进粘接的机理 209

第五节 通过基材表面改性提高粘接强度 211

一、用低能离子进行表面改性 211

二、用表面分析技术研究离子轰击后金属薄膜与氧化铝基材之间的界面 213

三、用紫外激光进行表面改性 216

第六节 讨论和结论 225

参考文献 228

第十章 聚合物表面接枝共聚和接枝对粘接性能的改进 231

第一节 引言 231

一、偶联反应接枝 233

第二节 表面接枝和接枝共聚 233

二、表面接枝共聚 234

第三节 接枝改性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240

第四节 接枝改性表面的粘接特性 244

一、导电性聚合物涂层的粘接 244

二、接枝改性表面之间的无胶黏剂粘接 245

三、胶黏剂促进的粘接 251

第五节 结论 254

参考文献 255

第二节 不同微生物对聚合物的活性 259

第十一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微生物表面处理方法 259

第一节 引言 259

第三节 生物改性效率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260

第四节 控制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261

第五节 微生物引起聚合物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 262

第六节 微生物处理对聚合物强度的影响 268

第七节 用生化处理来提高聚合物表面的粘接能力 270

第八节 结论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一节 引言 277

第十二章 附着在玻璃纤维上的硅烷 277

第二节 界面剂-两类硅烷的发展史 279

第三节 玻璃纤维上浆剂与许多组分的发展史 282

第四节 玻璃表面-复杂的基材 285

第五节 玻璃表面的上浆剂吸附——复杂现象的平衡观 291

第六节 仪器技术——不同方法提供清晰的图像 294

第七节 实例——一种硅烷和一种硅氧烷 296

第八节 玻璃上浆剂 302

参考文献 3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