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精要
针灸精要

针灸精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红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44110370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
《针灸精要》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上篇 经络腧穴 7

第一章 经络总论 7

概述 8

一、经络的概念 8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及意义 8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8

一、“针感”传导现象的观察 8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9

三、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9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9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9

一、十二经脉 11

二、奇经八脉 14

三、十五络脉 15

四、十二经别 16

五、十二经筋 16

六、十二皮部 17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17

一、根结与标本 17

二、气街与四海 18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 19

上的应用 1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9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9

一、腧穴的概念 21

二、腧穴的发展 21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发展与分类 21

第二章 腧穴总论 21

三、腧穴的分类 22

第二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23

一、近治作用 23

二、远治作用 23

三、特殊作用 23

第三节 特定穴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24

一、五输穴 24

二、原穴 26

三、络穴 27

四、背俞穴 27

五、募穴 28

六、郄穴 29

七、八会穴 29

八、八脉交会穴 30

九、下合穴 31

十、交会穴 31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32

一、骨度折量定位法 32

二、自然标志定位法 34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35

四、简便取穴法 35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36

第一节 奇经八脉 36

一、督脉 36

二、任脉 4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44

一、手太阴肺经 44

二、手阳明大肠经 47

三、足阳明胃经 51

四、足太阴脾经 57

五、手少阴心经 61

六、手太阳小肠经 64

七、足太阳膀胱经 67

八、足少阴肾经 76

九、手厥阴心包经 79

十、手少阳三焦经 83

十一、足少阳胆经 86

十二、足厥阴肝经 92

第三节 经外奇穴 96

中篇 刺灸方法 101

概述 101

一、原料 102

三、规格 102

二、结构 102

第一节 针具 102

第一章 毫针刺法 102

第二节 针刺练习 103

一、纸垫练针法 103

二、棉团练针法 103

三、自身练针法 104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104

一、选择针具 104

二、选择体位 104

三、消毒 104

第四节 毫针刺法 105

一、进针方法 105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06

三、行针与得气 106

四、针刺补泻 108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10

五、留针与出针 110

一、晕针 111

二、滞针 111

三、弯针 112

四、断针 112

五、血肿 113

六、气胸 113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114

第二章 灸法 115

第一节 常用灸法 115

一、艾炷灸 115

二、艾卷灸 118

一、灯草灸 119

第二节 其他灸法 119

四、温灸器灸 119

三、温针灸 119

二、天灸 120

第三节 注意事项 120

一、施灸程序 120

二、施灸补泻 120

三、施灸的禁忌 120

四、灸后的处理 121

[附]拔罐法 121

第三章 其他针法 124

第一节 三棱针 124

一、操作方法 124

二、作用及适应范围 125

三、注意事项 125

一、操作方法 126

二、适应范围 126

第二节 皮肤针 126

三、注意事项 127

第三节 皮内针 127

一、操作方法 127

二、适应范围 127

三、注意事项 128

第四章 头针与耳针 129

第一节 头针 129

一、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129

二、操作方法 133

三、适应范围 133

四、注意事项 133

第二节 耳针 134

一、耳廓表面解剖 134

二、耳穴的分布 135

三、选穴处方 136

四、操作方法 138

五、注意事项 138

下篇 治疗 140

第一章 治疗总论 140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141

一、肺与大肠 141

二、脾与胃 143

三、心与小肠 144

四、肾与膀胱 146

五、心包与三焦 148

六、肝与胆 149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151

一、阴阳 151

四、虚实 152

二、表里 152

三、寒热 152

第三节 配穴处方 153

一、处方组成规律 153

二、处方的变化规律 155

三、常用配穴方法 156

四、特定穴的应用 158

第二章 治疗各论 159

第一节 内科病证 159

一、中风 159

二、眩晕(附:高血压) 163

三、头痛(附:三叉神经痛) 165

四、面瘫 168

五、痹证(附: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 170

六、腰痛 175

七、胁痛 176

八、痿证 178

九、痫证 179

十、癫狂 180

十一、不寐 181

十二、脏躁 182

十三、惊悸怔忡 183

十四、疟疾 185

十五、感冒 186

十六、咳嗽 187

十七、哮喘 189

十八、肺痨 190

十九、呕吐 191

二十、胃痛 192

二十一、腹痛 194

二十二、黄疸 195

二十三、泄泻 196

二十四、痢疾 198

二十五、脚气 200

二十六、便秘 200

二十七、脱肛 201

二十八、癃闭 202

二十九、水肿 203

三十、遗精 204

三十一、阳萎 204

三十二、疝气 205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 206

一、月经不调 206

二、痛经 207

四、崩漏 209

三、经闭 209

五、带下 210

六、胎位不正 211

七、滞产 212

八、乳少 212

九、阴挺 213

十、急惊风 214

十一、遗尿 214

十二、疳疾 215

十三、小儿麻痹后遗症 216

第三节 外科病证 218

一、风疹 218

二、疔疮 219

三、痄腮 221

四、乳痈(附:乳癖) 222

六、痔疮 224

五、肠痈 224

七、扭伤(附:落枕) 225

八、肘劳 227

九、腱鞘囊肿 227

十、丹毒 228

十一、蛇丹 228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229

一、目赤肿痛 229

二、麦粒肿 230

三、聤耳 231

四、耳鸣、耳聋 232

五、鼻渊 233

六、牙痛 234

七、咽喉肿痛 235

八、近视 236

二、虚脱 238

第五节 急症 238

一、晕厥 238

三、高热 239

四、抽搐 240

五、急痛 241

六、出血 243

附录: 245

综合自测试题之一 245

综合自测试题之二 256

综合自测试题之三 266

综合自测试题之四 276

综合自测试题之五 283

综合自测试题之六 289

综合自测试题之七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