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天然四季滋补养生法  春、夏、秋、冬
天然四季滋补养生法  春、夏、秋、冬

天然四季滋补养生法 春、夏、秋、冬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玉萍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1729456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选了简易食疗、药疗、药食同疗的方剂,突出了实用、价廉、简便、易学的特点,提供所需要的制作和食用方法,是家庭进行自疗、自我保健的书籍。
《天然四季滋补养生法 春、夏、秋、冬》目录

上编 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3

第一章 概论 3

一、四时与养生 4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7

(二)五时、五气、五脏 8

二、滋补与养生 9

(一)食物滋补的原则与方法 10

1.什么是食物滋补 10

2.食物的“四性”、“五味”和功能 11

3.食物滋补的原则 12

(二)药物滋补的原则与方法 16

1.虚则补之 17

2.补勿过偏 17

3.辨证滋补 18

4.适时滋补 20

5.因人滋补 21

6.顾护脾胃 23

(三)常用滋补药物 23

1.补气类 23

2.补血类 26

3.补阴类 29

4.补阳类 33

第二章 春季滋补 38

一、春季养生的特点 39

(一)春宜养阳,顾护阳气 39

(二)慎避风寒,防止春瘟 39

(三)调节情志,保护肝脏 40

二、春季滋补特点 41

(一)饮食滋补 41

1.维护人体正常消化功能 41

1.补气养肝为要 42

(二)药物滋补 42

3.饮食平淡,宜甘减酸 42

2.慎食温燥食物 42

2.切忌厚味峻补 43

第三章 秋季滋补 44

一、秋季养生的特点 44

(一)秋宜养阴,慎防津气耗散 44

(二)防燥护阴,养肺为先 45

(三)谨慎起居,调畅情志 45

二、秋季滋补特点 46

(一)饮食滋补 46

1.食宜清润 46

2.少辛增酸 46

(二)药物滋补 46

1.补宜甘凉,益气养阴 46

2.生津润肺,防燥伤阴 47

一、谷类、粮食类 48

第四章 春、秋季节滋补的食物 48

二、鱼、肉、蛋、奶类 57

三、蔬菜类 64

四、果品及其他类 74

第五章 春、秋季节健康人养生滋补 86

一、春、秋季的果品类食养 86

(一)春季果类食养 86

(二)秋季果类食养 87

二、春、秋季蔬菜类食养 89

(一)春季蔬菜类食养 89

(二)秋季蔬莱、豆类食养 91

(三)春、秋季的茶养 92

(四)春、秋季的酒养 94

(五)春、秋季的粥养 95

(六)其他类的食养 96

三、春、秋滋补的保健食谱 99

一、春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101

(一)感冒 101

第六章 春、秋季节常见疾病的防治 101

(二)急性溶血性贫血 102

(三)急、慢性支气管炎 103

(四)高血压 103

(五)消化道溃疡 104

(六)结石 105

(七)荨麻疹 106

(八)过敏性鼻炎 107

(九)流脑 107

(十)百日咳 108

(十一)流行性腮腺炎 108

(十二)麻疹 109

(十三)急性黄疸性肝炎 110

(二)秋季腹泻 111

二、秋季常见病防治 111

(一)秋季燥咳 111

(三)细菌性痢疾 112

(四)慢性咽炎 113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14

(六)鼻出血 115

(七)脑血栓 116

(八)便秘 117

(九)产后缺乳 117

(十)糖尿病 118

(十一)支气管哮喘 120

中编 夏季滋补养生 123

第七章 夏季滋补概论 123

一、夏季养生的特点 123

(一)夏季多“热”和“湿” 124

(二)夏季养生,顺应自然 125

(三)顺护阳气,以养心脾 127

(四)就凉避暑,养肝肺肾 129

二、夏季滋补的特点 130

(一)饮食滋补 130

1.少食油腻,清淡饮食 130

2.饮食有节,勿令太饱 131

3.不同体质,辨证饮食 132

(二)药物滋补 133

1.调补心脾 133

2.清解暑热 134

3.祛除暑湿 135

(三)滋补宜忌 136

第八章 夏季滋补的食物 140

一、谷类、粮食类 140

二、水产肉类 141

三、蔬菜类 143

四、豆类 150

五、果品类 152

第九章 夏季滋补养生的药物 161

一、清热解毒药 161

二、除暑湿药 163

三、滋补肺肾药 164

第十章 夏季健康人的滋补养生 168

一、夏季的饮食调理 169

(一)夏季的药食养生 169

(二)夏季凉拌菜 170

(三)夏季粥食 172

(四)其他食养菜谱 174

(五)滋补养生的饮料 175

二、夏季慎用及忌用食品 179

(一)感冒(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1

(二)支气管哮喘(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1

第十一章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181

(三)慢性支气管炎(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3

(四)肺炎 184

(五)慢性胃炎 185

(六)消化道溃疡(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6

(七)腹泻 186

(八)高血压(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8

(九)便秘(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88

(十)中暑 189

(十一)水肿 190

(十二)糖尿病(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91

(十三)荨麻疹(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192

(十四)疖痈 192

(十五)痔 194

(十六)湿疹 196

(十七)闭经 197

(十八)痛经 198

(十九)带下 200

(二十)产后缺乳(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01

(二十一)小儿消化不良 202

(二十二)小儿夏季热 204

(二十三)百日咳(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05

(二十四)小儿疳积 205

(二十五)口腔溃疡 206

(二十六)咽喉炎(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身”) 207

下编 冬季滋补养生 211

第十二章 冬季滋补概论 211

一、冬季养生的特点 212

(一)冬宜藏精,应时而养 212

(二)养阳防寒,起居调摄 214

(四)运动调摄,护阳养形 215

(三)房事调摄,益肾蓄精 215

二、冬季滋补的特点 216

(一)饮食滋补 217

1.饮食谱广,营养丰富 217

2.合时有节,有益脾肾 217

3.适量饮酒,素食清淡 218

(二)药物滋补 218

1.调补肝肾 218

2.滋补宜忌 219

第十三章 冬令滋补的食物 222

一、谷类 222

二、禽、肉类 226

三、蔬菜类 245

四、菌菇类 249

五、水产类 251

六、豆、蛋、奶类 261

七、根茎、瓜果、干果类 263

第十四章 冬季健康人滋补养生 270

一、冬季的五味食物 270

二、“饮冷”有益健康 270

三、蔬菜与冬令滋补 271

四、冬季饮水与保健 272

五、冬季适当进食脂肪类食物 273

六、冬季多食黑色食品有益健康 273

七、多吃蔬菜根皮可御寒 275

八、冬季食物调养 275

(一)蔬菜鱼肉类食物 275

(二)御寒食物防病健身 276

(三)冬季的润燥食疗 277

(四)冬季银耳常服法 277

(五)冬饮药酒延年益寿 278

一、内科 280

(一)感冒(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0

第十五章 冬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280

(二)咳嗽 281

(三)支气管哮喘(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2

(四)慢性支气管炎(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3

(五)冠心病(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5

(六)高血压(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5

(七)慢性胃炎(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87

(八)胃下垂 288

(九)肝硬化 289

(十)慢性胆囊炎 292

(十一)泄泻(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292

(十二)呕吐 293

(十三)呃逆 294

(十四)头痛 294

(十五)眩晕 295

(十六)便秘(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296

(十七)虚劳 298

(十八)胆石症(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300

(十九)胰腺炎 300

(二十)糖尿病(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301

(二十一)贫血(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302

(二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303

(二十三)血小板减少症 303

(二十四)慢性肾炎 304

(二十五)老年痴呆症 305

(二十六)中风后遗症 306

(二十七)高脂血症 306

(二十八)慢性肝炎 307

(二十九)胃痛 308

(三十)慢性结肠炎(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309

(三十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09

(三十二)胃肠息肉 310

(三十四)水肿(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311

(三十三)支气管哮喘(详见“春、秋季节滋补养生”) 311

(三十五)性功能障碍 312

(三十六)甲状腺机能亢进 313

(三十七)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314

(三十八)神经衰弱 315

(三十九)癔病 316

(四十)癫痫 317

(四十一)肺结核 318

(四十二)肺癌 318

(四十三)胃癌 320

(四十四)肝癌 320

(四十五)白血病 321

(四十六)肠癌 322

(四十七)红斑狼疮 323

(一)痛经(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324

(二)闭经(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324

二、妇科 324

(三)带下(详见“夏季滋补养生”) 325

(四)产后便秘 326

(五)产后头痛 327

(六)产后腹痛 327

(七)产后汗证 328

(八)妊娠呕吐 328

(九)妊娠水肿 329

(十)习惯性流产 330

(十一)更年期综合征 331

三、外科 332

(一)脱发 332

(二)面部皱纹 332

(三)牛皮癣 333

(四)脱肛 334

(五)前列腺肥大 335

(六)冻疮 3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