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作福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5706746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在1984版黄作福主编的《生理学》函授教材基础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组织有长期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重新修订、补充、编写的。本教材特别对近年来知识更新量较大的细胞生理学、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等章节做了较大的改写和补充。各章内容与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的内容接近,与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接轨。同时还增添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些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内容。
《生理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与方法 1

一、生理学的任务 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三、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2

第二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3

一、新陈代谢 3

二、内环境与机体的等稳性 3

三、适应性 4

四、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形式 4

五、反馈与自动控制 6

第三节 细胞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8

一、细胞的微细结构 8

二、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9

三、细胞膜电位 12

四、刺激与兴奋 15

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8

第二章 血液 23

第一节 内环境与血液 23

一、体液 23

二、内环境 23

三、血液的组成 24

四、血液的特性 24

五、血液的基本功能 25

第二节 血浆 25

一、血浆蛋白质 25

二、血浆电解质 25

三、血浆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物质 27

四、血浆酸碱度 27

五、血浆渗透压 28

二、生理特性 29

第三节 红细胞 29

一、数量、形态与功能 29

三、代谢特点 30

四、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0

第四节 白细胞 33

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33

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33

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5

第五节 血小板 36

一、血小板的形态与数量 36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36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7

四、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38

第六节 凝血-抗凝与纤溶-抗纤溶系统 38

一、凝血系统 38

二、抗凝系统 40

三、纤溶系统 41

四、抗纤溶系统 41

第七节 血量与血型 42

一、血量 42

二、血型 42

第三章 血液循环 45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6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与生物电现象 46

二、心动周期与心脏射血 55

三、心电图 60

第二节 血管生理 63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63

二、血液、阻力和血压 64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博 66

四、静脉的血压与血流 71

五、微循环 72

六、组织液 75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6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77

一、神经调节 77

二、体液调节 84

三、自身调节 85

第四节 心、脑循环的特点 87

一、冠状循环 87

二、脑循环 88

第四章 呼吸 90

第一节 肺通气 90

一、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及其功能 90

二、肺通气的原理 96

三、静态肺容积与肺通气量 99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103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103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04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06

一、O2的运输 106

二、CO2的运输 108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09

一、呼吸的中枢神经性调节 109

二、呼吸的机械反射性调节 111

三、呼吸的化学反射性调节 112

第五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 114

一、肺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功能 114

四、肺的贮血器作用 115

五、肺的体液转运功能 115

三、肺的防御功能 115

二、肺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作用 115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117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117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17

二、消化腺的分泌 117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17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119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120

一、唾液分泌 121

二、咀嚼和吞咽 121

三、食道的功能 121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22

一、胃液分泌 122

二、胃的运动 126

一、胰液分泌 128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28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30

三、小肠液的分泌 131

四、小肠运动及调节 131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133

一、大肠的运动 133

二、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33

一、吸收的部位 134

第六节 吸收 134

三、排便反射 134

二、吸收的原理 135

三、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136

四、水、盐、维生素的吸收 136

第七节 肝脏生理 137

一、肝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137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137

一、糖代谢 140

第一节 物质代谢 140

第六章 新陈代谢 140

二、脂类代谢 147

三、蛋白质代谢 152

四、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56

第二节 能量代谢 161

一、能量代谢概述 161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62

三、基础代谢 162

第七章 体温 166

第一节 体温 166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波动 166

二、正常体温的维持 168

第二节 体温调节 170

一、生理性体温调节 170

二、行为性调节 172

第八章 肾脏的功能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173

二、尿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73

三、肾脏的功能 174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174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174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176

第三节 尿的生成过程 177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77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181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184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调节 187

一、抗利尿激素 187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188

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90

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 190

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现象 191

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191

四、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93

第六节 肾脏在水盐代谢中的作用 194

一、肾脏在调节水平衡中的作用 194

二、肾脏在保持电介质平衡中的作用 195

三、肾脏在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96

第七节 尿的排出 197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197

二、排尿反射 198

二、激素的一般作用和作用特点 200

一、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 200

第一节 概述 200

第九章 内分泌 200

三、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原理 201

第二节 甲状腺 202

一、甲状腺激素(T3,T4)的生理作用 202

二、甲状腺功能调节 203

第三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204

一、甲状旁腺 204

二、甲状腺“C”细胞 205

第四节 胰岛 206

一、胰岛素 206

二、胰高血糖素 207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 207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208

二、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209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 210

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210

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 210

三、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调节 211

第七节 性腺 212

一、睾丸的内分泌作用 212

二、卵巢的内分泌作用 213

三、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15

第八节 腺垂体 216

一、生长素 216

二、催乳素 217

三、促黑(素细胞)激素 218

四、促激素 218

五、腺垂体功能调节 218

第九节 神经垂体 219

一、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来源 219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及释放的调节 220

第一部分 总论 222

第十章 神经系统 222

第一节 神经纤维 223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 224

二、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和分类 226

第二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226

一、反射中枢的概念 226

二、突触和突触的传递 226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229

四、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32

五、反射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232

六、中枢抑制 234

第二部分 各论 23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237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237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238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39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4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4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247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0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5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 255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8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8

三、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8

四、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8

五、大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60

五、大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60

第四节 大脑皮质的功能 261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261

二、觉醒和睡眠 263

三、条件反射 264

四、人类的语言功能 266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269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69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71

一、眼的结构概要 271

二、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272

三、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275

四、双眼视觉及立体视觉 279

第三节 听、位器官 280

一、传音系统的功能 281

二、感音系统的功能 282

三、听觉器官对声源的空间定位 284

四、前庭器官的功能 2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