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学概论
佛学概论

佛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卫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23460X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对佛教在印度和中国创立、传播、发展的历史,及其主要教义、思想、经典等都做了十分简要精到的介绍。
上一篇:生命的回归下一篇:古易新编
《佛学概论》目录
标签:佛学 概论

第一章印度佛教发展概要 1

一、佛教的产生及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2

二、佛教的分裂与基本部派的主要学说 25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及大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 36

四、初期大乘佛教与般若中观学说 40

五、小乘佛教的发展及重要学说 71

六、中期大乘佛教与瑜伽行派 82

七、后期大乘佛教与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108

第二章中国佛教发展概要 117

一、佛教在中国的初传 118

二、东晋至南北朝佛教 123

三、隋唐五代佛教 140

四、宋代至近代佛教 176

第三章佛典概说 194

一、佛教经典的形成 195

二、印中佛教史上影响较大的佛典 199

三、主要的大藏经 210

第四章戒律论 215

一、佛教最初戒律的形成 216

二、佛教戒律的主要种类 219

三、佛教戒律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线索 227

第五章禅思想 234

一、“禅”的原文与主要含义 235

二、禅思想在印度的形成和主要特点 238

三、禅思想在中国的变化和主要特点 244

第六章空观念 252

一、早期与小乘佛教中的“空”观念 253

二、大乘佛教的“空”观念 258

三、“空”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262

第七章心识观念 267

一、“心识”观念的主要含义及基本发展线索 268

二、早期佛教中的“心识”观念 270

三、小乘有部等的“心识”观念 273

四、一些早期大乘经与中观派的“心识”观念 276

五、瑜伽行派的“心识”观念 278

第八章中道观念 287

一、“中道”的思想渊源 288

二、早期佛教的“中道”观念 290

三、大乘佛教的“中道”观念 295

第九章二谛理论 301

一、印度大乘佛教的“二谛”理论 302

二、印度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二谛”理论的主要区别 307

三、“二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310

四、“二谛”理论在佛教发展史上的主要作用和历史意义 313

第十章无分别观念 316

一、婆罗门教与小乘佛教中的“无分别”观念 317

二、印度大乘佛教的“无分别”观念 320

三、“无分别”观念在中国佛教中的影响 329

第十一章佛性观念 338

一、佛性观念的形成 339

二、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性观念 342

三、中国佛教宗派的主要佛性观念 346

第十二章因果观念 355

一、佛教因果观念的最初形态 356

二、说一切有部的主要因果观念 358

三、中观派的因果观念 363

四、瑜伽行派的因果观念 366

第十三章法类别论 372

一、“法”的主要含义 373

二、早期佛教对“法”的主要分类 375

三、说一切有部等小乘佛教对“法”的主要分类 379

四、大乘瑜伽行派对“法”的主要分类 383

第十四章轮回观念 388

一、佛教轮回观念的思想渊源 389

二、早期佛教的轮回观念 392

三、小乘部派佛教的轮回观念 395

四、大乘佛教的轮回观念 399

五、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 403

第十五章涅槃观念 407

一、涅槃一词的基本含义 408

二、早期与小乘部派佛教的涅槃观念 410

三、印度大乘佛教的涅槃观念 412

四、涅槃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416

五、佛教涅槃观念的思想渊源 421

第十六章因明学说 423

一、因明学说的产生 424

二、佛教的古因明学说 428

三、佛教的新因明学说 433

第十七章伦理思想 442

一、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念 443

二、佛教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或作用 448

三、佛教伦理思想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453

第十八章与婆罗门教的理论关涉 457

一、早期佛教思想的形成与婆罗门教的关联 458

二、佛教思想与婆罗门教思想的主要理论异同 460

三、佛教思想与婆罗门教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4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