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学检验  第2版
免疫学检验  第2版

免疫学检验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辉主编;宋文刚,张晨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7176668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本套教材的修订主动适应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需求,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成人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如精心编排突出基础知识、新知识、实用性知识的有效组合,加入案例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等。本书主要讲解免疫学检验技术
上一篇:要命的疾病下一篇:外科学讲义
《免疫学检验 第2版》目录

免疫理论基础篇 1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构成 2

一、免疫器官 2

二、免疫细胞 3

三、免疫分子 7

第二节 免疫应答 7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8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8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检验 10

一、免疫学发展简史 10

二、免疫学检验 13

第二章 免疫化学与经典免疫学技术 15

第一节 抗原 15

一、抗原的性质 15

二、抗原的特异性 17

三、抗原的分类 20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21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1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24

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25

四、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7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 29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29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0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32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33

第四节 补体系统 38

一、概述 39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40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2

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43

免疫技术原理篇 47

第三章 标记免疫技术 47

第一节 分析原理与技术类型 47

一、标记免疫分析原理 48

二、免疫分析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 48

三、均相免疫分析与非均相免疫分析 49

四、竞争性免疫分析与非竞争性免疫分析 49

五、常用示踪物质与相应标记免疫技术 49

六、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 51

七、技术评价与发展趋势 5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5

一、分析模式与分析原理 55

二、方法学建立与技术要点 59

三、技术操作与注意事项 62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63

一、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63

二、酶免疫组化技术 65

三、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68

四、方法学建立与技术要点 69

五、技术操作与注意事项 70

第四节 膜免疫分析技术 71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71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72

三、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75

第四章 现代荧光免疫技术 78

第一节 新型荧光示踪物质和新型抗体 78

一、荧光基本知识 78

二、常用荧光物质 80

三、新型荧光物质(量子点) 81

第二节 流式细胞技术 81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 82

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信号 83

三、流式细胞术的原理 83

四、数据储存、分析与显示 85

五、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的制备 88

第三节 免疫芯片技术 88

一、免疫芯片的关键技术 89

二、免疫芯片的分类 89

第四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90

一、基本原理 91

二、应用评价 91

第五节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91

一、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原理 92

二、方法学评价和临床应用 92

第六节 免疫标记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92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93

二、超分辨率荧光成像技术 94

三、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技术 96

第五章 自动化免疫分析 98

第一节 免疫比浊分析 98

一、免疫比浊分析的种类 98

二、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101

三、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 103

四、临床应用 103

第二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03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104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系统 105

三、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105

四、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106

第三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 106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107

二、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 107

三、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108

第六章 免疫细胞的功能检验 110

第一节 免疫膜分子 110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110

二、黏附分子 111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 111

一、白细胞的分离 111

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112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13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15

一、免疫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115

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116

三、NK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 117

四、结核菌素试验 118

五、免疫细胞凋亡的检测 118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119

一、趋化功能测定 119

二、吞噬功能测定 120

三、杀菌功能检测 120

第五节 细胞因子检测 120

一、细胞因子简介 120

二、细胞因子主要检测方法 121

三、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 123

四、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受体检测 123

免疫技术应用篇 127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验 127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概述 127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128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128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检测 129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 129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130

一、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130

二、TORCH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136

三、EB病毒感染的检测 139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140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测 140

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 142

三、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检测 144

第八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14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46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6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4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49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9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50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0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2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53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3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4

第五节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154

一、激发试验 154

二、血清IgE检测 157

三、血清IgG4检测 158

四、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 159

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59

六、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检测 161

七、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 161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163

第一节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病 163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与形成条件 163

二、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与自身免疫病 165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167

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 169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171

一、抗核抗体测定 171

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176

三、其他自身抗体测定 177

第三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实验选择及应用 178

一、实验室方法的选择 179

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179

三、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 179

第十章 器官移植及其免疫学检验 181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81

一、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81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和功能 184

第二节 器官移植概述 185

一、移植类型 185

二、移植排斥反应 186

第三节 组织配型 187

一、供者与受者的配合选择 188

二、HLA分型试验 189

三、交叉配合试验 191

第四节 排斥反应及其监测和防治 192

一、排斥反应的监测 192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 193

第十一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 196

第一节 肿瘤与免疫 196

一、肿瘤抗原 197

二、肿瘤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 198

三、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198

第二节 常见肿瘤标志物 199

一、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199

二、糖链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201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201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203

五、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204

六、其他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204

第三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的免疫学检测 205

一、蛋白区带电泳 205

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 207

三、免疫电泳 207

四、其他相关的检测 207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评价 209

一、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209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10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 211

第十二章 免疫检验实验室建设和质量保证 213

第一节 免疫诊断实验室技术平台 213

一、免疫通用检测技术 213

二、免疫专门检测技术 214

第二节 免疫检验实验室人员要求和培训 216

一、实验室人员的技术与素质要求 216

二、人员培训与考核 217

第三节 免疫检验室的质量控制 217

一、免疫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 217

二、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218

三、免疫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220

第四节 临床免疫定性实验的方法学评价 220

一、评价前的准备 220

二、重复性研究 221

三、方法学比较 221

第五节 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质量参数 222

一、免疫诊断试剂的注册管理 222

二、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质量管理要求 223

免疫技术研发篇 227

第十三章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 227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227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227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228

三、人工合成抗原与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 228

四、佐剂 229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30

一、免疫用动物的选择 230

二、免疫接种程序 230

三、动物采血法 231

四、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231

五、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 231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32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32

二、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234

第四节 标记抗体探针制备 234

一、标记抗体探针种类和制备原理 235

二、各类抗体探针制备方法和评价 235

第五节 基因工程抗体 237

一、人源化抗体 237

二、小分子抗体 238

三、抗体融合蛋白 238

四、双功能抗体分子 238

五、抗体库技术 239

第六节 新型抗体 239

一、噬菌体随机多肽展示技术 239

二、核酸适配体 240

三、新型抗体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240

第十四章 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生产管理与申报注册 242

第一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发展历程 242

一、免疫诊断试剂与相关工业 243

二、免疫诊断试剂工业的发展现状 243

第二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发策略和研制过程 244

一、选题和立项 244

二、研制策略 244

三、研制过程 245

四、方法学评价 246

第三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 247

一、基本要求 248

二、生产管理 248

三、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 248

第四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申报注册 249

一、产品分类 249

二、临床试验 250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查 250

四、注册申请与审批 251

附录 254

附录1 人CD分子及主要特征 254

附录2 免疫检测项目 266

一、感染相关抗体 266

二、常见自身抗体 267

三、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69

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 269

五、常用肿瘤标志物 270

六、细胞表面标志 271

七、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271

八、免疫增殖性疾病相关检测 272

九、激素检测 273

十、治疗药物检测(TDM) 275

十一、血型检测 276

十二、HLA分型与HLA配型 276

参考文献 278

索引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