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研究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研究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7412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最大区别在于双方所掌握的理论资源不同。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时期,文学批评冲破了学科壁垒在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里借鉴前沿理论和激进思想。这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于文学的认知方式、阅读经验和评价标准。原本属于哲学、语言学、阐释学、历史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进入文学,本书试图将这些知识点转化成批评的方法论和方法,进而运用这些批评方法具体地分析文学作品。
上一篇:王子与贫儿 彩绘本下一篇:榆神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 方法论取代本体论的理论趋势 1

二 “新批评”作为一个区分新旧方法的参照系 4

三 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研究的传统方法 10

四 本书所介绍的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22

第一章 作者的维度: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研究 24

第一节 理论资源:杰姆逊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 24

一 意识形态的历史嬗变 24

二 意识形态分析的作用 26

三 新旧意识形态的区别 28

四 意识形态的性质 29

五 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 30

第二节 理论资源: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32

一 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实在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的表述 32

二 意识形态把个人传唤为主体 37

三 一个实例:基督教意识形态 40

第三节 理论资源:异化理论综述 42

一 “异化”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42

二 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 43

三 异化概念基本内涵的界定 45

第四节 方法论研究 48

一 理论要点强化 48

二 方法论意义 54

三 论文设计 58

第五节 撰写过程演示:《审美文化嬗变中的自然意识》 67

一 传统审美文化中“人与自然亲和”的意识 69

二 现代主义审美文化中“自然异化”的意识 74

三 “自然异化”的生存论解读 76

第六节 撰写过程演示:《意识形态与文学镜像》 80

一 诗歌意象——异化意识的镜像结构 84

二 诗人——被异化意识传唤成的主体 88

三 文学实践——异化意识的系统化研究 91

第二章 文本的维度:诗歌文本的形式技巧研究 98

第一节 理论资源: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 98

一 结构主义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98

二 索绪尔的“二元对立” 99

三 文化中的“二元对立” 100

第二节 理论资源: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 102

一 语言运动的两个向度 102

二 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 103

三 运用隐喻和转喻分析诗歌和散文 104

第三节 理论资源:罗兰·巴尔特的“诗歌写作” 105

一 古典语言的机制是关系性的 107

二 现代诗是一种非连续性话语 109

三 诗歌语言的机制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 110

第四节 理论资源:弗洛伊德的意识领域划分和梦的工作 112

一 意识领域的划分 114

二 两道“检查机制” 114

三 无意识的内容是本能冲动 115

四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 116

五 “梦的工作” 117

第五节 理论资源:荣格的“原型”理论和批评方法 118

一 集体无意识 119

二 原型 120

三 直觉思维 121

四 自主情结 123

五 原始意象是艺术的本源 125

第六节 方法论研究 128

一 理论要点强化 128

二 方法论意义 132

三 论文设计 135

第七节 撰写过程演示:《诗歌文本中的通感技巧研究》 139

一 通感技巧的结构主义分析 140

二 通感技巧的精神分析解读 143

第八节 撰写过程演示:《诗歌文本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147

一 内心独白 147

二 意象并置 152

第三章 读者的维度:接受主体的阅读策略研究 156

第一节 理论资源:H.R.姚斯的接受美学 156

一 建构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史 157

二 “期待视野”是方法论核心 159

第二节 理论资源:H.G.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 162

一 “效果历史”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164

二 理解是一种“视野融合” 165

三 “应用”是过去与现在的沟通 166

四 观者在作品存在中的意义 167

第三节 理论资源:日内瓦学派的“经验模式” 171

一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日内瓦学派 171

二 日内瓦学派的“经验模式” 172

三 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步骤 174

第四节 方法论研究 178

一 理论要点强化 178

二 方法论意义 183

三 论文设计 186

第五节 撰写过程演示:《感觉、阐释、历史——三位一体的阅读策略》 188

一 《雨巷》的“审美感觉阅读” 189

二 《雨巷》的“反思性阐释阅读” 194

三 《雨巷》的“历史的阅读” 202

四 姚斯阅读策略的方法论价值 210

第四章 政治的维度:女权主义的抗拒性阅读研究 217

第一节 理论资源: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本体论 217

一 修正三种“一元决定论” 218

二 存在主义的女性本体论 222

第二节 理论资源: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性批评” 234

一 女权批评与女性批评 234

二 女权批评的演示 235

三 女权批评的局限 236

四 女性批评——女性亚文化群 238

五 女性批评——研究女子写作的批评模式 239

第三节 方法论研究 250

一 理论要点强化 250

二 方法论意义 254

三 论文设计 260

第四节 撰写过程演示:《抗拒性阅读中的女性意象》 265

一 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 266

二 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 269

三 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 272

第五章 文化的维度:后殖民理论与本土文论的研究 277

第一节 理论资源:萨义德的东方学 277

一 东方学的界定 278

二 东方是西方的“他者” 279

三 “他者”体现了一种权力关系 280

四 文化霸权 281

五 权力话语 283

第二节 理论资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285

一 考古学与谱系学 286

二 话语的层次和范围 288

三 用考古学的“转换”取代传统的“变化” 293

第三节 理论资源:霍米·K.巴巴的现代性符号的重新铭刻 296

一 西方的现代性话语 297

二 重述法侬的“种族”话语 300

三 后殖民批评重新铭刻现代性符号 303

四 种族主义的主体化功能 305

第四节 理论资源:霍米·K.巴巴的文化差异 306

一 文化杂交性 306

二 文化差异是一个意指过程 308

三 文化差异与德里达的“分延” 310

四 第三度空间 312

第五节 方法论研究 317

一 理论要点强化 317

二 方法论意义 326

三 论文设计 332

第六节 撰写过程演示:《文化符号的重新铭刻与梁宗岱的象征主义》 343

一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老庄禅宗话语 343

二 文化转换的策略与梁宗岱的重新铭刻 347

三 梁宗岱重新铭刻的反殖民主义意义 353

第七节 撰写过程演示:《第三度空间中的文化差异、认同与重建——后殖民主义文化阐释方法与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 356

一 第三度空间是发布文化差异的空间 359

二 第三度空间是言说主体文化身份杂交的空间 368

三 第三度空间是传统叙事时间断裂的空间 372

参考文献 382

概念索引 395

人名索引 401

后记 406

返回顶部